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二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六百九十五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二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六百九十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二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六百九十五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六九五卷) 2002/5/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2-17-0695
诸位同学。请看「世界成就品」。赞胜劝听第七句:
【令生陀罗尼力持一切法轮故。】
这一句对凡是修学佛法的同修来讲都很重要。尤其是对发心要弘法利生、弘护正法的人。你要不能掌握。你就没有这个能力。没有这个能力。要占住弘护这个位子。你就免不了要造业。在家同学修学佛法的。如果掌握这个原则。他的修行一定成就。『陀罗尼』是梵语。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总持。总一切法、持一切义;用我们中国人通俗的说法。就是大纲领、总纲领。如果能把佛法的总纲领掌握住。那你全部佛法都贯通了。佛法的总纲领是什么?不能不知道。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就是文殊、普贤。佛是代表理体。我们一般人所谓真理。真理是没有形相的。真理是没有言语的。真理用什么方式向一切众生表达?它没有相它能现相。它现文殊、普贤。文殊、普贤就是毘卢遮那的化身。化作菩萨。菩萨就有形相。就有言说、有作为。所以华严会上这两大菩萨代表法身如来主持这个大法会。文殊是什么?他代表的是十波罗蜜。普贤代表的是十大愿王。这个我们就知道了。十愿、十波罗蜜就是一切佛法的总持法门。陀罗尼。用这个陀罗尼『持一切法轮』。通常解释的是总一切义、持一切法。或者是总一切法、持一切义。都可以!都能够讲得通。
世出世间求学你要懂得抓住纲领。我们的思想、言行紧紧的靠拢这个标准;纵然有些距离。距离不太远。很贴近。那就不会有大差错了。儒家讲的纲领。《大学》第一章所说「大学之道」。那就是儒家的陀罗尼。它说的是什么?「在明明德。在亲民。在止于至善」。三大纲领。诸位要记住。明明德是根。明明德是什么意思?就是我们佛家讲的明心见性。明德就是心性。心性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。所以称为明;德。就是德能、相好。佛法讲得细。讲德相。如果这个明德再加个相。那就跟佛法讲的完全一样。佛家讲的德跟相。都包括在德这个字里头。明明德这个意思要懂。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明德已经不明。儒家的教学那个明就是恢复你的明德。
你这是觉悟的人。这是善根深厚的人。迷惑的人贪图世间声色货利。迷在里头。我们一般人讲年轻人玩心太重。喜欢玩。这种人在觉悟人心目当中他很可怜。佛经上「可怜悯者」。自暴自弃。不知道自爱。愚痴、冥顽不灵。没有能力辨别。真妄就不谈了。邪正都不能辨别。没有能力。没有能力辨别是非。没有能力辨别利害。佛经上才说之为「可怜悯者」。真的可怜。他在贪玩当中。细细的去想想他得到什么?他那种贪玩。我常常在讲席做比喻。就好像世间人吸毒、打吗啡。那是刺激。这个刺激好像很快乐。那是一阵子。很短暂的。过去之后痛苦就来了。谚语里头常讲「得不偿失」。你所得到的非常有限。你所失去的太多太多。我们是凡夫。我们业障确实是非常深重。我跟大家没有两样;不一样的地方。可能就是古大德所讲「遇缘不同」。我遇到好老师。遇到好老师的人很多。问题你听不听话?你对老师有没有信心?你能不能依教奉行?关键在此地。
