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四十六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9 02:47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四十六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四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四十六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四六卷)  1999/6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2-17-0146

  请掀开经本。看化乐天长行第六位:

  【最上云音天王。得普知过去一切劫成坏次第解脱门。】

  最上云音天王。这是说宿命通。宿命通如果没有达到圆满。就不可能有这种能力。因为经上所说的『过去一切劫』。这个时间就长。长到不可思议。这个地方说的「劫」是大劫。一个大劫是大千世界(经上常讲的三千大千世界)成住坏空一次。『成坏』里面就包括住。成住坏空。这个时间很长。而实际上每一劫时间的长短也并不完全相同。这个道理我们应当晓得。在我们这个世间。每一年都有岁差。可以说大致上相同。大的劫数也是如此。劫的成住坏空。也就是讲世界的成住坏空。怎么来的?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菩萨『普知』。普是普遍。没有不知道的。我们也想有这个智慧。而实际上这个智慧是我们的本能。佛说每一个众生都有。现在我们不但不知道劫的成住坏空。实在说。我们自己在一生当中。十年前、二十年前、三十年前的事情忘掉了。记不得。这一世的事情都记不得。过去世就更不必说了。过去世我们不晓得。未来世也不知道。可是有这种能力的人。我们现在人讲突破时间。有能力突破时间的人他知道。他知道过去。也知道未来。所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方便。讲经说法契机。为什么?知道你过去。过去生生世世你做些什么他都晓得。说法就契机。凡夫没有这个能力。完全凭观察、凭经验。知道一个大概。大概里面还免不了有错误。所以说法很难契机。

  我们看了这句经文。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。灾难很多。灾难怎么形成的?众恶所感。众生大家都造恶业。于是就形成一个共业。共业感召来的。宗教里面相信这个说法。不仅是佛教。其它的宗教也相信。可是科学家们不相信。他说这个说法没有科学根据。这是迷信。这是古时候人假借神道设教。目的是劝人行善而已。不是事实。他不能相信。不是事实。现在这些灾变原因是什么?他们天天找科学根据。天天去研究。研究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。也不能说得叫人心服口服。这些事情佛在经上说过。世间人为什么研究、观察都没有办法发现原因?是世间人的智慧达不到。佛这个讲法。我们细细的思惟。也不无道理。世间人再聪明。心思再细腻。观察再入微。佛说不能超过阿赖耶识。八识里面。第六意识的功能最大。与它相应的心所五十一个。几乎没有一个心所与它不相应的。它向外缘能够缘虚空法界。向内能够缘阿赖耶识。但是虚空法界的根源它缘不到。为什么?根源是一念自性。这是第六意识缘不到的;换句话说。宇宙生命的起源它找不到。在佛法里面讲。虚空法界的来源它缘不到。根本缘不到。它所缘的是枝叶而已。枝叶能解决问题有限。不能彻底解决。彻底解决要真实智慧。真实智慧能突破空间的维次。智慧才能突破。聪明没有办法突破。佛说世间人是世智辩聪。这不能够突破空间维次。科学家也在想方法。用什么方法能够突破。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;他们肯定空间是多元次的。

  佛法里教给我们。不但佛法。宗教里几乎都有。用什么方法来突破?用禅定的功夫。定功愈深。突破的维次就愈多。于是这些事实真相逐渐就明了了。其它宗教里面也修定。不仅仅是古代印度那些宗教。真正修定的。都能够肯定六道轮回的现象。六道以外比较困难。为什么?那要突破更多维次的空间。空间维次是无限量的。我们在讲席当中曾经跟诸位报告。这种现象怎么发生的?是我们妄想分别执着所产生的。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。所以空间的维次就无量无边。定功有浅深不同。世间禅定佛说了八种。四禅八定。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。到第八定。通常不要到第八定。到第四禅。四禅的定功就相当深了。对于六道里面的状况非常清楚、非常明了。但是

