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二十三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二十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二十三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四二三卷) 2001/6/15 新
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。主方神偈颂第三首:
【佛于暗障众生海。为现法炬大光明。其光普照无不见。此行庄严之解脱。】
光行庄严主方神。长行里面我们读到的。他修学的是「破一切暗障。生喜乐大光明解脱门」。我们看他的赞颂。他的修学报告。偈颂第一句显示出主方神是佛陀的化身。这就是说明。应以什么身得度。就现什么样的身分。『佛于暗障众生海』。众生是指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剎土里面的众生。不单指我们娑婆世界。更不是指我们这个地球而说的。它的范围太大太大了。尽虚空、遍法界。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无不是暗障。暗是无明烦恼。障是见思、尘沙烦恼。这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这样的分类。这是总分为三大类。三大类都叫做业障。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暗障变现出来的境界。
学佛的人。口头里常常讲消业障。我们要想消业障。首先要知道业障是什么?如果对于业障含糊笼统。不清不楚。你怎么消除它?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说。譬如我们要抓贼。贼在哪里?谁是贼?你要认识他。知道他在哪里。你才能够把他抓到。如果你不认识。不晓得他在哪里。知道是有贼。贼在你面前你也找不到。我们今天天天在念着消业障。为什么业障消不了?你不认识业障。你不知道业障在哪里。所以你的消业障。做了几年、做了几十年都没有效果。这个道理要懂。何谓业障?业是造作。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。身、语、意叫三业。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。包括的范围非常广。肢体动作是业。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。还在造业。造的什么业?我们呼吸没有停。我们脉搏跳动没有停。睡着了它还不停。还在造作;我们每一个器官。内脏器官。它在那里运作也没有停止。甚至于每一个细胞的新陈代谢都没有休止。这些作为统统都是业、身业。不只是这个经上常常讲的。那是讲大的、严重的。杀盗淫妄。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。善业;杀盗淫妄。恶业;非善非恶叫无记业。剎那不停的在造。从来没有止息的在造。我们知道。口业是言语。着重在言语。饮食也是口业。意业是指念头。起心动念。无不是业。一般人粗心大意。他不知道什么叫业。知道这是业。业决定产生障碍。善业得三善道的果报。恶业得的是三恶道的苦报。出不了三界六道。三界六道是业力在主宰。不是别人主宰。是自己业力在主宰。业力障碍了我们的心性。我们再说粗一点的话。业力障碍了我们的灵性。用佛法的术语说。障碍了我们的智慧、障碍了我们的德能。业力障碍了我们的体能。体能就是佛经上讲的六种神通。我们六根原本是聪利的。六根的能力都是遍虚空法界。我们眼见的能力是虚空法界。阿弥陀佛距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国土。如果我们没有障碍的话。我们坐在此地。看阿弥陀佛看得清清楚楚。阿弥陀佛在讲经说法。我们这个地方听得清清楚楚。业障把我们这些能力障碍住。业障要是消除。我们能力就恢复。给诸位说。消除一分就恢复一分。消除两分就恢复两分。真的消除了。在我们佛法里讲证果了。
小乘初果把业障里面最粗的、最显著的见惑消除了。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。这五种。身见是什么?执着这个身是我。不再执着了。知道这个身不是我。身见破了。身见破了是什么样子?我们常讲。自私自利没有了。决定没有自私自利。身见破了;还有自私自利。身见没破。边见破了。相对的执着没有了。给诸位说。身见破了。烦恼障就少了一大半;边见破了。所知障也就少了一大半。于是乎这个能力恢复一些。天眼通恢复了。天耳通恢复了。你的眼根、耳根非常聪明、非常猛利;也就是说。你能够突破时空维次一部分。成见没有了。见取见跟戒取见这两种都是我们所谓的成见。没有了。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。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。没有成见了。末后一个邪见。所有错误的见解你都断了。小乘初果。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。入门。这在佛法讲入门。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入门?没有入门。我们是在门外。像念书入门是小学一年级。正式上学;我们现在是什么地位?我们是幼儿园的小小班。望小学一年级还挺遥远的。不努力怎么行?这种坚固的执着不放下怎么行?这都给你说老实话。