遇到善知识、亲近善知识。对他有怀疑。轻易的听信谣言;谣言到你耳边了。那是什么?是你的冤亲债主。怕有你成就。他来诱惑你、来破坏你。破坏你的道心。破坏你的道业。破坏你的道行。他来报复。拖你下地狱。你把他当作好人。你把他当作善知识。你没有慧眼。我亲近方老师、章嘉大师、李老师。在我面前造谣生事的人很多。我清楚、我明白。他的目的在哪里?目的是教我离开老师。我的头脑还算冷静。我会想:我离开老师之后怎么办?到什么地方再找到这样一个老师?也许这样的老师世间很多。但是真正肯教我。那样热心对待我。恐怕很难遇得到。慈悲、爱护、苦口婆心的教诲。这就是可遇不可求。总在缘分。想了一想。我要是离开恐怕再也找不到了。所以什么样的闲言闲语你给我说。我不会放在心上。我也不说你一句。若无其事。我还是全心全力跟老师好好的学习。五十年如一日。我有今天这一点成就。
你们的福报大了。可以出去玩玩。娱乐场所你们可以去。我没有你们的福报。我年轻的时候很可怜。一个人在台湾。人地生疏。无依无靠。我的前途是非常渺茫。完全要靠自己努力。自己不努力。将来怎样生存下去?我的忧患意识比你们高。哪有时间去玩?自己收入非常微薄。仅仅供一个人生活而已。娱乐场所去个两三次。我一个月收入就没有了。我凭什么跟一般人去这些场所玩?我没有能力。省吃俭用。节余一点钱买书读。我那一代在台湾的朋友、同事、以后学佛的这些道友们。对我一清二楚。我年轻的时候常常去的地方是哪里?两个地方:一个图书馆。一个书店。其它场所里面你找不到我。我不会涉足。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很多人说我是书呆子。不知道去玩乐。朋友邀请我。我都是推辞。我没有时间。没有本钱。别人敢借钱。我不敢借钱。一生守本分。绝对不会伸手向人家要一分钱。我也绝对不会求人家帮助。我有这个骨气。才有今天这点成就。
儒、佛。世出世间法。成就得力在定。儒家的三纲。这是它的陀罗尼。三纲下面列的是八目。三纲底下头一句「知止而后有定」。知止是什么?知止是知足。知道什么事情能做。什么事情不能做。那个知是智慧。心是定的。不会受外面的诱惑。不会受境界的动摇。别人对我一点点的恩德。我一生念念不忘;别人对我什么样的怨恨。我一点都不放在心里。中国古人说:「受人滴水之恩。常思涌泉为报」。知恩报恩。这是人。不知恩德。不晓得报恩。实在讲连有些畜生都不如。畜生当中有不少懂得知恩报恩的。一个人要成就不能靠别人。百分之八十要靠自己;别人给我们的增上缘。百分之二十而已。他指路。他指路路是自己走。别人没有办法代我们走。学要自己勤奋用功。最重要的是德行。「止而后能定。定而后能静。静而后能安。安而后能虑。虑而后有得」。这是真正的陀罗尼力。这个力量然后你才能够落实到修持功夫上。修持功夫儒家的纲领是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。这是儒家教育的陀罗陀。儒家教学的总纲领、总原则。佛法的教学。它的总纲领是发菩提心。这是总纲领。菩提心跟儒家讲的三纲没有两样。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了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讲菩提心: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。深心是好德、好善。我们有没有这个心?
