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四十七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四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四十七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三四七卷) 2000/8/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2-17-0347
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。得法赞佛。八部四王众。迦楼罗王长行。第六句:
【坚法净光迦楼罗王。得成就无边众生差别智解脱门。】
菩萨的名号『坚法净光』。「坚法」是定。「净光」是慧。定与慧是互为体用的。定是体。慧就是作用。慧是体。定就是作用。所以在定里面有坚固的意思。慧里面有光明的意思。唯有定慧才能够帮助自己解脱。也能够成就一切众生。
在中国近代。对佛法影响最大的、最深刻的。无过于印光大师。印祖一生修学的基础奠定在儒、佛之大道。我们在《文钞》里面看到。许许多多地方他用儒来解释佛。用佛来解释儒。不仅仅儒跟佛融会贯通。实在是成就真实圆满的智慧。这一点非常非常之难得。
菩萨在此地。他自己修学是『成就无边众生差别智解脱门』。我们从这个法门的名称就晓得。菩萨是一位弘法的法师。弘扬佛法。教化众生。从这个地方成无上道的。众生无量无边。他们的知识也是无量无边。我们不讲虚空法界。单单说这个地球。这个地球东西方的文化就不相同。西方的文化实在讲是多元的。东方的文化是一体的。这个从历史上可以得到证明。西方一直到今天都没有统一。而中国这一块土地。在形式
中国宗教不发达。我们要是看看西方人。西方的文化。大家都晓得。希腊的文化。罗马的文化。基督教的文化。犹太教的文化。伊斯兰的文化。到今天都不能够融合。这就是讲的多元文化。多元文化就是此地讲的「众生差别智」。差别智再多。就像一棵树一样。树干再多。树枝再多。树叶再多。要知道一个根本。所以多元几时要能够融归到一元。天下太平。所有一切斗争都没有了。世界和平。社会安定。人民幸福。一定要归到一元才办得到。一元妨不妨害多元?不妨害!一元的认知理念。多元的善美。我们一般讲真善美。真是一元。善跟美是多元的。这个世界才美好。
从哪里看出来?从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就展现出来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这
今天西方多元文化为什么不能统一?我常常讲的。他们的认知深度不够。像一棵大树一样。它没有看到根本。它只看到它这一个枝。跟隔壁那个枝对立的。它不晓得这许许多多枝底下是同一个干。它不知道。所以我常讲解决问题用什么方法最好?深入经藏。每一个宗教深入他自己的经藏。到最后都找到。发现是原来同一个根。所有不同的文化。如果你深入。也会找到同一个根源。然后才恍然大悟。「道并行而不相悖」。这就是美与慧。善、美、慧。一切众生才真正过到幸福美好的生活。这是文化终极的目标。
可是在这里面也有幸、有不幸。幸运的是有少数大智大觉。我们称为圣人。他们觉悟了。他们找到根本;还有多数人没有找到根本。执着在枝干。于是发生严重的冲突。像释迦牟尼佛他这一族。在中世纪就被人消灭了。我们要看清楚。把释迦佛这一族消灭。对释迦佛来讲毫无损伤。可是对我们这个世间人来说。损失就太大了。为什么?这么好的教化把它断灭了。这个世间人又要迷惑很长久。又要受多少苦难。没有圣贤来教诲。为什么人家要把他消灭掉?不知道。人家执着这个枝干跟你两个是对敌。这一类事情。在我们这个地球。过去历史上发生的次数太多太多了。将来还会不会发生?不能说不可能。很有可能。这个世界上有些野心分子主张霸道。王道不重视武备。不重视。霸道天天在发展军事武力。总是想用武力来统治世界。确实他能够达到他的目的。但是人类遭受了不幸。王道统治世界是用教育、用教学。让一切众生觉悟。决定不是用武力。用仁慈。用道义。仁慈道义抵不过武力。中国这个东方文化跟西方文化接触的时候。近代我们要遭受这个苦难;虽然不像释迦族一样被灭亡。我们这两、三百年苦难够受的。
于是我们就想到。佛家讲的护法很有道理。我们一进寺庙的大门。第一个殿天王殿护法。四大天王都是武装。这就是说明了。必须用武装来护法。武装不是侵略别人的。不是占有别人的。武装的目的是护法。如果没有这些武力、这些将军在护法。恐怕弥勒菩萨早就被人打倒。那个仁慈博爱行不通。很有道理。你愈想愈有道理。所以王道也不能不讲求军备。这个军备是护法的。决定不是侵略别人的。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这是我们从历史、从文化、从佛法里面。得出来这个结论。其实佛早就教导我们。我们疏忽了。没有留意。
众生由于生活环境不相同。特别是在过去。交通不发达。信息没有发明。人与人之间往来受到山川的阻隔。生活的空间很小。多少人都生活生长在这一个地区。邻近的地区一生都没有去过。所谓是老死不相往来。于是每一个地区语言不相同、生活习惯不相同、文化不相同、宗教信仰不相同。这才造成多元文化。中国文化虽然是多元。被一元融化成为一元。这个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文字的统一。语言虽然不统一。中国现在各个地方方言都不一样。有很多地方方言我们听不懂。可是写的字都懂。文字统一。西方现在许许多多国家文字没统一。所以要达到多元融会成一元。那还有相当一个距离。这些东西细细你去研究、去观察。很值得玩味!
