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香港九龙 二百零四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香港九龙 二百零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香港九龙 二百零四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二0四卷) 香港九龙 档名:12-17-0204
请掀开经本。三十三天偈颂第七首:
【如来智身广大眼。世界微尘无不见。如是普遍于十方。此云音天之解脱。】
这是高胜音天王他的赞颂。长行里面是「高胜音」。偈颂里面是「云音天」。是不是偈颂里面有错误。这就很难讲了。高胜用云来表。意思也很好。天王他得的法门。是「知一切世间成坏劫转变相解脱门」。他赞颂里面叙说他自己修学的心得。『如来智身广大眼。世界微尘无不见』。这句话里面含义既深又广。长行里面我们看到他是「知一切世间」。说的是有情世间跟器世间。有情众生现象最明显的。他有生老病死;器世间有两种。我们现在讲植物、矿物。植物的现象有生住异灭。矿物。一直到星球。更大的是星系、银河。都有成住坏空。所以佛说「世间无常。国土危脆」。都是说明事实真相。这些事实真相。如来看得清楚。「如来智身广大眼」。「智身」是智慧之身。通常在大乘经里面讲是报身。佛有三身。一切众生皆有三身;只是佛菩萨的三身。他自己很清楚、很明了;众生虽有三身。迷惑了。自己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有三身。虽然如此。众生的三身并没有失掉。法身是真身。为什么称为法身?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身。这叫法身。
佛法里面。我们的礼服。佛家的大礼服是二十五条衣。常礼服是七条衣。工作服是五条衣。从前我们看到这个图形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。只知道二十五条衣四长一短。七条衣三长一短。五条衣两长一短。总是前人给我们的传说。佛家里叫粪扫衣。在古时候。出家人的生活是托钵。三衣一钵。托一钵饭容易。但是要得一件衣就不容易了。那个时候物质条件非常缺乏。出家人的衣从哪里来?都是拾取一般人破旧不要的衣服。丢在垃圾堆里面。出家人把它捡起来。看这个破烂的衣服里面还有可以用的。把它裁剪下来。然后拼凑起来做为一件衣。衣是这么来的。剪下来的。当然这一块一块有大有小。如何给它缝得很整齐。面积大的就做五条衣、七条衣。面积小的就做二十五条衣。所以衣的来源不是一块整匹的布。是许许多多人家穿过的旧衣服。把它剪裁缝制成一件衣服。是这么来的。也称之为「福田衣」。可是表法的深义我们不懂。我这一次有机会到北京参观历史博物馆。看到山东龙兴寺出土的一批古物。石雕的佛像。看到他们袈裟上面的彩绘。我明白了。袈裟深义就是表法身。它的一格一格就是我们今天讲多元文化。不同的族群。一块代表一个族群。各种不同的族群。不同的文化。不同的信仰。不同的宗教。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一个身。衣服穿着是一个身。所以袈裟象征着法身。这是它的真义。为什么有长有短?佛法是平等法。这是我们很清楚、很明白。佛法里面一切众生各个都是第一。没有第二;人人第一。法法第一。从来没第二。佛法决定是平等的。长。二十五条衣四长。平等;为什么有的地方是一半?我们明白了。一半。它还有一半没有在这个格子里头。代表的是无尽。无量无边。它会延伸出去。这个延伸就是无量无边。我们在石雕佛像里头得到这个启示。非常有味道。工作。这五条衣范围小。像我们现在生活在地球上。我们为整个地球上众生服务。这是五条衣。范围小。你的一件衣上没有多少格。地球上的族类不多。二十五条衣是表尽虚空遍法界。所以它格子就多。无量无边。都有长短。都是表无尽。无尽方面。我们
「广大眼」。就像观音菩萨示现的千手千眼。没有一处他见不到。下面这一句是说他见的范围。「世界微尘无不见」。极其细微之处他都见到了。总归纳起来。他所见到的就是大方广。「大」是一切现象的本体。佛法讲的自性。哲学里面讲的体性。宇宙万有的本体。用一个「大」来代表。有体一定就有相。就现相。唯心所现;性体是真心。它现相。相用「方」字来代表。为什么用方?方里头讲有方法。也就是说它展现的相有层次、有条理。丝毫不紊。有次序。不乱。《无量寿经》上讲「自然严整」。庄严整齐。自自然然的。我们看佛在经中给我们描绘的华藏世界、极乐世界。真的是自然严整。有体有相。当然有作用。作用用「广」这个字来代表。作用无量无边。广大无际。所以用「大方广」表体相用。这个把虚空法界都说尽了。
我们今天居住的环境。大家都知道相当恶劣。环境不好。中国人常讲「风水不佳」。如何不佳?被破坏了。怎么破坏?妄想破坏了。被自私自利破坏了。被贪瞋痴慢破坏了;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是属于识。这是妄想。本来是严整的。自然严整。因为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将自然严整破坏了。这是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。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空间。这个空间是太阳系、银河系。在佛法里面说。虚空法界、世界微尘与我们的心念都息息相关。我们的念善我们的环境就善。我们的念恶我们环境就变恶。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决定是正确的。这是真理。是事实真相。谁知道?诸佛如来知道。凡夫如果不通过诸佛如来的教导。我们怎么可能知道?所以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无比的恩德就是他的慈悲教化。让我们对于宇宙人生
