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零二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20 04:32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零二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零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零二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

中国佛教讲经大师

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大方广佛华严经   (第三0二卷)   2000/4/24  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2-17-0302

  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。得法赞佛。八部四王众。夜叉王长行。第九句:

  【富财夜叉王。得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聚令恒受快乐解脱门。】

  这一位夜叉菩萨。我想每一位同学、一切众生都非常欢喜他。他是什么人?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财神。财神菩萨。他给众生带来财富。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批注。「集福德因。受快乐果。由身智光。得增长也」。这几句话不多。把他修学重点给我们点出来了。最重要的是「集福德因」。富财夜叉王他所修学的。帮助一切众生的。就是『福德聚』。这一句里头重点就这三个字。什么是「福」。什么是「德」。我们要清楚。菩萨行门总纲领。世尊在一切经论里面。跟我们讲的是六波罗蜜。六波罗蜜里面前五条是福。后一条是德。般若波罗蜜是德、是性德。前五条是修福。如果就前五条来说。前面两条是修福。后面三条是德;前面布施、持戒决定是福报、是修福。忍辱、精进、禅定是德。我们都要辨别清楚。般若波罗蜜纯粹是德。就是性德圆满的流露。由此可知。财神爷帮助我们发财。还是要靠自己修。绝对不是说。他把财富就送给你了。没这么便宜的事情。他也不能够这么作法。决定要懂得怎样去修。怎样修因。你才会获得果报。你要想得财富。你决定要懂得财施。要施财。我们在佛经里面这么多年的学习。稍稍契入一点。对于这些道理、事理我们明白了。深信不疑。依教奉行。

  许许多多的同修哪一个不追求富贵?富是财富。贵是地位。在社会上获得崇高的地位。人人都在追求。想尽方法去追求。你能求得到吗?如果我们用一切方法可以求得到。这命运就被推翻了。因果被推翻了。那这东西都是假的了?因果是真理。佛家常说「万法皆空。因果不空」。因果也是属于万法之一。因变成果。因空了;果又变成下一个因。果也空了;因果也是空的。为什么说「因果不空」?因果转变不空。因果相续不空。所以从转变跟相续来说。因果就不空。正因为这个道理。这个事实真相。所以世出世间圣贤才教导我们要修善因。修善因。因果的转变是善的。因果的相续是善的。这就是我们讲的善果。种善因。得善果。

  世间人。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发财的人。拥有亿万财富;这个世间有很多地位很高的人。做到国王、总统。绝对不是他什么本事得来的。不是的。无论用什么手段。佛法讲那是缘。它必须有因。那个缘才能够结成果;他要没有因。缘再殊胜。也结不成果。因是什么?前世修的。前世修的有福德。这一世的缘才会有这样的成就。我们非常相信这个道理。这是世间人所讲的真理。真正明白这个真理。我们就懂得致富之道。取富贵之道我们就明了了。取富贵之道要积德累功。云谷禅师教给了凡居士的。我们在《了凡四训》上看到。教给他取富贵之道。他懂得行善积德。他突破了自己的命运。

  人真有命运。「一饮一啄。莫非前定」。人要没有大善、大恶。总是按照自己命运去走。起伏不大。所以这个命大致上都算得很准确;虽然它有起伏。起伏幅度不大。距离这条线不太远。如果他有大善、大恶。这起伏就很大了;积大善。这一生的命运就改变了;造大恶。他这一生的福报损耗了。损福折寿。我们在古人笔记里面记载看到。有这种例子。他在命运里面他是宰相的命。因为他作恶。到以后做个县市长。这是讲福折了。福损了;寿命。本来有七、八十岁的寿命。五、六十岁就死了。寿命减短了;这个事情我们能相信。如果是积德修善。他的福报会提升。像了凡先生。孔先生给他算命。他没有功名。功名在现在讲就是学位。他命里头没有最高的学位。那时候最高学位是进士;他自己努力修善。他中了进士。所以进士是命中没有的。他得到了。孔先生给他算命。他命里没有儿子。以后他有两个好儿子;孔先生给他算命。寿命只有五十三岁。他活到七十多岁;这些都是这一生当中修来的。不是前生的。由此可知。命运肯定有。命运是自己造的。命运自己可以改变。圣贤的教育没有别的。就是教我们改造命运而已。

