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二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七百零五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二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七百零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二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七百零五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七0五卷) 2002/5/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2-17-0705
诸位同学。请看「世界成就品」。依章别释里面的第一个大段「起具因缘」。看解释:
【何者为十。所谓如来神力故。】
这是第一句。上一次跟大家介绍过了。再看第二句:
【法应如是故。】
这一
六祖惠能大师问永嘉:「你还有分别吗?」永嘉说:「分别亦非意。」就是说对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。无论是分别、无论是执着。决定没有意。没有意才是真正觉悟。有自己意思在里头没有觉。还在迷。迷有浅深不同。迷得浅的人不造罪业。迷得深的人念念依然造罪业。他还要去受六道轮回的苦报。觉。有一些觉的程度的人。一定程度的人不造恶业。不造恶业肯定不再受六道轮回的苦报。他超越了。他解脱了。他对于一切众生的服务。对于一切众生的协助。全心全力。无怨无悔。什么原因?可以说如来神力加持。法尔如是。这是真因。没有人懂。他要是懂得。他觉悟了。他要是懂得。我相信他对于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一个恶念。念念纯善。念念纯净。一定是这个样子。所以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讲。他讲十种因缘。前面三种是总说。当中有四种是别说。末后三句是说「融摄转变」。互相交融。这里面有变化。
前面三句。第一句「如来神力」。大师说:一切净土、秽土。皆是如来通慧力成。通是神通。是如来神通智慧这个力成就的。昨天我也跟诸位用比喻说过。我们要想教育子弟、要想教育众生。先要有一个场所。教育你家里面的子弟。你也得去搞一个教室。请个老师来教。这从前叫私塾。家里面的子弟到私塾上学。现在我们要教化这个社会上的年轻人。要办学校。私塾、学校就是器世间。安顿这些众生的。我们知道。我们从小家里面的私塾、学校、学堂。是父母、是长辈、是先贤他们为我们办的。在这个虚空法界里面的无量无边的剎土。是诸佛如来他们的智慧神通为一切没有觉悟的众生安顿的道场。一个道理!一样的事情!所以这些剎土不是佛自己享受的。是为众生而设立的。佛在这个地方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。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化众生。帮助他觉悟。我们今天看到的无量无边剎土。前面跟诸位说。土有四种。法性土、受用土。受用土里有自受用、有他受用;再加上变化土。剎土无量无边。归纳起来。总不外乎这四类。
从如来这边讲。这是变化土。他受用土;从我们自己本身来讲。我们迷而不觉。业报土。所以我们知道。我们今天居住的地球、星系。星系还有大星系。我们都不能够脱离的。我们现在晓得。至少现在我们知道两种力量:一种是佛力加持。一种是我们的业力。我们的业力纵然不善。但是佛力是善的。所以这个剎土还能维持。如果有一天我们造的业是十恶业。一丝毫善都没有了。那个佛的力量加不上。诸位要晓得。佛能够加持是相对的。我们有一分善。佛加一分;我们有两分善。佛加两分;我们有十分善。佛加十分。这样说起来。佛对众生的加持还是不平等。那你就错了。佛加持是平等的。不平等的现象从哪里来的?是从众生接受。我们自己有一分善。佛的加持是圆满。但是我们只能够接受一分;我们有两分善意。我们在佛的加持里接受两分。是这个道理。佛的加持是平等的、是究竟圆满的。决定没有差等。差等在我们自己这一方。