所谓是修行证果。果是什么?果是根本。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你要是明了真相。你的思想、见解、行持与事实真相相应。决定健康。一丝毫的毛病都没有。出了毛病。出了问题。一定是与事实真相相违背。譬如我们说个最简单的原理。也是事实。佛告诉我们心是空寂的。心是空、是寂。灵明;空寂是它的相状。灵明是它的作用。那我们想想。我们现在的心是什么?我们现在的心不净、不空。不是寂。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。心里面妄念纷飞。你的心跟真心、跟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。这就是所有一切疾病、业障、灾难的根源。谁知道?佛菩萨知道。古圣先贤大德们也知道。他们用的功夫就是在心地上用功夫。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之中修养清净心。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讲得好。「本来无一物。何处惹尘埃」。我们就能够想象得到他的心是多么寂静。他的心里什么都没有。所以他对五祖才说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。何以常生智慧?因为真心空寂、灵明。灵明就是智慧。我们今天跟他恰恰相反。我们见到五祖一定说「弟子心中常生烦恼」。为什么生烦恼?你的心不空、不寂。所以把灵明转变成烦恼。佛家讲「烦恼
第三句说得好。『如是普遍于十方』。小而微尘。大而十方世界。这就显示一个身、一个心、一个性。这里面有常住不变。有千变万化。哪些是常住不变?诸佛如来的法性土常住不变。像极乐世界、华藏世界。常住不变。为什么会常住不变?他只有唯心所现。他没有唯识所变。相宗讲他转识成智。识变智不变。所以他容貌不变。没有童年、少年、壮年、老年的变化。没有。西方世界没有;身没有生老病死的变化。居住的物质环境没有生住异灭的变化。没有成住坏空的变化。那叫一真法界。「一真」两个字是关键。一心是真心。决定没有动一个念头。动个念头就二心。一心是真心。一念是正念。二念就是邪念。二心就是妄心。这是说明有不变的。但是也有变的。哪些是变的?十法界是变的。十法界它是二心二意。要用相宗来讲三心二意。三心是心意识。心意识是讲阿赖耶。心是阿赖耶。意是末那。识是第六意识。这三心;二意是讲末那。是意根。第六是意识。意根跟意识叫二意。十法界的众生。都是用三心二意。那就有变化。这里面四圣法界。虽然用三心二意。他用得正。正就是说与佛陀的教诲相应。所以他变化的幅度小;六道凡夫用三心二意。完全违背了佛的教诲。变化就大。宇宙人生真相如此而已。所以这里面业因果报。世界的成住坏空。一切有情众生六道里面升沉流转。这些现象他们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云音天王从这个地方觉悟。从这个地方解脱。他看到事实真相。于是放下万缘。回归到空寂。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修行证果。所以我们读了他的赞颂。要知道怎样学习。
《华严》这部经。实在是太好了!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圆满教学。实在也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对一切众生最圆满的教化。我们这一生有幸能遇到这样的大经。里面给我们讲得这么透彻、讲得这么明了。而且不止一遍。无数次的重复。让我们有长时间熏修。所以比起其它的经论。我们修学受益要超过太多了。这是稀有难逢的大经。当年武则天题的「开经偈」就是为《华严》。《八十华严》翻译完成。送给她看的时候。她在封面上题上这四句开经偈。真的是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。我今见闻得受持。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这四句话讲得太好了。请看第八首:
这是成就念天王他的赞颂。他得的是「忆念当来菩萨调伏众生行解脱门」。我们在长行里面要注意「当来菩萨」。不是指过去。不是指现在。是说将来;他所讲的将来就是我们的现在。佛灭度之后。正法、像法、末法都是当来。赞颂里面第一句。『一切佛子菩提行』。这个「行」念去声。是动词。就是他们的生活行为。为众生做好榜样。正法时候他怎么表现的。像法时候又是如何表现。末法时期又怎么表现法。这是从时间上讲三个大阶段。这个大阶段是以一千年做一个阶段。第一个一千年。第二个一千年。第三个一千年。现在佛法是进入第三个一千年。末法时期。时节因缘不同。诸佛如来化现在世间表演的方式也就不一样。另外我们还要从空间上来观察。空间方所不相同。世尊当年出现在印度。印度人的生活方式、印度人的文化跟中国不一样。跟其它地区也不一样。差距很大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所以我早年出来讲经的时候。就向大家报告。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。佛法千变万化。佛要普度众生。必须要懂得本土化与现代化。才能令一切众生欢喜接受。这两句话的意思包得非常广。这是「一切佛子菩提行」。
