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一十六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一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一十六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三一六卷) 2000/6/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:12-17-0316
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。得法赞佛。八部四王众。摩睺罗伽王长行。第二句:
【净威音摩睺罗伽王。得使一切众生除烦恼得清凉悦乐解脱门。】
清凉大师批注。「除惑契寂。是清净因。清凉悦乐。是涅盘果」。这两句话将菩萨修学的法门。精髓的地方给我们点出来了。菩萨德号『净威音』。这三个字表三个意思。但是「净」为主。前面也曾经提到过「普现威光」。这个地方的「威」跟前面「神通」的意思是相应的。「音」是法音。流转的意思也包含在其中。无论是威德。无论是演教弘宗。都以清净心为主。唯有清净心。才能够『使一切众生除烦恼』。「烦」。我们中国这个字。左面是「火」。人在恼怒的时候。全身都发热。面色都是红润的。显示出怒火燃烧。
用什么方法来对治?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原则是讲清净。但是怎样才能得清净。这是我们所渴求的。我们也希望得清净心、得平等心、得慈悲心。像诸佛菩萨一样。可是这个心就是生不起来。真正想成就自己的人。不能不在这个地方留意。我们这一生要不能成就的话。不懂佛法的人不知道。读了一些佛经。稍稍懂得的人。逐渐就体会到。这一生要不成就就不得了。世间没有比这一桩事情更恐怖了。如果不能成就。自己冷静的去想想。想想前途、想想来世。必堕恶道。恶道不论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不论哪一道。堕进去容易。出来就太难了。佛讲的话是真实话。绝对不是吓唬人的。佛要是说话吓唬别人。佛是打妄语。佛就不仁慈了。《金刚经》上所讲。「如来是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」。这不都变成假话吗?那佛的话还能相信吗?我们一定要相信。诸佛菩萨所说之法字字句句都真实。「如语」是完全讲到真相。不添一点。也不减一点。这才叫如语。跟事实真相完全相应。由此可知。自古以来。凡是一生成就的人。没有别的。「畏恶道苦」。他真正懂得佛的话。恶道太恐怖、太可怕了。决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。好好的修学。
修学里面头一个就是要除烦恼。除烦恼是克己的功夫。佛帮助我们。给我们很多的教诲。这一些教训我们称之为戒律。持戒的目的在哪里?断烦恼而已矣!最基本的教学是十善业道。十善业道的目的是对治十恶。恶是烦恼。佛教我们从这里学起。不但是佛。儒家也从这里下手。人要不肯断除自己的烦恼习气。这个人就没救了。诸佛菩萨再慈悲都帮不上忙。四弘誓愿里面。佛教学的顺序。首先教你发愿。这个愿就是无上菩提的大愿: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「度」是什么意思?帮助众生转迷为悟。转恶为善。转凡为圣。「度」就是这个意思。我们要想帮助别人。首先得帮助自己;自己要做不到。你就没有方法帮助别人。所以佛法的修学。决定要落实在生活里面。
佛菩萨知道。我们自己在修学过程当中也体验到。众生不是好度的。《地藏经》上讲得多清楚。「阎浮提众生。刚强难化」。菩萨以好心对众生。众生以恶意相向。这难度。众生不领情。不知道你对他好。认为你妨碍他自由。他对你起怨恨心。在这种情况之下。佛菩萨只有退走。免得加重你烦恼。加重你造罪业。难!真难!有智慧的人、有德行的人教导学生。他的方法是应机施教。我们在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。他跟我讲过几次。他教学对于所有学生态度方法不一样。学生分三等:上根的人。佛经里面讲成熟了。他真想学。老师对这种学生从来没有什么好面孔的。有打、有骂。这真正好学生。帮助他改正错误。打他、骂他。学生感激老师。不怨恨老师。老师才可以这样做。如果是骂他。他脸色就变了。马上就不高兴。老师对这个学生永远不会骂他。对他都是笑嘻嘻、客客气气。为什么?他不能接受教诲。他需要人奉承他。不可以责备他。这种学生。老师是把他舍弃掉了。你只可以随堂来听经。因为讲经的时候是来者不拒。去者不留。你可以来随分的听。你能听多少是你自己的。你什么时候觉悟、什么时候回头也是你自己。老师绝对不会责备你。这是第二等的。第三等的是阳奉阴违。这种学生很不容易回头。在老师面前是一个态度。背老师之后又是一个态度。烦恼习气完全现前。老师也清楚、也明了。不胡涂。在他心目当中。每一个学生将来的前途。他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你会往哪一道去。可是老师对一切人总是苦口婆心的劝导。在一生当中决定不放弃任何机会。这叫大慈大悲。
