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6 03:35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二三二集)  2000/3/21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232

  请看《感应篇》第一百零九节:

  【轻慢先灵。违逆上命。】

  上一次跟诸位谈到轻慢祖先。现在人。因为没有人教了。也没有人讲。把

佛教所有法师讲经视频

这桩事情疏忽了。在中国文化里面说来。这是大不孝。这个问题非常严重。知道的人实在是太少了。祖先到底有没有?学佛的人。修道的人。中国佛家跟道家对于这桩事情相信。真有!印度一些宗教家。他们都修定。在定中能够与六道交通。与六道往来。我们在近代看到章太炎先生一些事迹。他的女婿朱镜宙老居士跟我很熟。我初学佛的时候。他对我的帮助非常多。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。他大概是七十岁。把我

佛教讲经回向

当小朋友看待。非常爱护。他给我讲章太炎先生在世的时候。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。一般讲判官。就像现在这个世间的秘书长一样。地位很高。用现在的话。就是东岳大帝的秘书长。他在阴间里面还见到隋唐时候的人。他是个读书人。古人的文章读得多。他说韩愈、柳宗元他都见过面。现在还在鬼道。鬼的寿命长。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。章太炎给我们证实了。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的一个月。他们的寿命一般来说大概是一千岁。以他们那个地方来计算。所以隋唐一千多年死的那个人在鬼道里头。居然现在还在。章太炎先生见到了。

  我们要想见难不难?不难。跟鬼道往来是很容易的事情。你只要好好的修行。把妄念放下。少许一点清净心。这个频道就打开了。你也就可以跟鬼往来了。我过去有个老同学。也是老同参。明演法师。往年他在桃园大溪。住在那个地方跟屈上师学密。大概十个月的时间。他修行非常认真。十个月的时间他跟鬼就往来了。他告诉我。当然决定不是假话。这个人是很诚实、很好的人。他说晚上黄昏的时候。下午五、六点钟街上就有鬼出现了。很少。那是什么?那是他们的早晨。他说到晚上十点钟之后。满街都是鬼。人鬼杂居。所以跟鬼道打交道。不要什么上乘功夫。稍稍有一点功夫就见到了。他说真有。不是假有。

  子孙不孝。这一些先灵他们心里非常不舒服。非常难过。如果是大逆不道。我想这一些祖先对这些后世的儿孙。一定也有惩罚的措施。所以中国古代对于祭祀祖先是列在第一个、第一条。你们读《仪礼》、读《礼记》。第一篇就是祭礼。祭礼也称为吉礼。吉祥的吉。这是孝道。这是人伦的根本。如果人对于祖先都忘掉了。用轻慢之心。这个社会就有了问题。而且会有严重的问题。今天大家只知道社会动乱。灾难频繁。不知道它怎么来的。儿女为什么不听父母的。学生为什么不听老师的。这个根就是「轻慢先灵」。

  第二句『违逆上命』。就是现代的话讲不服从领导。在社会上。被领导不服从领导。儿女不服从父母。学生不服从师长。员工不服从老板。这个社会像

佛教法师讲经开示

什么社会?古人讲:「乱臣贼子」。乱臣贼子从哪来的?就从这个地方来的。为什么下不能服从上?中国谚语所谓的是「上梁不正下梁歪」。居上位有上位之道。你能够明其道、行其德。哪有在下不服从的道理?这是所谓「以德服人」。可是现在道没有人讲。德也没有人行了。天下大乱。我们要知道今天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在哪里?实在讲是「父不父、子不子、家不家、国不国」。今天是处于这么一个时代。上能够行其道。下必定能够敬之以礼。可是今天明道行义也实在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。真正通达的人。要有非常的耐心。整个社会群众。没有受过圣贤的教诲。学佛的人虽然多。只知道念经。只知道祈福。对于经论的大道也不明了。面对当前的社会。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在诱惑。这个诱惑的力量比起过去增加千百倍都不止。什么人能够不受诱惑?太少太少了!大家在今天所看到最佳的榜样。许哲居士不受诱惑。但是今天社会像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了。古时候这种人比例占多数。十个人当中就会有一、两个。所以天下太平。国家大治。