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。用意在哪里?对于佛的加持多多的摄取。对我们生活、开智慧、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。大有帮助。为什么不好好的学习?所以从佛这一面来说。可以说一切剎土都是佛土。在《华严经》下面会讲莲华藏海、华藏世界。这是毘卢遮那佛的佛土。这里头有净土、有秽土。西方极乐世界也在华藏世界里面。是净土;我们娑婆世界也在华藏世界里面。是秽土。无论是净土、是秽土。都是佛土。就佛的境界来说。全是净土。没有秽土。我们今天居住的世间五浊恶世。五浊恶世是佛随顺我们凡夫、迷惑颠倒凡夫而说的。不是他自己的境界;他自己的境界。我们这个地球依然是净土。这个话是真的。一点都不假。所以称为不思议境界。
其实我们要真正做佛的好学生
我今天讲经在摄影棚。我面对的是录象机。同时网络传送出去。这个录像将来做成VCD、DVD流通出去。一万个人当中也许有一两个他听懂了。那是当机者。还有一个状况。说起来一般人很难接受的。鬼神在听。哪些鬼神?九法界的鬼神。我遇到不少的灵媒。这些灵媒彼此都不认识。都没有交往过。但是都传递这个讯息给我。所以我在讲经之前、讲经之后我礼佛。我礼佛是拜六拜;第一拜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。这是我们根本的老师;第二拜南无本师阿弥陀如来;第三拜我们现在讲《华严经》。南无本师毘卢遮那如来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;第四拜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、众菩萨;第五拜南无老师、护法菩萨。教我的三位老师:章嘉大师、李炳南老师、方东美老师。第五拜这里头老师护法。韩馆长是护法。李木源居士是护法。还有许许多多护持正法的。我都在这里礼拜;最后一拜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尊神。他们在听。
我这么大年岁。我知道我该走了。所以晚年这几年全心全力养自己纯善纯净之心。我一定要做到不容毫分不净夹杂。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。念念在大经。我升座之前礼拜。讲完下座之后礼拜。知恩报恩。别人怎么对我。他的事情!我要晓得我要怎样对人。我要以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这种心行对一切众生。这是我现前所学的。往后这个境界只会往上提升。绝对不会退转。为什么不会退转?念念在经教。现代人三天不念经就完全退转。老毛病、老习气全都出现;我今天这个能力。我自己衡量大概还能支持三个月。我要是三个月不读经的话。我还能保持得住;三个月以上。我自己不敢讲了。我没有把握。三个月很难!要知道我搞了五十年。讲台上四十四年。才能够做到三个月不违背佛陀的教诲。我每天不离开经教。我常讲天天跟佛菩萨在一起。天天是用佛菩萨的眼睛看世界。用佛菩萨的耳朵来听一切音声。所以都是清净的。都是善好的。我们学佛就在这个地方学习。千万不能够随顺烦恼。千万不能随顺习气。随顺烦恼习气没有不造业的。造业不能不受果报。要知道善恶业报快得很。感应道交。真的是所谓种善因得善果。造恶因必得恶报。因果分明。佛法也离不开因果的原理原则。
第二句『法应如是』。佛经里头术语叫法尔。或者称为法性。法性那就是普贤菩萨所入三昧里面讲的「一切诸佛毘卢遮那如来藏身」。这是讲的法性。是以本师如来藏身为所依持。清凉大师说。「恒顿变起外诸器界」。这是讲尽虚空遍法界。我们今天讲的宇宙太空、星球、星系。无量无边。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?清凉在批注里面说的。「即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。恒顿变」。恒是恒常。顿说明不是渐渐的。这两个字用得好。这个境界忽然现前了。像什么?现在每位同学你们家里都有电视。你把电视按钮一打开。这个现象不是立刻就现前了吗?不是有先后次第。没有!突然之间一下就现前了。这叫顿变。如果你说「不对。我看有次第、有先后」。那你看错了。你看有次第、有先后。那是相续相。如果就从前这个电影片、电影那个电影片来看。佛讲的顿变的意思更明显。明白的显现。