决定是从断烦恼开始。儒、佛都一样。儒家教学从「格物」开始。它讲八个层次。第一步是格物。「物」是什么?物是欲望。物欲。如何把物欲放下?「格」。格是比喻。格斗。儒家所谓是「克己功夫」。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。从这个地方下手。如果烦恼习气不能克服。求智慧是决定办不到的。烦恼习气不能克服的人。他没有受过教育、没有念过书。他一生所做的坏事做得少、做得小;烦恼习气不能克服。要受过很多教育。他懂得很多。将来做大坏事。会造极重的罪业。后果决定堕阿鼻地狱。所以圣贤人教学。为什么把德行摆在第一?德行就是断烦恼。
我们现前这个教学。这是随顺世法。随缘。不是古时候的教学方法。古时候出家人教学方法。不是说你一出家就能够听经。没这回事情!就能够涉猎经教。没这个道理!「五年学戒」。五年学戒是什么意思?用前五年的时间。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。做这个功夫。在寺院里他做些什么工作?粗重的工作。做粗活。你们读《坛经》。惠能大师一进黄梅道场。他做什么工作?厨房里去。柴房里去。舂米、破柴。做这些工作。讲堂里面讲经他没有资格去听。禅堂里面参禅他也没有资格。五年学戒。奠定你德行的基础。为常住服务是修福。折服自己的烦恼是修慧、修定。我们常讲是福慧双修。折服自己的贪瞋痴慢。不管你是什么身分、是什么地位。你是什么出身。你一出家一律平等看待。那个教学法正确的。所以古人成就的多。他受过基础的训练;今天我们这一代。成就的人少。没有受过基础教育。而现代人实在讲。也很不愿意受这个教育。现在人讲的是民主自由开放。那你完全把他的民主自由开放扼杀掉了。他怎么会愿意?所以今天修学难。太难太难了!
我们虽然遇到这个法门是最殊胜的。简单、容易、快速、稳当。求生净土这个法门。如果烦恼习气不能除掉。依旧是一个大障碍。我们能往生吗?这个我在讲经里头讲过很多次。我们讲真话。真正要达到往生的条件。你们想想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上所讲的做到没有?道理要不清楚。佛的教诲要是做不到。天天念佛。那是古人讲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!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世界?诸上善人聚会的所在。我们是不是个善人?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不善。怎么能够加入他们的团体?我们得想想这个道理。不可能的。
我劝导大家。西方极乐世界「诸上善人。俱会一处」。上善、中善、下善。我们最低限度也要有个下善。这三个等级从哪里分?就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讲的净业三福。下善真正做到了。「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」。这四句你全做到了。你念阿弥陀佛。一心求生净土。你决定得生。为什么?你是善人。你与他相应。生凡圣同居土。如果再能够落实「三皈、众戒、不犯威仪」。你就能够生方便有余土。再能够把「发菩提心。深信因果。读诵大乘。劝进行者」。这三条十一句统统做到了。你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。佛讲得这么清楚、这么明白。不仅是修净土法门。修所有一切法门。都从这三条十一句下手。佛说。这三条十一句是「三世诸佛。净业正因」。「净威音」。我们不肯做怎么行?做不到。那就是这一生当中跟阿弥陀佛结个缘。这一生不能成就。你要问:我哪一生才能成就?答案很简单。你哪一生做到就成就了。我现在做到。我这一生决定成就。
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善根都很深厚。善根是怎么来的?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。修学这个法门为什么没能往生?不符合条件。好像这书念过。考试不及格。不符合条件。没有办法。这一世蒙过去善根福德。这一生遇到的因缘。又碰到了。所以有很多同修告诉我。听到这个法门、看到《无量寿经》会流眼泪。有很深的感动。他问我这是什么原因?这个事情经上讲得很清楚。过去生中的善根现前。遇到生惭愧心;那一生遇到没能成就。这一生又遇到了。遇到了。就要想到过去生中遇到。为什么不成就?烦恼没断掉。习气还是照样起现行。那有什么法子?
