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一十五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一十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一十五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
太上感应篇 (第二一五集) 2000/3/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215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!请看《太上感应篇》九十七节后面两句:
【施与后悔。假借不还。】
这个以下是「不仁恕之恶」。批注里面我们先念一念。注得都非常好。「施与而后悔者。究其初。毕竟非真心乐善。不过一时高兴。求名幸福耳。发源处已错。乌得不后悔。若真心施与。人我皆空者。决不至此。是以为善者。不可不致辨于一念之萌也」。后面他还举的一些公案因缘。我们在注子里面要细心去审查。布施后悔这种现象很普遍。甚至于在我们自己本身都有。确确实实是像书里面所说的。这个布施不是真心。没有诚意。不是欢喜布施。而是出于勉强。多数是碍于面子。或者别人的劝请。一时不得不出手。施后就后悔。他有没有果报?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。凡是布施决定有果报;纵然是勉强。施了以后也后悔。还是有果报。如果施财。你还是得财富。你看我们世间一些发财的人。有些人财源来得很痛快。没有费心。他就赚了很多钱。所谓是不必操心;有些人赚钱赚得非常辛苦。他还是赚得了。这是什么原因?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。他布施的时候。布施得很痛快、很欢喜。他将来得财富也得的很痛快、也欢喜。不费力气。如果布施的时候。别人劝请。他很勉强的施出。施了之后又很后悔。那他得财富的时候就得得很辛苦。很艰难。很不容易。他还是得到。由此可知。布施福决定不唐捐。
我们明白这个道理。佛给我们讲的话是真话。六道众生念念所
又何况果报它有时节因缘。有人这个福报少年时候就得到了。父母是他的增上缘。享福;到中年时候。到他自己主持家务。一败涂地;晚年的时候潦倒不堪。这种人我们在社会上看到很多。这是他的福报少年享掉了。没有余福。享尽了!这种人很可怜。晚景凄凉。这是少年享福不知道培福。有些人中年发达。如果不明白这些大道理。他还有一点余福。晚年还勉强能维持。如果在发达的时候。不懂得修福。作贱自己的福报。所谓吃喝嫖赌不务正业。那也很快福报就消掉了。晚年还是受困苦。这种的人在今天社会也很多。我们看到四、五十岁的时候光景好。六、七十岁的时候非常凄凉。由此可知。福报至来。什么时候的福报是最值得人赞叹的。晚年。我们世间算命看相的人常讲。你走老运。走老运好!为什么?年轻的时候吃一点苦头不要紧。有
我实在讲这一生当中非常幸运。我过去生中没修福。修了一点慧;佛经上讲的。「修慧不修福。罗汉托空钵」。我前半世物质生活非常艰苦。少年没有福报。青年、壮年都没有福报。晚年这一点福报不是前生修的。前生确实没修福。晚年有这一点福报。是学佛懂得这个道理之后才修的。这修了它真有效!这个方法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。布施。开始布施的时候也忍痛。也不好受。慢慢的就养成一种习惯。大概到二十年之后。布施才生欢喜心。一丝毫勉强都没有了。不容易!无始劫来悭贪的习气。好不容易把它磨掉。把它磨平。这也得力于韩馆长。韩馆长看到人家供养我。她就问我要。马上就拿去了。逼着我不能不放下。不能不布施。这是一个好的增上缘。如果她看到我有钱。她不问我要。让我的钱愈攒愈多。我的贪心就增长了。所以有时候你看到。这是逆增上缘。好事情!不是坏事情。当时对她很不满意。现在非常感恩。知道她替我做了一桩好事。贪瞋痴慢从这个地方磨掉了。
布施尤其是不计较回报。这个福报更大。希求果报。这福报就变小了。跟你的布施。你得福的时候相等。施与所得相等。施的时候完全没有求果报的念头。得果报的时候超过你所施的太多太多了。这是什么道理?有心布施。你的果报有范围。就是你那个念头是界限。所以福报是有限的;无心。没有这个念头布施。你的心量等虚空遍法界。福德不可思量。佛在大乘经。尤其是《般若经》里面讲得很多。
第二句『假借不还』。这是我们向人家借东西。借了之后怎么?借了之后不还。这是属于偷盗的行为。借了不还是属于偷盗。没有得到别人同意而据为己有。都是属于偷盗。偷盗的果报是什么?贫穷。你盗人的财物。将来果报你就缺乏财物。你的物质生活会过得很辛苦。你要是盗法。得愚痴果报。业因果报。丝毫不爽。我们要懂得。所以一切作为。自己立刻就能想到。因果的道理与感应。我们就知道怎样处事待人接物。你就在因上做得很圆满。你的果报哪有不善!种善因得善果。世尊为我们讲的《十善业道经》。你看经中所说的。你修善。你得什么样的果报;你造作的不善。那果报恰恰相反。我们以善心待人。别人以善行回报我们;我们以恶语向人。别人回给我们的也是恶语。由此可知。恶意向人。实际上是恶意向己;善意待人。那真的是善意待己。这是我们常讲的自他不二。在这个地方要深深的悟入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
小注里头里面有几句话。我们应当要记住。「凡借人物。须加爱护。向人借物。非不得已。不须借也。借而用毕。随即归还」。这几句话是真理。我们要牢牢的记在心上。决定不可以违犯。我向人借东西。实在是不得已才借。能够不借。最好就不要借。实在不得已这才向人借。借来的东西。确实借来的物品要爱护。决定不能损坏。用完之后。赶快归还。但是有这种品德的人不多。我在年轻的时候。跟诸位说生活非常困苦。我是一无所有。我喜欢书。所以很微薄的那点待遇。我真是省吃俭用。喜欢买书。喜欢读书。我的书不借给别人。为什么不借?曾经借过几次。回来的时候面目全非。所以以后我的书就不借给人。那个时候是这么一个情形。接受章嘉大师教诲之后。懂得要修
我们平素要养成良好的德行。我们肯帮助别人。别人也肯帮助我;我们能够爱护别人的东西。别人也会爱护我们的。业因果报。丝毫不爽。这些虽然是平常、日常生活当中的小事。有关于我们的德行。有关系我们将来的果报。这都是在造因。好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076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一十五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一十五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513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