佛教讲经流程

依旧是知其当然。不知其所以然。六道情况看到、清楚。到底从哪里来的。这个就不知道了。看出六道里面的变化。变化最后的结果不知道。他只能看这一段。所以这还是一个枝节。没有能够观察到根本。根本必须还要把定力加深提高。

  阿罗汉得到的是第九定。世间禅定只有八种。第九超出了。超出六道轮回;他的观察力量就更大。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超越大千世界。四圣法界里面的圣者能力比六道就强太多。但是还是没有找到根本。要找到根本必须破一品无明。这个根本才发现。发现什么?法身。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。这才发现。发现还不能够透彻理解。透彻理解要证得地上菩萨的果位。我们常常念的菩萨摩诃萨。摩诃萨是大菩萨。十地菩萨。这才对根本逐渐明了。也知道用什么方法证得究竟圆满的自性。究竟圆满就是圆教佛果。用什么方法?念佛的方法。所以。什么人相信念佛成佛?地上菩萨。《华严经》上佛告诉我们。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。他明白了。他再也没有怀疑了。十地菩萨是从初地到等觉。这是找到根。真正是从根本修。跟我们现在讲的根本。意思大大的不相同。他见到根本。我们没见到。听说而已。所以半信半疑。这个信心不踏实、不坚固。地上菩萨他们的信心坚固。他们心地踏实。接受文殊、普贤的教导。所以始终不离念佛。我们才真正明了。「念佛是因。成佛是果」。为了适合现代人的根性。我想出念佛的方法。过去在美国、在加拿大极力的提倡。最近居士林这些领众念佛的几位法师才想到。试验试验。听说效果还不错。很受大家欢迎。诸位不妨到念佛堂去参学。

  必须心静下来之后。才能够普知。前面一位念光天王。得的是「了知一切佛无尽福德相」。昨天跟诸位介绍过。今天最上云音天王得「普知」。普知跟了知意思一样。昨天教给我们怎样修福。你不了知你怎么会修福?今天最上云音天王「普知一切

佛教讲经五步

劫成坏次第」。我们才能够免难。总而言之。一切法从心想生。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。佛在这个经上说。十法界依正庄严。不仅十法界。一切诸佛净土也是这么个道理。「唯心所现。唯识所变」。唯心所现的是一真法界。实报庄严土;唯识所变的是凡圣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。诸位要晓得。我们娑婆世界。六道是凡圣同居土。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。出了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。那是实报庄严土。实报庄严土。什么人住的?法身大士。《华严经》上面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他们住的是实报土。实报土就是一真法界。所以你晓得这些情况。自己就知道选择。实报土在哪里?没有离开现在。这在大经里。佛跟我们讲真话。真话是唯识所变。法身大士他们住在此地。他住实报土。我们住同居土。不是土不一样。土实在是一样的。我们的观念不一样。我们的想法看法不一样。一切法从心想生。一切境界唯识所变。识就是想法看法。所以每一个众生他的依报正报。说实在话。跟别人都不一样。绝对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。众生里面差别大。各人有各人的想法。各人有各人的看法。各人有各人的依正庄严。这是跟你讲真话。华严会上讲的。因此我们才真正明了。共业里有不共业。共业的力量很大。不共业的力量也大。所以经上才讲「心佛众生。三无差别」。心是讲自性。能生能变。佛是一个圆满觉悟的人。众生在迷。所以我们的想法看法这个力量也很大。跟佛的力量没什么差别。如果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的想法看法相同。你就得到佛力加持。为什么?相应。这个力量就更大。我们想象当中力量增加一倍。所以境界是我们自己念头变现出来的。如果你相信、你肯定。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。这是佛法真能帮助我们。它有理论依据。不是随便说。