  改造命运里面。头一个就是要修布施。布施是什么?布施的精神我们要懂得。损己利人。决定不可以做损人利己。做损人利己。那你就是背道而驰。自己的福报折掉了。寿命也折了。打折扣了。这是绝大的错误。世出世间的圣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。哪里会错?所以我们一生只知道帮助社会、帮助众生。绝对不要想自己。这是你真正修福、修慧。福慧双修。果报不可思议。你不希求果报。果报无比的殊胜。有希求果报这个念头。你所修学的全是福德。你能够称心如意。能够满足你的愿望。但是要晓得是福德;不求果报。那就变成功德。功德里头有福德。福德里头没有功德。这个要辨别清楚。不求殊胜。一切能放得下。就得大自在。样样都放下。世出世法一样都不要计较。我们就得大自在。生死自在。你想想还有什么不自在的?

  财布施。只要看到别人有需要的。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。不要有丝毫不善的念头夹杂在其中。这一点很重要。什么是不善的念头?自私自利的念头。我常常跟同学们讲。我们要把这个连根拔除。我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。功夫就会得力。功夫不得力。就是夹杂这些东西。觉明妙行菩萨教导我们。「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」。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不夹杂。不夹杂什么?不夹杂自私自利。诸佛菩萨。经上常说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。他不夹杂。不但无相。还说「无我见、无人见、无众生见、无寿者见」。念头都没有。无四相是不执着。无四见是不分别。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。我们今天六根对六尘境界还有分别。有分别就是有四见。有执着就是有四相。有四相。佛尚且说。那不是菩萨;有四见。那就更不必说了。什么叫菩萨?菩萨是真正觉悟的人;换句话说。真正明白事理的人。这个人叫菩萨。真正明白。绝不夹杂。

  处事待人用什么心?我们常讲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。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说的「大菩提心」。「菩提」不好懂。我这样写出来。大家好懂。菩提心的内容就是这五条。具足这五条。你就发菩提心了。真诚。决定没有虚伪;什么叫虚伪?妄念是虚伪。大乘经上常讲「真心离念」。那个「念」是妄念。菩提心的体。诸位都知道。是至诚心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佛说的。什么叫至诚心?古德的解释。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。由此可知道。真心叫离念。有一个念头。心就不诚。可是《金刚经》上跟我们讲。「应无所住。而生其心」。那个诚。一念不生就是「应无所住」。一念不生。这是真诚。菩提心的体现前了。可是后头又加一句。「而生其心」。这怎么讲法?「而生其心」。生这个心是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。不是利益自己。这叫生心。生心无住。无住生心。生心跟无住是一桩事情。所以说决不生自私自利的心。不生这个心。要生利益一切众生的心。这就是大慈大悲。没有条件的。「无缘大慈。同体大悲」。佛家讲「慈悲为本。方便为门」。要晓得慈悲是从真诚里头流露出来的。

  清净则不染着;平等则不分别。没有高下;正觉则不迷。决定不被外面境界诱惑。这是正觉。用这种心来积德、来修善。成就的果报是无上菩提。究竟涅盘。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德能。这是佛教给我们的。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落实。决定不能把佛陀的教诲变成个空洞的口号。那有什么用处?佛的大智、大德、大能表现在哪里?表现在我们作学生的身上。我们学佛是佛陀的代表、是佛陀的形相。所以自己要常常检点反省。我们学佛学得像不像?每天展开经卷读诵经典。无非是检点自己的心行。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跟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?不一样。赶快修正过来。这叫修行。