我从小多少有这么一点点。就是这一点点好善好德。才没有被花花世界诱惑。才没有被这个环境动摇。我还能把握得住。回向发愿心。那完全是利益众生。一生从思想见解到言语造作。总是希望能帮助众生觉悟。能给众生做一个好的样子。孔孟如是。佛菩萨亦如是。我劝导同学们。你们自己起心动念一切行为要常常回光返照。「我这个样子。整个社会人都像这个样子。好不好?可不可以?」如果你有良心觉得这个不可以。不可以我们就不能想。我们就不能做;如果觉得可以。对整个社会这个样子是可以、是好的。我们应当想、应当做。这是良心。圣人教导我们。给了我们一个标准。儒家的标准:伦常八德。五常:仁义礼智信。八德: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;另外一个说法。忠孝仁爱、信义和平。两种讲法都行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能不能符合这个标准?佛法的标准是十善五戒。这是通世出世间法。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:十善、三皈、五戒。
三皈依尤其是总的陀罗尼。皈依佛。佛是什么意思?法是什么意思?僧是什么意思?我们都讲解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皈是回归。依是依靠。从迷惑颠倒回归。依靠觉悟。皈依佛。用现在话来讲。觉而不迷。皈依法。法是正知正见。从邪知邪见。什么叫邪知?错误的思想、错误的见解。从这个回过头来。要依正确的思想、正确的见解。正邪的标准在哪里?经典就是标准。一切总要依经典的教训。不能依人。释迦牟尼佛入灭的时候答复弟子的疑问。这些学生们向佛说:「你老人家在世。我们依靠你;你不在世了。我们依靠谁?」佛给我们说出四依法。佛不在世了。依法不依人。法是经典。依教奉行。说法的人与经典相违背。我们不能听他的。善导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》。它是善导大师作的。「上品上生章」里面你们去念。这一章我特别讲过。全经我讲过。这一章特别详细的讲过。你们多听听。佛不在世我们依靠什么?「依法不依人。依义不依语。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。依智不依识」。教我们四依法。又特别叮咛嘱咐教导我们。「以戒为师」、「以苦为师」。你要怕吃苦。你要不守戒。你不能学佛。
我在澳洲净宗学院对出家同学的要求。决定要落实「沙弥律仪」。我们把持戒降到最低的限度。沙弥十戒、二十四门威仪做不到。你自动离开。为什么?我们要是迁你单。面子不好看。自动离开好。不能破坏道场。「宁动千江水。不动道人心」。破坏道场是破和合僧。戒经上结罪是阿鼻地狱。你破和合僧。那个罪不得了!如果不在戒律上重新振作起来。佛法会灭亡。佛法不可能再兴旺起来。今天谁愿意受苦?谁愿意持戒?人不要多。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五个人。一个老师带五个学生能够建立佛法。今天如果有五个人。就能够复兴佛法。这五个人是能吃苦、肯受戒。这个受戒不是形式。决定遵守。丝毫不犯。我澳洲这个小道场。提供干这个。我们不求人。没有收入。饿死个个会生天。会到极乐世界。如果众生有福。我非常相信诸佛护念、龙天善神保佑。生活苦不怕。不会饿死。所以。多少人能够把佛法兴旺起来?五个人就够。哪里要那么多人?所以。总纲领一定要抓到。
