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八十四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20 03:02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八十四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八十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八十四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二八四卷)  2000/3/20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2-17-0284

  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。得法赞佛。八部四王众。龙众长行。第八句:

  【无边步龙王。得示现一切佛色身及住劫次第解脱门。】

  清凉在这一节的批注很简单。「示现等者。谓于身中现身土也」。这个境界是不思议境界。实在讲佛家把这些话都说得非常清楚、非常明白。愈是大道愈简单。而是一般人把它想复杂了。中国文化学术的根是《易经》。你看那名称。「易」是什么?容易。简易;但是你愈想就愈复杂。愈想就愈麻烦;你什么都不想。很容易。很简单。易。佛家叫不思议。不思议就容易了;一思一议。麻烦就来了。所以《易经》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是佛法的《易经》。叫「不思议经」。在佛家讲「大不思议经」。大本的。称《维摩经》「小不思议经」。其实一切经皆不可思议。不可思议就解脱了。

  诸位想想。思跟议都是妄想分别执着。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。你还有什么思的?你们诸位看看中国的文字。中国文字之美。中国文字之善。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没有的。这是个符号。从符号上你体会这个意思。「思」是什么?心里头有分别。心里头画上好多格子。就分别了。不思是真心。一思心就变成妄心。心里头就有界限。「想」是心里头有相。心里头本来没有相。相出来了。所以想象。相就出来了。由此可知。思跟想都是妄想分别执着。不思议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。不但没有妄想分别执着。言语也没有了。我们在大经上看到。诸佛如来见面的时候一句话都没有。为什么?大家都是不起心、不动念。无分别、无执着。这个世界美好。完全随顺性德的流露。这个法界叫一真法界。净土经里面讲极乐世界。《华严经》上讲华藏世界。是不思议解脱境界。

  我们的麻烦就是麻烦在有思有议。一天到晚打妄想。话说得没停。废话连篇。这造业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是业。把不思议的境界变成了思议境界。思议的境界是十法界依正庄严。就这么回事情。一念回心。什么是回心?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回头了。回头是岸!这么说来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、示现在十法界。这个经上所说的全是。他们为一切众生。以我们的看法、我们的观念。不辞辛劳为一切众生演说妙法。法本来就妙。以种种的身分、种种善巧方便教化一切众生。我们要问他有没有思议?他没有。不要说是如来果地。破一品无明、见一分真性的人。分别执着都放下了。妄想也放下了。不过没有放得干净。四十一品无明都是属于妄想。没断尽。不断不断在那儿用功夫。他用功跟我们用功完全不一样。我们今天所用功这种方法、理念。到他们全不适用。他们如何用功?无功用行;很不好懂。什么叫「无功用行」?

  往年我在台中。李炳南老居士跟我们讲这一段话的时候。他举比喻跟我们说。让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。譬如划船。大陆上我们用的小帆船。现在在中国还有。有风的时候扯帆。没有风的时候摇橹、划桨。船快要靠岸的时候。帆也下下来。橹也不摇。用竹竿撑。因为岸边浅。用竹竿撑。这都叫有功用。快接近岸边。那大概有多少距离?一、两丈的距离。我们现在讲大概十公尺的样子。十公尺这个距离。像我们此地到这个门这样的距离。这个时候撑的竿也不要了。统统放下了。船自自然然往前面慢慢进。这叫「无功用行」。自己稍微使一点力气。那就有功用。不是无功用。老师用这个方法教我们体会。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修行的纲领。就是这种方式。一点力都不能用。一个念头都不能生;生一个念头。你又用力了。用力是什么?堕落下来了。那是十法界。十法界是要用力修行。到一真法界不可以。今天我们讲方法。科学的方法论。逻辑辩证法。佛家里面讲的因明。都是六道十法界以内的。可以用得上;超越十法界。到一真法界。这一些方法全都用不上。

  什么人到一真法界?在中国古时候有不少。宗门大彻大悟。明心见性。到这个境界;教下大开圆解之后。也是这个境界。决定不用妄想分别执着;净宗到理一心不乱。也入这个境界了。我们凡夫看到他跟我们没有两样。实际上完全不相同。我们住在六道的人道。人家住一真法界。住一真法界的人给你说法。说而无说。无说而说。他的言语造作是作而无作、无作而作。要用道家的话来说。我们是有为。他是无为。无为而无所不为。无所不为确实是无为。我们哪里知道?修养境界不相同。