  我们没有明心见性。见思、尘沙、无明没有断。只有依靠经典。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方法。是已经断了见思、尘沙、无明这些人表现的心行。所以这个可以给我们做标准。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。这才不会错。标准讲到最粗、最明显的是五戒十善。五戒十善从事上去做。这是福报;与理相应。那就是功德。总需要懂得。知道修福。知道积德;「聚」。是多。天天修福。天天行善。而不着修福行善之相。这就是德。把福报变成福德了。「聚」是累积。天天在干。财神菩萨天天给我们做模范、做榜样。这就能做到「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聚」。他在这里教我们。帮助我们。让我们了解这些事实真相。

  施财得财富。尽量去施。决定没有吝惜。财会源源不断而来。你决不要想它什么时候来?它来多少?那你就着相。你就完全错了。一切都不理会。只知道做。来多少布施多少。不可以把它留在这边。世间人听到佛这个说法不敢做

佛教讲经天花是什么意思

。为什么?赚钱好不容易。非常辛苦。我这个舍掉之后。明天我生活怎么办?于是不敢做。佛的话是好话。很难相信。这是什么?理没有透彻明了。不知道事实真相。所以才有许多疑虑。把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、搞明白。这个疑虑就断掉了。说放心大胆去做。说个「放心大胆」。里面还是有怀疑。如果没有疑问的话。连「放心大胆」这个念头都没有了。佛经里面讲「法尔如是」。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。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感应得。财愈施愈多。这是什么?因具足了。然后得财富需要缘;缘。无论从事于哪个行业。别人从事这行业不赚钱。你从事这个行业钱财源源不断而来。有因。有缘。后面就有果报。不是说我布施很多。我可以天天不做事情。等待天上掉钱下来。没这回事情!那是什么?你有因。没有缘。果报不能现前;有缘。没有因。果报也不能现前。因缘具足。善果就现前了。所以一定缘不能缺少。

  有人赚钱很容易。有人赚钱赚得很辛苦。这是什么事情?你修因的时候不一样。你行布施供养。你很痛快。欢欢喜喜的布施。你得来就很容易。一点都不操心;你布施的时候很勉强。别人来劝你。不好意思不布施。布施得像割肉一样。很痛。又后悔。将来你财还是可以得到。但是赚得很辛苦;因为你施的时候不爽快。所以你赚的时候也不会爽快。业因果报。丝毫不爽。世间人这一关透不过!

  法布施。增长智能。智能是德。法布施的范围非常广泛。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人觉悟。诸佛菩萨。可以说所有一切布施供养。我们今天讲项目、类别无量无边。但是里头最重要的一个项目。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这就是佛法。如果他的布施供养项目跟佛一样多。就少这条。决定没有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这个法就叫魔法。这不是佛法。佛跟魔的差别就在此地。魔是什么?你不能开悟。你就会受折磨。你迷惑颠倒。迷惑颠倒的人。哪有不造罪业的?你的财富愈多、地位愈高。你造的业愈重。没有一个不造业的。不造业的人是觉悟的人。他不造业。没有觉悟的人不可能不造业。所以一切供养中。「法供养为最」。道理在此地。法供养里面。最重要的是「如教修行供养」。我们怎样报佛恩?怎样报父母恩?怎样报师长恩?师长他也有师长。我们中国讲历代祖师的恩。代代相传。佛告诉我们。唯有如教修行供养。这才真正是个报恩者。

 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五戒十善。我们有没有认真把这个放在心上?有没有认真落实在自己生活上?这是供养。果然如法供养。必得诸佛护念。必得龙天善神保佑。像许哲居士常常说的。「老天爷会保佑我」。她说这个话多么有信心!信心从哪里来的?如教修行。反过来。如果是障碍佛法。果报很重。过去我们讲过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。我讲过三遍。也特别从这部经里面节录重要的教训。我节录了四十四条。放在我们《净宗同学修行守则》的后面。我总共节录《无量寿经》六十二条。节录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四十四条。合起来一百零六条。不多。要记住。印成一个小册子。大家可以装在口袋里。常常拿这个来检点反省。成就自己的「福德聚」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。对人对事对物。符不符合佛对我们的要求?我们要作真佛弟子。别人说什么那个不相干。他是凡夫。再多人说他都是凡夫。我要跟佛学。全世界的凡夫集合起来。智能比不了佛;绝对不是说「三个臭皮匠就抵得一个诸葛亮」。你找三个臭皮匠去跟诸葛亮比比看!三万个臭皮匠也抵不上一个诸葛亮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我们还是跟诸葛亮走。不能跟臭皮匠走。所以决定要尊重佛陀的教诲。