诸佛菩萨教化众生。诸位《普门品》念得多。中国学佛的同学。不管学哪个法门。大概没有说是没有念过《普门品》的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。大家都知道。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。应该给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。所以佛没有一定的身相。佛也没有定法可说。活的不是死的。活的东西要内证。要真正契入真实的境界。《无量寿经》一开端就告诉我们。「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」。开是开示、展开。化是变化。真实之际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。真实之际是心性;《无量寿经》上讲开化。就是宗门讲的明、讲的见。能到这个境界。《华严经》上讲法身菩萨。他的生活是真实之际。我们今天讲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如何能契入这个境界?住真实慧。你要是不能安住在真实慧。这个境界你永远不能契入。所以三个真实:「住真实慧」是中心;「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」是内证。我们今天讲你修行证果。那是无上菩提;「惠以真实之利」。这是下化。这是度众生的。是起用。它的大用。你内证的大用。就是度化众生。自行化他的关键是住真实慧。真实慧是什么?就是佛家讲的戒定慧三学。这是真实慧。戒学。佛不是制定戒律来约束我们的。你要这样想法。你完全想错了。释迦牟尼佛还起心动念?没有!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行为。把它记录下来就是戒律。哪里是制定的?换句话说。真正觉悟的人。他的生活行为就是这样的。不加丝毫造作。也没有丝毫意思在里头。自自然
戒学里面。这一次你们中国来的许多同修。有问到求受菩萨戒的事情。大家对于这个很执着。认为不受菩萨戒。念佛决定不能往生。这个话对不对?对!完全肯定;因为西方世界是大乘。大乘一定受菩萨戒才能往生。可是你要知道。不是哪个地方开戒。去受个菩萨戒。你就能往生。那是假的。那不是真的。我初学佛的时候。章嘉大师告诉我。「你要学菩萨戒。学一条你就受一条」。戒坛里面传戒师承认你。给你做证明。那都是假的。都靠不住。要诸佛菩萨承认。你是真的。你不是假的。做到一条。你受了一条;你没有做到。你没有受。你戒坛里面受个三坛大戒。一条都做不到。不要说是佛菩萨。鬼神都笑话你、都耻笑你。你运衰的时候他都来欺负你。你是假的。你不是真的。冒充的。所以戒在哪里受?在自己心头里头受。菩萨戒的精神。舍己为人。我们能不能牺牲自己、帮助别人?别人有苦难的时候。我舍性命都可以帮助他。能帮助他解决危困的时候。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。这是菩萨。真菩萨!你没有受过戒。甚至于你连三皈都没有受过。诸佛菩萨看到你是三皈弟子。你是持戒弟子。我们要佛菩萨承认才行。不必要世间人承认。世间人靠不住。佛菩萨靠得住。不发菩提心。不守菩萨戒。确实不能往生。
但是所有一切戒律的基础是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是根。十善业道都没有了。你怎么能往生?所以我讲经的时候。我讲得很详细、讲得很明白。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真正的基础是「净业三福」。我们要重视这一点。佛在经上说。这三条是一切诸佛净业的根本。净业的正因。你要是把这一句话疏忽。你的佛就白学了。三条做到第一条。你求生西方净土生凡圣同居土。第一条里头四句。四句戒定慧都具足。「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」。想想我们这四条有没有做到?如果没有做到。念佛靠不住往生。古大德常讲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。一天念十万声佛号、念二十万声佛号。不能往生。为什么?这四条你没做到。要晓得。西方极乐世界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你把这四条做到你是善人。你有资格往生。再能做到第二条。两条做到了。第二条是「受持三皈。具足众戒。不犯威仪」。你能做到两条。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。三条都做到。第三条是大乘菩萨。「发菩提心。深信因果。读诵大乘。劝进行者」。这三条都做到。你生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。这个样子具足信愿行。你才有把握往生。现在就超越六道。就超越十法界。这事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想想看「孝养父母」多重要!