  『无边步龙王』。这是属于西方天王。他修学的法门是『示现一切佛色身』。「一切佛」怎么讲?明心见性就称为佛。江味农居士在《金刚经讲义》里面所说的。破一品无明。证一分法身。这个人就成佛了。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。他是真佛。不是假佛。但是他没有圆满。他是分证即佛。从圆初住到果地总共四十二个位次。叫一切佛。这是现佛的色身。这是一个说法。如果以天台家的讲法。藏教佛、通教佛、别教佛、圆教佛。这也叫一切佛。世尊当年在世示现。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出家佛;维摩也是如来。示现的在家居士身。在家佛。这也叫一切佛。贤首宗讲五教。五种佛。诸位了解这个意思。「一切」两个字。你就渐渐能够体会到。

  再广义的来说。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。这是佛经上常说的。若以《华严》、《圆觉》。佛说得更好。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。这是广义的讲法。这个讲法。那就是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「随心应量」。随着众生的感应。佛菩萨就示现。无论示现什么身分都是佛的色身。何以说?「佛」的意思是觉。凡是能令一切众生觉悟的形相就叫佛色身。广义的讲法。它不是定法。不但现色身。而且现『住劫次第』。佛所现的身。佛所现的相。「住劫次第」是相。是有为、是无为?无为。决定不是有为的。他所示现的色身、示现的相状。住世时间的长久。无一不是「随众生心。应所知量」。随心应量。变化无方。

  前天马来西亚李居士在居士林看我。告诉我丹斯里家里那张照片很不可思议。华严圣境。我们把它印出来。诸位同学都看到。你看到许许多多佛菩萨。他说:法师。你把它颠倒过来。全是妖魔鬼怪。我昨天把它颠倒过来看。果然没错。很不可思议。顺着法性全是佛菩萨。翻过来佛菩萨都变成妖魔鬼怪。妖魔鬼怪还是佛菩萨。佛魔不二。所以经上常讲「生佛不二」。众生跟佛不二。一念与性德相应就是佛境界。一念与自性相背就是魔境界。你要是真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无佛亦无魔。顺逆都没有心。都是无为。如果有心的话。全变成有为了。有为那个佛是藏教佛、通教佛。所以妖魔鬼怪里头也有很多真的佛在示现。形相是妖魔鬼怪。实际上是诸佛菩萨。都是令众生觉悟的。

  有人在顺境、善缘里面觉悟。有不少人在逆境、恶缘里面觉悟过来。他怎么不是佛境界?怎么不是佛色身?过去朱镜宙老居士跟我说。他学佛是晚上见鬼。真的见到鬼。他说一点都不假。那个时候他自己也相当有地位。抗战期间在重庆。晚上跟一些朋友打麻将。打到深夜才散去。大概夜晚一、两点钟散去。才回家。在路上遇到鬼。那个鬼走在他前面。他在后面。他原来以为是个人。也没有在意。路很长。他走了差不多半个小时。他忽然想到。前面是个女人。这种半夜三更怎么会有一个女人出来走路?这个念头一起。寒毛直竖。再往前面一看。这个人有上身没有下身。他吓呆了。他说他是这样学佛的。不是亲眼见到。什么人跟他说。他一笑了之。把它当神话来听。不能接受;真正碰到了。而且走了半个小时。不是短时间。绝对不是眼花。这么才相信。学佛以后。他说那个鬼大概是观音菩萨示现来度他的。要不这种示现的话。他怎么能入佛门?