  我们对佛陀的教诲何以能生信心?我最初学佛的时候。没有学佛之前我就有个概念。我相信古人。人家问我为什么相信古人?古人的东西流传几百年、几千年。他要没有道理。早被淘汰掉了。这千百年当中。多少人眼目看过。这就是值得我信赖的。现在人的著作没有通过这么多人的考验。我暂时放在一边。我不学你的。我没有智慧辨别你是真假。但是我不可以浪费时间。古人这个已经通过试验的。通过试验的大概就没有什么问题了。你这个好是好。没有通过试验。我只好把你放在一边。所以许多同修们都知道。我对于现在人的著作我很少看。为什么?东西太多了。看不了。我只好看古人的。舍弃现代人的。佛经翻译成中文也有两千年的历史。两千年当中高人太多了。他们都读过。流传到今天。可见得这个东西有价值。我们随顺佛陀教诲。随顺经典里面的教训。决定不会错!

  有人说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不如法。那你们诸位想想看。我今天编的《修行守则》不是更不如法了吗?东抄一句。西抄一句。不是更不如法了吗?就是我们净宗修行五个科目。都不是一部经上抄出来的。最明显的你们能看到。「净业三福」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抄出来的。「十大愿王」是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里面抄出来的。那不是更不如法了吗?他说他的「不如法」。我肯定我的如法。我抓住佛这几句纲领。做为我一生心行的指导原则。一生我真正的皈依处。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。也劝导别人。我们看到有很多人依照这个方法修行。念佛往生的。往生的瑞相非常好。我们看到很安慰。这就是看到什么?看到效果。这才是真的效果。决定不再搞六道轮回。

  我们一生随顺佛陀。我们不随顺别人的知见。要有这个智慧。要有这个见识。李木源居士遇到这些事情。一句不提。他有的时候拿来给我看。报纸、杂志这些东西。还有录音带。录音带我们基本上不听。文字看一下。马上就放在一边去了。不管他们怎么说。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好。「末法时期。邪师说法。如恒河沙」。我们听到、看到了。心里一动摇。一受他的影响。我们就前功尽弃。你说那多可惜!我们的父母、师长都流眼泪。

  我们有个坚定向道之心。决不会受外界的动摇。认真去修布施。修无畏布施。什么叫无畏布施?众生有恐怖。身心不安。我们帮助他、安慰他。这是属于无畏布施。无畏布施的果报。健康长寿。在无畏布施里头。最明显的是放生。你看到那些动物马上就要被宰割之苦。你能够救牠。能免于一死。这是属于无畏布施。其次我们在社会上看到老人。老人需要帮助。他很苦。体力、精神都衰退了。没有人照顾。我们发心照顾他。病人、老人、孤儿。帮助这些人是属于无畏布施。果报是健康长寿。所以佛教我们修因。但是六度是一个整体。不能够分开的。分开我们往往好心做错了事情。不知道这六个是一个。决定不能够分开。我们帮助别人要如法。要懂得法。这就是持戒;要如理。理是般若。所以无论是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要如理如法。

  在方法里面。一定要遵守规矩。佛教给我们和颜爱语。要懂得自己谦卑。不能够轻慢对方;对方再贫贱。都不可以用轻慢心。用轻慢心。你是修了福。你缺了德;「福德聚」。你只有福聚。没有德。对于一切苦难众生。我们要像佛一样的尊敬。即使对恶人也要尊敬。恶人为什么要尊敬?恶人他有佛性。我们尊敬他的佛性。并不是尊敬他的恶行。不是的。尊敬他的佛性。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「礼敬诸佛」。「礼敬」决定是平等的。但是「称赞」就不是。「称赞如来」。它与性德相应的我们称赞。与性德相悖的我们不称赞。我们尊重他、礼敬他。不称赞他。不向他学习。这是佛的教诲。他有困难。我们要布施供养他。不能说他是恶人。我们就不要供养他。这错了。恶人。没有衣服穿我们送衣服给他。没有饭吃我们要送饭给他。换句话说。我们要用真诚心去感化他。不能跟他作对;跟他作对。他就不能回头了。真诚感化。久而久之。他会回头。回头是岸。