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告诉我们。世间没有佛。佛不住世的时候。现在佛不住世。「善事父母。即是事佛」。你能够孝养父母。你就是奉事如来。这话说得这么重。所以佛法彻始彻终是孝道、是师道。这是中国古代。中国文化跟印度佛教文化接触。水乳交融。没有发生冲突。道理在哪里?中国人讲孝道、讲师道。佛法也是孝道、也是师道。这一拍即合。没有冲突。我们要深深去体会、细心去观察。父母不在。要常念父母之恩。不能忘记。于我们有恩德的人。我们念念不忘。我们受老师的教诲。时时刻刻就像老师都在我的身边一样;我们受护法的护持栽培。恩德我们念念不忘。我们教室悬挂老师、护法的照片。他们看到欢喜。我们所作所为。为非作歹。他们看到难过。念念之中。时时刻刻。就如同父母师长都在我面前。我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没有违背教诲。
有许多人来告诉我。有一些法师、大德们。反对夏莲居《无量寿经》的会集本。我给他们说。他们反对可以。我不能反对。什么原因?这个法门、这个经本是老师传给我的。我如果反对。我是背师叛道。我不可以。你们不是李老师的学生。你们可以反对他。我不可以。天下人都可以反对。我不能反对。我一定要遵守这个法门修学。一定要弘扬这个法门。我有师承。我有坚定的信心。绝对不会改变。你说出再多的道理。我还是无动于衷。我们才会有成就。我们一生对得起老师。没有背叛老师。愈是在艰难的境界里面。愈显得我们自己的戒定慧三学。这三学做什么用?就是帮助我们度过许许多多的难关。我们要守法。遵守老师的教诲。老师的教诲跟佛菩萨的教诲是相应的。不是违背的。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我们就不受影响。
有疑惑。有疑惑要问。我跟老师学习的时候。也有人毁谤老师。我们也听到。有的时候也有疑惑。问老师是真的是假的。老师给我们分析。坚定我们信心。这是我们做学生的态度。如果我们听信谣言。不去调查事实真相就相信。那就被别人欺骗了。过在自己。不在别人。那我们自己蒙受的损失就太惨重。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。这个机会失掉了。你说多可惜!连我们信佛。社会上骂释迦牟尼佛的有多少?说佛教迷信的有多少?我们听到就连佛都不相信吗?