  善缘恶缘、顺境逆境。只要能够启发你的信心。引入你走向正道。都是佛的示现。你学佛的缘成熟了。我们自己还不晓得。佛菩萨知道。大慈大悲。「佛氏门中。不舍一人」。从这个地方我们才体会到佛菩萨恩德之大。父母恩德比不上佛菩萨的恩德。佛菩萨是生生世世在我们身边。如果我们真的想回头。真的想悔改。不思议的感应就现前。有人问:我很诚心学佛。为什么我见不到这个境界?你再仔细想想。你见到这个境界能不能接受?见到这个境界不能接受。「那个时候我的眼看花了。没这回事情」。所以佛菩萨不来示现。你要是真把这个当作一桩事情。认真去思考。感应就不可思议。

  我们常常听到许许多多从外地到这边来访问的同修。告诉我们他们亲身经历的感应故事。都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都请他们讲。把这些故事留下来。我们录像把它录下来。将来录多了。我们出一个集子。这都是同修亲身经历的。现前的感应。能不能流通?不能流通。如果流通外面人家批评我们。说我们提倡迷信。只能做为内部参考资料。不可以向外流通。这也是应机说法。现在许许多多人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、不相信。不能接受。那我们这些东西收起来;什么时候你相信。你能够理解、能够肯定。我们这个东西传给你。总要契机。契机契理。这个法对众生才能够有真实的利益。

  这里头讲两桩事情。「住劫次第」。教化众生的手段。在佛家称之为善巧方便。我们要学。我们四众同修都有使命。我们每天念回向偈:「上报四重恩。下济三途苦」。试问问我们拿什么报恩?拿什么来救济三途苦?诸佛菩萨对我们要求的是些什么?期望的是些什么?我们能懂吗?我常常用经教里头一句话。「受持读诵。为人演说」。这八个字。这八个字要是做到了。报恩、济苦就落实了;这八个字做不到。那个回向偈是空话。三、五岁小朋友唱歌。他会唱。不懂意思。我们一定要懂得怎样受持读诵、为人演说。受持读诵是学习。演说是落实在生活上。演说些什么?针对现前社会众生弊病而作。现在众生的毛病在哪里?他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有错误、想法有错误、说话有错误、行为有错误。我们要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们依照佛经的教诲。反其道而行

佛教法师讲经文法

之。这就是报恩、就是救苦。

  今天这个世间不知道孝道。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便来提倡孝道?今天的学生不知道尊师。我们用什么方式来提倡师道?今天世间人起心动念都自私自利、损人利己。好像不这样干他就不能够生存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。看看能不能活得下去。做生意纯粹是为利。欺骗顾客。造作罪孽;哪一个菩萨去发心。你们去经商。不以赚钱为目的。以对社会服务为目的。你就是行菩萨道。挽救社会。我们居士林、净宗学会在做。做得不够;我们现在印的书勉强够水平。还不够精致;现在我们做的光盘也没有达到水平。人家看了几遍不想看。这我们失败了。一定要人家拿到手上。不忍心放下。我们才做成功。

  佛度众生的方法无量无边。种种不同的身分。种种不同的行业。只要不为自己。为众生服务。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没有一法不是佛法。全是「大方广佛华严」。我前几天想到。因为有同修来跟我讲他们想开餐馆。不以营利为目的。那这个餐馆好开。这个餐馆是布施。但是哪有那么多钱来供给你布施?你不是一个寺院道场。有很多信徒来帮助你。像居士林吃饭可以不要钱。它有人供给。你们一个人要开个餐馆。谁供给你?这个餐馆怎么开?只收回成本。绝不赚钱。这就是菩萨。不是以营利为目的。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为目的。帮助社会上低收入的人。这个餐馆跟其它的餐馆不一样。价廉物美。家常菜饭。非常低廉。人家餐馆去吃一餐。譬如说要十块钱。我这里只收两块钱。你决定生意兴隆。我们是对社会服务。不是赚钱。这是布施。我们是布施。所以只收成本。这是举出一个例子。

  什么样的事业都是菩萨事业。只要你这个事业是为社会服务。不是去营利。不是去赚钱。这里头断贪瞋痴。「息灭贪瞋痴。勤修戒定慧」。哪一个行业、什么样的身分都可以做。你都是佛、都是菩萨。佛法才能兴旺。众生才能够离苦得乐。我们要唤醒。我不赚钱。我也活得很自在。活得很快乐;你们拼命赚钱的人。未必有我这么自在。未必有我这个快乐;让他自己去比较。自己去观察。他会觉悟。他会回头。这叫度众生。所以我们要做出来给他看。说没有用。说他不相信。一定要做出来给人看。

