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五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7 00:30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五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五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

佛教讲经说法的道场

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二四五集)  2000/4/5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245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!请看《感应篇》第一百一十五节:

  【又以灶火烧香。秽柴作食。夜起裸露。八节行刑。】

  这都是说明对于天地鬼神的失敬。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。

佛教讲经台的规格

可能在比较落后的地区还是用灶。但是用灶火烧香可能已经很少见了。这在过去有这个情形。但是也不太多。『秽柴作食』。就是不干净的燃料。从前燃料用柴火。柴火也要干净。无论做什么都要存一个「敬」。所谓存诚、存敬。它真正的原因。都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。这才是主要的原因。性德第一条就是恭敬、诚敬。普贤菩萨十愿。第一愿就是「礼敬诸佛」。这些全都在礼敬诸佛范围之内。因为「诸佛」。不但是过去、现在佛。未来佛是指一切有情众生。无情众生也包括在其中。所以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要以平等的礼敬。真诚的礼敬。清净的礼敬。性德才能透得出来。对一部分敬。一部分不敬。性德不能开显。所以如果诸位要证得法身大士。你一定要学。不想出三界。不想出十法界。诚敬心没有达到这个程度。如果真正想脱离十法界

青岛佛教讲经法师

。去证得一真法界。这是决定要学的。一定要很认真努力在学。

  批注里面说得很详细。多半都是从前的事情。现在科技进步。我们用火。现在用火柴的机会都比较少。火柴就相当干净了。注子里头引用《诸经集要》里面一段话。这段话我念念。很好!「夫因事悟理」。这是说一般修学的过程。为什么修行要着重在事相?事相帮助你开悟。帮助你明心见性。所以一定要「藉相以导真」。用意在此地。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。这不是迷信。所以它底下讲。「瞻仰圣容」。这是讲佛菩萨形像。我们供奉佛菩萨形像。用意在哪里?有人来问。你要能够答复得出。供养佛菩萨形像。「赖花香以供奉」。香花代表我们自己一点敬意。香与花都要洁净。不能污秽。一定要处理得很干净。佛家讲很庄严。表示我们的恭敬心。接着又说。「佛言如来灭后」。世尊告诉我们。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。「若复有人以一华一香」。一花一香是少。量少。以一朵花。以一支香。这是讲最少的。「用作供养」;「以一掬水。除去不净。举足一步。诣诸佛前。一称南无佛。世人若堕三恶道者。无有是处」。这是讲礼敬的功德。这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。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。「除去不净」。你看看这样的作法。借着形像来作法是除自己不清净的心。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又肯念佛。「一称南无佛」。这就是皈依三宝。「南无」是皈依的意思。当然不会堕三恶道。纵然造作三恶道的业因。他没有缘。他现前的缘殊胜。心缘三宝。他不缘三恶道。

  三恶道的业因。诸位记住。是贪瞋痴慢。所以我们自己在平常生活当中。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。整齐、洁净、清洁、清净。要养成这个习惯。这个习惯养成了。果报就是决定不堕三恶道。诸位晓得恶道污秽。我们一般人讲肮脏、凌乱。饿鬼、地狱。我们没有见到。你看看畜生。畜生居住的环境凌乱。我们的行为要是跟畜生差不多。那就堕畜生道;过分了。那就饿鬼道、地狱道。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不能不谨慎的。香。供佛的香。诸位要记住。一定要好香。我们过去在台湾。我们晓得有很多做香的、买卖香的这些店。有很多是用很脏的东西来做的。这种香燃烧这个香气。现在人讲不卫生。我们呼吸对人、人体都有伤害。怎么可以拿来供佛?为什么一般人要买这种香?这香便宜。如果是寺庙里头也买这种香给信徒来供佛菩萨。这个罪过很大。我们从前在寺庙里头看到出家人买很便宜的香。知道这个里头成分不好。贪图便宜。买好的香一斤要几千块钱。甚至于现在台湾有几万块钱一斤的。那是用檀香、用楠木。那是好的质料。所以香不必燃很多。一支就够了。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选择的。