我们知道电影的原理它是用速度。快速。我们今天讲高速度。把一张一张的影片放出来。它一张一张是有连续的。我们今天讲动画。实在讲电影就是动画。可是它一张一张的。的确是不动的。它一秒钟给你看二十四张照片。一秒钟二十四张。它的镜头打开放一张。放一张之后马上就关掉。又换一张。再打开你看到第二张。这样一秒钟开关二十四次。让你连续看二十四张。你被这个幻相迷住。你好像以为那是真的。它每一张打开的时候叫顿现。没有先后。佛告诉我们。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森罗万象是顿变的。决定没有先后次第;先后次第。那就是相续相。要知道每一张相都是独立的。我们所看到的是上面这一张跟底下一张大同小异。小异连续出来的时候。我们就看到里面有动作。其实它是不动的。这个道理现在一般中学生都能理解。从这些道理上。你再来看看佛在经上所讲的宇宙的真相。你容易懂得了。
宇宙的来源。今天一般人走一个错误观念。那个观念以为是进化的。这个进化是从相续相。相续相是假的。历史的演变是相续相。佛与法身菩萨看的不是相续相。他看的是真相。真相是不动相。就像我们迷的人看电影银幕。完全入了虚幻的境界。觉悟的人看什么东西?他不是看银幕。他看底片。那一大卷底片。一展开一张一张的。张张不一样。一个看底片。真相看出来了;一个看银幕。幻相。我这个比喻你们细细去观察。对你了解这一品经文会有很大的帮助。觉悟的人看宇宙是看底片。迷惑的众生是看银幕。他不知道有底片。他没有见过底片。所以。你跟他讲世界相都是如如不动的。都是剎那生灭的。生灭速度之快我们没有法子想象。电影我们清楚。一秒钟才二十四个生灭。那很容易觉察出来。
《仁王经》上世尊方便说。不是真实说。我在前面详细讲过。用过好几个小时。跟诸位说明这个现象。《仁王经》上说。一弹指六十剎那。一剎那九百生灭。实在讲这很少。一秒钟我们弹四次。四乘六十乘九百。两个十万八千。一秒钟里头有两个十万八千的就像我们电视镜头的开合。现在一秒钟二十四个开合已经把我们迷住。佛说我们现前这个世间。这是一个立体的电影。它的速度多快?一秒钟是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。就是开关。我们怎么会晓得这个世间是虚幻的、是假的?所以佛说「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」。佛讲真话。佛这个说法依旧是方便说。真实说速度还不只这个样子。我前面讲过。现在不再重复了。佛为什么不真实说?用不着!此地也是讲假说。他每一句后面「略说十种因缘。若广说者。有世界海微尘数」。这个意思说得很清楚。这是略说;要广说者。这个现象的生灭快到什么程度?那真是世界海微尘数。一秒钟!一秒钟里头有世界海微尘数的生灭。
这给你讲真话。你怎么能够觉察得到这个世间是假的?你真正了解、明白。你对这个世间的观察就不一样。为什么?晓得真的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。世出世间一切法。「无所有。毕竟空。不可得」。你对于一切人事物控制、占有的这些念头一扫而空。你入了佛的境界。这些幻相在面前可以受用。不可以占有。这个话我讲了几十年。受用什么?就像作梦一样。梦里面境界可以受用。不能占有。你要占有很辛苦。一醒过来。空的!你什么也没有占到。你能把世界像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。「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幻泡影」。你聪明了。你真的觉悟了。这个世间一切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。我在这个世间游戏。你才真正能做到身心世界万缘放下。你的心多清净。一尘不染。为什么不染?法尔如是!你不能染。稍稍染一点你就
在这个境界里头。你的真心、本性里面本具的德能相好才能够现前。圆满的现前。虽然圆满的现前、平等的现前。众生所得的受用不一样。众生好比是个容器一样。容器大小不相等。佛菩萨恩德的润泽就像下雨一样。雨落下来在这个地方是平等的。我们用容器去接水。我这个容器很小。一会儿就接满;人家拿的容器很大。用个盆、用个钵。他接的就比我多。不是老天爷降下来的雨水不平等。「我怎么这么一点点。你怎么那么一大盆?」个人容器不一样。你的量大。你得的就大、就多;你的量小。你得到的就小。你得到的就少;你要是完全没有量。没有量就好比是没有容器。你什么都见不到。只是你一身打湿而已!你接不到。众生根器不相同。得到佛力加持不一样。
