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阿难问事佛吉凶经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台湾 二十二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阿难问事佛吉凶经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台湾 二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阿难问事佛吉凶经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台湾 二十二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(第二十二集) 2001/10/3 台湾台视摄影棚 档名:15-014-0022
诸位观众大家好!请掀开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》第五十七面。我们看讲义第二段所说的。五十七面第三行。我念一念:
阿难说:「一位做人老师的人。是可得任意呵斥。遏抑(压制)学生。而不必依从正当的道理。或者是学生犯了小过。故意宣扬成为大过。像这样的为人老师。会不会有罪?」佛说:「不可不可。做老师的人。不可以无理随便呵斥处罚学生。不可以将学生的小过失说成大过。」「师弟子义。义感自然」。是讲师生恩德情义。合乎性德。顺乎自然。当相聚之时。情谊之交感。恩同骨肉。所以要彼此常相问讯。要存心厚道。学生对老师如父兄。老师爱学生如子弟。佛常教人慈悲一切。爱护众生。做父兄师长的。要常常将自己一生感到遗憾的、错误的、失败的经验教训。善告子弟。所谓「前车之鉴。后车知戒」。希望下一代永远不犯上一代的错误。那么下一代的成就才能真正超过上一代。比上一代更幸福、更美满、更伟大。这才是真正的爱护儿女、学生。做儿女学生的。也一定要体会父兄师长的恩德。这一段话是从前写的。都值得我们同学们做参考。我们再看下面经文。
【黜之以理。教之以道。己所不行。勿施于人。弘崇礼律。不使怨讼。】
佛陀这
到以后。我学佛了。才知道方老师的恩德。为什么不让我到学校去听课。到学校听课他省了时间。省很多事!这是老师爱护学生、帮助学生、成就学生。因为学校已经被污染。我们到学校去听他的课。一定会认识很多同学。会认识很多老师。每一个同学、老师。他们学的、讲的都不一样。会把我们的学习搞乱。所以一个好老师。看到一个真正好的学生。他爱护。他有诚意。他肯学。这是先决条件。不让我们到学校去。防止污染。这是「善师」、「道德之人」。教我什么?学一家之言。跟他一个人学。以后我们才晓得。原来这就是中国古时候所讲的「师承」。跟一个人学。老师对学生负责任。说老实话。在学校上课。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。没有办法。负不了责任。单独教学。老师对学生负责任。一定要把你引导成就。老师才对得起你。
以后我学佛了。亲近章嘉大师。章嘉大师跟方东美先生一样。也是每个星期给我两个小时。他住在青田街八号。我跟他三年。学一家之言。你的思想不乱。你的意志永远集中。这些老师帮助我。使我稍稍得一点戒定慧的基础。所以以后到台中。亲近李炳南居士。去学教。才能有成就;没有前面的基础。到台中去相当困难。老师的恩德很重。只要看到你有诚意、好学。他就特别照顾。没有成就。提出问题随随便便。老师也给你敷衍。为什么?知道你没有诚意。知道你不会成就。在你身上不会浪费很多时间、精力。就这么个道理。师弟子之道。难!也真正是可遇不可求。你到哪里去找?找到这个老师真正关心你。把你当儿女看待。全心全力来照顾你、教导你。这老师不可多得。遇到了。要感恩!
