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二十六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6 03:53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二十六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二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二十六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二二六集)  2000/3/15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226

  请看《感应篇》第一百零四节。只有一句:

  【嗜酒悖乱。】

  酒在佛法里面是列入重戒。虽然不是最重的。最重的戒。我们看比丘戒、比丘尼戒四重戒杀盗淫妄。可是除了四重戒之后最重的那就是酒。所以五戒末后有酒

讲经椅 佛教

戒。世尊为什么把这个看得这么重?实在讲佛家的戒律。杀盗淫妄是性罪。本身就有罪。不管你受不受戒。你犯了本身就有罪。可是酒。如果你不受这条戒。没有罪。所以酒是属于遮罪。跟前面四条不一样。世尊把这个看得这么重。就是凡是犯四重罪的。大概是先犯酒戒。酒能乱性。好饮酒的人。酒醉了。智慧不能作主。才会干杀盗淫妄。因此。佛家戒酒就是防范你不要去犯杀盗淫妄这种重罪。是这么一个原因。我们要懂得。所以清净比丘。滴酒不沾。

  可是在戒律里面。酒的开缘也最大、最广。所以世尊教人修学。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不是不通人情的。许多药里面。需要用酒来调药的。这个不犯。这是药酒。在菜肴里面。配菜做为佐料的。这个不犯。这是料酒。总而言之。你要想想。它不会让你醉的。不会让你迷惑的。还有身体虚弱。血液循环不好。尤其是老年人。七十岁以上的、年岁大的。出家人都包括在内。身体不好。血液循环不好。世尊有开缘。你可以喝一杯酒。帮助你血液循环。所以七十岁以上。可以穿皮毛衣服。如果七十岁以上。身体很好。很强壮。那就不需要了。所以这一切都要斟酌自己的情况来做决定。不是说到七十岁就可以了。那就错误了。像许哲一百零一岁都不可以。为什么?她身体好!她不可以。甚至于也有五、六十岁的人。身体很不好。他也可以用。所以这是活的。不是死的。每一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。一定要懂。懂得佛为什么制定这条戒。它的作用究竟在哪里?我们修学利益何在?如果犯戒。我们自己的损失在什么地方?不要说过失。损失。我们有哪些损失。一定要懂得。然后才知道佛制戒这个心是真实慈悲。真实的智慧。没有一样不是帮助我们、成就我们。佛着重我们身心的健康。帮助我们断烦恼、开智慧。成就道业。照顾得可以说是无微不至。这个我们要懂得。懂得你才会生恭敬心。才会生感恩之心。遵守佛的教诫。所以饮酒要是变成嗜好。嗜酒如命。这个人不能修行;不但出世法不能成就。

佛教王慈云老师讲经

世间法也不能成就。这是我们要懂得的。要了解它的深义。再看下面一百零五节。有三句:

  【骨肉忿争。男不忠良。女不柔顺。】

  这一段是伦理的问题。国家社会的基础是家庭。这个道理现在人知道的少了。我们家不和。不要以为这是我们家的自己事情。与你们不相干。那你的想法看法完全错了。家不和。社会就不安定。世界和平就没有了。所以「家」是社会、是国家、是世界的根本。现在人对「家」的观念完全破灭了。我们看中国的古礼。你去看看婚礼。男女结婚的婚礼。为什么那么样的隆重?那么样的繁琐?古人为什么这么作法?古人晓得这是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的基础。不可以不隆重。不可以不谨慎。所以在古代。诸位读读历史。就是看看古人的笔记、小说之类的。古代离婚很少听到。我们小时候住在农村里面。七十年前那个社会还没听说有离婚的。离婚造成什么现象?世界大乱。你要不要背这个因果?你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。两个人离婚了。如果你还留下有儿女。这个儿女就变成了单亲的家庭。或者得不到父爱。或者得不到母爱。他的性情就产生变化。悖乱的因素从这儿种下去了。