清凉在批注里头他还有个假设。「若云法尔者。谓有问言。何以诸佛众生起于剎土?」大师非常慈悲。设这个问答来帮我们解释。如果说法尔如是。为什么诸佛、众生起于剎土?清凉大师给我们解答的说:「法应如是」。法是法性。应是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。就好像我前面跟诸位举的这个例子。眼为什么它能见?耳为什么它能听?现在科学家说眼球的组织、眼球的构造跟耳的构造不一样。所以那个构造能听。这个构造能见。好像这种解释。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了。我们听了好像也满意。可是要是真正碰到心思细密的人。他再问你一个问题。你怎么办?人刚刚死的时候。这个眼球组织还没坏。耳根的神经系统组织也没有坏。为什么他不能见?他不能听?你又怎么答复?麻烦就来了。所以今天科学家所研究的东西。有很多是一知半解。不能再追究。一追究问题又出来了。
佛在经上讲过。《楞严经》上就有。《楞严经》上讲眼为什么能见?九缘生识。见实在讲是见性见。听是见性听。那个性能见、能听。那是法尔如是;虽然法尔如是。它还要有缘。缘不具足。还是不能见、还是不能听。就像电视屏幕的现相一样。里面所有的机器结构那是缘。那不是因;真正的因在哪里?真正的因在摄影棚。面对着这个人来摄像。这是真正的因。所有一切机械、一切设备那是缘。由此可知。今天科学家所有在那里研究得出来的都是缘。不是第一个因。第一个因找不到。佛给我们讲这第一个因。就是法尔如是。唯识经论里面说得详细。藏识变起。那就要讲到「无明不觉生三细。境界为缘长六粗」。这是从第二义上说。可是第一义。诸位记住这个地方的经文「法应如是」。法应如是讲的是第一义。这些经文要用现在科学的角度来看。这是属于物理。属于物理学、属于心理学。非常高深的物理跟心理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诸位同学。我们接着请看「起具因缘」第三句:
【一切众生行业故。】
这一句是讲众生的造作。行是行为。行为很多。佛教导众生。把众生一切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。第一大类是起心动念。我们常讲的思想、见解。意业的行为;第二类是言语。言语是口业的行为;第三类是身体的造作。身业的行为。所以行为再多。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三大类。我们称为三业。业是行为造作的结果。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。我们常常问「你做什么事?」事情做完之后。那就是业。你看看现在的学生在学校念书。学了一个学期。一个学期天天上课。这在造作。造作完毕之后就结业。所以学生这些练习本子叫作业薄。业就是成绩。小学六年念完。毕业了。所以我们要懂得。业是造作的结果。佛家讲你所造作的一切。不论是善、恶、无记。印象。现在人讲印象。佛家不叫印象。佛家叫种子。现在人讲印象。你造作的你一定有印象。佛家讲种子。种子落在阿赖耶识。阿赖耶识像一个仓库一样。储存这些成绩。你所造作的。无论造作什么业。统统储存在阿赖耶识里头。这要晓得。阿赖耶识好像是我们的个人档案室。这个档案室没有形状的。不是物质。它确实有。我们一个人几十年前做的事情。现在想想。一想就想起来。一想是
在外国现在有不少医学界的医生。用催眠术给病人治病。在催眠里面问他的过去生。再过去生。有人能够在催眠里面说出他八十几次生死之前的事情。那个八十几次。一次是一世。可以追溯到过去八十多世。他是什么样的身分、什么样的形状。要是在人间。他叫什么名字、他住在什么地方、他过的是什么生活。都能说出来。我听说美国有一个大学教授。他是从事于心理教学。他是个无神论。根本不相信有鬼神。不相信有轮回。但是从他自己亲身试验。催眠的时候遇到这么多事。他现在深信不疑。这个记忆催眠当中。突破许许多多的障碍。能够回溯到过去几十世这个事情。这个东西都在档案里头。你一追问马上就给你调出来。他就说出来了。说明任何一个人有过去世、有未来世。有过去当然就有未来。这个事情是真的。不是假的。我现在还在找。我想把这位教授他亲身经历的事情。我在找这个人。找到之后我请他到我们摄影棚里面来录像。让他亲身告诉我们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界。
现在在外国很多很多。我们要实事求是。真正明了事实真相。我们起心动念(意业)、言语造作(身业、口业)。不敢不谨慎。不敢不像儒家所讲的慎独的功夫。独自一人相处。好像没有人看见。就可以放荡。那错误。为什么?没有人看见。有鬼神看见。一个坏的念头都不能动。人容易欺骗。鬼神不能欺骗。佛菩萨不能欺骗。为什么他还敢起心动念做坏事?他不相信佛菩萨。不相信鬼神。你不要以为他也穿袍搭衣。也出家受了戒。甚至于登台讲经说法。他相不相信?不相信。不是真正佛弟子。真正佛弟子起一个恶的念头。怎么对得起老师?怎么对得起父母?怎么对得起祖宗?不敢。所以学佛有真学佛、有假学佛。我们不能不搞清楚。假学佛的果报都在三途。经论上这么说。祖师大德这么说。绝对不要以为那是吓唬人的。那是骗傻瓜的。「我这样聪明人。还会上你当吗?」傻瓜有福。傻瓜依教奉行。傻瓜超越六道轮回。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了。你这个聪明人将来堕阿鼻地狱。再聪明你也没法子。你还是受业力支配。佛菩萨威神加不上。帮不上忙。
