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九十五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九十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九十五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
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九五卷)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2-17-0195
请掀开经本。第五个单元。三十三天长行第一句:
【复次释迦因陀罗天王。得忆念三世佛出兴。乃至剎成坏皆明见大欢喜解脱门。】
梵语称忉利。翻成华文的意思叫三十三。三十三天的来由。前面曾经跟诸位做过介绍。天王的名字都不再说了。我们单看他所修学的法门。他修的是『忆念三世佛出兴』。这是佛出世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忆念诸佛出世。『乃至剎』。剎是剎土。依报的环境。依报环境有「成住坏空」。都能够看得清楚。看得明了。这一句的意思就是对于诸佛如来依正庄严这些道理、事相。他看清楚、看明白了。《般若经》上讲「诸法实相」。我们平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在禅宗里面讲就是明心见性。在本经里面说大方广。大是体。方是现相。广是作用。自性的体、相、作用他都『明见』。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。既然「明见」。当然就契入这个境界。这是佛与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。契入这个境界。自己也就成佛。也就成为法身大士。所以『欢喜解脱』。这是这一句的大意。从这个地方看来。忉利天主不是凡夫。而是诸佛如来的化现。经文里面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清凉大师的批注也注得非常好。「承力故忆念。念过去佛者。曾入此天故。三世有二。一亦念未来。二过去。自互相望。亦有三世」。一切诸佛如来示现成佛。都曾经到过忉利天讲经说法。这桩事情。在经典里面世尊多次给我们说明。忉利天主礼请世尊在天宫里面讲经说法。大家常常念的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。就是在这个地方说的。不但忉利天主礼请释迦世尊。他方诸佛、诸大菩萨他常常礼请在天宫里面宣说妙法。佛菩萨讲经说法的目的何在?都在觉悟众生。所以称之为妙法。批注说「承力故忆念」。承蒙诸佛神力加持。才能常常忆念。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。「忆佛念佛。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」。天王所修的就是忆念诸佛的法门。这个地方就教导我们了。我们今天说到念佛。许多人都以为念佛的名号就是念佛。没错。执持名号是念佛法门的一法。念佛法门无量法。无量方法里头的一种方法。这一种方法念得能不能相应。那就看你老不老实。如果老实念决定相应。不老实念就比较困难了。老实相当不容易。什么叫老实?老实念就是真念。真诚的念。真诚念。
由此可知。老实绝对不是普通人。有两种人:一种是上上根人。他一切通达明了。得清净心了。这是什么人?《华严经》上的法身大士。至少是初住菩萨。见思烦恼放下。尘沙烦恼也放下。无明也破了一品。老实了。我们哪能做得到?第二种人是下愚之人。真的是下下愚人。他虽然什么都不明白。他也不想明白。什么都不知道。他也不想知道。这个很难得。教他一句「阿弥陀佛」。就乖乖的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那也是老实人。决定得生。这样的老实人生凡圣同居土;一切都明了、都通达。心地清净。那种人往生净土是生实报庄严土。这两种人都决定得生。最难得度的是当中这一段人。上不上、下不下。非常困难。诸佛菩萨苦口婆心。无有疲厌的就是教这些人。上根跟下愚好教。不费事。上根是具足大善根。下愚可以说他是大福德。他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。虽然什么都不明了。那是大福德的人。不是我们人间讲的福德。这种善根、福德。