  菩萨对一切众生。真的就像父母热爱他的儿女一样。关怀他。布施供养他。他所需求的样样都供给。这里面有道有德。决不是溺爱。应该给他的要给他。不应该给他的就不能给他。我们要懂得这些道理。一个纯正的目标。帮助他破迷开悟。纠正他错误的想法看法、说法作法。这个身体岂不是教化众生的工具吗?身不是我。身是帮助一切众生回头的工具而已。我们有这个观念。对自己身就不会有贪爱。就会运用这个工具。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。不会造罪业了。不了解事实真相。执着这个身。为这个身造无量无边罪业。为这个身造罪业。把这个身做为工具。替一切众生造福。你就是有无量无边功德。都在一念之间。

  我们看到诸佛如来的示现。在这里头去体会、去学习。我们应该做什么示现?我们这个身应该如何「住劫」?这其中「次第」要清楚。现在我们帮助人从哪里帮助起?首先要救急难。帮助他、纠正他最严重的错误思想。这是第一要紧;其次要帮助小朋友做扎根的教育。什么是扎根教育?帮助小朋友学习文言文。这桩事情在现在推行相当困难。为什么?家长不懂得。他父母不同意。只有极少数的父母明了。我们要做出好榜样来给大家看。

  居士林现在办了一个「耕心园」。经常来上课有一、两百个小朋友。这些小朋友现在念古书。《弟子规》是古书。选这些文言文的东西让他读。不断的要把他向上提升。成败的关键在老师。老师要没有很好的修养。怎么能把学生教出来?我们现在师资有问题。真正想把这个事情做好。一定要聘请好的老师。新加坡没有。可以向国外聘请。他的家庭生活我们一定要照顾到。让他身心安稳。没有生活上的顾虑。专心来教学。不仅教小朋友。要培养师资。真正发心教小朋友的。这些年轻的师资要让他来训练。认真把文言文学好。这是扎根的教育。希望将来佛法会比现在提升。如果不在这上下功夫。我们怎样传这个佛法都是个低级的佛法。没有方法向上提升。我们今天这一代向上提不起来。要向上提升你就得把眼光看远。你看在现在五、六岁。七、八岁小朋友。看在他们身上。如何把他们拉起来。这是真正报恩救苦。让他们真正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。继承中国的文化。继承大乘佛学。这是你真正懂得次第。「住劫次第」。

  这个事情不是一个人所

佛教是讲经视频大全

做的。我们今天开始在努力。认清楚这个问题。从现在这里下手。总要好几代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。如果我们不做。我们再看看这个世间有没有别人在做?再仔细观察。他这个作法能不能收到效果?于是我们不能不忧心。是有人在做。力量都非常单薄。要想做得周圆、做得圆满。不容易!必须要有一个团体。用团体的力量来支持才会有效果。个人去做非常非常困难。这个人我们当然非常敬佩、非常尊敬。我们知道效果非常薄弱。在现前我们怎样集合这一些志士仁人。来共同做挽救劫运的大事业。

  挽救的方法是从根本做起。如何来培养儿童。培养十个人。可能成就一个人。不能希望十个人。十个人都能成就。那将来会失望。什么原因?社会的风气太恶劣了。有几个人能够不受社会风气的影响。

佛教讲经说法讲稿

这个人成功了;如果还会受外面境界影响。没有不堕落的。名利的影响。五欲六尘的诱惑。在你面前你能不动心吗?你一动心。就堕落了。要真正觉悟。要发大慈悲心。到这个世间来。是救度劫难而来的。不是应劫而来的。不是受报而来的。受报。过去造作的恶业。现在应该受共业的果报。这是受报而来的。必须有大愿力。乘愿再来。这个愿力是要培养的。我们本来是来受报的。我们这个身是业报身。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是业报身。现在学佛明白了。念头转过来了。一转过来的时候。转业报身为愿力身。靠教育。没有良好的教育你怎么会懂得?