学佛修道。头一个就是要把烦恼习气放下。放不下。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。印光大师教我们一个很好的办法。你们大家知道。老和尚说我们常常把「死」贴在额头上。死了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?你还有哪一样东西能带走的?他老人家这样教人。自己也是这个作法。我们在苏州灵岩山看他的关房。我去看过。关房里面很小的佛堂。没有我们这么大。供养只有一尊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背后写了一个大字:「死」。天天看着这个字。常常想着这个字。这是真实智慧。诸位想想哪一个人不是如此?从生下来就往死亡的路上走。就往坟墓里头走。一天比一天接近。一步也不肯停。真叫勇猛精进。个个人都是这样的。但是有几个人能够意识到?「黄泉路上无老少」。能想到这一点。他就什么都放下了。我在这一生当中。我要的是什么?如果你需要的。一部《阿弥陀经》。一句六字洪名。其它的都不要了;你再要都是累赘。累赘会牵引着你不能往生。在这一生当中。如果你有福报。有多余的。布施给一切需要的众生。自己不要求享受。一天三餐能吃得饱。衣服能够御寒蔽体。够了。还要什么?积德累功重要!
烦恼里头最严重的。佛在经上讲「贪瞋痴慢」。这是最严重的。这四个字害得我们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。你要不把这四个字断掉。你决定出不了轮回。念佛法门也是把这四个字断掉。它不是断根。它叫「伏断」。我有能力控制住它。它不起现行。就是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不起作用。不是根断掉了。见思烦恼的根断掉了。那你已经证阿罗汉果。你就不是凡人。我们今天修行的功夫是把它压住、控制住。不让它发作。这样就能带业往生。你不能控制。你佛念得再好。你也是往生不了。决定不相应。可是控制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天天练习。不要说现在没有关系。我往生的时候控制住就行了。到往生的时候控制不住了。一定要养成习惯。现在就要把它控制牢。往生的时候才不至于产生障碍。
烦恼能控制得住。然后求智慧就有好处。才学法门。所以这个次第是先断烦恼。再学法门。儒家教学也是这样。先格物。后致知。「致知」就是佛家讲的学法门。智慧开了。这才修身。修身是知道做人、懂得做人、懂得办事、懂得应酬。烦恼断掉之后。这个人的福报现前。我们自性里头无量的智慧德能。烦恼障碍我们的德相。所知障障碍了我们的智慧。致知破所知障。格物破烦恼障。四弘誓愿里面。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。破烦恼障。断烦恼;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破所知障。两种障碍都破了。这人成佛了。儒家讲的「修身」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。再没有过失了。这叫身修。身修。他的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现前了。我们现在总结佛的教诲。我们写了五句十个字: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。这个现前才叫身修。身修而后家齐。一定的道理。
你的家兴旺。社会安定繁荣。世界和平。根本就是在断烦恼、学法门。儒
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解脱。解是什么?解开烦恼。脱离六道轮回。这个经上每一句讲的「解脱」。这个解脱是小的解脱。