这一段我们在标题上标的是「示以正规不使怨讼」。老师责备学生。有规矩。有道理。教导学生最重要的。我们现在人所讲。学生接受老师的处罚。心服口服。这是好老师;如果老师处罚了学生。学生心里不服。有怨恨。有怨言。失败了。可见得。做个好老师不是容易事情。自己没有道德、没有学问。怎么能为人师?现在不但是世法里面的师道没有了。佛门里面的师道也没有了。这才是灾难的根本。你要讲世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劫难?师道没有了。师道没有了。孝道就没有了。为什么?老师教孝。父母教敬。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。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。这一个人是老师跟父母合作把他教成功的。少一边都不行!现在这两边都没有了。我们众生苦了。为什么?不懂得做人的道理。
『教之以道』。是教他做人的道理。你有才艺、你有技术、你有能力。你不会做人。你那些技能都可能产生副作用。害社会。害众生。像现在做的这个核武、洲际飞弹。高科技!做来干什么?杀人的。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。你做出这种飞弹出来。你杀人。杀人要偿命的。不是说杀了就没事。杀人要偿命!更可怕的。这几天报纸上常常刊的「生物武器」。那个伤害众生就多了。如果他受过好的教育。他有好父母。他有好老师。他绝对不会走这个路。这个路子伤生害理。怎么敢做这种事情!果报太可怕了。
我在年轻的时候。读初中时候。我对于政治很感兴趣。我学校的老师。都以为我将来长大了一定会从政。出家我自己都想不到。怎么会走这条路?这个路子是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。我跟他谈。他说:「你从政目的何在?」目的是救世救人。确实是这个心。古大德常讲「良医良相」。都是救世救民的。章嘉大师冷静了好半天。告诉我:「出家教化众生比从政要好得多;如果一个政策错误。多少人受苦受难。弘法利生有百利而无一弊。」我想想他老人家所说的话。很有道理。所以我走这条路。章嘉大师替我决定的。这条路决定得非常正确。真正叫我们在这一生当中。做到了「于人无争。于世无求」。也真正实现了方东美先生所说的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得到了。这是「道德之人」、「善师」的教诲。我们能听、能懂他的意思、能体会得到。能够依教奉行。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。
「教之以道」。这就是责备学生一定有理。教导他以道。佛法里面讲道。道是道路。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十条。也叫十法界。有成佛之道。有成菩萨之道。有成缘觉之道。有成声闻之道。下面有天道、修罗道、人道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道。试问问。我们是走哪一个道?我们是修哪一个道?总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佛在经论里头常常教导我们。任何一条路都很复杂。不是那么简单的。但是因缘虽然复杂。总有一个最重要的。这个不能不知道。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。佛道是平等心。平等心是佛。由此可知。我们学平等心。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用平等心来看。这个人学佛。这个人走的路是佛道。确确实实是平等。《般若经》上讲得多。「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」。虚妄跟虚妄就平等了。我们要细心从这些地方去体会。
世出世间决定没有高下。高下那个心是从哪来的?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。是从这儿来的。真心里头没有高下。真心是平等的。心平等。外面境界也平等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一样不平等。我们跟小蚂蚁平等。我们跟蚊虫苍蝇平等。跟人就更不必说了。你能不能做到?你哪一天做到。恭喜你。你成佛了。不但跟一切动物平等。跟一切植物也平等。跟一切矿物。佛经常讲「微
我们的毛病习气太多太多了。要知道。知道自己的毛病习气。我在讲席里头常讲。这个人叫开悟了。开悟是知道自己的过失叫开悟。不知道自己过失。知道别人的过失。叫迷惑。你迷了。知道自己的过失叫觉悟了。把自己过失改过来叫真修。每天反省。每天觉察。天天能够找出自己的过失、毛病。你天天在觉悟。积小悟就变成大悟。积大悟就变成大彻大悟。佛家经典里面讲开悟。是这个意思。我们要懂得。不要把这些名词术语错解了。每天做晚课。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反省。天天知过。天天有过可改。这个人是菩萨。儒家讲这人是圣贤。这人不是凡夫。凡夫不知道自己有过。凡夫永远不会改过。所以凡夫永远在六道搞轮回。
菩萨道「四摄」、「六度」。我们要认真去学。缘觉道是十二因缘;声闻道是四谛;六道里面的天道是十善、禅定、慈悲喜舍。具这三个条件生天。欲界天里面只有四王天跟忉利天没有禅定。夜摩以上都要有一点定功。上面有四层。四层定功浅深不一样。但是欲界的定。佛学名词叫未到定。也就是说他修的禅定不及格。没有达到要求的水平;如果他的禅定修成功了。他就不在欲界。初禅修成功。他就到初禅天去了。上面二禅、三禅、四禅。四禅八定。但是色界十八层天。修禅定还要修四无量心「慈悲喜舍」。这是我们要想生天。你必须要具备这个条件。得人道。人道是五戒十善。那我们自己想想。我们对于五戒十善做了多少?如果五戒十善不及格。来生不能得人身。我们的贪瞋痴要不能连根拔掉。贪心是饿鬼。瞋恚是地狱。愚痴是畜生。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。我们总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。自己晓得落在哪一道。不用问别人。我们造的是什么业因。将来会受什么样的果报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经不能不读。道不能不讲。如果不讲。经典虽然多。现在人能读得懂的太少了。念经而不解其义没有用处。诸位要记住。「信解行证」四个阶段。你信。不解。那个信是迷信。你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。信了要解。解得愈深。解得愈透。解得愈圆。愈好!你就会懂得怎样落实在生活当中、落实在工作里面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这样你能够过佛菩萨的生活。那才是真正究竟圆满。你要不透彻了解。怎么行?
