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二三二集) 2000/3/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232
请看《感应篇》第一百零九节:
【轻慢先灵。违逆上命。】
上一次跟诸位谈到轻慢祖先。现在人。因为没有人教了。也没有人讲。把
我们要想见难不难?不难。跟鬼道往来是很容易的事情。你只要好好的修行。把妄念放下。少许一点清净心。这个频道就打开了。你也就可以跟鬼往来了。我过去有个老同学。也是老同参。明演法师。往年他在桃园大溪。住在那个地方跟屈上师学密。大概十个月的时间。他修行非常认真。十个月的时间他跟鬼就往来了。他告诉我。当然决定不是假话。这个人是很诚实、很好的人。他说晚上黄昏的时候。下午五、六点钟街上就有鬼出现了。很少。那是什么?那是他们的早晨。他说到晚上十点钟之后。满街都是鬼。人鬼杂居。所以跟鬼道打交道。不要什么上乘功夫。稍稍有一点功夫就见到了。他说真有。不是假有。
子孙不孝。这一些先灵他们心里非常不舒服。非常难过。如果是大逆不道。我想这一些祖先对这些后世的儿孙。一定也有惩罚的措施。所以中国古代对于祭祀祖先是列在第一个、第一条。你们读《仪礼》、读《礼记》。第一篇就是祭礼。祭礼也称为吉礼。吉祥的吉。这是孝道。这是人伦的根本。如果人对于祖先都忘掉了。用轻慢之心。这个社会就有了问题。而且会有严重的问题。今天大家只知道社会动乱。灾难频繁。不知道它怎么来的。儿女为什么不听父母的。学生为什么不听老师的。这个根就是「轻慢先灵」。
第二句『违逆上命』。就是现代的话讲不服从领导。在社会上。被领导不服从领导。儿女不服从父母。学生不服从师长。员工不服从老板。这个社会像
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劝导四众同学。「发菩提心」。什么叫菩提心?不受五欲六尘的诱惑。不受名闻利养的诱惑。这个心就是菩提心。「发菩提心。一向专念」。我们才能永脱轮回。这个世间不能住。许多亲近我的同学都知道。我多么想隐居。多么想早一天往生净土。我不愿意在这个世间多留一天。为什么还不走?看到还有一些真有心想学的人。我们不能不帮助他。所以在这个世间住一天。不能不认真工作一天。台南开心法师、韩馆长希望我把《华严经》讲圆满。开心法师给我讲了十几遍。我很感动。我希望在此地年轻的法师。努力学习。讲经的技术不难学。最重要的是德行。没有德行自己不能成就。首先我们要有能力辨别利害、辨别善恶、辨别邪正、辨别是非。你要有这个能力。你才能自度。你才能帮助别人。实在我们没有这个能力。诸位能够尽形寿。受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感应篇》这两样东西就够了。佛家讲的持戒念佛。这就够了。并不是每天把这两本书念个几遍。那个没有用处。要明其义。这里头讲的一些道理、方法、境界要明了。要行其道。把佛陀的教诲。《感应篇》这一千七百多个字。字字句句都落实在我们生活上。我要把它做到。
我们待人以诚。人家待我们虚伪;我们所作所为真实利益众生。众生对我们怀疑。对我们没有信心。我们还是要认真的去做。绝不因为外境所动。这就叫禅定。一切境界清清楚楚。了了分明。这是智慧。定慧等学。这一生度不了众生。也给众生阿赖耶识里面种下金刚种子。这一生他的缘没有成熟。他的业障习气太重。我们同学当中。我看得很清楚。他们听我讲经听多了。有一些聪明人。我讲到前面。下面要讲些什么话。他都知道。毛病习气就是改不掉。这是什么原因?习气太重。所谓是「少成若天性。习惯成自然」。这两句话是古人说的。我们学习最好是从年少。但是少年、青年的时代我们都空过了。没有缘分接触正法。中年以后才遇到。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。我就非常感慨遇到得太迟了。能让我早十年闻法。我今天的成就不止这个样子。现在我们都已经到中年了。只有所谓的「亡羊补牢」。自己要珍惜往后这一点的命光。我们还有多少日子?要好好的善于利用。成就自己的道业。免堕三途。能够奉行《感应篇》。你就决定不堕三恶道。
诸位在这个书里头。你也能够很明显的体察到。世法、佛法都是建立在「孝亲尊师」的基础上。而孝亲实实在在是不忘祖宗恩德。怎么敢轻慢先灵?不忘老师的教诲。报师恩!
看他学问到什么样的层次。最低的水平是「明礼」。古圣先贤的教诲他都能做到。但是他着相。礼是着相的。礼尚往来。比这个水平高一点的是「行义」。行义是义务。我为众生服务。只尽义务。不享受权利。行义!不要求。我对别人好。不要求别人同样来对我。这是行义。比礼高了一层。再往上提升是「行仁」。仁是真正有爱心。真正有恭敬心、有爱心。再往上提升是「德」。最高的是「行道」。在佛法里面讲能够行道的是法身大士。法身大士行道。四圣法界行德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十法界里面的佛。他行德。谈不上道。天人行仁。你看看天人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。天心是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093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二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478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