印度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来。完全随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。随顺中国的文化传统。古印度人崇尚苦行。尊重苦行。中国人对苦行也赞叹。但是并不尊重。并不爱好。高僧大德到了中国不再托钵。接受帝王、大臣的供养。居住跟帝王的宫殿一样。生活方式也跟帝王、大臣没有差别。因为他们到中国来。身分是帝王的老师。古代居住环境要随着身分。宫殿式的建筑。普通人民决定不许可。可是这些出家人行。为什么?皇帝的老师。皇帝的老师居住的房子可以建宫殿式的。这是帝王显示出尊师重道。提倡尊师重道。教化百姓。这些出家人接受帝王的供养。帝王都是做给人民看的。都是做给百姓看的。「孝顺父母。奉事师长」。他这两句话做到了。出家这些人。都能够恒顺众生。随喜功德。而没有坚持佛教给我们托钵。三衣一钵。树下一宿。日中一食。没有。能随顺。随顺大家就欢喜。欢喜他才能接受佛法。如果这些出家人到中国。坚持要三衣一钵。树下一宿。日中一食。我们中国人感觉得为难。你在印度可以。在我们中国这个地区行不通。这是说明佛菩萨教化众生。因时、因地、因人通权达变。显示出诸佛菩萨确实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。在印度随顺印度人的风俗习尚。到中国随顺中国人的风俗习尚。活的。
所以佛在大经上说。诸佛如来有没有身相?没有。正因为没有身相。所以才能够随类化身。佛菩萨有
你能不能成就。关键就在「一门深入。长时熏修」。成功不成功的关键就在这八个字。古人修学成功的例子多。现在人修学成功的少。这问题出在哪里?还是这八个字。古人遵守这八个字。所以成功的人多;现在人忽略这八个字。所以失败的人多。在中国古时候。世法、佛法都讲求师承。师承是跟一个老师学。听一个老师的教诲。我们的修学才能扎根。根是什么?根是戒定慧三学。所以在一个老师会下。要成就戒定慧;慧开了之后。这才可以离开老师。世俗人讲「出师」。现在人讲「毕业」。他学的东西毕业了。什么时候能毕业?戒定慧三学成就。你才能毕得了业。毕业之后。参学;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。毕业之后参学。换句话说。戒定慧三学必须在一个老师、一门里面才能得到。你要同时亲近许多老师、许多法门。戒定慧三学就不能成就。你所学的是佛学常识。是佛学的皮毛。你怎么能得受用?
哪个是善知识?你心目当中最景仰、最佩服的这个人。就是你的善知识。你跟他学决定不退转。决定不改变。你就成功了。我亲近的善知识。未必是你的善知识;你亲近的善知识。同样也不是我的善知识。善知识的标准。就是自己对于对方是不是有真诚的恭敬心。印光大师说得好。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。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决定在自己对于善友诚敬而论。我对于这个善友没有十分的诚敬心。他的学问再好、道德再高。对我不能产生影响的作用。我跟他一辈子也学不到东西。如果那个人。实在讲。没有道德也没有学问。但是我对他有十分的诚敬心。我跟他还是能得利益。为什么?他所说的我相信。我依教奉行。这就能得利益。诚敬落实。就是依教奉行。接受他的教诲。不能依教奉行。对善友没有诚敬心。跟一辈子也是白跟。得不到利益。古时候善知识教导人没有私心。绝不是要庄严自己的道场。他没有这个念头。他对得起人。学人到他这个地方参学。他一接触观察就知道。这个人对于修学有没有诚意。这个诚意表现在哪里?尊师重道。如果他对于另外一个法师。或者是一个大德居士。他的敬仰超过对我。我一定不能收留他。我要推荐、介绍他到那个地方去。为什么?他对我只有五分诚意。他在我这里只能学到一半;他到那个人身上。他有十分诚意。他能够修得圆满。我怎么可以耽误他?一定要推荐介绍。说你的因缘在某个地方。你的缘分在某个人。这是我们在《大藏经史传部》里面看到很多这个例子。我初学的时候怀疑。他能够知道一个人因缘在某一个地方。他不输给那个人。那你为什么不教他?到以后我们才懂。他确实有能力教。但是接受的人对他恭敬心不足。虽然热心教诲。他受益有限。就是这么个道理。这就是印光大师讲的。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。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。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对于善友没有诚敬心。一分利益都得不到。即使这个善友是诸佛菩萨再来。你也不得利益。这是事实。