自己要想成就。要破除暗障。没有这个决心。没有这个毅力。做不到!从哪里做起?过去章嘉大师教我。从布施做起。先舍身外之物。要做!理帮助事。事帮助理。理跟事相辅相成。如果只执着理而废弃事。那个理是假的。不是真的。所以要真干才行。这个破第一关。没有出三界。诸位要晓得。证得四果阿罗汉才出三界。才超越六道轮回。这才初果。那我们就能够想象得到。这个事情的确不容易。佛法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。每一个法门。方法门径尽管不相同。除暗障决定是相同的。暗障不除。真性不能显露。这个东西分分除。真心分分显露。
『为现法炬大光明』。第二句、第三句是佛教导我们怎样除障。佛现法炬。这个炬是比喻。佛教给我们方法。这个方法能除障。佛给我们讲经说法。先教我们认识暗障。暗障从哪里来的?大乘经里面佛说得好:「一念不觉。而有无明」。暗障的起源。起源于一念不觉。我们要问。一念不觉是怎么起来的?一念不觉是从什么时候起来的?这在佛法里面称为根本大问。世尊当年在世。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提出这个问题。佛为他解答
诸位真正明白了。佛法里面讲的教、讲的禅、讲的律、讲的密、讲的净。是一不是二。禅、教、密、律、净是方法不一样。目的全是破暗障的。全是教我们明心见性的。方法手段不相同。理论目的完全一致。那你还有什么好争论的?摆在面前八万四千法门。你喜欢用哪个法门。你就用哪个法门。无论哪个法门。法门不相同。方法不一样。原理相同。都要一心称念。学教要一心。参禅也要一心。持戒也要一心。念咒也要一心。念佛还是要一心。「一心」不能离开。无论用哪个方法。都是要一心称念。没有不成就的。所以说法门平等。无有高下。如果执着这个法门高。那个法门下。你永远不能够契入。为什么?你有高下。高下就是暗障。一才能入。二就不能入。所以心性在佛家它还有一个别名。叫不二法门。入不二法门就是明心见性。就是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。我们的心入不二。我们的行也入不二。我们的语亦入不二。这个道理要懂。这个道理甚深甚深。实在不能。就「老实念佛」。这句话里头。关键在「老实」。老实就是一心。二心就不老实。一心老实。这要懂得。
永远保持着一心。就是安住佛住。佛住一心。凡夫住三心二意。一心是真心。二心是妄心。什么是一心?离一切虚妄就一心。只要夹杂虚妄在里面。这个心就不是一心。所以念佛人。祖师大德教我们不怀疑。因为你里头有怀疑。你就不是一心。不夹杂、不间断。这是觉明妙行菩萨在《西方确指》里面告诉我们。他的话跟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的原理原则完全相通。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八个字:「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」。净念就是不怀疑、不夹杂。这个念叫净念;相继就是不间断。这是修行。一个人想入佛境界。想明心见性。行门里头总纲领、总原则。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。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:净念相继。离开这个原则。你就不会成就。然后你才晓得。这四个字是多么重要。
佛为我们讲经说法。教给我们无量无边的法门。这个法门是纲领。这中间确确实实没有委曲相。而是一切众生都有能力修学。无论男女老少。无论富贵贫贱。也不论聪明愚痴。你只要老老实实的持这一句万德洪名
『其光普照无不见』。这一句是讲佛教化众生。佛虽然是清净平等慈悲的教化。奈何众生暗障太重。对于佛光普照依旧是不见不闻。这个可惜!不是佛不帮助我们。我们迷惑颠倒。不知道佛陀的教化可贵。尊贵到极处。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跟它相比。所以护持、弘扬有无量无边的功德。只有真正认识的人、明了的人。他才会全心全力去护持弘扬。不惜生命。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今天的世界。迷惑的人多。暗障严重的人多。认识的人太少了。觉悟的人太少了。无与伦比希有的法宝。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。不但他不能接受。他还要反对。我们从这个地方看众生的业障、看众生受苦、看众生受难。其来有自。明眼人、觉悟人应该都能肯定世尊末法九千年。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只有这个本子。你要问为什么?这个本子是集《无量寿经》五种原译本之大成。五种原译本里面所讲的意思。一条没有漏掉。经文一个字没有改动。会集的善巧是把艰涩难懂的文句舍掉。取浅显易懂的文句。了不得!这是圆满的智慧。与弥陀、与诸佛菩萨相应的慈悲。他们不相信。我们相信。他们为什么不相信?他没有遇到善友。他没有遇到好老师。《吉凶经》里面一开头就讲「从明师受戒」。他一生没有遇到。他是不值善师。所以或信或不信。犹豫不决。我们清楚。我们非常幸运。我们遇到好老师。老师教导我们、指点我们。无尽的慈悲加持我们。让我们有机会。有能力受持。能度末法九千年一切苦难众生的大法炬。
诸位也许要问。你今天为什么要去讲《华严经》?预定当中还要讲《法华经》、讲《楞严经》。为什么讲这些大经大论?我只有一个目的。帮助大众认识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。你没有这些大经论的基础。这个珍宝你不识货;你要是具足一切大经大论的知识。你看到这个。你才知道它是宝中之宝。这是必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将这些大经细说一遍。帮助大家开慧眼、开法眼;你这个慧眼不开、法眼不开、天眼不开。肉眼凡夫你怎么能认识诸佛如来的珍宝?