  「秽柴作食」。现在都市里面已经没有了。必须要晓得烟火是往上升的。你这些燃料不干净。不但是对鬼神不恭敬。对人也不恭敬。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。我们燃香是表我们恭敬心的。如果用质料非常低劣的香。反成了我们大不敬。不如不烧香。这个道理要懂。特别是住在现在这个都市。住在公寓的房子里面。现在的公寓愈来愈小。人口愈来愈密集。我们烧香邻居不欢喜闻。他就会来干涉。尤其现在的房子建筑为了空调的关系。房屋建筑愈来愈低了。像我们这个房子盖得很矮。个子高的站着。伸手就摸到天花板了。我们居住这个环境就可以不必烧香。我们有这种真正恭敬心就可以。要注意什么?维持大家的健康。不要让别人起反感。这条很重要。世出世间法。你要能成就。一定要得大众的欢喜心。大众对你尊敬。你的事就容易成就。你所作所为让大众心理起反感、厌恶。你就得不到任何人的援助。无论做什么事业都很难有成就。这个道理古今中外一样。没有例外的。所以古德常讲:「天时不如地利。地利不如人和」。

  小注里面几句话。我念给大家听听。「正人君子。明则畏人。幽则畏神」。「畏」是什么?怕别人指责。我们做错了事情。别人指责我们。现在讲舆论。所以他不敢做错事。做错事怕别人指责他。这是明的;暗中没有人见到。鬼神指责他。人能够相信这些道理。相信这些事实。无论在明处、在暗处。决定不敢起一个恶念。决定不敢为非作歹。现在有不少年轻人说这是迷信。说这是过去人用这些东西来约束人。让人不敢为非作歹。这是一种手段不是事实。说这是迷信。中国人、外国人迷信了几千年、几万年。现在这个时代的人自以为聪明。他不迷信了。一个学说。一个修学的方法。能够传千百年。假如它没有真实的理论与事实来支持它。早就被人淘汰掉了。它能够延续这么长的历史。几千年当中就没有聪明人?你比他们聪明。这个话我很难相信。

  经过历史的证验。天地鬼神这些事情。虽然现在人都说它是迷信。可是我们在报章杂志上、信息上常常有传闻。最近我们从悟行师送来一个讯息。从美国报纸上传来的。一个一岁的女孩能够讲古老的印地安的土话。这怎么解释?没有学过的。不但没有学过。她才一岁。现在说话还说不清楚。怎么可能说一口古老的印地安的语言?这个语言现在已经很少人懂。报纸上登的我们看到。全美国能够懂这个语言的只有十几个人。她前生是美国土著转世过来的。足以证明人有前生、有后世。说明轮回是事实。许许多多科学家现在在探讨。希望能把这个事情证实。这些年当中。他们努力在做。也有一些成效。在美国书店这一类的书很多。常常可以看到。真有!

佛教讲经鸽子的故事

  所以在明处、暗处。不但不能做不善的事。不善的念头都不可以起。我们起心动念。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。天地鬼神知道。这些道理实在讲也不难懂。起心动念都有形相。你心里

70周年佛教讲经活动

想什么事。你想它就有相。这个相凡夫看不到。鬼神看得到。真正有修行的人。在定中看得到。功夫高的得清净心了。所谓行住坐卧都在定中。这些人你不能瞒他。你起心动念现的相。他统统看见。统统明了。这就是说高维次空间的人能够看到低维次的。看得很清楚。起心动念。一切行为。哪里能够瞒人?果报。说实在话。不是天地鬼神主宰的。佛经里头没有这个说法。果报是你感召的。善因一定得善果。恶因决定有恶报。

  末后说了一句『夜起裸露』。大概在现在也很少了。你看现在人夜晚睡觉。也都是穿着很讲究的睡衣。都是不敬。对什么?对鬼神的不敬。夜晚虽然没有别人看到。要知道鬼神跟我们是杂居的。确实是住在一起的。『八节行刑』。「八节」批注上有。「立春、春分。立夏、夏至。立秋、秋分。立冬、冬至」。这八个节日。这八个节日。道教里面所讲的。这是有诸天天神到人间来巡察、来巡视。所以在这几天当中。一定要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。纵然是死囚。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行刑。可以把行刑的时间延后。这是慈悲心。换句话说。天地鬼神降临巡视的时候。我们在他的面前行刑。这是很不礼貌的一桩事情。就譬如说。我们有贵宾、贵客到我们这个地方来。我们在他来的时候。在他面前惩罚一些人。你说这个多难看!这不是好事情。决定延后。让他看到我们社会现象一片祥和。大家都欢喜。我们要以这种好的景象。也是供养天地鬼神。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处理死囚犯。当然更不可以在这个时候造作一切恶业。这一段我们就说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106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五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五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546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