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舍卫大城弘法。他在舍卫大城居住的时间相当长。讲了不少经。舍卫大城对释迦牟尼佛生敬仰心的。三分之一;还有闻名的。没有亲近释迦牟尼佛的。换句话说。没有跟释迦牟尼佛见过面。也没有听释迦牟尼佛讲过经的。占三分之一;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人。完全不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个人。听都没听说过。这是同在一个城市里头。显示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。缘分不一样。所以善导大师说得好。我们成就有多少。利益有多少。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缘。说起来很复杂。四种缘:亲因缘、所缘缘、无间缘、增上缘。都不一样。你必须了解这些道理。通达事实真相。你才懂得一切时、一切处那些佛子他们修的菩萨行。我们处在此时此处。在这个环境当中。我们菩萨行应当如何修?不是随随便便学哪个人。那不行!我们跟他所处的时代不一样。背景不相同。现前生活环境也不一样。你怎么学法?他在那个时候。那种修学法成功了。自度度他;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学他。自己不能成就。也不能度化众生。这是智慧。没有智慧不行。智慧必须要断烦恼。把自己的业障障碍消除。然后才能够做到恰到好处。所以佛法的教学、修学。自始至终没有别的。破迷开悟而已。破迷开悟的基础是在断恶修善。你要不能断恶修善。破迷开悟就完全没有指望。何以故?谚语有所谓「福至心灵」。断恶修善是修福。福现前了。人豁然聪明、豁然伶俐。福到了心就灵;你没有福。你的心胡涂。迷惑颠倒。你不会觉悟。佛菩萨来给你说法。天天讲经说法。说了一百年。你还是迷惑颠倒。这个话是真的。不是假的。为什么?你没修福。
福要怎么修?先要断恶修善。一切诸佛教化众生这都在第一步。你们想想「净业三福」。净业三福头一条里面教你。「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」。就是断恶修善。你连这一条都做不到。其它统统没有。这像盖大楼一样。这是第一层。第一层盖不好。还想第二层?我们今天学佛。不明白这个道理。忽略了。以为这是鸡毛蒜皮小事。我要作佛。我要作菩萨。殊不知诸佛菩萨是从做人修起。人都做不好。诸天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就没有指望。先要把人做好。换句话说。先要把这四句老老实实做到。然后再学出世法。出世法还是从断恶修善做起。那个断恶修善的范围广、意境深。所以第二条「受持三皈。具足众戒。不犯威仪」。你想想看还是断恶修善。再往上提升。才破迷开悟。「发菩提心」。这是破迷开悟。菩提是觉悟。「深信因果」。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性相、理事、因果通达明了。你才会深信;你不通达、不明了。你的信心从什么地方建立?不可能!「读诵大乘」是上求佛道。「劝进行者」是下化众生。行菩提道。「净业三福」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、总原则。展开来就是全部的佛法。
我们今天自己有毛病、有习气、有烦恼。不能改过来。就是不孝父母。就是不敬师长。老师对我们的教导。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期望。我们听了不信。听不懂。没有办法做到。这个修学没有根;后面「慈心」、「十善」就不要谈了。根在「孝敬」。我们没有孝顺心。没有恭敬心。所以一事无成。你们诸位也可以说亲眼看到。跟方东美先生学的人有多少?跟章嘉大师学的人有多少?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的人有多少?几个人成就?为什么成就的人那么少。不成就的人那么多?就在「孝敬」两个字。这正是印祖讲得没错。一分孝敬他就得一分利益。就有一分成就。两分孝敬就有两分成就。十分孝敬就有十分成就。没有孝敬心就没有成就。跟老师的时间再久。都没有成就。这是你们诸位看得到的。不是听说。我这一点成就。没有别的。就是有一点孝敬心。古圣先贤的话没有讲错。你们同学大家。今天我们在一块学习。我不敢认为我是你的善知识、我是你的老师。我决定没这个念头;你们要以为我有这个念头。你想错了。我今天是什么身分?跟大家在一起同学。我学的时间比你们久一点。从中帮助大家。我们以佛为老师。以法为老师。《无量寿经》是我们的老师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是我们的老师。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。每一位你们得利益多少。都在你们孝亲尊师这个心有几分?你们有十分你决定得十分利益。你有五分你得五分利益。你有一分你得一分利益。你没有这个心。你完全不得利益。修学时间再久都不得利益。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。
这首颂我讲了这么多。只讲了第一句。第一句是个重心。『如来悉现毛孔中』。这一句意味深长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明天还讲这一首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384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香港九龙 二百零四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香港九龙 二百零四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125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