『己所不行。勿施于人。』儒家有「己所不欲。勿施于人。」『弘崇礼律』。「弘」在此地是弘扬、是介绍;「崇」是推崇。要把礼。要把律。我们要重视。佛家的戒律。儒家没有说戒律。儒家说礼。儒家的礼就是佛法讲的戒律。礼没有了。儒就没有了;戒没有了。佛就没有了。我们今天学戒。比丘戒、菩萨戒太高了。说老实话。做不到。讲真话。我们今天能够真正做到三皈、五戒就了不起。三皈五戒十善。老老实实做到。你看看明朝末年蕅益大师。蕅益大师是学戒律的。他是个明白人。我们从他著作里面看到。他受了戒之后。退戒。受了戒之后。退比丘戒。他自己知道做不到。持什么戒?持沙弥戒。所以他有很多著作。我们看他的署名「菩萨戒沙弥」。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。我们现在人也做不到。做不到要认真努力去学习。学一条算一条。这是
蕅益大师的徒弟成时。《蕅益大师全集》是成时把它出版的。他确实是蕅益大师的传人。老师称沙弥。他自己不敢称沙弥。他怎么称法?出家优婆塞。出家优婆塞。头一个是成时大师。以后我们看到的近代的弘一法师。弘一大师也自称出家优婆塞;换句话说。身分是出家的身分。在戒律上遵守三皈五戒十善。我们能把这个做到。念佛就肯定往生。靠得住!三皈是佛教弟子。
因此我们对于这个经不能不重视。这个经落实在哪里?落实在十善业道;就像《了凡四训》。《了凡四训》落实在《太上感应篇》。《感应篇》就是功过格里面的条目。了凡先生修功过格。功过格那些条目就是《感应篇》。我们今天修行也采取这个办法。最近我在澳洲教同学。做人从哪里做起?从《弟子规》做起。《弟子规》从前是教小朋友的。大概四、五岁小朋友的。我们从小没有受过这个教育。现在亡羊补牢。现在来补习还不晚。一定要求字字句句都做到、都要落实。这是什么?这是作佛、作菩萨的基础。你要不在这上面奠定基础。佛法学得再好。讲得天花乱坠。没用。假的!像盖大楼一样。没有地基。决定不能成就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一定要从真正基础上去奠立。要学。一定要学做个好人。诸佛菩萨是好人当中的好人。最究竟、最圆满的好人。所以「礼」跟「律」要是疏忽。我们就全盘失败了。再看下面这一段。
【弟子亦尔。二义真诚。师当如师。弟子当如弟子。勿相诽谤。含毒致怨。以小成大。还自
这一段话是世尊对于师跟弟子两边的教诫。做学生的。也跟前面教学的一样。必须遵从老师的教诫。尊师重道。『二义真诚』。这个「二」就是师生两方面。都是真诚相待。老师是一个好老师。学生是一个好学生。老师决定没有吝法。认真的教导你。真正的善知识。他对待学生的教诲。给诸位说不一样。不是他心不平等。是学生根性不相等。所以他教学的态度不相同。这正如经论里面所讲的。印光大师讲得很好: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。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」老师教学生。看这个学生只有一分诚敬。只教他一分。为什么?教他二分。那一分不能接受。浪费时间。浪费精力。如果学生有十分诚敬。老师教他九分。对不起学生。老师教学。观察学生。他教的不相同。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。
后面这四句话非常重要。『勿相诽谤』。老师不能够毁谤学生。学生也不能够毁谤老师。可是现在这个世间。我们看到师生。甚至于看到父子。互相毁谤。时有所闻。这个世间。这个社会。真正到可悲的境界。圣贤看到这个样子。哪有不摇头?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前。跟大家说:「这个世间乱了。」怎么乱的?没有人懂得「礼律」。没人懂得!也没有人遵守「礼律」。我们生活的秩序乱了。整个社会乱了。他说:「就是诸佛菩萨、神仙下凡。都救不了。」这指我们现前的劫难。唯一的一条生路。他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。这是他往生之前。最后留给我们同学们的警告;除念佛求生净土。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了。