  古人常说。「人非圣贤。孰能无过」?他不是圣贤。他不是佛菩萨再来。他是凡人。他有烦恼习气。他没有好的人教导他。他怎么会不做错事?所以这个是可以原谅的。只要他能改过自新。「知过能改。善莫大焉」。他不能改。慢慢等他。有耐心等待他。长时间感化他。这才叫大慈大悲。佛家常讲「佛氏门中。不舍一人」。这慈悲到极处!这是世出世间圣贤所不及的。唯有佛的心。这么清净。这么平等。这么样的真诚。我们以佛为老师。一心一意向佛学习、向菩萨学习。我们如何也能够帮助一切众生。

  「增长」。用今天的话讲是提升。提升他们的福德。能够令一切众生「恒受快乐」。离苦得乐。离苦得乐不是一时。一时不究竟。「恒」。恒是往下生生世世。你都不受苦难。恒是这个意思。这一世帮你解决问题。你离苦得乐了。来世不行。来世还是受苦。这不是佛教。为什么?这一世时间短。来世的时间长。在六道里头任何一道都比人的寿命长。天人、地狱不必说了。大家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面读过。饿鬼道、畜生道寿命都很长。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。如果也是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。他们的寿命。一般平均寿命都超过一千岁。你就晓得堕饿鬼道。要想离开饿鬼道。在时间上来讲很长很长;畜生道愚痴。很不容易摆脱畜生身。我们都要觉悟!

  释迦牟尼佛在经上时时提醒我们。当年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。祇树给孤独园盖房子。看到地上的蚂蚁。佛看见就笑起来。旁边学生看到。佛为什么笑这蚂蚁?佛说。这蚂蚁。七尊佛出世都过去了。牠还作蚂蚁身。如果我们说一尊佛修行成佛要三个阿僧祇劫。那七尊佛不是三七二十一个阿僧祇劫。牠还在作蚂蚁。不是说蚂蚁寿命那么长。是死了以后又堕蚂蚁身。牠不知道离开。牠认为那个身就是牠自己。坚固的执着。认为那个蚂蚁窝就是牠的家。舍不得离开。所以死了以后还去投蚂蚁胎。这知道。三恶道很容易堕落。很不容易

佛教有师父讲经

出头。我们相信佛的教诲。佛决不是假设来吓唬我们。来劝我们为善。我们这样想法。那你就完全把佛的意思错解了。佛有的是智慧。有的是善巧方便。用不着用这种方法吓唬我们。佛不会用这种手段。佛所讲的都是事实真相。我们要感谢。

  佛陀的教诲。首先教我们受持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。把人道的脚跟站稳。决定不堕三恶道。这是第一步;然后从这个地方。逐渐逐渐帮助我们向上提升。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。心目当中不可以有一个恶人。我们学佛功夫能不能得力。关键在此地。心目当中决定不容许有一个冤亲债主。别人怎么对我。怎么不好。甚至侮辱我、陷害我。我也看他是个好人。这叫功夫。这是你学佛有心得。专门看别人的长处、善处。不要看别人的恶处。培养自己纯善之心。我们就成功了。

  《十善业道经》里

第一次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

面。世尊最重要的一句开示就是教我们。「常念、思惟、观察善法」。那个善法实际上是贯穿的。常念善法。思惟善法。观察善法。常念是心善。思惟是念头善。观察是行善。你的心、念、行为都善。后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。「不容毫分不善间杂」。这句话太重要了。你还有一毫一分不善。夹杂在你的心念里头。就把你的善法破坏了。我们要这样修才成就。这样修你才真正能得诸佛护念。龙天善神拥护。这是善果。所以人为什么不修善?为什么要造恶?富财夜叉王是教我们修善。他的教学。其实就是世尊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这一句总纲领。我们真正懂得了。真正认真修学了。生生世世受快乐。