都保证他一生不退成佛。都是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。当中这一段人要觉悟。要发心学。学上上根人难。实在讲那是学不到的。学下愚之人比学上上根人要来得容易。换句话说。你可能学到;学上上根的人。一切通达明了。不可能学到。学下愚的人。什么都放下了。什么都不想。什么都不分别、都不执着了。我们常常讲。电视也不看了。报纸也不看了。杂志也不看了。什么都不想知道。这个可不可以能学得到?能。可能学得到。保持心地的清净。这是古大德教给我们。「知事少时烦恼少。识人多处是非多」。这是千古名言。古大德累积的经验教训。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需要攀缘。没有需要记住的人。何必记他的名字、记他的电话。不叫自找麻烦吗?除非有联系的必要。没有必要。不干这个事。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。用不着去打听。不要自寻烦恼。没有必要读的书。都不要去看它。浪费精神。看了之后阿赖耶里头落印象。总是打闲岔。说实在话。总不如清净心自在。清净心就是觉性。就是觉心。
说实在话。我们学佛。读诵、听经。为什么不开悟?我们读《高僧传》、读《居士传》、读《善女人传》。为什么从前那些人。学佛三年五载就开悟了。很多!他们为什么能。我们为什么不能?我们要把这个原因找到。找到之后把这个原因消除。我们修学就方便了。实在说。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的心清净。我们的心不清净。他们知道事情少。决定不攀缘。决定不到处打听;他们接触的人少。不会把每个人记在心上。所以他们是非少。这是他们读诵闻法容易开悟成就的因素。值得我们深深的反省。所以修道的人。做学问的人。他们选择环境都是非常幽雅清净的环境。佛经里面叫「阿兰若」。阿兰若是梵语。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很寂静的处所。很安静。没有闲杂人来扰乱。这个地方好修行。好用功。如果喜欢热闹。就麻烦了。修道就难;喜欢交际应酬。道业决定不能成就。诸佛菩萨有没有应酬?有。还很多。为什么?千处祈求千处应。那是什么?已经成功之后。不是在学的时候。他已经学成功了。所有一切境缘他都看破了。《心经》上说「照见五蕴皆空」。行!决定不受干扰。所以他们契入众生的境界。是「当体即空。了不可得」。确确实实他一尘不染。人家有这个本事、有这个功夫。这才可以教化众生。他不是去凑热闹。他是去弘法利生。我们凡人看到。佛菩萨也去赶庙会、也凑热闹。那是我们的见解。我们的境界。他的境界跟我们的境界不一样。所以我们要晓得怎么去修学。
佛出兴于世这是看到感应。剎土的成住坏空这是看到因果。没有一样不清楚。没有一样不明了。末后清凉大师批注里面讲。他明见。生大欢喜心。诸位想想这什么意思?如果从示现上来说。入欢喜地。初地菩萨入欢喜地。明心见性了。圆教是初住。别教是初地。初地叫欢喜地。庆幸自己契入如来的境界。无论修学哪个法门。契入这个境界没有不欢喜的。这个欢喜是法喜充满;这个欢喜。《论语》里面讲「不亦说乎」。它不是从外面来的。是从自性里面生的欢喜心。不是外面境界。这是真正的欢喜。我们再看第二尊:
【普称满音天王。得能令佛色身最清净广大世无能比解脱门。】
这个法门里面意思很广也很深。他得的是『能令佛色身最清净』。清凉大师注子里说得好。「能令等者。然佛身无染净大小。亦无胜劣。犹若虚空」。你怎么能令?清凉这个说法真实。先要了解什么是佛身?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佛身。佛身哪有大小、哪有染净。你怎么能令佛身清净?你怎么能令佛身广大?这个意思《般若经》里讲得最透彻。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。然后才晓得我们究竟学的是什么?修的是什么?我们修习的目的究竟何在?无非是要证得清净法身。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真正的目的。佛在经上说。「十方三世佛。共同一法身」。十方三世佛。三世里头有过去、有未来。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。那我们就包括在其中了。我们现在是众生。十方三世佛就有我们自己在里面。我们能不能肯定。有没有怀疑?佛说共同一法身。这个话要用现代的话来说。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。