  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劝导四众同学。「发菩提心」。什么叫菩提心?不受五欲六尘的诱惑。不受名闻利养的诱惑。这个心就是菩提心。「发菩提心。一向专念」。我们才能永脱轮回。这个世间不能住。许多亲近我的同学都知道。我多么想隐居。多么想早一天往生净土。我不愿意在这个世间多留一天。为什么还不走?看到还有一些真有心想学的人。我们不能不帮助他。所以在这个世间住一天。不能不认真工作一天。台南开心法师、韩馆长希望我把《华严经》讲圆满。开心法师给我讲了十几遍。我很感动。我希望在此地年轻的法师。努力学习。讲经的技术不难学。最重要的是德行。没有德行自己不能成就。首先我们要有能力辨别利害、辨别善恶、辨别邪正、辨别是非。你要有这个能力。你才能自度。你才能帮助别人。实在我们没有这个能力。诸位能够尽形寿。受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感应篇》这两样东西就够了。佛家讲的持戒念佛。这就够了。并不是每天把这两本书念个几遍。那个没有用处。要明其义。这里头讲的一些道理、方法、境界要明了。要行其道。把佛陀的教诲。《感应篇》这一千七百多个字。字字句句都落实在我们生活上。我要把它做到。

  我们待人以诚。人家待我们虚伪;我们所作所为真实利益众生。众生对我们怀疑。对我们没有信心。我们还是要认真的去做。绝不因为外境所动。这就叫禅定。一切境界清清楚楚。了了分明。这是智慧。定慧等学。这一生度不了众生。也给众生阿赖耶识里面种下金刚种子。这一生他的缘没有成熟。他的业障习气太重。我们同学当中。我看得很清楚。他们听我讲经听多了。有一些聪明人。我讲到前面。下面要讲些什么话。他都知道。毛病习气就是改不掉。这是什么原因?习气太重。所谓是「少成若天性。习惯成自然」。这两句话是古人说的。我们学习最好是从年少。但是少年、青年的时代我们都空过了。没有缘分接触正法。中年以后才遇到。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。我就非常感慨遇到得太迟了。能让我早十年闻法。我今天的成就不止这个样子。现在我们都已经到中年了。只有所谓的「亡羊补牢」。自己要珍惜往后这一点的命光。我们还有多少日子?要好好的善于利用。成就自己的道业。免堕三途。能够奉行《感应篇》。你就决定不堕三恶道。

  诸位在这个书里头。你也能够很明显的体察到。世法、佛法都是建立在「孝亲尊师」的基础上。而孝亲实实在在是不忘祖宗恩德。怎么敢轻慢先灵?不忘老师的教诲。报师恩!

佛教初级讲经说法大

如果你对于修学稍稍功夫得力。从哪里见?从这个地方见。如果你的心、行为具足这八个字。「轻慢先灵。违逆上命」。你不论怎么用功学习。全都落空了。假的。不是真的。世法佛法真正学问有一点心得。表现在「孝亲尊师」上。诸位细细想想我这句话。细心去体会。必然的道理。不懂得孝亲。不懂得尊师。这是无学之人。读书也是白读了。求学白学了。你要问为什么?读书的意义在哪里?明理。道理真正明了了。哪有不落实的道理?不落实、不能落实。那是空的。所以世出世间法。理要是真正明白了。决定落实。

  看他学问到什么样的层次。最低的水平是「明礼」。古圣先贤的教诲他都能做到。但是他着相。礼是着相的。礼尚往来。比这个水平高一点的是「行义」。行义是义务。我为众生服务。只尽义务。不享受权利。行义!不要求。我对别人好。不要求别人同样来对我。这是行义。比礼高了一层。再往上提升是「行仁」。仁是真正有爱心。真正有恭敬心、有爱心。再往上提升是「德」。最高的是「行道」。在佛法里面讲能够行道的是法身大士。法身大士行道。四圣法界行德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十法界里面的佛。他行德。谈不上道。天人行仁。你看看天人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。天心是

佛教王慈云老师讲经

「慈悲喜舍」。慈悲是仁。他行仁。在我们这个人间能够行到义。行到礼。就天下太平。社会安定。人民才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。我们不能不懂。诸佛菩萨、大圣大贤示现在世间。内里面行的是大道。外表上示现的是仁、义、礼。你看看诸佛菩萨的示现。世出世间圣人。是不是这样为我们表演的?是不是这样教导我们的?我们就清楚了。通达明了了。好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093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478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