现在我们明了。那些东西叫魔障。那些人。他看到我们走上佛道。他想把我们拉回去。让我们去走魔道。我们现在清楚明白。他用的是什么心。我们劝不了他。但是我们绝不肯堕落。绝不肯走他的路。慢慢再等待机缘。我们相信他们会回头的。这是正法。我们有善心、有善意。等待他们回头。所谓是「人非圣贤。孰能无过。过而能改。善莫大焉」。总要有一个纯善的心。这是世尊在《十善业道经》开头讲得最透彻。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。心善;思惟善法。你的思想善;观察善法。你的行为善;而且又嘱咐一句。「不容毫分。不善间杂」。这一句话重要。我们很多人修善修不成功。什么原因?善里头夹杂着不善。所以你不能够成功。如果你果然不夹杂毫分不善。凡夫成佛一生足够。哪里要三大阿僧祇劫?一生足够了。这个话有证明。《法华经》上龙女八岁成佛。《华严经》上善财童子一生成佛。什么原因?不杂毫分不善。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一句话。常常放在心上。检点自己、警策自己。
要知道这世界种种不同的思想。种种不同的生活方式、不同的文化。各有来源。一棵大树。这个树叶它是生在哪个枝、哪个干、哪个梢上。跟另外一个枝干树梢不一样。不完全相同。你细心观察就了解。根虽然是一个。那本是第一代。干是第二代。枝是第三代。条是第四代。树梢是第五代。你那个树叶是第六代。虽然同一个根源。那个体质不一样。所以北京老医生高明。他给人看病要问你出生的年月日、你出生在哪里。这就是要了解你这个树叶在这个大树里头。你是哪一个干、哪一个枝条、哪一个树梢生的。你的体质他才明了。非常有道理。我们在其它地方看医生。从来没有提到过。他不懂这个道理。高手那就是高手。知道你的体质。你得的是什么病。应该要怎样来调治。真的是药到病除。
世出世间的理都能贯通。不仅仅是儒、佛对我们生活全部都能贯通。所有的宗教、不同的文化也能贯通。所以他能「成就无边众生差别智」。如何能彻法底源?就是刚才所说的。一定要住真实慧。真实慧里面。我们今天为什么没有办法住真实慧?说老实话。真实慧在哪里。我们都不知道、都找不到。为什么找不到?我们的真实慧被情欲遮蔽住了。就好像太阳被乌云盖住一样。佛法里面讲三类的烦恼: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。这三种东西把你的心性障碍住。心性里头本具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相好。现在统统不能现前。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。除障碍而已。你的智慧德能相好是本具的。不是外来的。只要把障碍除掉。自然就现前。
佛为什么尊重一切众生?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。怎么敢轻视?蚊虫蚂蚁也是本来成佛。饿鬼、地狱还是本来成佛。不过他迷得重。烦恼德相丝毫不能透出来。他受这个苦报。虽然受苦报。他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毫无损坏。你怎么能不尊重?你怎么能不尊敬?所以佛敬众生。众生不敬佛。这当然之理。众生都敬佛的时候。众生不都成佛了吗?他为什么成不了佛?不敬佛。佛何以能成佛?佛敬众生。佛知道众生都是佛。是迷惑颠倒的佛。迷惑颠倒去了。他那个佛的德能相好都现前。
这一些事实真相。我们很幸运读到佛经。佛在经典上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讲清楚、讲明白。我们真正懂得了。就要有一个大的转变。这个地方教化。我们接受佛的教诲。马上要起变化;化恶为善。化迷为悟。化凡成圣。这就是佛的好学生。真实得到佛教诲的受用。这是从前。就是我第一个老师方东美先生教导我。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跟他的时间虽然不长。但是他带引我入这一条路。正确。这个是大恩大德。他不给我指引。我永远不会相信佛法。因为过去我们观念当中。佛法是迷信的。佛法是拜偶像。佛法是迷信的。哪里晓得佛法有这么好的道理。这个指引的人。这个恩德大。章嘉大师、李炳南老居士是成就我的人。
夏莲居老居士虽然没见过面。我们看到他的会集本。这个对净宗无比的贡献。《无量寿经》的本子虽然多。确实没有这个本子好。这个本子言简意赅。会集的经文浅显。不听讲解读这个文章也能够了解大意。这个了不起。末法还有九千年。九千年许许多多众生得度。我想都是依靠这个本子。所以这个本子我们有提倡发扬光大的使命。我们有这个责任。这十几年来。依照这个本子修学而成就的。到处我们都听说。有些我们看到。增长他们的信愿。往生的时候瑞相希有。足以给我们做证明。我们应当坚信不疑。效法菩萨的心愿。坚定信心。增长智慧。帮助自己。也帮助别人。
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。这个时代是地球上的众生。存亡继绝的一个关键时代。如果「众生差别智」不能够融通的话。这世界就是末日。这是许许多多人都有高度的警觉。在这一百年里面。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、第二次世界大战。现在大家都知道。第三次世界大战称之为终结的战争。就是最后的战争。这个世界大战要一爆发之后。世界上人都死完了。还打什么仗。这仗就不要打了。终结战争。有人想打。但是又害怕。为什么?没有胜负的战争。是同归于尽的战争。就是大家都死的战争。这是现在一些想打仗。不敢打仗的。原因在此地。同归于尽。
世间志士仁人谋求解决的方法。解决方法希求世界永久和平。放弃战争。用什么方法?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说。解决二十一世纪世界社会问题。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。大乘佛法不说别的。我们单单讲这一部《十善业道经》就行;孔孟学说不讲多的。一部《四书》就够了;确确实实能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。消靡战争。达到世界永久的安定和平。人人起心动念不要看别人的过失。起心动念看别人好的地方。看自己的过失。看别人的好处。这个世界就得救。看自己的缺点。自己天天改进。这是进德修业;看别人好的地方。就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定;要真这样作法!