日常生活当中。起心动念依旧随顺你自己的无始无明、烦恼习气。你怎么会不造业?自己不信。劝别人不信。你到底信什么?说穿了。你还是信你自己的烦恼。还是信你自己的习气。在十法界里头。你走的是哪一条路。你知道吗?所以我们读到这句经文:「其光普照无不见」。我们感慨万千。有几个人能够像光行庄严主方神?「光行」这个名号。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。生活在智慧光明之中;我们凡夫恰恰相反。凡夫是生活在烦恼业障之中。你看看他们的生活。生活在智慧光明之中。这个多快乐多自在!自在快乐叫做「庄严」。他们统统能见到。他们确确实实毫无暗障。沐浴在佛光之中。佛光注照。暗障念念在消除。暗障就像冰山一样。佛光像太阳。太阳照着这个冰山。冰山渐渐在融化。这样修行人。冰山渐渐融化。就是他烦恼习气不知不觉的念念都在消融。他自性里头本具般若智慧也念念往外透。这是菩萨的生活、这是觉悟人的生活、这是正常的生活。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这些。
也许有同学要问。我也很想学。从哪里学起?这个问题问得好。我也没有法子给你解答。佛给我们解答。「从明师受戒」。亲近善知识。从这里下手。但是自己要具备作学生的态度。自己确实是个好学生。遇到好老师。你才会有成就。自己不是个好学生。遇到老师。也没有法子成就。学生的态度是什么?佛给我们讲「专信不犯」。这一句是「善根」。我信老师。老师绝不欺骗我。我对老师要专信不犯。不犯是不违背老师的教诫;「精进奉行」。这一句是「福德」;亲近善知识。这是「因缘」。专信不犯是善根。精进奉行是福德。《弥陀经》上跟我们说的。「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得生彼国」。你这三个条件都要具足。不是修学净土法门。修学其它法门的。也是不可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而得成就。你这三个条件统统都具足。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佛这些教训。我们要牢牢的记住。这是佛对于我们根本的教诲。
好老师决定教导我们断恶修善、破迷开悟。无论他
现在科学技术发达。我们听讲的机会比过去多。过去要没有老师讲经。我们就听不到。现在讲经的人都把他的音声影像用摄影机保留下来。我们可以重复的听。纵然是一次。我只有一个录像带。只有一片光盘。我每天都听一遍。如果有时间。我听两遍、听三遍。一年到头一天都不间断。那个效果。我告诉你不可思议。你听上个三年五载。可能你就开悟了。你就证果了。为什么?专信不犯。精进奉行。专信是真心。精进奉行是性德。因此我们每天听佛陀的教诲。不在乎多。在乎精。每天听一样的。每天感想不相同。悟处不相同。所以他能够做到不疲不厌。道理就在此地。古时候善知识教学授经。授是传授。一部经。佛门里面一部经最短的。通常是《般若心经》二百六十个字。有人终身受持。他也开悟也证果了。由此可知。受持的经文不在乎长短。在乎专精。我们每天听教。不一定这部经我要从头听到尾。我在当中听一段。《金刚经》上佛说得好。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七宝布施。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。我们有没有想想这句话的真实义。四句偈反复读诵。无间断的读诵。不怀疑、不夹杂。久而久之。他会开悟。他会见性。无量无边大千七宝怎么能跟它相比?为什么?无量无边大千七宝不能开悟。四句偈能开悟。
净土五经里面末后的一种是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」。这一章经文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。比《般若心经》还短。若能一心受持。他必定能通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。佛家常讲。「一经通。一切经通」。得一法门。得一切法门。何以故?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好。「一即一切。一切即一」。这就是「入不二法门」。可是诸位要记住。入不二法门一定从一法门入。从一门入。你所得到的是一切;因为一。一是不二。才能入不二法门。你要搞二搞三搞四。这个不二法门你永远进不去。所以务必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打掉。离妄想分别执着。禅、教、密、律、净就是一。如果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。那就是五。五没有办法契入。你入不了门;「一」才入得了门。由此可知。这个一心。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一心?障碍究竟在哪里?诸位能体会得到吗?原来障碍就在分别执着。我不提妄想;只要你有分别。只要你有执着。你决定做不到一心。我们净土法门讲「一心不乱」。分别执着害得我们生生世世不能往生。
我们的同修们跟净土的缘深。怎么知道深?你听到这个法门。你能够生欢喜心。你能够相信。你能够念佛发愿求生净土。缘深!为什么不能往生?就是分别执着障碍了。障碍你一心。因为念佛往生的条件。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一心不乱。心不颠倒」。那你肯定往生。你有执着。你一心不乱做不到;你有分别。心不颠倒你做不到。分别执着破坏了我们一心不乱。破坏了我们
我们今天有缘也有幸。遇到佛法。遇到善友。这五十年的修学有一点成就。接着下面的。我们要知恩报恩。怎么报恩?弘法利生。把佛陀这样纯正至善神圣的教诲要传下去。这才能报佛恩。不但要传下去。还要尽一切能力把佛陀教学扩大。利益一切众生。就像菩萨所说的。「其光普照无不见」。这个「见」在此地也可以说「现」。其光普照无不现。现是明显的意思;两种解释都讲得通。我们称为双关语。对我们同一个时代的众生。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。帮助他破迷开悟。帮助他离苦得乐。我们将佛法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。让佛法常住在世间久久不衰不灭。这是真正报佛恩。要把这两桩事情做得圆满。自己一定要真修。自己一定要具足「实、德、能」这三个条件。我们才能做到。才不辜负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。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603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二十三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二十三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507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