三皈第三条「皈依僧」。僧是和合、清净。每个人能够遵守六和敬。六和敬里面最重要的。「见和同解。戒和同修」。人人能修六和敬。这是如法的僧团。人人能够修学六根清净、一尘不染。我们要求身心纯净纯善。我们天天礼佛、拜佛。希求佛菩萨保佑。希求佛菩萨派遣同参道友、真善知识。我们在一起共修。那个心地有邪思、邪念。自自然然有护法神迁单。上个星期我在香港。天目山有个居士打电话给我。常常在天目山找麻烦的有两个人。突然之间这两个人死了。有人说被韦驮菩萨打死了。这个道场真有道。真正有学有道。妖魔鬼怪进不来。妖魔鬼怪进来了。是你这个道场道也没有、学也没有了。妖魔鬼怪才进来。所以一定要坚持自己心行不离大道。不离佛陀的教诲。不能离开觉正净。不能离开十善、五戒;再进一步。不能离开经教。只要心天天都在经教上。我从前讲过。三个月效果就看到了。为什么?你人面貌不一样。气质不一样。风度不一样。它会变。六个月就有很大的转变。二、三年那你跟你从前完全不相同。你逐渐远离凡夫。靠近圣人。只要你能够继续不断的勇猛精进、奋发努力。愿意吃苦。愿意守戒。你这一生可以达到转凡成圣。
善财童子给我们做的榜样。给我们做的模范。学圣贤大道。现在修行的环境非常艰难。找不到。但是它难不倒你的毅力。它障碍不了你的决心。你要有毅力、有决心。哪个地方不是道场?哪个地方不是用功的所在?我们看看古往今来祖师大德。有几个人有很好的修学环境?几乎找不到。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在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。自己搭个小茅篷。靠近一个寺庙。为什么?有机会去听经、去闻法。有机会去请教。这个道场里头有高人。他搭个茅篷。茅篷距离不太远。中国的里一般讲三里路到五里路。现在用公里来算。大概最远不超过两公里。他很方便。一个人住一个小茅篷苦修。他修成功了。到他自己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。他就毕业了。毕业之后往往住在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。在那里养道。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。
净土宗中兴的大师莲池、蕅益。他们都是这样修行的。莲池大师在云栖山。在浙江杭州。一个人住在深山里面。以后被游客偶然之间碰到。跟法师谈谈。觉得这法师很有道行、很有学问。声名传出去。以后来依止的人多了。来跟他一起参学。莲池大师说:这个空地很大。你在那旁边盖个小茅篷。自己动手自己盖。以后人愈聚愈多。就有长者居士来盖殿堂。就成一个丛林。所以云栖寺的大殿不叫大雄宝殿。叫神运殿。说明什么?这个道场是护法神建的。莲池大师没有意思建道场。也没有向人化一分钱的缘。也没有给信徒说:我这里少个大殿。你帮忙建一个。没有!都是自动的。自动自发建成这个道场。这是仰慕大师的德行。在家、出家这么多人来亲近他。把这个山变成佛教圣地。变成修行的道场。这是我们后人的榜样。是我们后人的模范。我们应当常常记在心里。要知道效法。要知道向莲池、蕅益大师学习。
每天只晓得贪图吃喝玩乐。这种作为如果是穿着出家人的衣服。你造的罪业深重!你可以欺骗别人。欺骗你的同参道友
要怎样克服自己严重的烦恼习气?这是我们当前真正的课题。我提出一个办法。「一门深入。长时熏修」。谁是你的善知识?你最尊敬的那个人。那个人就是你的善知识。我听说我们第六届。第六届里面有一位老师。你们学生百分之九十讲经的讲稿都是抄她的。她在这里有大威德。你们对她没有不害怕的。这个人就是你们的善知识。你们跟她学。所以毕业证书上要用她的名字。不能用我的名字。用我的名字错误了。她教的。用我的名字。我冒取她的功德。我有过失。名实要相副。她是你们真正指导的老师。你们是她的学生。我知道这个老师是个女众。没有一个人不听她的话。我没有嫉妒心。只要跟定一个人学。这个老师对你负完全责任。你们将来各个成就道业了。她的功德不可思议;你们将来如果堕落了。她头一个堕地狱。为什么?她是你们的带路人。她所教的如不如法。我就不知道了。你们同学比我清楚。第六届明天毕业。毕业典礼我会来参加。我参加一半我就会离开。希望同学们多想想。你们在新加坡六个月学到些什么?