一体!所以禅宗开悟的人说。「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」。我们想想这句话的意思。如果你真的明白了。你真的肯定了。也入了这个境界。那你跟普称满音天王是一类人物。你也是法身大士。你也就超凡入圣。这真的不是假的。世尊说这些话。上根利智的人一听。他就觉悟了。他就把这个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我们这一类的人。要想契入这个境界。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大乘经教天天不断的熏习。天天听。印象深了。时间久了。观念自然就改过来。不定碰到什么事情。豁然大悟。完全肯定了。真的是这个境界。这个时候你的心。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。顺境也好。逆境也好。无论遇些什么人物。善人也好。恶人也好。你丝毫不沾染。你所显出来的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慈悲。我们标示这二十个字落实了。这是你转凡成圣。转迷成悟、转凡成圣。
「能令诸佛色身最清净」。这怎么能令?都是从作用上讲的。诸佛如来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的时候。众生有感。佛就有应。所现的身相不一样。每一个人见佛、见菩萨相状都不相同。为什么不相同?每一个人的业感不相同。诸佛菩萨应他怎么会一样?随感而应。佛菩萨无心。所现的身、所说的法都是随众生的感应。所以没有一定的身形。也没有定法可说。清凉在这一段批注。他用个比喻说。「犹若虚空。云屯即暗。日朗即明。色昏即劣。物隔言小」。这他用比喻说。昨天我们从香港回来。马来西亚、新加坡这一带云层很厚也很低。飞机在高空当中飞行你没有感觉。快要到的时候。大概半个小时。飞机逐渐下降。降到四、五千公尺的时候就看到这个情形。这么浓的云层。这个云层非常壮观。我们一般讲云海。非常壮观。我们一想下面地面一定是阴天。不是下雨就是阴天。所以底下这样浓厚的云层遮盖着太阳。下面就暗了。没有云层的时候这是晴天。晴空万里。清凉用这个来做比喻。色相不明显。这个相就劣。有障碍。有隔碍。现的身就小。这些全是讲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。妄想就好比云层一样。无明。妄想就是无明;分别就是色昏;执着就成了障碍。佛现身。现大身、现小身。现劣身、现胜身。不是佛那边的事情。是众生这边的事情。佛如果真的要想现什么样的身。那佛也有分别、也有执着、也有妄想。佛没有。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。随着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。我们见到佛身有大有小有胜有劣。有种种不同。如果我们什么念头都没有。所感应的是佛的法身。那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。
注子末后说。「今妄云尽而智光照故清净。性空现故广大。妙色显故无比。皆解脱力。故曰能令」。这个意思说得好。很清楚。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断尽了。同学们要记住。要真正能体会到。我们今天要干的、要学的。就是要破妄想分别执着。你有这个念头。你就真正发了菩提心。为什么?求觉悟的心。觉悟就是菩提。我真的求觉悟。真求觉悟。就要把所有障碍觉悟的东西舍弃。妄想障碍觉悟。不打妄想了。所有一切想都是虚妄的。想它干什么?分别障碍觉悟。不再分别了。万法皆空。了不可得。你分别它干什么?再也不执着了。为什么?不可得。你还要执着吗?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怎么过日子?随缘。普贤菩萨教给我们「恒顺众生。随喜功德」。这个日子过得多幸福。多美满。多快乐。多么自在!你在这个世间没有看破世间。念念还随顺着妄想分别执着。你的日子过得很苦。不管你有多大的福报。你有多高的地位。你有多大的财富。即使你做到大梵天王。你也不快乐。你也不自在。我们今天在此地看到忉利天王。三十三天。我们中国人称为玉皇大帝。一些宗教家称他们作天主。他们得大自在。他为什么得大自在?他们是佛化现的。他现的相是个忉利天主。实际上他是诸佛如来。这是另当别论。诸佛菩萨无论示现什么身分。同样的自在。为什么?不执着、不分别。决定没有一个妄念。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为度众生。帮助众生觉悟。帮助众生契入诸法实相。不过如此而已。