  我们在一生当中所遇到种种挫折。这是很自然的现象。为什么?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。也造作许多恶业。生生世世也有很多冤亲债主。今天他们来扰乱。这是应当的。可是我们接受佛陀教诲。我们知道如何化解。你对我不好。我对你更好。时间久了。这个结就解开了。就化掉了。冤家宜解不宜结。念念想着别人的好处。想着别人的善处。不要把别人的恶处放在心上。那恶处不善。决定不容许毫分不善夹杂。他做不善是一时迷惑。不是永久迷惑;他造作不善。不是真心。是妄心。真心是善的。中国从前小朋友念《三字经》。「人之初。性本善」。哪个不善?一切众生都善。我们用善心、善意看众生。以善行对待众生。我们就是真正的佛弟子。我们才能够真正修成「福德聚」。我们这一生。如果希望得到财富、聪明、健康长寿。你就得这样修才行。

  但是要晓得。这三种果报都不能自己享受。自己享受又变成病了。坏了。果报现前。怎么?帮助苦难众生。我有财富。财富再大。我的生活是平民生活。简单朴素。把这个财富救济苦难的众生。这就对了。千万不能享受。一享受的时候福报现前。你的寿命都减短了。谚语常讲。「病从口入」。人要勤劳。不可以享福。福一享就完了。勤劳。那个福是享不尽的。这个要知道。决定不能叫自己这个身体太舒服。舒服就堕落了。坐椅子要坐硬板凳。这健康的;睡觉睡木板床、硬床。这健康的。世间人不懂道理。他坐的是沙发。睡的是软床。脊椎骨睡坏了。自找的。吃东西讲求色香味。怎么样调。吃出一身毛病出来。不如许哲居士。天天吃生菜。什么样的佐料她都不要。油盐糖醋她

佛教讲经会谁来了

统统不要。她吃生菜。她都不煮。她说煮太麻烦。吃生的。原味。人家活一百零一岁。身体那么健康。那就是「福德聚」。佛经上所讲的。她虽然没有学过。但她全做到了。一生没有讨厌过一个人。一生没有发过脾气。这是我们应该学的。五戒十善她统统做到了。打分数她是满分一百分。她发心要来皈依。我连五戒证书都给她。为什么?她已经满分了。那只是一个形式而已。这是我们的模范。是我们的榜样。佛在经上讲了这么多。现在现前有人做出来给我们看。

  我现在还在邀请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常慧法师。我请她到新加坡来。在念佛堂带领大家念佛。这一位老比丘尼。今年六十五岁。没见过面。我听别人告诉我。看起来她也不过三十岁的样子。她念佛完全遵守吉祥云比丘念佛的方法。我们一般人叫「般舟三昧」。也叫「佛立三昧」。修学这个法门。只可以站。只可以经行、走动。不能坐。不可以坐下来。不可以躺下来。那一边同修告诉我。她已经有四百多天没有睡觉。日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。四百多天。精神饱满。她打电话给我。那个音声是童子的音声。从这个地方看到修行功夫得力了。我让她到新加坡来住三个月。念佛堂带三个月。你们看看。你们念佛跟她比比看。这东西不是假的。是真的!身心清净。一个杂念都没有。万缘放下。她什么都不需要。别人看钱爱财。她再多的钱摆她面前。理都不理、碰都不碰。这是修行的样子。

  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总要用清净心。清净心是不执着。有丝毫的执着。清净就没有了;平等心是不分别。有分别就不平等。有执着就不清净。无论对人对事对物。都要用清净平等心;换句话说。分别执着永远断掉。我们心是一片光明。心放光。身就放光。一般修定的人他能看到。真正练气功练得好的人能看到。看到你身上放光。每个人都有;不但每个人都有光。所有一切物质都有光。从光的大小。从光的颜色。知道你起心动念。你的心善。你那个光也是很好看。像佛的光是金色的。金色的、黄色的、白色的都是善。蓝色的、青色的、黑色的那都不善。所以从颜色、从光的大小。能看得出来。将来我们纵然有这个能力。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这是慧;看了怎么样?决定没有分别执着。那是定。一律平等看待。一律平等的帮助。不能说这个善的我帮助他。恶的不帮助他。不是!