  我们懂得灾难怎么来的。灾难怎么形成的。我们如何面对现前的环境?佛教我们用戒定慧来转变、来改造。如果我们不用这个方法。那就是随着业力转。随着业力。我们要相信。决定是恶业大过善业。这是没有办法否定的。《百法》里面。菩萨给我们归纳。烦恼有二十六类。善心所只有十一个;烦恼是恶心所。恶心所二十六个。善心所只有十一个。菩萨这个归纳。是从事实真相里面做的结论。不是他自己凭空制造的。不是他想象的。是事实。所以我们恶念比善念多。恶念的力量比善念的力量强大。有二十六个。我们不能不懂。何况外面的诱惑。这是大家都能够看得到。现在社会恶的诱惑比善多。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。几个是善的?几个是恶的?这一看不就清楚了吗?内有烦恼。外面有诱惑。你没有甚深的定慧。你怎么能做得了主?你怎么能不受诱惑?怎么能够不造恶业?

  古时候古圣先贤。特别在我们东方。尤其是在中国。中国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可爱。可爱在哪里?自古以来知道积德累功。知道因果的道理跟现象。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教育。教育是后天的。先天的善根福德不足。后天良好教育来帮助你补足。今天这个乱世。灾变异常。我们中国人在这两、三百年当中。饱受外国人的欺负。伤害最大的是什么?自信心失掉。失去民族自信心。所以中国人最近这两百多年来受尽了苦难。今天整个世界都乱。全世界的人都丧失自信心。灾难现前。难得七十年代。英国汤恩比博士说了一句话。大概他说了不少次。听说他许多著作里面都有。要救众生。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。只有大乘佛法与中国孔孟学说。所以这个世界如果要有救。中国人恢复民族自信心就有救。这个话是外国人说出。中国人自己说话不相信。相信外国人。外国

北京佛教讲经

月亮圆!这就充分显示出我们自信心没有了。要外国人赞叹我们好。中国东西。人家说好!现在欧美大学都有汉学系。专门研究中国汉学。研究中国的古籍。愈来愈兴旺。愈来愈多。好现象!我看到之后赞叹。但是也可惜。太迟了。如果能早五十年觉悟的话。今天世界上不至于有这么多灾难。

  我们一定要相信。善因决定得善果。恶因一定有恶报。造恶因要想得善报。世出世间圣人都肯定的告诉我们。无有是处。没有这个道理。你把这个道理参透了。我们起心动念。纯是一个善心。纯是一个利益别人、利益社会、利益众生的念头。所有一切灾难遇到了。自然就会化解。中国人所谓「逢凶化吉。遇难成祥」。世间无知。「他运气好。他不错。你看灾难他躲过」。他不晓得人家有善因。不是运气好。善心、善行才能够度过灾难。不但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去做。而且要教导别人。不论他能不能接受。我们都要教。尽到我们自己的爱心。他能接受他得利益。他不能接受。我们对他的责任尽到了。我们知道。不能够不说。能力就是智慧的起用。真正智慧是从清净心得来的。前面我曾经跟大家提过。人定胜天。人心要是定的。「天」。今天就是讲的自然灾害、自然灾变。你就有能力去处理。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灾变。我们的心是定的。大乘经上常讲「不惊不怖」。我们不惊慌、不恐怖。你才能把事实真相看清楚、看明白。再看底下这句:

  【胜光天王。得开悟一切众生智解脱门。】

  要怎样帮助众生开悟。这里面更重要的是怎样帮助自己开悟。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。实在说这就是他的目的。《法华经》上讲「开示悟入」。佛对于我们的恩德就是在开示。「开」是开启。譬如宝藏藏在里面。它有个门。现在把门打开。他帮助我们打开。我们这个门过去永远是闭塞的。所谓是顿开茅塞。闭塞的门打开了。这个门是智慧之门。利根的人他就觉悟。就能悟入。中下根性的人还是不行。开了之后他不识货。所以还要进一步「指示」。一桩一桩的做详细介绍。他才真正能明了。所以佛在经上常说。「受持读诵。为人演说」。演说就是开示。演是表演。要做出个样子给人看;说是说明。诸佛菩萨。我们看看过去祖师大德。甚至于在家的大德。都做出样子给我们看。帮助我们学习。这种教学才是圆满的。只是每天言语上的教导。学生没有看到样子。不但学习困难。连理解也不容易。所以老师尽到开示的责任。学生一定要悟入。