所以业有善恶。善业感的是善土。恶业感的是秽土。国土就有善恶了。这个善恶是指什么?六道里面的三善道、三恶道。不是佛净土。佛净土造作的是净业。净业是什么?心清净、身清净。净宗里头常讲六根清净一尘不染。眼清净。怎么清净?不着色相。耳清净。不着音声。就是对外面六尘境界。你要真正能放得下。我眼见到了。不放在心上。这就清净。古德教给我们用心如镜。我们每天照镜子。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。照的时候清清楚楚。不留痕迹。那叫做净。那就是净业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保持像镜子一样。不但不照的时候镜子干净。不落印象。正在照的时候又何尝落印象?你要懂这个道理。正在照的时候要落印象。这个境界走了之后它还落印象。那是什么?照相机。现在的录象机。录象机照的时候它落印象。落印象是染业。不是净业;不落印象是净业。不落印象是镜子。古德教给我们这一句话好。「用心如镜」。我不胡涂。面对境界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。没有丝毫迷惑。不但是境界离开了不落印象。境界正在当前也不落印象。这才真正得大自在。这是真功夫。这是真智慧。你们哪里会懂?要练!练到这个功夫。才算是有那么一点成就。你不练怎么行?所以一定要练。
在什么地方练?在生活上练;换句话说。从早到晚一分一秒都不空过。这是修行。真修!夏莲居老居士讲的「真干」。练什么?就是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。练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。这是什么?这是定功。这是三昧。练一切事六尘境界了了分明、清清楚楚。这是慧。定慧等学。修行真正在这个地方。这才是真正成就。真正解脱。真正练到纯善纯净。一切时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之中。痕迹都不落。这个人是真佛弟子。佛经里面称他为佛子。我们在经上看的是佛子。这个人真正是觉而不迷。正而不邪。净而不染。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要了解这一个事实真相。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讲。「众生业力。业有善恶。国有净秽」。业有善恶。感召三善道、三恶道;国有净秽。修清净心的人感得的是净土。心地染污的人感召的是秽土。这句话也说明境随心转。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没错!
消除一切不善。佛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:不念旧恶。以往人家对不起我的。不要去想这些事情;不憎恶人。世界上造作种种罪业的人。不要去讨厌他。不可以。不可以怨恨他。不可以讨厌他。要用什么心?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来接待。他懂不懂没有关系。不相干。他这一生不懂。也许来生后世他懂了。效果不能求急。眼前求急效。谚语常讲「欲速则不达」。什么事情都要慢慢来。帮助一个人。帮助社会、帮助这个世间。佛菩萨有耐心。时间是以劫数来论的。不是以年月日来说的。很长的时间以真诚去感化。自己一定要做出榜样。要能够做出最大的牺牲。像忍辱仙人被割截身体。像舜王。你看看他那个忍辱。他的忍让功夫做到家了。他的境界实在说不在忍辱仙人之下。忍人之所不能忍。为人之所不愿为。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。我们干。每天在经教里头。每天在讲台里头。人家不愿意干。认为这个生活枯燥无味。娱乐场所没有一点点时间自己好像享受享受一下。他不知道。他以为那是享受。跟我不一样。你今天带我去旅游。到哪里去玩。我觉得那是很苦。对我来讲那是很痛苦。