所以「妄尽智显」这四个字非常重要。我们每天要读经、要听讲。读经也没有妄想分别执着。听讲也没有妄想分别执着。念佛还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。你就真修。你是真修
由此可知。诸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在哪里?一个会用心。一个不会用心。会用心是用真心。所以他是圣人;不会用心是用意识。用识心。我们今天糟糕的就是落在识心里头。不会用真心。会用真心的。《华严》里面讲「无障碍法界」。法界无障碍了。理无碍。事无碍。理事无碍。事事无碍。这个境界里头觅十法界了不可得。到哪里去找?没有!可是你要是用识心。十法界宛然存在。你用真心。十法界了不可得。万法皆空。世出世法皆空。世间法不可得。佛法也不可得;娑婆、六道不可得。一真法界也不可得。有没有?有。我要给你说相有体无。你点头。你会承认;我告诉你相也没有。相是幻有。体是真空。你不要以为相真有。那你就完全错了。你看走了眼;相是幻有。佛经里面讲妙有。你要知道。妙有跟真空是一不是二。《心经》上天天念。「色即是空。空即是色。色不异空。空不异色」。这才是事实真相。这才是真正佛身。这才是真正自己。这个真相一定要妄尽智显。这个境界就现前。在哪里?就在眼前。自他不隔毫端。他是诸佛如来。自是一切众生。反过来说也一样。自是诸佛如来。他是一切众生。都行。我们什么时候能契入境界?什么时候能妄尽还源?《楞严经》上讲妄尽还源。这个时候清净现前。心境是一不是二。心清净。境界清净;境广大。心也广大。「妙色显」。妙色是事实真相。「故无比」。世无能比。这是三种世间。不但是有情世间、器世间无能比。智正觉世间也无能比。
这是菩萨所修学的法门。我们读了、听了非常向往。怎样能够契入?我们要多想想。要把这个路子找到。刚才说过我们是中等根性的人。不是上上根人。也不是下下愚人。我们这个根性最难办。用俗话来说。唯一的方法是好学。真正好学我们这一生能成就。释迦牟尼佛。中国的孔老夫子。他们所示现的。我们仔细去观察。好学。一生当中锲而不舍。教不倦。学不厌。这是他们为我们示现破迷开悟、超凡入圣、成佛作祖的唯一秘诀。一有时间。读书、讲学、研习。乐此不疲。他乐在哪里?大乐。大欢喜。清净自在。他怎么不乐?世出世间什么样的
要想办法找地方讲。我们过去李老师教给我们居士家里讲。所以就天天也有研究讨论的时候。那是要你自己欢喜。你不欢喜。你跟人不肯结善缘。就没法子了。我在同学当中讲得最多。学得最多。我喜欢跟人结缘。人家邀请我到他家里去讲。讲完之后研究讨论。我们居士林跟净宗学会的信徒也很多。如果有居士邀请你们去讲经。一定要得会长同意。会长要了解这信徒家庭状况。到那边去讲。讲完之后向听众请教有没有疑问。他可以问你。你也可以问他。完了之后赶紧回来。决定没有留恋。接受人家招待。顶多是一杯茶水。其它的不接受。这是规矩。有些人家生活比较清苦一点。茶水我们自己带。这都是过去李老师教导我们的。一定要令众生生欢喜心。不能给人家添一点麻烦。不能给人家有丝毫的压力。精神上、物质上都不可以。这个样子人家才喜欢请法师讲经。我们这一天才没有空过。所以学讲经的人。不能一天不讲经。我们不在教室。不在讲堂讲的时候。一定要在信徒三个、五个聚集的时候也要讲。不可以一天空过。有别人讲经。除非我自己实在抽不出时间。否则的话决定去听。为什么?如果不长时间熏习。开不了悟。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决定断不掉。所以你想想。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不中断?我们自己当过学生。经历过这个境界。所以就能体会到。世尊当年会下这些学生。也必定跟我们现前一样。佛讲完经之后。他们几个人一组。几个人一组彼此又在那里互相讨论。又在那里覆讲。一定是这个情形。西方极乐世界。经上讲:有在地面上诵经的。读诵的。讲经说法的。经行、念佛、参禅的。也有在空中的。那都是听完经之后。一个小组一个小组。真的在用功。真的在消化、在落实。没有空过。讲完之后就完了。那怎么可能有成就?你的境界怎么能转得过来?人家听了之后。境界就转了。天天在转。时时在转。转久了就是一个大的转变。像钟表一样。那个秒针一秒一秒的在转。转久了的时候。时针就转了。这个秒针是小悟。积小悟就成大悟。积大悟就成彻悟。这才能入得了境界。秒针不转。你还谈什么悟?每天在这里听言说。那就统统学的是佛学常识。与我们自己的境界、与日常生活毫不相关。这个不能成就。