  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。注得虽然不多。但是意思很清楚。他说「以开摄示」。开里面包括示。「以悟摄入」。这是对的。开示确实是有密切关联。悟入也是。可是真正的善知识。开示两个字都做到了。示是做榜样、做模范。天台家说。所谓是「能说不能行」。能说是「开」。不能行没有「示」。他能说。说得不错。说的与佛法都相应。他没有能做到。没有能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。但是他说的是正法。他没有说错。「国之师也」。这也算是个好老师。教得不错。谚语有所谓「有状元的学生。没有状元的老师」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为什么?学生能做到。老师没做到。他能做到。学生超过老师。道理在此地。如果「能说又能行。国之宝也」。这称为国宝。能说不能行。称为国师。着重在行。行是入。能说是他悟了。我们佛法讲解悟。大彻大悟是解悟。但是他没有行。行是证悟。证悟才管用。解悟算是不错。智慧开了。如果不能行。依旧不能了生死。不能出三界。他在六道里面投生会到天上去。二十八层天里面去享天福。为什么?他有智慧。行是他没有断烦恼。要断烦恼才能超越三界。不断烦恼不能超越轮回。这个要知道。

  后面两句他说「开示约能化。悟入约所化」。这两句话说得好。「能化」是老师。「所化」是学生。老师能够帮助学生的。也就是佛菩萨能帮助众生的。开示而已。我们要明白。佛菩萨保佑我们。佛菩萨加持我们什么?开示而已。这是真实的慈悲。悟入是我们作学生自己的事情。我们悟是明了。通达明了。入是做到。今天讲落实。把你所觉悟的、所了解的。落实到你生活当中。落实在你工作当中。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。这叫悟入。你才能得真实的受用。如果不能够落实。有解无行。得不到真正利益。反而不如一个有行无解的人。为什么?有行无解。他得福报。他学一句他就做一句。学两句他就做两句。他得真实利益。佛法着重在行。《华严经》它的表法。《华严》是以普贤为第一。文殊还排在第二。文殊代表解门。普贤代表行门。你就了解。偏重在行门。行离不开解。解不能离开行。解行相应。着重在行门。菩萨排名位次有很深的意思。我们一定要懂得。

  供养佛菩萨形像。一定是一佛二菩萨。佛代表自性。菩萨代表从性起用。起用里面一定是一个解。一个行。西方三圣。大势至菩萨代表解、代表智慧。观世音菩萨代表行、代表慈悲。西方三圣也是把观音摆在第一。大势至摆在第二。解行虽然并重。偏重在行门。跟《华严》的表法完全相同。这是我们都要明了。才不至于迷信。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是教育、是教学。而不是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。那就错了。供养他。他就保佑我。他用什么保佑我?他说法保佑我。教诲保佑我。你依教奉行。你就得福、就得利;你违背教训。你就会遇到一些灾祸;灾祸不是佛菩萨给你的。福利也不是佛菩萨给你的。佛菩萨教导我们。而且自身做个榜样给我们看。我们要懂得教学的义趣。你自己会了。你也就有能力帮助别人。这只是说一个原则。