我什么是最乐?我读经、讲经。跟朋友们谈谈佛法。我这个是最乐。每一个人乐的境界不一样。你以为这个是乐。我以为那是苦;你以为这个是苦。我以为这个是乐。由此可知。境界不相同。苦乐的标准不一样。我懂得你。你不懂得我。你那种乐我有个比喻。像世间吸毒打吗啡。刺激的乐;我这个乐像泉水。从内心里头慢慢往外面涌。永恒不断。你那种享乐时间很短。付出的代价很大;我这个乐永恒的。佛家讲法喜充满。常生欢喜心。不一样。这种乐知道的人不多。方东美先生知道。他介绍给我的。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人的一生我们现在很清楚、很明白。什么是最可怜?闻不到佛法。没有机缘接受圣贤的教诲是最可怜的。绝对不是名闻利养。绝对不是财富、地位、权势。不是这些。最高的享受、最大的福报是能闻圣贤的教诲。我们不能不知道。知道了我们不能不实行。现在人讲的落实。要把圣贤教诲真正变成自己的思想、自己的见解、自己的言行。从自己身上表现出来。帮助社会、帮助众生觉悟。
佛陀的教诲。在一切经里面。第一殊胜是《华严经》。这个话不是我说的。我对《华严》有特别爱好。这是真的。一接触佛法就欢喜《华严》。那个时候还不能接受净土。这也许是过去生中的宿因。我对《华严》比净土这个缘还要深。才会有这个现象。《华严》在佛法里第一殊胜。这个话不是我说的。隋唐时代许许多多大德们讲的。诸位要是读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。前面梅光羲居士的序文。他那个序文写得很长、写得很清楚。你就了解。我在没有读会集本之前。我从前一辈大德、法师、居士那个地方听得很多。我也看了不少书。知道古时候不管是哪一个宗派。祖师大德们几乎都公认《华严》是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法轮。这个根本法轮。法轮它是表法意义的。它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基本的教学。法轮代表教学、代表课程。根本法轮就是基本的课程、基本的教学。你说这个多重要!
《维摩经》上讲「万行为因」。从这一句我们也能够体会得到世界为什么差别这么大。十法界是总说。要跟你细说。那就是经上讲的世界海微尘数。无量无边不可思议。为什么?每一个人跟另外一个人境界不一样。就是夫妻一辈子生活在一起。两个人境界还是不相同。各有各的境界。父子至亲。境界也不相同。这是说我跟别人境界不一样。也就是法界不一样。我住我的法界。你住你的法界。我不一样的地方。它是有相似的地方。相似的地方就变成共业;其实共业所感的那个境界相似。还不是完全相同。要是完全相同。那错了。没有这个道理。各个不相同。再往深处去观察。我一个人。与别人不相干。我一个人的境界剎那剎那也在变;如果不变。那好了。不变你成佛了。怎么我个人的法界剎那剎那也在起变化?你看前一个念头灭了。后一个念头生了。前念跟后念不一样。不一样。法界就不一样。你知道吗?你有没有真正体会到我们的念头剎那剎那不一样?我们的法界剎那剎那不一样?知道这桩事情。那我就得好好的反省反省。我去年境界跟今年境界一样不一样?这一年一年比。很明显。有进步。
去年跟前年比。前年跟大前年比。佛经上教给我们十年十年一比。你十岁的时候。二十岁的时候。三十岁的时候。四十岁的时候。你好好的去想想。去反省、去检点。有没有进步?还是堕落?从什么地方去检点?从心行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如果果然是向着佛道上进步。你成功了。我初学佛的时候。二十六岁对佛法具足信心。信心从哪里来的?从老师那里来的。我相信老师。老师教导我的。他不是个普通人。他是很有名的教授。他不是迷信。他指导我的我对他有信心。我的信心从这里生的。但是对于佛法知道太少。以往没有接触过;刚刚接触。我有个朋友介绍我认识朱镜宙老居士。朱老居士那个时候在台北办一个「台湾印经会」。他出版了一些书送给我。特别介绍《了凡四训》。叫我先看。这是我学佛启蒙的一部书。读《了凡四训》。那个时候我们是公务员。公务员每年有两个星期假期。我度假我到台中。住在我先父的老同事。住在他们家里。他们家里面也并不是完全学佛。家里书架上有几本佛书。我看到《六祖坛经》丁福保的《笺注》。我那两个星期在他家里翻这个书。愈看愈有味道。就在度假这个期间当中。把这本书连文带批注全部看过。