这些话说得容易。做起来难。尤其是我们从哪里做起?世出世间圣贤都给我们提供建议。因为每一个人烦恼习气不相同。从你最严重的烦恼习气。从这里下手。你最重的、最困难的。你能够断得了。其它的就比较容易。所以要想想我的烦恼习气哪一条最重。我就从这里下手。这个建议很有道理。贪心重的先断贪。贪里面还分很多类:贪财的、贪色的、贪名的。甚至于还贪图佛法的。多了!自己要清楚、要明了。从最严重的习气先下手。这跟治病一样。人生病。病有很多种。哪一种病它要命。这病严重。先治它。其它的小毛病慢慢再治。首先治要命的病。我们烦恼习气里头哪一条是真的要命的。我们从这里下手。积功累德要认真去做、要努力去做。但是要随缘不攀缘。攀缘就是我们一般人讲。操之过急。欲速则不达。这是你的清净心没有了。又要勇猛精进。又要不失清净心。这就对了。这才叫菩萨道。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道理。我们要懂得。
佛法修学的提升。不外乎看破、放下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看破帮助你放下。放下帮助你看破。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。没有止尽的。你看破一分。你必定放下一分;你真的能放下一分。又帮助你看破一分。看破两分。自然就放下两分;你能放下两分。你会看破三分;是这样辗转相辅相成。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。看破是明了。我们今天读经、研究经教。经教里头所说的道理、方法。我都清楚、明白了。这叫看破。放下是什么?做到了。落实了。这叫放下。佛所教导的决定是正面的。我们没有接受佛法教导。我们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决定是负面的。这个负面的要放下。负面的会帮助我们堕落。不是向上提升。
菩萨用什么方法「得使一切众生除烦恼」?就是他名号里头三个字:「净」。清净心。清净行;「威」是讲他的德行。前面所讲的「一切神通方便」。这一个「威」字就包括了;「音」是慈悲的教诲。「净」是心。「威」是行。做出来给人看。「音」是言说。这个地方包的。佛家讲三轮教诲:身、口、意;「音」是口。「威」是身。「净」是意。这样才能够真正叫一切众生觉悟。真正随顺佛陀教诲。认真来学习。渐渐的断除烦恼。烦恼轻。智慧就增长;烦恼跟智慧就像明暗两面一样。黑暗减少了。光明就透出了。
智慧为什么不开?烦恼障住了。这佛家讲的「业障」。这个业障就是烦恼跟成见。成见是属于所知障。自己的想法。自己的看法。我以为怎样。所知障。诸佛菩萨没有成见。所以诸佛菩萨无法可说;不但是无有定法可说。无法可说。我们有法可说。为什么?我们有成见。我们有主张。我们有意思。这是凡夫。所以智慧不开。智慧不开。我们也能说一点。说的什么?记问之学。听得多、看得多。所以也能说一点。说得再好。说得很如法。一点没说错。给诸位说。不能了生死。不能出三界。这是什么?福报。这叫法布施。来生得一点聪明智慧。这个聪明智慧是世智辩聪。你没开悟。你开悟了。那是真实智慧。那就不是世智辩聪。但是世智辩聪决定没有好处。你们看看历史上。古今中外那些老奸巨滑。哪一个不是世智辩聪?造无量无边罪业。死了堕三途。所以佛把「世智辩聪」定位在「八难」之一。遭了难。你还以为好事情?表面看起来好的。一转世。你就晓得这个坏了。你没有世智辩聪。你造的业小。你做的坏事不会多。不会堕得那么重。所以佛教我们要求智慧。不求聪明才智。道理在此地。
名号里面身语意三业清净。这才能给众生做榜样。教化一切众生除烦恼。烦恼除掉之后。果德现前。果德是什么?『清凉悦乐』。我们看到这一句。哪个不生欢喜心?哪一个不希望得到?这是果。果必有因。因是三业清净。《无量寿经》佛跟我们讲得很具体。「善护口业。不讥他过;善护身业。不失律仪;善护意业。清净无染」。这是除烦恼。我们要细心体会。要知道怎样去修学。不可以以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标准。要以佛经的教诲做标准。就不会错误。佛经的标准。决定是受一切众生欢喜的。一切众生尊重的、悦乐的;我们自己的标准。往往众生讨厌的、不喜欢的。你从这里细细去检点。你才能够体会到这标准到底对不对?我这个作法能叫一切众生都能生欢喜心。都能够很尊重。这个标
