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七十六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七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七十六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二七六卷) 2000/3/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2-17-0276
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。得法赞佛。八部四王众。鸠盘茶王偈颂。第八首:
【清净光明不唐发。若遇必令消重障。演佛功德无有边。勇臂能明此深理。】
勇健臂鸠盘茶王。他得的法门是「普放光明灭如山重障解脱门」。我们现在读他的赞颂。第一句『清净光明不唐发』。「唐」的意思是虚妄的意思。这一句说明「清净光明」的功德。决定不是虚妄的。它有真实的功德利益。真实功德利益。在第二句里面就显示出来了。在此地我们要重视的。就是「清净」这两个字。清净是体。是能发。光明是用。是所发;也就是说。清净是定。光明是慧。慧从哪里来的?因定开慧。由此可知。我们的修学。清净是多么重要。清净心生智慧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那么清楚。「信心清净。则生实相」。实相般若、真实智慧是从清净心来的。心不清净就生烦恼。我们总要记住。心里面有妄想、有分
这个地方刚刚看到一个条子。上面写了两个问题:「净土法门法师现向您请求以下几个问题。第一个是:现在有许多妙音居士到新加坡居士林参学求法。这是否属于攀缘?第二个问题:在一个团体当中。当负责人批评某一个人。其它同修是应该支持负责人。还是同情受批评的人?」我们一看这个是什么?心不清净。自生烦恼;要生清净心。不就生智慧了吗?这就是讲这段文的时候。很现实的这例子就出来了。只要你自己放下妄想分别执着。你的智慧就现前了。你的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就跟佛菩萨一样。如果你还有分别执着。你是个凡夫。你的想法看法作法都不是正确的。
心地要清净。清净是不为自己。你有智慧。你就能够了解事实真相。为什么?你说这话很笼统。你说一个道场的负责人。这个道场是佛道场还是魔道场?你首先要能辨别这个。佛道场。如果说是批评一个人一定是帮助他。纠正他的错误。帮助他断恶向善。帮助他破迷开悟。佛道场;魔道场。那必定是为了负责人自己本身的利害。这个人于我有利我赞叹他。于我不利我要想办法把他赶出去。来喝斥他。这是私心。那个不是道心。那个是名闻利养的心。贪瞋痴慢的心。不可一概而论。所以你要问的是什么样的道场。这个住持人是佛还是魔。先要搞清楚。你统统清楚之后。魔道场看到笑笑。没有事。心地清净、平等;佛道场可以赞叹几句。这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。「称赞如来」。魔道场不称赞。有礼敬。不称赞。礼敬决定是平等的。佛与魔都平等。赞叹就有差别。就这么一点差别。你是正法、如法。赞叹;不如法。一句话不说。人家一问。笑笑就好了。
攀缘、随缘也在你一念的分别。我一心求法。这不是攀缘。攀缘是什么?我到这个地方来学了之后。提高我的身分地位。我可以争取更多的名闻利养。这个心就不善。这是攀缘。你到新加坡来是不是要增加你自己的威望。增加你自己的知名度。增加将来争权夺利的本钱?如果是这些。你是魔道。你不是佛道。佛道是到这个地方来听经、闻法、修行。成就自己戒定慧。息灭自己贪瞋痴。是来帮助断除妄想分别执着的。这就对了。我们这个地方所标榜的、希求的。是希望大家在这个道场。真正修学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起心动念与这个相应。你是真学佛。只要你能有这个心。后面跟你讲的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。那是自然的。前面是因。后面是果。你心地既然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觉。你哪有不看破?哪有不放下?哪有不自在的道理?你就决定做到了。所以这十句。实际上只有五句。前面五句是因。后面五句是果。五句的果没有。就说明前五句的因你没修到。你要果然有前面五句的因。后头不必说。自自然然流露的。一丝毫都不勉强。从这个地方你就明了这一句偈的大意。「清净光明不唐发」。这是清净心。我们五句里头的清净。光明就是正觉。