这是我接触佛法第一部看的佛书。《六祖坛经笺注》。我看了非常欢喜。我从这里入门。知道要断恶修善。要改过自新。我的缘分不错。没有多久就遇到章嘉大师。敏孟经先生介绍的。敏孟经是清朝时候的亲王。敏亲王。现在都不在了。他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。我跟大师三年。承蒙他的教诲。我看这些经书。有一些疑难的问题向他老人家请教。他给我解释。一个星期见一次面。星期天。一般他都会给两个小时给我。除非他有特别的事故。通知我这个星期天没有时间。有时间一定会安排给我。这是我学佛遇到些真正的善知识。对我帮助很大。正知正见。可以说我学佛没有走冤枉路。我对于老师的信心非常坚定。为什么?我亲自接触到的。别人说闲话。你是道听途说。我是直接亲近。直接亲近的人不相信。听别人造谣言。世出世间圣贤人都说这是福薄之人。福报很薄。他哪里会有成就?我们以真诚恭敬心向老师求教。印光大师说得很好。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。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;你对老师要是起疑惑。你一分利益都得不到。疑为菩萨最大的障碍。
你对佛菩萨疑惑、对经教疑惑、对老师疑惑。没有法子学了。亲近诸佛如来你也不得利益。这是肯定的。既然你知道万行为因。你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就不能不谨慎。我们取佛净土。我们一心要学佛、要作佛。像六祖能大师一样到黄梅去参学。五祖问他。「你来想求什么?」「我来想作佛。」我学佛的目的就是作佛。我不愿意作凡夫。了凡先生稍稍觉悟之后。把他的名字改过来。他的名字本来叫「学海」。改成「了凡」。意思就是我从今之后不愿意做凡夫。人要有这个志气。佛法里面讲愿。愿力不可思议。志愿永远在领导你的信心。人要没有志。你还会有什么成就?志就是我这一生做人的方向、目标。我们今天难得。把我这一生做人的方向、目标定在作佛作菩萨。我的方向目标在此地。我不作凡夫。我不求人天福报。天上的名闻利养我都不要。还会要人间的吗?哪有这种道理?
天上人间这些荣华富贵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统统放下。我们走成佛之道。要造成佛之因。所以思想是佛。见解是佛。言语是佛。身体造作是佛。哪有不成功的道理?天天跟《华严》为伴侣。同学是华严会上众菩萨。老师是十方诸佛如来。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?天上人间无比的希有殊胜。过这个日子。游戏在人间。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都是帮助这个世间人觉悟。全心全力去做。这是佛弟子。这叫行菩萨道。清凉大师引证又说。「众生之类。是菩萨佛土。」这个话我们要懂得。我们修菩萨道、我们修佛道。在哪里修?在众生。不能离开众生。一定要学善财历事练心。跟世间一切众生交往。就是五十三参。成就自己的真实三昧。成就自己的真实智慧。你接触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。你对他们明了。是智慧;你在境界里面能够不被境界所影响、不被境界所动摇。这是三昧。
所以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修什么?戒定慧三学。戒是守规矩。一切如理如法。守秩序、守规矩。这是戒;不被外境所动。那是定;样样清楚、样样明了。这是慧。从早到晚。从初一到腊月三十。周而复始。永远没有间断。真正在修戒定慧三学。真正在修四摄六度、普贤十愿。一修一切修。一行一切行。这是菩萨的佛土。离开众生。我们到哪里去修?这里头必须要认知。法性虽然是一。随业起了无量无边的变化。刚才我说过。我们自己念念都是不同的法界。何况芸芸众生?在这里面。如何能够掌握着不变的原理原则?清凉大师末后还举了一个例子。「涅盘微善。观经三心等。其类非一。」现在我们时间到了。这一段意思很长、很重要。我们下一堂的时候再继续来学习。《华严》不能白读。决定有想象不到的殊胜利益、收获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885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二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七百零五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二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七百零五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935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