我们自己一身毛病。改过都来不及。哪有时间管别人的事?六祖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教导我们。「若真修道人。不见世间过」。这话对的。《坛经》里面讲。六祖说。六祖只知道自己的过。只见到自己的过。没有见到别人的过。是不是真的没见到?真的没有见到。他是白痴;见到不放在心上。这叫不见。绝对没有放在
有同修来找我。希望跟她见见面。你希望跟她见面。你要请李木源居士跟她约定。她很忙。你不给她约定。找不到她。她忙什么?帮助穷人。帮助病人。帮助老人。每天去慰问。去送东西给他们。送吃的。送穿的、用的东西。她的生活非常充实、非常快乐。不为自己。念念都是为别人。社会大众虽然对她赞叹。她没有放在心上;有很多奖励她的。人家送给她的奖状。她统统放在贮藏室。我到她那里。她一张也没有挂出来。她说:这都是没有用的东西;绝对不表扬自己。所以我们到她家去参观。真的是一尘不染。她喜欢读书。只有书架上摆的书。其它东西一样都没看到。卧房里面一张床。小桌子上摆了两张照片。她母亲的照片。其
我们要讲真修行。没有别的。十善业道是决定不能疏忽。不杀生。不但不能杀害众生。众生因我而生烦恼就错了。这都是属于杀生的。佛在经论上常讲。菩萨一切时、一切处。常令众生生欢喜心。这是菩萨。众生要不高兴。看到你生烦恼。菩萨回避。立刻就走过去。不让他看见。让他生欢喜心。我们要学。不偷盗。我讲得很通俗。不偷盗决定不能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。菩萨第一个法是布施。中国古圣先贤讲仁人君子。仁人君子先施。跟别人往来。首先要送礼布施给别人。跟佛教菩萨六波罗蜜头一个布施一个意思。儒家讲先施。怎么可以占别人便宜?占别人便宜这个念头是盗心。这个心不善。这个心就不清净。
不邪淫。社会的基础是家庭。家庭的根本是夫妇。夫妇不和。家就不像家。不但破坏家庭。破坏社会。破坏社会的安定。破坏世界的和平。这个罪很重!所以我常常做比喻讲。国家社会世界像我们这个身体。身体是世界。国家是我们一个器官。许许多多国家组成这个世界。一个身体。家庭是什么?家庭是细胞。细胞要是坏了。要是有病毒。将来蔓延到全身。虚空法界是一体。这个观念、这个认知。儒跟佛都有。所以我们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任。对社会负责任。对众生负责任。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负责任。这个人是菩萨。这个人就是法身大士。不要以为我自己造的一点过失。「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」。不晓得影响到虚空法界。大乘佛法结罪是这个结法的。个人事小。你影响事大。我这一个细胞坏了不要紧。它会蔓延影响别的。麻烦在此地。这个不良的影响会扩散。同样道理。善良的影响也会扩散。所以你就晓得。善心善行无量功德。恶念恶行无量的罪业。绝不关系个人。所以言行都要做社会好榜样。坏样子不能学。
儒跟佛教人。你成佛、成菩萨。都是从修身做起。我们讲修行。行是行为。起心动念。心理上的行为;言语。口的行为;身体动作。身业行为;行为再多。不出这三类。身、语、意三类。这三类行为有错误。把错误修正过来。叫修行。「修行」两个字的意思要懂。我起一个自私自利的念头。不要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。这是我个人的事情。人人都自私自利。这个世界就毁掉了。我们要做什么样子给人看?我们要做念念为众生、念念为社会。起这个念头。这个念头扩散。好!社会安定。天下太平。所以我们现在在外面弘扬佛法。我们的总题目是「学为人师。行为世范」。我们所学所作的都要做社会的好样子。