『若遇必令消重障』。我们的「重障」是什么?就因上来讲。是三毒烦恼:贪、瞋、痴。重障。所有一切的烦恼罪过。都是从这个地方生的。所以叫「三毒烦恼」。外面的缘。内有三毒的心。外缘是什么?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诱惑。内因外缘。于是果就是自私自利。不择手段争名逐利。造无量无边的罪业。这是重障。如何消除?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就消除了。你把这个念头从心里面转过来。心地清净。智慧现前。你必定是与人无争。不但不争。处处谦让。欢喜谦让。不是在学。不是在勉强。欢喜谦让。样样都让别人;于世无求。什么都不求。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。神仙的生活。
我今天在此地随缘。绝对不是攀缘。这是李木源来找我。我没有法子。他发的好心。我要帮助他。成全他。他要不发心。给诸位说。我隐居了。我不会出来。我在澳洲搞一个小房子就是准备隐居的。隐居很有福报。我会到那里去学种菜。我去学种菜。我就读书、念佛。自己那边有个小佛堂。那边还有几套《大藏经》。有一套《四库荟要》。图书还不算少。我隐居。种菜、念佛、读经。你说这个福报多大!我念念都想去隐居。什么都想放下。这被李木源害了。没有法子。尤其是这么大的年岁了。世界这么乱。更应当早一天放下。所以真的有几个同学真的想跟我在一起。那你得学一样。学种菜。我们那块土地还可以。有九个英亩。算中国五十四亩。有这么大的地。同学们要跟我一起住。那我就到内蒙古去搞几个蒙古包。我们做寮房。买几个蒙古包去做寮房。生活愈简单愈好。就很自在。所以是人要过人的生活。要过真正清净无为的生活。你说那个多自在!但是如果有人来找你。为社会、为众生。我们不能够推辞。推辞是错误的。我们绝不找人家来做事。人家找到我。我没办法。非做不可。这是随缘。不是攀缘。没有人找我。我得大自在。省心省事。一心念佛。
你要是遇到了。「若遇」就是遇前面「清净光明」。清净光明是一切诸佛的正法。这四个字。不但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包尽了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。都出不了这四个字的范围。清净是心行。光明是智慧。能消重障。换句话说。我们今天修行功夫不得力。不但是不能够转烦恼。说实在的话。减轻现前的烦恼。我们现在还做不到。这个问题严重!
在中国。自古以来真正的大善知识。真正大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?通宗通教。这才算是真正大善知识。教下一定是大开圆解。宗门一定是大彻大悟。宗、教、显、密才圆融。这才是个大善知识。大善知识教化一切众生。众生的根性我们不知道。文殊菩萨在《楞严经》上跟我们说出。「此方真教体。清净在音闻」。娑婆世界众生六根是耳根最利。所以用音声为教体。音声为教体。那就是讲经说法。几个人听?给诸位说。一个人听就够了。这就是传法。代代相传;能有两、三个更好。中国历代祖师大德。单传的不少人。只传一个人。哪里要那么多人?乱轰轰的。没有这个必要!
什么样人有资格接受承传?必须具备两个条件:第一个条件。自己欲望烦恼淡薄。传法的老师还要仔细观察。淡薄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。他才敢教你。教你不白教。你真能够承传。如果心地不清净。还有严重的分别执着。诸佛如来来教你都没有用;为什么?你不悟。入不进去。你听得再多。你也能说。全是记问之学。你所讲的东西不是从你心性里头流出来的。所以要懂这个道理。第二个条件。要有大悲心。要有大慈大悲。大公无私。怨亲平等。你能够帮助一切众生。不是说这人我喜欢就帮助他。那个人讨厌我不帮助他。祖师不会传这个人。所以这是祖师选择传人的两个条件。没有这两个条件不会选中你。具足这两个条件的人不多。因此许许多多祖师大德他自己成就了。后来没有传人。这个很多。我们在历史上也看得很多。没有传人的。他不是不传法。找不到传人。
这就是从前李老师常常跟我讲。我们作学生想找一个好老师难。良师益友。可遇不可求;他说。老师找一个传法的学生更难!所以遇到一个。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。决定不是偶然的。这样的人有能力接受大法。他闻了之后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。这是什么原因?就是他具备这两个条件:一个是烦恼轻。我们妄想不谈。分别执着很轻;第二个是有慈悲心。肯帮助别人。欢喜为别人服务。这两种条件。所以他闻法才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证。