断烦恼是第一层功夫。烦恼断掉了。要是清净平等真诚不能够现前。这个断烦恼的因不胜。果当然不圆满。你的果报在哪里?大概来生还能得人道。更好一点欲界天。这个我们在佛经上看得很多。欲界天大概最高只能够到忉利天;你心不清净。烦恼是少了。清净心的程度不够。所以一定要跟清净心相应。身语意三业清净。果然得三业清净。这就是佛家讲你入三昧。三昧就是禅定。你有定功。有这个功夫了。你的果报在色界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。更高的生到四空天去。这是与清净心相应。与清净心少许的相应。还不够这个标准。你还没有办法脱离欲界。欲界上面四层天: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。这些天人他们的功夫。佛家叫做「未到定」。他确实是有一点功夫。但是不及格。功夫不到。脱不了欲界。譬如我们在学校念书。六十分及格。他只有五十分。不能说他没有成绩。有。成绩不及格。五十分不如六十分。四十分不如五十分;六十分可以到初禅。五十分只有到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。四十分的只好到兜率天。三十分的到夜摩天。就好比这种情形。如果要脱离六道轮回。相应功夫超过色界、无色界。你才能够出离。
我们想到这个地方。就知道这多么困难。不是一桩容易事情。然后才知道净土殊胜。净土只要少许的相应。少到什么程度?真的有个一、二分的相应。就能往生。不可思议。好像我们去考试。考试得了多少分?只得了一分、两分。一分、两分就能往生。没有交白卷。还有个一、两分。这是不可思议。无法想象的。换句话说。我们只要这一、两分。只要能拿到不失人身。就能往生。如果有能力生天的。回向求往生。那是太容易了。轻而易举的事情。所以净业三福。我们只要做到第一条。就决定得生净土。
由此可知。孝亲尊师。决定不能够缺少。尤其是在现代这个社会。儿女不懂得孝顺父母。学生不知道尊敬老师。这还得了!佛法的根在此地。我们要是把这个根丢掉了。你修得再好。你都不能往生。这个一定要懂得。佛法的根在这里。佛法到最后完成。圆满菩提也在这里。从这里开始。到
佛法是师道。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人不知道孝顺父母。哪里会懂得尊敬师长?慈悲心决定发不出来。十善他决定做不到。这个人前途。我们就很清楚的晓得。他来生在三途。就跟《地藏经》上讲的一模一样。他很侥幸在恶道里面遇到地藏菩萨教诲。一念善心到人间来。来了之后又胡涂了。寿命终了又堕落下去。地藏菩萨看到。「你怎么又回来了」。「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」。就这个意思。这个原因就是他的烦恼习气太深了。纵然遇到佛法、遇到善友。怎么样都提不起来。他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。断不了自己的习气。所以我们读这一节文感触很深。
佛法归纳到最后。修学的纲领就是觉、正、净三门。禅宗、性宗从觉门入。觉而不迷。这个实在不容易;教下。像贤首宗、天台宗、三论宗、法相宗。这些从正门入。正知正见。也不容易。也很难。净土宗跟密宗是从净门入。从清净心入。比前面两种容易。这两种都是从净门入。净土宗比密宗来得方便。方便在哪里?净土宗远离一切世法。比较容易得清净心;密宗不离世法。它在世法里面成就清净心。这个难。相当不容易。也就是说。净土宗是离开五欲六尘得清净心。密宗是不离五欲六尘得清净心。他的清净心当然比我们殊胜。这一定道理。他的成就当然比我们高;换句话说。我们生凡圣同居土。他生实报庄严土。确实比我们高。可是他的实报庄严土要是生不去。就堕阿鼻地狱。所以说是稳当、有把握。净土宗比它殊胜。道理在此地。所以我们自己要衡量自己。有没有能力去学密?我的启蒙老师是密宗的大德。章嘉大师。他把这些事情给我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我想想。难!实在是难!不离五欲六尘得清净心。我们自己不能骗自己。骗别人还可以。骗自己就愚痴到了极处。做不到。做不到。这才退一步修净土。