我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。参加他的经学班。我在他经学班每个月学一部经。那个时候我没有出家。是居士的身分。我在台中住一年三个月。就是十五个月。我学了十三部经。我这十三部经都能讲得不错。所以我出家之后我教佛学院。我一个学期教一部经。佛学院三年毕业。我才教六部经;我学了十三部。还有七部派不上用场。你们在此地六个月。学些什么东西?光阴宝贵不能空过。「一门深入。长时熏修」。一经通一切经通。这个通就是真
做不到真正的原因是什么?贪图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。昨天下午我跟大家讲的。你们没有放下自私自利。你们没有放下名闻利养。贪图享受五欲六尘的念头太浓太厚。贪瞋痴慢的烦恼念念在增长。这怎么得了?排斥善言的劝导。喜欢财色名食睡的诱惑。一定要想想。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?自己扪心冷静的、细心的去思惟去观察。不难发现。不用别人讲。修行一定把纲领掌握到。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。实际上净宗学会成立之后。我在缘起上写了五个修学的科目。那就是我们修学的纲领。我这五个科目。第一个净业三福。第二个六和敬。第三个戒定慧三学。第四个六波罗蜜。第五个十大愿王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。念念都不离开这个原则。不离开这个纲领。这叫真正修净业。执持名号求生净土。我们这一生肯定有分。要是把这些东西都忘掉、丢掉了。那是自己毁弃自己的前途。自己疏忽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的大好因缘。自己错过了。现在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。请接着看第八句:
【令于一切道场中尽佛境界悉开示故。】
这一句跟前面第七句是一对。前面这一句讲的是「持法」。总持如来一代时教的大法。这一句是讲「示佛」。示是示现。要把佛的境界展示给一切大众。令一切大众生欢喜心。欢喜修学佛法。欢喜入佛菩萨的境界。经文里面我们要注意。『于一切道场中』。首先你要懂得「道场」这个名词的含义。场是场所。道是佛道。这个场所具足佛道。佛是梵语。意思是觉悟。我们从意思上来说。这个场所具足觉道。换句话说。这个场所的人不会迷惑。不迷。这个场所的人没有邪知邪见。这个场所的人身心没有染污。换句话说。具足觉正净。这个场所就叫道场。不一定是什么样的建筑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教导五比丘。那是道场。在旷野里面树林底下、草地上。六个人围在一起坐。讲经说法、研究讨论。你们想一想。
这一次我们有这么一个机会访问韩国、日本。我带去两个理念。第一个:佛教是佛陀的教育。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在日、韩这个地区从来没有人这个说法。我们这样给他介绍。非常难得与会大众都能接受。第二个理念就是:佛教一切机构。寺院、庵堂我们中国人讲的。大大小小的场所应当要讲经。要把经典明白的介绍给社会广大的群众。这一点他们也同意。能接受。当然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。为什么?首先要培养弘法人才。弘法人才要经过严格的训练。我们参观比叡山。是他们的佛教圣地。在这里面我们看到、我们也听到。日本的高僧大德在这个山上修行。至少都是十六年不下山。诸位想想十六年不下山。他心是定的。定能生慧。
学生修学期间当中最怕的是接触都市。都市的诱惑力量太大。往年我在台中跟随李炳南老居士。他在台中办大专佛学讲座。我参加了。我从第一届到十一届没有中断过。参加了十一届。第十二届以后我没参加了。期限最长的是四个星期。暑假结业的时候。李老师很沉痛说了一段话。「诸位同学。你们到慈光图书馆来接受佛法的熏习。这四个星期下来确确实实你们的气质不一样。有所改变。这个讲座担任授课的老师有五位。辛勤的教诲。你们能欢喜接受。但是今天结业。如果到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两个小时。你们又恢复原状了。这四个星期所学的变成留在你脑海里的一个印象。那个印象愈来淡薄。恐怕一个星期之后就没有了。」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是事实。