  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为什么那么重视教育。把教育摆在第一条?就是教育有能力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力身。换句话说。教育有能力把业报的秽土转变为清净的法性土。这是诸佛如来「示现一切佛色身及住劫次第」的真正用意。我们要能体会得到。我们要发心从这个地方学习。真正觉悟了。明白了。自己就度了。从迷度到悟。从恶度到善。从苦度到乐。这个度法。不善的你能放下多少。善法你又能修学多少。这就叫功夫。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一段:

  【清净色速疾龙王。得出生一切众生大爱乐欢喜海解脱门。】

  这两尊龙王修学的法门可以连起来看。清凉大师说。「观佛昔行深广。故爱乐欢喜。海言通二。谓欢喜、供养」。『海』是比喻。龙王得的法门。『出生一切众生大爱乐(念去声。乐是爱好)欢喜』。清凉批注的重点是「欢喜、供养」。这四个字重要。我们要认真学习。远离一切烦恼。处事待人接物。欢喜心比什么都重要。中国的佛教用弥勒菩萨做代表。弥勒菩萨的造像造布袋和尚的像。什么用意?欢喜迎人。无论在什么时候。无论在什么处所。无论遇到什么人。要笑脸迎人。这叫学佛。心里不欢喜、不高兴也要笑脸迎人。你不高兴是你自己的事情。见人不会笑。这个人不是佛教徒。是假的不是真的。怎么晓得?我们第一个看到弥勒菩萨就笑。这是你在佛家道场。你一进大门头一个面对面看到的。他就教你笑。所以不会笑的人。不是佛教徒。不是佛弟子;不懂得布施供养的。不是佛弟子。佛所有一切法里头。第一条布施供养;章嘉大师过去教我「看破、放下」。看破你就会笑了。看不破那个脸就很难看。看破了就会笑。放下你就会布施供养;言语虽然不一样。意思完全相同。讲经说法的法师。你们学讲经。法缘好不好也就看这两桩事情。你见到人会笑。见到人会布施供养。你的法缘一定好。你见人不会笑。不懂得布施供养。你哪里来的法缘?

  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。这样才能够「出生一切众生大爱乐欢喜海」。这是佛在经教里头常讲。「菩萨所在之处。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。就是这句。我们自己要常常想到。我们所在的地方会不会叫别人生欢喜心?如果叫别人对我们生烦恼。我们就完全错了。与佛的教诲背道而驰。你不是在学佛。你是在学魔。魔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烦恼。佛跟魔的差别就在此地。现在人讲磁场。佛的磁场很舒服。人走进去之后生欢喜心。不想离开;魔的磁场很难受。很不好受。总得想

佛教网佛教讲经视频

办法赶快离开。为什么?佛的磁场是智慧慈悲。魔的磁场不一样。妄想分别执着那个磁场当然不好。与你的性德相违背。佛菩萨的磁场与你的性德相应。

佛教的讲经桌子

  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学习。诸佛如来他们是怎样接待一切众生?佛讲「四摄法」。四摄法就是释迦牟尼佛跟大众接触的时候所用的方法。所用的四个原则。你能够用这四个原则。自自然然得到人心真诚的响应。这叫摄受。用心。这是根本。佛用心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所谓是菩提心。我们要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觉对待一切众生。决定没有二心;别人对我好。我对他用这个心;别人对我不好。我还是用这个心。在行为上。佛就讲四摄:「布施」。我拿什么布施?笑脸就是布施。这不要花钱。你不能说这个我做不到。我没有这个能力。对人笑一笑没有这个能力?这是布施。要懂得。要学。真诚的笑脸就能感动别人。无私无求。真诚的欢喜心接触一切大众;尤其是恶人。尤其在逆境里头。这个心态能给别人大安慰。「爱语」。爱语是关心别人、关怀别人、安慰别人。帮助他解决疑难困苦。语言是爱语。讲经说法是爱语。「利行」。我们的生活行持是他的榜样。他生活行持里头哪些地方有缺点、哪些地方是错误。我们表演一个正确的模样给他看。这是利行。「同事」。共同生活。共同学习。这是诸佛世尊待人接物的心态。与大众相处的典范。我们学佛在哪里学?要在这些地方学。要学得很像。认真努力去学。不要把自己的烦恼加给别人。自己有烦恼自己一个人去承受。不怨天、不尤人;自己不高兴对着别人发脾气。这是最愚蠢的事。胡涂到所以然!