我们很冷静仔细观察社会大众的弊病之所在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。就是度化众生。就是在行菩萨道。今天社会上人不忠不孝。我们要尽忠尽孝。做样子给大家看。这叫弘法利生。今天社会上人不仁不义。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有所谓是挖角。怎么个挖角?别人地方的人才把他挖过来。「你在那边多少待遇。我给你更高的。你到我这边来」。他看到利益厚的时候就过来。不义!真正有道义。在这个公司里面工作。看到公司快垮掉了。也不能离开。道义!今天在全世界商业机构里头。日本人为什么被人尊敬?为什么被人赞叹?日本人这里有道义。他公司不景气的时候。他们自己愿意降低自己的薪水。还再这个公司努力做。想把它做起来。所以他在商业上能够达到第一。世界上没有人能跟他相比。有道义!有义气!现在社会一般说。见利就忘了义。这还得了吗?唯利是图。这还得了吗?所以我们看到众生哪些病。我们应该怎么做。佛法是活的。不是死的。
要能够牺牲自己。才能成就别人。自己在团体里面、在家庭里面。都要做一个好榜样。你就是菩萨。你就叫学佛。不是说你每天念多少经。每天念多少佛号。每天拜多少佛。不是这个。在一个家庭里面。我这个家庭里头大家有什么毛病。你能够反其道而行之。教导他们。做出样子给他们。日久天长他受感化。你就把你一家人都度了。你这一家好了。就影响你的邻居。邻居看到你的家这么好。他就来模仿。你就把邻居就度了。邻居度了。这一条街就度了。一个村庄、一个都市就度了。佛度众生是要靠我们佛弟子真干。佛弟子不真干。佛度不了众生。佛是要借我们的身体才能普度众生。我们这个身体不借给佛用。佛就没有办法度众生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要了解事实真相。
今天众生普遍的现象。邀功表扬自己。有过失不肯发露忏悔。尽量的掩饰。大罪过!我们怎么做?有过失认真忏悔。做样子给大家看。我们看到天主教的教皇保罗二世。我们在报纸上看到。他公开对全世界人忏悔。世界领袖。真正了不起。我们对他五体投地佩服。知过能改。过去这一千多年当中。总认为天主教是世界第一。没有把别人看在眼里。现在知道错了。求上帝饶恕全世界的天主教徒。特别是过去轻视其它宗教。他们发心。从这一个世纪。未来这个一千年当中。要跟所有宗教广泛接触。互相学习。了不起!这是真正宗教家。勇于认错。勇于改过。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圣人。有过自己掩饰。不肯悔改。这个罪就重!在这一层上。我们不如天主教。我们比不上他。所以将来领导全世界的宗教。我仔细观察。可能还是天主教。这一种雍容大度。令人敬佩!全世界的人都敬佩你。你就是全世界的领袖。这不是以力服人。以德。让人从内心里头悦服。欢喜你、敬爱你、尊敬你、佩服你。我们应当要学习。应当要觉悟。
从佛法说。人生。《金刚经》上讲「如梦幻泡影」。人生如戏。不是真的。假的。假的。要演一场好戏。让一切众生觉悟的是好戏。让一切众生迷惑的。那是不好的戏。所以我们要牢牢记住。「万法皆空。因果不空」。因果何以不空?因会变成果。因空;果又会变成因。那果也空。说不空是什么意思?它转变不空。因变成果。果变成因。它变不空。它剎那剎那在转变;第二个相续不空。细心去想、去体会。然后我们才真正能认识它的真相。善因决定感善果。恶因决定有恶报。这是真理。这是定律。世出世间法都是因果定律。所以佛在《般若经》上才说:「法尚应舍。何况非法?」为什么?法也是因果法。既然是因果法。就不可以执着。执着就错了。所以要懂得。它的相续、它的转变、它的互相影响。这个事情会绵延下去。这个不空。
懂得这个道理。了解事实真相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。自然就会约束。这是我们凡夫。你会约束自己。会转恶为善。转迷为悟。契入如来境界。回归到大自然。自然是法性。那个大自然是什么?大自然是一真法界。大自然是华藏世界、是极乐世界。回归大自然。十法界是变相的法界。不是自然的。违背了自然。所以生活在这里头受罪受苦。菩萨在此地教化众生。就是用戒定慧三学;「坚法净光」。戒定慧三学。好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527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四十七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四十七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391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