我们在此地这个培训班六个月。六个月学生如果不出门。日夜心都在经论上。那你们的气质不一样。六个月之前我看到你是那个样子。六个月之后看到你还是那个样子。我就感觉到奇怪了。所以修学的成绩在哪里?都在你面孔上、都在你表情上。都在你一举一动上。这是你真正的成绩。毕业了。回到自己地方。自己家里人看到你跟以前去的还一样。那你就完了!一定要人家见到你。「六个月你变了样子。你从凡夫变成圣人」。这成就了。那是培训班的荣耀、培训班的荣誉。把佛的境界表示出来。经文。『尽佛境界悉开示』。「开」是开启、显示。我做出来给大家看。跟从前不一样。真的不一样。心不一样。以前妄想分别执着非常严重。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嫉妒障碍、贪瞋痴慢非常强烈。现在没有了。现在
「一切道场」。实在讲就是一切时、一切处。心里头有道。你走到哪里就是道场。不一定要什么建筑。野外草地上一坐下来。那就是道场。一坐下来就讲经说法。就解答一般人的疑难杂症。《维摩诘经》讲得好。你们大家去读读。道场在哪里?道场在自己心里。直心是道场。直心是真心。直心是菩提心的本体。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讲菩提心。第一个直心。第二个深心。第三个大悲心。什么叫直心?如果我们把论跟经合起来看。意思就很明显。经上讲菩提心。第一个至诚心。《论》里面讲直心。我们就晓得。直心就是至诚心。至诚心才叫直心。至诚。真诚到极处。这个心一丝毫虚伪都没有。真诚到极处。这个心叫直心。直心就是道场。直心所在之处无处不是道场。
一切时、一切处。念念都想帮助众生觉悟。念念都想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我们今天所说的机会教育。一有机会马上抓住要劝人。要勉励人。观察这个人现在迫切需要的是什么?我们要帮助他。他如果说迫切需要的。他不相信因果报应。认为因果报应这个说法不是事实、不可靠。在科学里头没有依据。大多数人都有。我昨天晚上跟美国一个同学通一个电话。电话打得很长。我告诉他:现在在这个世间帮助一切众生。拿佛法、拿儒学都来不及。为什么?太深了。一般人很难接受。印光大师。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。他一生所提倡的、所示现的是「因果教育」。于是我们就晓得。相信因果报应的人。这个人能学佛。能接受圣贤教诲;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。佛法再好、孔孟之学再好。他不相信。他不会接受。所以祖师大德把因果教育拈出来。认为在这个大时代。帮助一切众生度过灾难。这是第一重要。但是因果要讲证据。我知道美国关于因果轮回出版的东西很多。都有证据。我说:你在美国尽量替我找。那都是英文版的。我们来翻译。
他替我搜集。打电话当中告诉我:哥伦比亚有个大学教授非常有名。他也是心理医生。用催眠的方式来给病人治病。发现有一个人在催眠当中。说出他八十多次轮回的状况。这个人现在还在。过去生中八十多次的生死。可以上溯到两三百年以前。所以我说那很难得。八十多次都不失人身。不容易
念佛的人。佛来接引。一生没有大恶也没有大善。可是「生死疲劳」。生生世世也很劳累。他不能解脱。不能出离。老是搞这一套东西。仔细去想想。这也是苦恼的事情。在美国像这些例子很多很多。确有其人。确有其事。他说现在。他说出一桩事情。也是在过去好多世之前。他当兵被敌人从他背后用手掐着他的脖子。把他勒死了。那个人她很清楚。现在又来了。跟她又见面了。是她的男朋友。所以常常跟她的男朋友吵嘴。过去生中有这么一段事情。我非常希望。他们从事于这个行业。亲身遇到这个事情。把这些东西给我们讲出来。我们把他录像。录下来流通。给大家看现代现实的轮回例证。