信
我们仔细反省一下。我们什么病最重?我们两种都重。所知障也重。烦恼障也重。这个很难治。用什么方法?解行并重。得用这个方法。解行并重。我们今天也在做。效果不彰。不能说没有效果。效果不理想。达不到我们理想的标准。这个原因又在哪里?我们要常常检讨。我们没有真干。所以才有这种现象显出来。没有认真去干。是干了。干得不够认真。所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解门不仅是读经、听经。还得研究讨论。所以师跟友有同等的重要性。有好老师。没有好的同参道友。进步非常不容易。老师教你。老师指路。行是靠自己走路。自己走路要有同伴互相照顾。这样才好。孤伶伶的一个人走很困难。遇到困难就想退步。就不想再走。一定要有好的同参道友。平常在一起切磋琢磨。可见得成就。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
我在台中十年。有老师指导。我们有七个同学。包括我自己七个人。我们七个人每一个星期有一次聚会。因为那个时候出家只有我一个。其它的都在家。他们有家庭、有工作。所以我们每一个星期聚会一次。在一起三个小时研究讨论。十年如一日。相当不容易。七个同学在一起搞了十年。一个星期一次。我们才有这一点成就。你要是没有同学在一块切磋琢磨。单单听老师讲经。很难。所以在台中听李炳南老居士讲经的人太多太多了。为什么成就那么少?没有这一些同学在一起。你才晓得同参道友的重要。同参道友的恩情超过兄弟。这是在菩提道上互相协助。彼此都是真干。我们这个真干。心里想真干。还是有障碍。这就是我平常跟大家所说的我执、自私。这两个是我们修菩提道上很难克服的难关。这个难关不能克服。始终是严重障碍。而且是现前障碍。必须把这个难关突破。放下自私自利。放下我执。
《金刚经》上世尊教学。我们这在经上看到。小乘须陀洹果。真正是佛门起步。他为什么能证得须陀洹?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。就是我们现前所讲的放下成见。放下成见就是放下我执。放下自私。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要放下。放下自己的成见。这是基本。你才能入门。入什么门?在佛法里面讲小学一年级。你才能入学。你要不能放下自私自利。不能放下自己的成见。你永远在一年级的门外;念什么?念幼儿园。我们现在念幼儿园。没有到一年级。到一年级。那恭喜你。你已经证得位不退了。你慢慢的会往前进。升二年级、三年级。你不会退学。不会退转。叫「位不退」。
证得须陀洹果。即使没有遇到诸佛如来。也会有菩萨、罗汉帮助你。天上、人间七次往来。你见思烦恼断尽了。你就能证阿罗汉果。超越三界。在大乘菩萨这是什么地位?初信位的菩萨。大乘初信位的菩萨证位不退。位不退。诸位要晓得。见思烦恼里头见惑断了。见惑就是我常讲的自私自利的念头断了。妄想分别薄了。不是没有。很淡薄。比起一般人那淡薄得太多了。这样的人遇到大乘佛法。「清净光明」这四个字是代表大乘佛法。在此地特别代表《华严》。这才能够消除重障。
我们修学要知道。如果自己的烦恼习气依旧还在。跟去年没有什么两样。自己要觉悟到。我今年学佛这一年的时间白费了。没有进步。再比一比。跟没有学佛的时候比一比。如果还是一样。我们这个佛学白学了。佛法里面所讲的殊胜功德利益。我们一分也没有得到。过失在哪里?过失不在佛。是在自己。我们再回想一下。自己必定是不信、不解、不行。证就不必说了。信。谈何容易!我们没有信。佛教给我们孝养父母。我们根本没有做到。根本就没有把这一句话放在心上。除非读经提起来了。像石火电光。闪一道光。闪完之后再就没有了。这是不信。对于为什么要孝养父母、为什么要奉事师长的道理不明白。所以自己做不到。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。造无量无边罪业。这个样子遇到佛法等于没有遇到。天天听经等于没听。我们这样学佛。那到哪一天功夫才能得力?这两句偈我们在此地读到。深信不疑。《华严经》我们才读一个开头。序分还没念完。但是在前面经文里面。如果诸位细心体会。我们应当能明了。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由此可知。我们自己业障习气之重。重到什么程度。真的是无法想象。