  哪一个人会想到后果有这么严重?佛

佛教讲经app

菩萨知道。圣人知道。圣人是明白人。对于宇宙人生理事因果透彻明了的人知道。所谓是「牵一发而动全身」。家庭好像是我们身体一个细胞。这个细胞坏了会影响到全身。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。不是你一家人的事情。古人看得这么隆重。教育从哪里教起?从教你了解人与人的关系教起。它这个东西是相连的。人与人的关系、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、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是一个关系。整体的关系。儒、佛的教学。道家的教学。都没有例外的。现在教育没有了。整个崩溃了。所以社会动乱。世界不安。虽然科学技术发达。我们在物质受用上带来一些方便。可是所蒙受的损失有多大。无法想象。人普遍不懂得做人。真正是。我如果说是「忘恩负义」。那是恭惟他。为什么?他还知道有恩有义。现在人「忘恩负义」四个字谈不上了。他不晓得什么是恩。不知道到什么是义。没有恩义了。还谈什么忘恩负义?我们不幸生在这个时代。这个时代是大乱的时

佛教禅宗讲经师

代。将来后世人写历史。这是「黑暗时代」。自古以来没有像现在这种状况。什么叫黑暗?没有教学。人们没有智慧。这叫黑暗。愚痴!光明是人有智慧。人懂事。人明理。

  这一节批注开头举了一个公案。好!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。唐朝张公艺。九世同居。只一个「忍」字。忍为大德。《金刚般若经》上。佛给我们讲: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。忍是大德。所有德行里头它是第一。能成一切善法。能遮一切恶法;遮是把它止住。佛教菩萨六波罗蜜。忍是核心。如果没有忍辱。你的精进、禅定、般若统统没有了。你看看精进、禅定、般若是从忍辱波罗蜜里面生的;你能布施。你能持戒。你不能忍辱。你所修的是三界有漏的福报。由此可知。忍辱重要。这一部《金刚经》。佛教菩萨六波罗蜜。布施、忍辱说得最多。我们要懂得佛说法的义趣。不但是骨肉。这是父子兄弟之间。世出世间的圣人教导我们。父慈、子孝、兄友、弟恭。扩展到亲戚朋友。绝不能争。争是罪业。争。现在这个社会不讲忍让。这个小孩从小就教他要竞争。这还得了吗?所以现在的青少年跟父母争。跟兄弟争就更不必说了。在学校念书跟老师争。将来长大到社会上。他只有一个观念。「竞争」。人人都在争。世界末日来了。孟子所谓的「上下交征利。其国危矣」。这个国就没有办法了。

  今天是全世界竞争。没有一个人不争。佛法是讲因果。我们今天世界上的人种的是什么因?我们看他。他想的是什么。他说的是什么。他做的是什么。这是因。从他的心行。我们就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果报。种善因一定得善果。善里面。第一大善是忍让;恶里面。第一大恶是竞争。举世之人。都在讲竞争。想竞争。不择手段去竞争。这个世界还会有前途吗?竞争到最后是同归于尽。这就是世界末日了。所以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地球上最后一次战争。叫做终结战争。这个战争打了之后。再不会有战争了。为什么?人都死光了。还有什么战争!你看看法国的预言家诺查.丹玛斯他所讲的这个战争之后。地球上大概剩下来的人数。他是含糊笼统的说。没有说个清楚的。他说「大七之数」。有些人认为可能只剩下七千万人。顶多只剩下七亿人。这是最大的了;也可能说的是七千万人。也可能说的是七百万人。

  我们要觉悟。我们要好好的学习。不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。什么是忠?什么是良?什么是柔?什么是顺?你能够依教奉行。对你决定有好处。纵然灾难来了。我们有好地方去。决定

中国佛教哪个法师讲经最好

不会贪生怕死。知道自己有非常好的地方去。佛菩萨不骗我们。太上老君也不骗我们。我们依教奉行。决定得利益。这一段的意思还没有能讲尽。明天我们接着再讲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087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二十六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二十六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489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