  哪一个人不想求智慧?为什么偏偏我们智慧不开?这在教学里有个很深的道理。现代人疏忽了。过去是梁启超说的、还是唐大圆。好像是唐大圆讲的。我过去曾经看过。唐大圆二次大战时期他还在。就抗战期间。好像他在西南大学教书。方东美先生认识他。他比方先生年岁大。曾经在一个学校教过书。他非常感慨的说过。现代人舍弃根本智。而希求后得智。也是说无有是处。古人修学是先求根本智。然后再得后得智。所以他有智慧。我们现在没智慧。这个说法。现代人听了还是不会懂。什么叫根本智?什么叫后得智?这是佛经里面的名相。根本智就是清净心、就是禅定。后得智是清净心的起用。这个说法大家就容易懂。现代的教育。不知道训练学生清净心。他智慧怎么能生得起来?没有智慧。只有聪明。没有智慧。中国古时候的教学。我们在《礼记》

佛教讲经大会

里面可以读到。在唐宋。乃至于明清。儒家教学里面我们也能够见到。清朝末年陈弘谋居士编的《五种遗规》。搜集了不少资料。诸位能够发现古时候教学怎么教法。那个时候没有学校。私塾。一个老师教十几、二十个学生。老师真的像经上讲的开示。以身作则。着重在身教。老师的一举一动、生活行为。学生看在眼里。那是榜样。这是个负责任的老师。古时候。七、八岁上学。上学就离开父母。就跟着老师。生活跟老师在一起。大概只有初一、十五、年节才回家。《礼记》里面讲「就外傅」。傅是师父。小孩跟师父了。

  从前有很多大家庭。家有内外之分。不是自己家里人。客人。比较疏远的亲戚朋友。都不能入内。里面是自己家里人活动的地方。外面是招待宾客的。有内外之分。所以家教非常之严。内外分得很清楚。儿童。男女五岁不同席。防微杜渐。满五岁男女就要分开。在一起吃饭。不能坐在一张桌子。所以社会能安定。小学教育教什么?教你做人的道理。教洒扫应对。老师做示范。学生认真学习。学了之后回家会侍奉父母。他知道怎样孝顺父母。孝道从小教起。小不教。到年岁大了。不相信。不听这一套了。从小养成这个习惯。所以在家里面。父母教导他尊重老师。尊师重道;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。怎样孝敬父母。怎么样友爱兄弟。怎么样尊重长辈。教你做人的基本道理。从小扎根。印象深刻。所以一生当中他的行持纵然有错误的地方。大致都不离谱。不会有大错误。

  书籍念古圣先贤的书。只念不求解。为什么?儿童记忆力好。教你背诵。没有讲解。天天背。天天念天天背。古人教书的方法。看学生资质。学生天分好的。标准在哪里?就是教你一篇课文。十遍就能够背诵。以这个为标准;十遍还不能背。分量就太多了。古时候老师教的十几、二十个学生。同样都是念一种书。每个人念的进度不一样;天资好的。每天能念两、三百字。十遍就能背;程度差一点的。念一百个字。甚至于五、六十个字。标准就是十遍可以背。十遍不能背。分量太多。所以每一个人进度不相同。能背了。还要念一百遍。加强记忆。所以念完之后。一生都不会忘记。所以童蒙教学就是读书。老师在那里听。学生大声的念。老师才听得见。这样从七、八岁到十二、三岁。大概重要的典籍都念过、都背过。从前四书五经。经学;另外还有史学。非常重要。历史。在清朝。大概都是念史这一方面。念《通鉴辑览》。或者最初学的读《纲鉴》。《纲鉴》就是历史的纲要、大纲。详细一点的就是《通鉴辑览》。你把这部书念熟了。将来研究中国历史你就有根基。历史是家谱。我们祖宗代代相传。他们做些什么事情?你对于家谱不了解。你怎么会爱你的家?你怎么会爱你的国?过去这些古圣先贤。你对他都认识、都了解。爱国爱家的心才会生起来。所以史学非常重要。不能说你的家不认识。你的民族不认识。再就是子学、文学。文学是集。背这些东西。