  佛处事待人接物不是用这个标准。佛是用什么标准?缘。什么叫缘?他肯听、肯接受。恶人肯听、肯接受。佛要帮助他;善人不肯听、不肯接受。暂时放在一边。缘没成熟。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这个「缘」就是他能信、他能解、他能行。这是缘成熟了。能信、能解。不能行。他有缘。缘没成熟。所以佛帮助众生。没有缘的跟他结缘。有缘的帮助他增长。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熟。已经成熟的。帮助他这一生当中决定脱离六道轮回。都在一个「缘」字。善导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批注里面说得好。一切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。四土九品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我们听了这个话很安慰;换句话说。如果我们的缘殊胜。我们有指望上上品往生。「在遇缘不同」。不是别的原因。我们遇到的缘殊胜。我们的成就就殊胜。在佛法里面的缘。老师是我们第一个缘分。道场、同修。这三种缘分都具足。大难大难。很不容易。三种缘具足。那要不成就。就是自己懈怠、自己懒散。或者是自己的善根不具足。不肯相信。不肯发愿。不肯认真修行。如果能信、发愿、认真修行。必定上上品。

  这一位夜叉王菩萨。帮助一切众生。提升一切众生的「福德聚」。也不外乎这一些理论方法。这里面我刚才说过。最重要的。六度是一个。这比什么都重要;决定不能把它分开成六个。分开成六个就不叫波罗蜜。那是世间有漏的善法。知道这一个就是六。六个就是一。一多不二。这是佛法。任何一法里头统统具足六波罗蜜。我们口渴了喝水。这是布施供养。我们一般人疏忽了。布施供养「我」这个众生。这一个人怎么叫「众生」?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。所以这是众生。这是布施供养众生。布施供养众生要如法。水要慢慢的喝。不能这一杯一下就倒下去。人也呛死了。如法。就是持戒;慢慢的喝就是忍辱、耐心。不要着急;精进。这是求进步。都在一个动作里头;禅定是心清净;般若是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。任何一桩事情都具足六波罗蜜。无论大事、小事。处事待人接物。念念事事物物统统具足六波罗蜜。这叫菩萨行。所以菩萨行是贯穿我们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、点点滴滴。这才叫修行。在这里面。才成就自己的功德。成就自己的「福德聚」。自然就「恒受快乐」。离苦得乐。

  苦是什么?苦是迷。六波罗蜜的反面。那就是苦。布施供养的反面是悭贪。持戒守法的反面是恶作。忍辱的反面是瞋恚、嫉妒。精进的反面是懈怠。禅定的反面是散乱。智慧的反面是愚痴。我们芸芸众生过的是反面的生活。所以恒受苦难。我们受苦受难;反过来。恒受快乐。苦乐是果。佛教我们修因。才能够证果。六度是善因。反面是恶因;十善是善因。反面十恶是恶因。造恶因当然感恶报。修善因当然感善果。

  世间灾难再多。不管怎么变化。我们真正学佛的人前途一片光明。我们知道来生好。所以想到来生。我们多么安慰。我们不怕死。死了之后享来生的大福报。怎么不欢喜?怎么不快乐?迷的人怕死。觉悟的人不怕死;觉悟的人知道没有死。换一个身体。换一个生活环境。愈换愈殊胜。愈换愈好;迷人可怜。迷人愈换愈差。佛要帮助众生。菩萨要救度众生。关键就在此地。告诉你事实真相。帮助你破迷开悟。所以苦乐是自己修得的。绝对不是佛菩萨、神圣赐予的。是自己修的。佛教给我们修因致果。这才是真理。这才是事实真相。好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482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零二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零二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301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