第三句教给我们方法。如何消除我们的重障。那就是智慧光明要落实。所以它不是玄学。它不是妄谈。佛教给我们是要兑现的;换句话说。我们是要把它做到的。『演佛功德无有边』。「演」是表演。「功德」。修功有德称之为功德。真修行。真干。真干所起的感应就是德。你修戒。你就得清净心。因戒得定。修戒是功。得定是德;修定是功。开智慧是德。这就叫感应。所以我们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。我们就必定得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。那是你得。看破放下是诸佛如来的功德。自在随缘是诸佛如来的生活。不落实到生活。这是空的、是假的。不切实际。你决定能够得自在随缘之乐。离苦得乐。表演就是表演这个。
看破、放下。说得浅显一点。「于世无求。与人无争」。放下了。争跟求放下了。看破是什么?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宇宙人生的大道理。你一切通达明了。不但没有争、没有求。反而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。就是闭关、住山、住茅篷、隐居。都是在那里「演佛功德」。都是在表演。表演什么?就是表演于世无求。与人无争。表演给世间人看。世间人都拼命在争、拼命在求。你做出这个样子给人看。让人家看到觉悟了。他在这个社会上拼命竞争。到后来碰得满身的创伤。然后看看你这个无争无求的。他恍然大悟。回头。善根福德有一点的人。他见到这个现象。他就回头了。这是「演佛功德无有边」。所表演的是针对社会现实的病状。今天社会人他们病在哪里。我们要做什么样子。怎样表演给他看。让他回头。让他觉悟。所以闭关、住山、隐居不是消极。你要认为消极。那就错了。完全看错了。
我在年轻的时候不懂这个道理。我喜欢读书。尤其喜欢读历史。每一个朝代史书里面都有「隐逸志」。我对于这一篇总是迷惑不解。这些人有学问、有道德、有能力。不出来替国家社会做事。他隐居去了。历史学家还要把他作传。这个没有道理。史学家立传。这个人一定是对社会有大贡献的。所谓立功、立德、立言。符合这三个条件。史学家才可以给他作传。这些人立功、立德、立言都没有。跑到深山里隐居去。何必还要给他立传?以后学佛之后慢慢明白了。原来他们立功、立德、立言统统具足。只是用了另外一个形式、一个方式。那是真正在教化社会。说明他有能力争。不是没有能力。没有智慧、没有能力去隐居。那个不算;有智慧、有能力。可以跟人竞争。能出人头地。不争。退下来。让出去。这是大贤。教导社会不要去争名夺利。
任何一个方式。如果是真正发菩提心普度众生。哪一种方式都行。何必一定要有名望、有地位?用不着。什么方式都能成就圆满功德。这何乐而不为?为什么要去争名逐利?这个形象就不好。纵然你争夺得到了。你为天下国家真正尽忠。热心服务。你有负面的影响。所以孔老夫子不争。你们想想看。孔老夫子如果在那个时候搞革命。他行不行?他三千弟子。七十二贤人。要现在讲国家组织。哪一个部门里面都有最优秀的干部。他要搞革命很容易。但是革命是什么?革命是个很不好的形象。推翻别人。自己来夺取政权;虽然做得比别人好。但是副作用在此地。引起后人如果对政府不满。就起来推翻。岂不是造成天下大乱?所以夫子不做这个事情。夫子以身作则。留给后人圆满正面的形象。没有一丝毫负面。这个伟大。这称为圣人。
历代的帝王。我们今天知道的。能够说他的名字。没有几个;说孔老夫子。哪个不晓得?你就知道他这种作法多么值得人尊敬。福慧圆满。给后人做最好的榜样。真正做到了「学为人师。行为世范」。我们在《论语》里面念到。弟子们对孔老夫子的赞叹。夫子的德行五个字:「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」。他老人家就是演这个功德。温良恭俭让是诸佛的功德。这五个字落实在生活里面。落实在工作里面。落实在应酬里面。无论什么时候。对人对事对物。夫子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。决定与这五个字相应。
第一个字是大慈大悲。温和、厚道、真诚心。表现自然就温和、善良、节俭。过一般人最低生活的水平。一丝毫都不浪费。古今中外的圣人。都具备这五种德行。自己能够节省一点。就能够多帮助一分。世间还有许多苦难的人。我们对他多一分的帮助;我们自己多一分的浪费。世间苦难的人增加一分痛苦。他们存这个心。我们奢侈浪费惯了。什么时候会想到一些苦难的人。不但平常想不到。遇到了。也想不到。也不肯伸出援手。我们学的是什么佛?我们念的是什么书?这书白念了!