  经文里面「大爱乐」是什么?「大欢喜」是什么?觉悟了。才真正生欢喜。所以初地菩萨叫「欢喜地」。由此可知。大的爱乐、大的欢喜从哪里来的?教学当中来的。中国古人形容教学、形容读书。有所谓「书中自有黄金屋。书中自有颜如玉」。这是形容、比喻欢喜爱乐。都是讲教学。尤其是正法的教学。让我们从迷惑颠倒里面回头。迷惑颠倒的心行造业。有意无意、不知不觉造无量无边的罪业。所以不得自在。接受佛菩萨教诲之后明白了。心开意解。回过头来。把自己过去不善的心行。一桩一桩都能改正过来。这心里生欢喜。所谓是「常生欢喜心」。「法喜充满」。这就是佛法教学殊胜的功德利益。我们学人得到了。从此改变了我们的思想。修正我们的见解。使我们言语、身体造作。成就不思议的无量功德。

  相宗所说的转识成智。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。末那是坚固的执着。自私自利。四大烦恼常相随。现在转过来了。把自私自利放下。把是非人我放下。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。没有一个是对立的。像我刚才讲的比喻。一棵树一样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树的一片树叶。现在大家都摸到底。才晓得我们是一棵树上。一个身。自自然然相亲相爱。不再有分别。不再有冲突。只有不知根底的人他对立。这一片叶跟那一片叶对立。这个树梢跟那个树梢对立。这个枝跟那个枝对立。这叫迷惑。知道根底才欢喜、才快乐。知道根底自然能够笑面迎人。这个道理很深。要细心去体会。细心去观察。

  「一切众生」。包括有情众生、无情众生。「众生」两个字的意思。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。桌子是众生。众缘和合的;椅子是众生。众缘和合的。所以一切众生不是单单指一切人、一切动物。那个范围小;矿物、植物、自然现象全部都包括在里面。虚空法界都是众缘和合而产生的现象。所以大彻大悟的人。他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。他怎么会不生欢喜心?忧悲苦恼在什么时候?迷的时候。不了解事实真相就有忧悲苦恼;了解事实真相。忧悲苦恼永远消除了。佛法的殊胜就是让我们彻底了解诸法实相。真正知道宇宙人生的根源。我们是一体的。但是我们跟大众相处。我们知道一体。他并不知道。我们如何帮助他。叫他也知道。这就叫善巧方便。这就叫高度智慧。现在人讲高度的艺术。我们当前所修学的。当前帮助一切大众。总离不开这些原理原则。能够切实的遵循。放下、淘汰我们自己的成见、妄想、习气。我们在道业上那就是精进、就是增长。

  在我们现前这个境界里面。最重要的就是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。要肯定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是决定错误。怎么办?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。就跟小孩不懂事一样。随着自己做的时候会出乱子。一定要听父母大人的教导。哪些可以做。哪些不可以做。一定要听话。我们今天学佛是幼儿园的学生。要肯定自己没有见性、没有觉悟。起心动念还有自私自利。还有是非人我。还有贪瞋痴慢。这些东西作主。往三途去了。果报在三途。我们今天的地位是幼儿园的学生。小学生还不到。不够格。一定要听大人的话。一定要接受佛菩萨的教导。决定没有错。我们果然能够依教奉行。我相信「大爱乐欢喜」得不到。把那个「大」字去掉。「爱乐欢喜」一定可以得到。那个「大」字什么时候才加上?哪一天你明心见性。大彻大悟。这个「大」字就加上。

  佛法确确实实是好东西。我们一个人要是天天能欢喜。这个人就健康长寿。如果一个人天天愁眉苦脸、烦恼很多。这个人身体不健康。容易老化。所谓是「忧能使人老」。你忧虑得多。你老化得快。这个道理大家懂得。所以常生欢喜心的人健康长寿。不容易衰老。我们有这个形象给人看。这是一块好招牌。这就是佛法。这就是示现。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。能令一切众生认真去反省、觉悟、回头。也能把自己烦恼习气放下。随顺佛菩萨的教诲。就生欢喜心。就能得健康长寿。好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464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八十四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八十四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240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