  十三岁之后。所背的东西差不多都完成了。要晓得这一段期间修什么?根本智。《般若经》上讲「般若无知。无所不知」。先要求无知。让你心清净。天天教你干活。干活是修福。洒扫应对。教你做人修福。教你读经。读经是修慧。慧在哪里?读了又不懂。真智慧。他要不念书。小孩也会胡思乱想。读书把胡思乱想打掉了。用这个方法把他的妄念打掉。让他的心是定的。他的心是清净的。所以不能讲。讲。他又胡思乱想。只教你念。不给你讲。这样子有个六、七年的时间。心定下来了。所以到大学的时候。古时候没有中学。就是太学。上大学的时候。大学老师讲解。研究讨论。他真开智慧。他有这个能力。他受过这个训练。我们在古籍里面看到。古时候有很多十几岁、不到二十岁考中举人。考中举人就有资格作县市长。我们现在看还是小孩。他能够管理国家的大事。谚语常说「自古英雄出少年」。十几、二十岁担当国家的重任。他有智慧。再讲解、研究、讨论。那是后得智。无所不知。古人读书乐。老师讲解。给你讲书的时候不要带书本。哪里像我们现在讲经还要拿个本子看到。古时候哪有这个道理?讲的人经本都背得很熟。听的人也背得很熟。说到第几章、第几页、第几行、第几个字。大家都知道。古时候的本子是木刻版。一面十行。一行二十个字。古时候刻的本子都一样。每一家刻得不一样。但是说第几页、第几行、第几个字一定是一样。你不能说中国不科学。整个版本都相同。不像现在。现在印书就不一样。每一家排版行路不一样。字数不一样。所以你一定要找它是哪一家的本子。版本不同的时候。那就不一样。就找不到了。说实在话。没有中国古人那个方法好。它是统一的。而且当中没有标点符号。背诵的时候要自己圈。自己圈点。增加你的印象。有训练的方法。开智慧的方法。但是这一套教学法现在没有人提倡。没有人用。非常可惜。所以现在人不好教。

  在佛门里面。诸位也许有听到「五年学戒」。我们现在也没有了。五年学戒就跟儒家的童蒙教育意思完全相同。不过年龄不一样。儒家童蒙教学。那是真的儿童。一般出家至少都十几岁。十六、七岁出家。还是童子。二十几岁出家。乃至于三、四十岁出家。年岁愈大愈难教。他在社会上经历的时间长。习气很重。妄想多、分别执着多。这就困难了。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。戒律是一门大学问。五年学戒。实际上学的是什么?沙弥律仪。你们出家人一定很熟悉。十条戒律。二十四门威仪。学这个。五年之中要切实做到。跟一个老师。学一家之言。如何对待老师?沙弥律仪里有规定。这五年当中。还是福慧双修。修福是工作。寺院里面繁重的粗活都分配给你做。这是修福;也就是讲怎样做一个出家人。要劳动。要勤苦。除这个之外。你学经教。接受老师的教导。也是没有讲解。叫你背诵。你学华严。《华严经》要背;你学天台。《法华经》要背。你经论不能背诵。你没有根基。所以每天读经。

  诸位晓得。读经也是把妄想杂念念掉。修清净心。诸位要晓得。修禅定。面壁打坐是修定。读经也是修定。念佛还是修定。修定的方法。八万四千法门。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都是修定。在教下。特别是发心学讲经。是以读经修定。读经的时候就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。读经的时候绝不思惟经里的意思。不可以。就是读。读得清清楚楚。一个字不漏。一句没念错。这是修慧。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它是属于修行。修根本智。听讲、研究讨论。那是后得智。古时候出家人。纵然他不讲经、不说法。在寺院里面担任执事都通宗通教。所以他们的功夫都得力。这令人羡慕。他都有成就。受过很好的教育。现在这个废弃了。没有人重视。所以佛法衰了。要知道衰的原因是什么。怎么衰的。我们要清楚。不读经。不研求。自然就衰了。