人心。实在讲不像人心。恩义没有了。我常讲。道义没有了。仁义没有了。情义也没有了。恩义也没有了。这是什么社会?我们细心去观察。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。偶而我看看电视上的「动物奇观」。我其它的节目不看。我为什么看这个?人不如畜生。感触非常深!畜生。给诸位说。不是牠非常饥饿的时候。牠不伤害其它小动物;人不一样。无缘无故他都要伤害。不如畜生。我们看到畜生。狮子、老虎这些猛兽。毒蛇猛兽。牠吃饱了。躺在那个地方睡觉。小动物在牠旁边走来走去。理都不理。我们细心观察。牠去猎取食物是牠肚子饿了;牠吃饱的时候。绝对没有念头去害这个小动物。人不一样。人无缘无故他就害人。无缘无故杀害一切众生。『含毒致怨』。这个「毒」。贪瞋痴慢。造成彼此嫉妒瞋恚。『以小成大』。看到对方小的过失。故意把它渲染。让社会大众说他犯了大罪。『还自烧身』。「还自烧身」是果报。
我们看《讲记》。五十九面倒数第三行。我们有几句解释「还自烧身」。「古人说。观其友而知其人。观其师而知其徒。观其徒而知其师。这是一定的道理。」你作老师。常常说你学生的不是。学生为什么不是?你没有教好。责任不在学生。在你。「教不严。师之惰」。你没教好。学生要是批判老师。背师叛道。现在这个社会无所谓。在从前的社会背师叛道这个罪名可大。你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。为什么?所有人都不愿意跟你接近。你忘恩负义、背师叛道。你会被整个社会孤立。这个多可怕!所以从前作学生。纵然对老师不高兴。表面上还要恭维。为什么?他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。决定不可以给人口实「背师叛道」、「忘恩负义」。那还得了!
下面又说:「来说是非者。便是是非人。阳明先生说:朋友相处。常见自己不是。方能默化得人之不是。」这几句话讲得好。我们跟大众相处。要常常觉察到自己的不是。你做人就成功。这是与人相处之道。佛法里面讲六和敬之道。现在为什么六和僧团找不到?大众相处。只看别人过。不知自己过。这个不得了!整个世界都毁掉了。古人为什么那样值得尊敬?古人是「只见自己过。不见别人过」。阳明先生这个很好。我们能见自己过。自己常常改过自新。别人虽有过。会感化他。不必说。他会被感动。潜移默化。「方能默化得人之不是」。「为学之道。首先在求自己不是处。方有长进。」这两句话非常重要。我们今天错。就是不知道这个道理。眼目当中都是别人的过失。自己没有过失。这才是真正的大过失、严重的过失。好。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137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阿难问事佛吉凶经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台湾 二十二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阿难问事佛吉凶经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台湾 二十二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595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