从催眠里面发现有很多人从畜生道来的。我过去看过不少这些资料。还有一些从外星球来的。不是我们这地球上的。言语文字、生活习惯跟我们完全不一样。可见得人死了以后。再投胎不一定在这个地球。有的到别的星球去了。我们要往生到极乐世界。那就不属于这个太阳系。不属于这个银河系。阿弥陀佛那边它也是个大星系。到那边去了。灵魂的速度非常快。光速、电磁波的速度跟它相比。差太远了。十万亿个佛国土。他一念之间就能到达。光没有这么大的速度。要用光的速度通过十万亿佛国土。一个佛国土照黄念祖居士的讲法。是十亿个银河系。十亿乘十万亿。一百万亿亿银河系的那一方。光的速度那要多少年?太长了。但是灵一念就能到达。一念周遍法界。佛的境界是什么?我们就狭义的来说。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要把这个境界告诉一切众生。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像美国这一位教授医生为我们说的。他给那个治病的病人。就是刚才讲的。他曾经说出八十几次生死轮回的事情。他的水平很低。他说天神告诉他:人一定要宽恕。要原谅别人。仇恨不能记在心里头。记在心里头会带到来世;来世还不能宽恕别人。你永远带下去。而且愈累积愈严重。这位医生听了他说的这些话。他说这些话肯定是很高智慧的人说的。为什么?他这个水平决定说不出这些话来。这些话确确实实与佛法相应。与孔老夫子所说的相应、孟夫子所说的相应。这是圣贤的教诲。人如果能行忠恕。他们讲的宽恕。儒家讲的忠恕。「夫子之道。忠恕而已矣!」人都能够忠恕存心。佛家讲慈悲存心。这个社会就安定。天下就太平。天灾人祸就减少。人人存心忠恕。这个世界上天灾人祸就消灭。不会再发生了。这是佛境界、华严的境界。我们从经文偈颂里面去看。太丰富了。
世间人心目当中常常想着的真善美慧。真善美慧在我们世间诸位冷静去观察。有名无实。而在佛境界里面它是真实的。佛境界里面给我们讲法身、般若、解脱。叫法身三德。三德秘藏。这是自性的性德。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相好。事实真相。我们这部经上虽然读得还不多。这才是第四品。三十九品我们才念到第四品。但是大意我们逐渐明白了。虚空法界「唯心所现」。剎土众生「唯识所变」。这是佛境界里面的核心。佛境界里头最重要的思想。这个思想是事实真相。如果我们明白、接受、肯定。你的心打开了。大乘法常常讲的「心包太虚。量周沙界」。所生出来的现象就是大慈大悲。你一定能够真诚清净平等的爱护一切众生。你一定能够尽心尽力的帮助一切众生。像佛菩萨一样。也许有人要问。「我现在很苦。佛菩萨为什么不帮助我?」你很苦。佛菩萨知道。佛菩萨看得很清楚。他现在不帮助你就是帮助你。为什么?你苦受尽了。业障消除了。这个时候教导你。你才能接受。你才能回头。你才能真正得利益。「我现在就想回头。我现在就能接受」。你可以这样说。佛菩萨看得清楚。你现在根本就不能接受。为什么?有口无心。真正到你能接受的时候。不要开口。佛菩萨就来了。
我们凡夫对自己确实掌控不了。佛菩萨清楚。我们一会儿想东、一会儿想西。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。自己都不能主宰自己。今天喜欢这个。明天喜欢那个。你看看社会年轻男女相爱。今天结婚了。过几天离婚了。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明了。自己控制不了自己。自己不能主宰自己。所以佛说凡夫无我。「我」是什么意思?「我」是做得了主的意思。自己对自己做不了主。你的心是浮动的。你的心是随着外面境界转的。什么时候你真正做得了主。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。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若能转境。则同如来」。你哪一天自己能做得了主。佛菩萨一定来帮助你。不管你信不信佛。你不信佛他也来帮助你。应以什么身得度。他就现什么身。「佛氏门中。不舍一人」。实话!佛菩萨对众生慈悲到极处。我们凡夫哪里知道?怎么晓得佛对我们恩德之大。没有人知道。到你知道的时候。你那个感恩的心、报恩的心才真正生得起来。现在你生不起来。原因就是你不知道。迷惑颠倒。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。还说什么?