我们今天既然在学经教。就在经教上下功夫。初学多读批注。参考数据也以批注为范围。像黄念祖老居士《无量寿经批注》。他引用的东
由此可知。开悟、证果都在自己肯干。只要自己真心肯干。这一生当中没有做不到的。真正是所谓「天下无难事。只怕有心人」。你有心真干。你就决定会成功。不肯干的人。怎么劝他也是枉然。劝多了他嫌你啰嗦。所以劝人也要懂得劝人的道理。事不过三。劝三次不听。决定不能讲第四次。人家讨厌。三次。那个表情已经摆出来。你还要讲?这不能讲了。作老师。作同学。作朋友。我们本分已经尽到。他将来的成败决定不能怪你。我们只能把自分做好。尽分尽责。这就是功德圆满。过去我们读佛经。读到六度都圆满这才圆成佛道。那个时候想布施圆满。佛对我。我还没有接到他的布施。他怎么圆满?以后才明了。这个圆满是自己的本分责任完全尽到了。这叫圆满。是心境上的圆满。不是事相上的圆满。事相上那是个人的机缘不相同。机缘不相同。也就是因果不相同。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。因果这是决定勉强不得的。因一定要自己去修。这是别人帮不上的忙。诸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。只是教学而已。教导你。教你是你自己要悟;你觉悟了。你阿赖耶识里头因种下去了。你要依教奉行;能奉行。缘具足了。可见得因缘是自分。因缘具足。果报就现前。种善因就得善果。种佛的因得佛的果。种菩萨的因得菩萨的果。这才是正理。果报。佛菩萨没有办法送给你。这个一定要懂。
我们今天总算是福德方面的事情。别人有福。我们沾光。我们没有吃的。人家送吃的东西给我们。我们没有穿的。人家送穿的东西给我们。还是有因果。我们接受人家供养能够白接受吗?不可能的。佛法里面讲。「施主一粒米。大如须弥山。今生不了道。披毛戴角还」。我们出家人不了道要还。那些在家不学佛的人也要还。一个道理。没有两个道理。所以决定没有白受人供养的。如果存一个侥幸心理。自己不肯努力发愤。只希求别人供养。纵然你这一生能够获得。都是你前生所修的。你前生所修的一点点福报享受完了。你这一生没有继续修。来生怎么办?我们世间人常讲。人死了都作鬼。做什么鬼?饿鬼。饿鬼是焰口鬼。那多苦!永远得不到饮食。他口里喷火。饮食才接近口就被烧焦。这是饿鬼里头最苦的一类。什么原因堕落到这种身?吝啬。吝财、吝法。只想占别人便宜。而不能够帮助人。不肯发心帮助人。变这一类的身相。受这种苦报。佛说得很清楚。我们读了不能够粗心大意。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。哪里知道这些文字、教诲、事相。都说到我们切身痛痒之处。我们怎么能大意。看了之后一定要觉悟。这是因果的教育。佛也很慈悲。帮助这一类罪苦的众生。让他们得到饮食、得到饱满。所以有焰口的佛事。是以三宝的力量来加持。一个人的力量不够。
焰口是起源于目犍连的母亲堕到鬼道是焰口鬼。目犍连有神通。证阿罗汉果。托钵拿饮食供养他的母亲。他的母亲一接着。口里头火就烧焦了。目连就向世尊祈求。有什么法子?世尊讲一个人力量不行。要集合大众的力量。证得阿罗汉果都不行。都度不了。你想想看那个罪业多重!仰赖三宝威神的加持。她才能得到浆水。才能得到饮食。所以焰口的佛事是布施饿鬼的。水陆的佛事都是修大布施。三界里头许许多多苦难众生业障习气非常深重。你普通供养他都没有办法接受。这个事情都摆在面前。我们现在晓得。世出世间最殊胜的法是佛法。你把佛法送给人。人家不要。还要侮辱你。还要毁谤你。这么好的东西送给他。不要!没有比这个更殊胜。岂不是就是饿鬼道的饮食送给他。他自己喷火烧焦。不是一样的事情吗?所以这些事我们听了。看了。真的摆在我们面前。所以你只要冷静。只要仔细去观察。统统在我们身边。都在我们周围。你的警觉心自然高了。自动的就会发愤。就会努力。会认真学习。我不但要解决我自己问题。我还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。这是始觉。你开始觉悟。你真的觉悟了。真正肯发心作如来弟子。发心续佛慧命。利益众生。今天时间到了。就讲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375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九十五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九十五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139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