经教。许多人把它看作宗教。宗教产生一个错误观念。只知道独善其身。自己个人修行。不知道佛在经上字字句句教导我们兼善天下。「兼善天下」。这句话是儒家说的。如果用佛法来说是利益众生。我们忘掉这个。四弘誓愿头一句。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这一句话要用现代话来说。为一切众生服务。经典里面的教训。要落实在服务的项目里头。哪个人懂得?所以修得好
第三句「演佛功德无有边」。以你的智慧。善巧方便帮助一切苦难众生。「无有边」。佛法无边。善巧方便没有边际、没有定法。法从哪里来的?法从众生弊病来的。众生有什么病。我们用什么方法。所谓是「应病与药。应机设教」。大夫给病人处方没有一定的方子。活活泼泼。我们要懂得、要明了。佛法是普度众生。没有界限。没有分别。没有执着。你看看用哪一个方法合适。你就可以用哪一个方法;可以采取古人的成法。也可以自己想新的方法。方法手段不一样。方向目标决定相同。利益众生。可是利益众生里面。你要懂得真实利益、长远的利益。佛讲现前得利益。来生不得利益。这不是真的。这是假的;现前不得利益。来生得利益。这个利益是真的。如果现前得利益。来生、后世都得利益。这个利益是真实的、是圆满的。这是佛给我们把标准说出来了。由此可知。我们不违背这个原理原则。不违背佛陀的教诲。这个利益决定是帮助众生断恶修善。决定是帮助众生转迷为悟。到最后帮助众生转凡成圣。只要是这个方向、这个目标。什么样的手段都是至善、都是圆满。方法是活的。原理原则决定不能够差错。必须要遵循。以这个自行化他。那就是「演佛功德」。
我们今天提倡孝道。纪念祖先。这做给人看。表演。这就是三福里头第一句:孝养父母。我们家里面供养祖先的牌位。这是「演佛功德」。家里面有个小佛堂。供佛。供祖先牌位。如果你的心量要大一点。你祖先牌位另外一边再供一个牌位。像我们现在在台湾、在达拉斯。此地的佛堂也是如此。你们看居士林。我们供养「中华民族百姓祖先神位」。实在讲。你们同学们也可以写个文章来报导。把那个牌位照相。刊到我们刊物里头去。这是「演佛功德」。我们供养老师的往生牌位。对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。这是儒、佛教学的根本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会想想。我这样作法、我起这个念头、我说这一句话。能不能对得起父母。能不能对得起老师?如果这个念头不善。言语行为不善。对不起父母。对不起老师。就不能做!
佛陀教育、儒家教育都把孝亲尊师摆在第一。没有第二。一直到圆成佛道。成佛道是什么?孝亲尊师做圆满了。就成佛成圣。就这么回事。佛家教学的内容是什么?说得浅白一点。孝亲尊师。在中国。大乘佛法表法四大菩萨。第一个是地藏王菩萨。地藏王菩萨代表孝亲尊师。我们从这里学起。地是大地。代表心地法门。心地里头就是一个「孝敬」。就这两个字。这是真心。这是自性。性德的流露。从孝敬再发扬光大。观世音菩萨法门。大慈大悲。救苦救难。是从这个地方发出去的。你没有孝敬。哪来的慈悲?那慈悲是假的。不是真的。慈悲是从孝敬里头发扬出来的;换句话说。大孝大敬。就是大慈大悲。然后再有文殊菩萨的智慧。这个智慧就是我们的孝敬如理如法。如果你这个孝敬不如理、不如法。你是邪知邪见。我们世间人讲纵然是孝。是「愚孝」没有智慧。心是好心。会把事情做错。好心做错了事情。也造了罪业。一定要有智慧。
佛家常讲。「慈悲为本。方便为门」。「演佛功德无有边」是方便。慈悲一定要结合智慧。要没有智慧。「慈悲多祸害。方便出下流」。你才晓得佛法是怎么衰的。衰到今天这个样子。就是因为没有智慧。所以慈悲里头有很多祸害。方便就堕落。我们今天佛教搞到这个样子。是没有智慧。为什么没有智慧?经教丢掉了。不再学经教。读经的人少。研学的人少。讲经说法的人少。所以慈悲就是祸害。方便就堕落。非常难得。真是三宝加持。现在中国佛教有了契机。给我们来的传真。下个月十三号。中国佛协副会长刀述仁居士率一个团到新加坡来访问。这次访问有四桩事情。两桩事情比较重要:第一个事情是邀我到中国去教学弘法。给我一个荣誉教授的名义;第二个重要的问题。讨论如何来办培训班。培训弘法人才。这是契机。