古大德说一句话说得好。「随缘消旧业」。我们今天在世间做的是随缘消业;后头一句话重要。「莫更造新殃」。希望随缘消业。不要再造业了。那你得诸佛菩萨感应、得诸佛菩萨帮助。很快就现前。如果现在还在造业的话。那就没有法子。不但你的业没有消。你的业天天在增长。人一定要真修。真修成绩你自己照镜子。你能看得见。你这个相貌年年不一样。一年比一年好。我们赞佛「相好光明无等伦」。我们自己相貌愈变愈好。心地愈变愈清净、愈变愈善良。这是你在行菩萨道。这个经是普贤菩萨为大菩萨讲的。所以念念要契入佛的境界。我们是凡夫。我们一下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。但是总要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。
学佛真的是。佛讲得没错。「富贵学道难」。你生活过得很富裕。你把学道这桩事忘掉了。眼前欢乐场所去玩玩。这个很高兴很快乐。修道疏忽、忘掉了。你不晓得到娱乐场所去玩玩。我们出家人是造业。为什么在家人他就不造业。出家人造业?在家人到那个场所去玩。社会上一般人看。正常的;出家人到那个场所去的时候。人家就会说:「出家人怎么到这里来?」看到你就骂佛教。就骂释迦牟尼佛。你把佛的形象破坏了。破坏佛教的形象罪过在阿鼻地狱。你如果实在放不下。这个世间种种娱乐场所实在放不下。还俗那是正确的。还俗你天天去玩。你没有破坏三宝。没有破坏佛菩萨形象。你不造地狱罪业。这个重要。所以这件衣服不容易搭。
五戒、十善你都做到。你还不够资格搭这个衣;「沙弥律仪」完全做到。还不够资格搭这个衣。「沙弥律仪」统统做到只能搭缦衣。这衣上不能有格子。搭这个衣。比丘戒、菩萨戒统统都要及格。一百分没有。至少要有七、八十分。这个衣搭在身上。你才感觉得很舒适。六十分都不行。那都很惭愧。如果一分都没有。你披上这个衣就是罪业。为什么?冒充佛教。毁坏佛教的形象。你们想想看现在的法律。商标是mark。你要模仿别人的商标你就犯罪。你要受到法律处分。佛家这一件衣是它的商标。你要是冒充佛菩萨的商标。尽干破坏佛菩萨的事业。那还得了!真正是胆大妄为。现在看到好像还是人的样子。真正觉悟的人、真正修道的人。看到你是地
我们今天要帮助别人示现佛境界。什么是佛境界?最简单的、最扼要的。就是这些年来我们总结佛法的陀罗尼、总纲领。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。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」。如果你不会。最简单又最正确、没有丝毫错误。就是合掌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心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。这是在一切场所示现佛境界。眼对着境界视而不见。耳对境界听而不闻。不是说你没有看见、你没有听见。也看见也听见。怎么样?决定不放在心上。佛法里面讲不落印象。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。这是佛境界。所以我们决定不可以轻慢念佛的那些老太婆、老阿公。不可以瞧不起他。不可以认为他们愚痴。他们如果是一心念佛。他们也入境界了。我们还在造三途罪业。哪里比得上人?
现在说老实话。从前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讲。古时候出家人有道心。成就不可思议。所以佛教修行顺序第一个是出家男众。第二个是出家女众。第三个是在家男众。第四个在家女众。现在颠倒了。现在修行念佛往生。人数最多、成绩最好的是在家女众。其次是在家男众。出家人不修行。天天搞什么?搞名闻利养。念念都想对一切人事物控制、占有。起心动念都是搞这个。背师叛道。「师」是释迦牟尼佛。我们的本师。打着佛法的旗号。欺骗一切众生。求得自己名闻利养的享受。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。这是现前我们佛门的现象。如果我们发心出家。我们要怎样振作起来?决定不能够同流合污。他做得很如法。他是我的好同参道友;他做得不如法。我就要离开他。佛教导我们「默摈」。默摈是我们不理他。对他敬而远之。远。是决定不听他的、决定不学他的。见到他对他有礼貌、对他恭敬。决定不能跟他学。佛教导我们怎样应付恶比丘。佛经上讲「默摈」。默摈就是这个意思。我们中国人讲敬而远之。佛法说默摈。这个远。诸位要记住。就是决定不能跟他学。决定不能常常跟他在一起。保护自己觉正净。修净土的人特别重视清净心。保护自己的清净心。保护自己的善心。这个善心就是最少的五戒十善。真正要守得住。要做得到。切记。妄语、两舌。妄语是欺骗人。两舌是挑拨是非。这个罪过比什么都严重。在古时候果报是拔舌地狱。现在更重了。要知道。今天时间到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875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二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六百九十五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二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六百九十五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95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