  讲经的人才怎样选拔出来?古时候佛门里面没有培训班。没有佛学院。道场里面和尚天天讲经。和尚年岁大了。或者是要栽培继起的人才。有首座代讲。首座就是讲经说法。继起的人才从听众里面选拔。讲小座。复讲。能够讲的。统统让他复讲。在复讲里面淘汰一部分。讲得好的。意思能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的。每天让他讲。所以那个时候学讲经。比你们现在容易。不像你们现在这么辛苦。如果你们现在这种方法。在那个时候全部都被淘汰了。这一座经听下来。听老和尚讲两个小时。叫你上台去复讲。你至少有能力讲一个半钟点。才会被选出来。如果老和尚讲两个小时。你只讲一个小时。你就会被淘汰。所以你自己要有这个能力。理解力很强。记忆力很强。才能够被选拔出来。选拔出来之后。就讲小座。小座是复讲。复讲当中再接受教导。帮助你改进。有老师指导你。有同学、听众。也是接受听众的批评。不断的改进。中国历代这些讲经法师是这样训练出来的。所以任何一个道场。没有说不讲经的。不讲经那不是道场。

  诸位必须要认识清楚。古代的佛教是教育。不是宗教。佛教变成宗教是在清朝中叶以后。说实在话。清朝乾隆的时候还是教学。最早恐怕也是嘉庆、道光之后。寺庙里不讲经。讲经的时间逐渐缩短。原本寺庙是天天讲经。它是学校。学校老师总得天天上课。学生从哪里来?常住。这是固定的;外面来就讨经单的。他喜欢听这部经。到这个道场。道场现在讲这部经。他想来学、想来听。可以住在这个道场。道场也分配一部分工作给他做。这是讨经单。还有居士。有一些在家居士。念书人。从前农业社会有的是时间。喜欢来学经教。居士也可以到寺庙来讨经单。这部经如果讲半年。他在寺庙可以住半年。有能力的。给寺庙送一点供养。没有。寺庙也无所谓。并不是说一定要缴费。寺庙没有的。你可以到寺庙来住一段时期。来学这部经教。在家居士也有。每天讲经。每天研究讨论。这是解门。行门。最低限度两堂功课不缺。而且这两堂功课。大概都是做到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。换句话说。讲经的道场。每天修行至少有三个小时到四个小时。修行总不外一个是参禅。一个是念佛。所以有念佛堂、有禅堂。这是一般道场普遍都有设立的。禅堂有堂主带领。念佛堂也有堂主带领。解行相应。这叫道场。

  所以每一个道场都有它的学风。有它的道风。学风是解门。道风是行门。真有东西学。真学到东西。不像现在。现在道场没有了。学不到东西。学什么?学经忏佛事。我生在这个年代很不幸。出家的目的就是想专心学经教。在家有工作。时间少。工作辞掉。想全心全力学经教。到寺庙的时候。老和尚劝导我学经忏佛事。我不是为这个出家的。这是见解不相同。兴趣不相同。我就被寺庙开除了。

嘉兴市佛教讲经交流会

开除之后再也回不去了。老和尚对我真的是非常爱护。常常钞票往我口袋里塞。对我很好。就是希望我去赶经忏、去搞佛事;我的决心没有改变。以后离开寺庙。还算不错。李老师能够收留我。我到台中慈光图书馆住了十年。在那个地方还能有学习的机会。解行并进。奠定这一点基础。我知道这些情形。我了解修行人的苦处。所以我发心帮助你们年轻人。我那个时候没有老和尚帮助。在台湾道安法师了解我。肯帮助我。但是他做不了主。他那个住持是有名无实。大权在当家师、在信徒手上。如果我要搞经忏佛事。他们欢迎。要学习讲经。他们摇头。没有法子。真的是走投无路。我看如果有机缘。我一定帮助大家。大的力量没有。也不需要。简简单单建一些小茅蓬。给诸位能够安身立命。能够有机会让你天天去讲经。能有这么一个道场。我们佛法就有前途。就有希望。众生有福。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326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四十六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华严经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四十六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8038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