出家人在出家人的本位上演佛功德。在家人在在家的本位上演佛功德。我过去举了两个例子介绍过。在美国我曾经举家庭主妇。如何以家庭主妇的身分。这个工作演佛功德;去年我在吉隆坡讲经的时候。我给丹斯里李居士。讲了一段开酒店的演佛功德。他开一个六星级的酒店。我告诉他。酒店就是道场。老板就是佛陀。员工是菩萨。顾客就是你度众生的对象。佛不度无缘之人。他到你这酒店来住店。就跟你有缘。你就要度他。哪一行、哪一业。男女老少。大家都有智慧。都懂得演佛功德。这个佛法不要多久就兴旺起来了。普度一切众生。没有智慧。怎么行?
但这个事情?这个事情要通达佛法。所以一定要有人教。我们出家的这些法师。任务就是如何教导。我们的工作就是教学。修行、证果、成佛。在家一样。在家、出家没有分别。为什么要出家?弘法利生。所以出家是老师。老师天天要给人上课。讲经就是上课。天天要为一切众生上课。我们尽到自己的本分责任。放下名闻利养。真正做到与人无争。于世无求。我们只需要自己最低的生活水平。能够吃得饱、穿得暖。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矣!其它统统放下。全心全力把佛的教诲介绍给一切大众。这是我们出家人的本分。供养再多。要记住许哲居士的话。不是供养我的。不是给我享受的。是大众对我信任。这些钱拿来要我替他做好事、替他帮助苦难人的。要懂得这个道理。我们接受供养就有功德;如果以为这个供养是自己享受的。这一供养就把你供到阿鼻地狱去了。所以你自己是要走佛道、是要走魔道。也在这一念之间。供养的人没有过失。过失在自己。你自己怎么处置。怎么去运用。我们的佛法就没有白学了。一定要从本身做起。
弘法之难。不是难在讲台的技术。讲台技术。充其量我们一个月可以把你教会。你就有能力上讲台。你就会讲经。一个月就成功了。最难的是品德的修养。也就是你要放下自私自利。要放下名闻利养。要放下五欲六尘。放下贪瞋痴慢。这个难!果然放下。我就肯定你是再来人。你是来救世的。你是来救苦救难的;不能放下。你是个魔障。你学会了佛法。挂着佛法的招牌欺世盗名。骗取供养。骗取尊敬。你可以得到一时的享受。来生必堕地狱。这些话我们要常讲。要讲清楚、讲明白。为什么?将来人家堕地狱不怪我们。我早跟你说了。如果我们不说。他将来堕地狱。你晓得为什么不早告诉我?他还来找你麻烦。变成冤亲债主。我跟你讲清楚了。没话说了。你自己不愿意走佛道。你愿意走魔道。我没有害你。是你自己走错路。你自己害你自己。我们一定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自己本身不可以堕落。本身堕落你怎么能帮助别人?这是经论里头常说的。自己未度而能度人。无有是处!自己得度。就是自己要放下分别执着。要放下自私自利。要放下名闻利养。不贪五欲六尘的享受。自己一生能守住清贫的生活。这是学佛。这就是经上常讲的「积德累功」。
与一切众生接触的时候。容貌、言语、态度比什么都重要。经上佛常讲。「菩萨所在之处。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。我们要常记住。特别是讲经说法的人。大家细心想想。为什么佛门一进山门的时候。把布袋和尚的像放在当中?用意在哪里?我们跟人相见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456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七十六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七十六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25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