从这个地方得的果报是「清凉悦乐」。这里头也有等级差别;你能够除一品烦恼。你就得一分清凉自在;你断两分烦恼。你就有两分清凉自在。清凉自在。就是方东美先生早年所说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在世法里头讲福报、清福。你真正享受到了。福报现前。智慧一定现前。中国古人常说「福至心灵」。福报现前。心思灵敏。智慧现前。这个东西我们现在很清楚。因为你烦恼少一分。智慧就透一分。由此可知。这是好事。只要把烦恼伏住。把烦恼减少。你的福祉都现前了。我们天天想着、天天念着。求福求慧。不晓得从哪里求。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烧香磕头祷告。供养香花水果。求不到的。他不会给你的。那是迷信。真正求到的。是在此地教给我们的方法。断烦恼而已!非常现实。烦恼少一分。福祉就多一分;烦恼少十分。福祉就多十分。所以这边说「清凉悦乐。是涅盘果」。在菩萨这里他们是「涅盘果」现前了;我们今天所修的是向着「涅盘果」的方向。决定没有错误。所以小乘讲四果有「四果向」。你方向很正确。虽然没有达到。再努力精进。一定可以达到。「向」就是这个意思。
这是净威音摩睺罗伽王教导我们的。是他自己修学的。他从这个法门证果。此地「解脱门」就是无上菩提果。证无上菩提果报的门径方法。他用这个方法成就的。在此地说出来。目的提供我们做参考。如果我们懂得这个意思。明了他所修学的方法。依教奉行。这种殊胜的果报。我们一定也能够得到。
佛法的修学。着重在行门。解门在其次。《华严》跟净土都是相应的。我们从供养佛菩萨形像表法里面得知。净土宗。我们供养的西方三圣。当中是阿弥陀佛。两边是观音、势至。一佛二菩萨。这种供养的方式诸位一定要晓得。佛代表本体。代表法性。所以佛不说法。《华严经》上你们看到佛不说法;菩萨说法。菩萨代表从体起用。所以就有说。佛无说。清净心中一法不立。哪来的说法?从体起用。那就是无所不知。无所不能。他就有说了。作用广大无边。不外乎两大类。两尊菩萨代表就够了。一个菩萨代表知。一个菩萨代表行;或者我们佛法里面术语。一个菩萨代表解。一个菩萨代表行。说解行、说知行。都是一个意思。观音菩萨代表慈悲。行门;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。解门;从体起用。总离不开这两门。这两位菩萨排名。观音菩萨第一。大势至菩萨第二。这什么意思?重视行门。解门辅助行门。是这个意思。《华严》里面的表法。我们在经上看得很清楚。文殊、普贤。普贤是长子。文殊是庶男。这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。你们想想也是重视行门。普贤菩萨代表行门。文殊菩萨代表解门。
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。在一般寺院庵堂看到佛菩萨形像。要懂得它是什么意思。如何去体会。如何去警惕。如何去学习。供养佛菩萨形像就有意义。不是把它当作神明来供奉。那就错了。所以佛弟子供养佛菩萨的形像。通常说是两个意思。一个是报恩。就像我们中国一般人家里供祖先牌位一样。纪念。不忘记、不忘本。知恩报恩。是这个意思。我们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。我们的父母、师长都不在。都过世。往生了。我们今天还供奉他的照片、供奉他的牌位。纪念他。这是知恩报恩。纪念里头更重要的是要想到他的教诲。要依教奉行。把他的教训落实在自己生活里面。这是真报恩。这是真正的孝敬、真正的奉事。没有迷信。很多人不懂。说是我们拜偶像。这是很大很大的误会。我们要懂得误会是怎么造成的。我们佛弟子一定很清楚、很明了。帮助社会大众解释。破除这个误会。佛陀的教学、佛陀的教育。必定受到广大众生的欢迎。这个教育能够普遍推行。社会自然安定。世界自然和平。对一切众生有大利益。我们要懂得、要明了。好。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496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一十六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一十六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36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