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三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6 03:33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三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三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二三三集)  2000/3/22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233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!请掀开《感应

长沙佛教讲经交流会

篇》第一百一十节。也有两句:

  【作为无益。怀挟外心。】

  批注里面讲得很好。「世间万事。转头即空」。稍稍头脑冷静一点的人。都能够体会得到。尤其我们生活在乱世。回想想自己过去的几十年。漂泊不定。转眼即空的体会。非常非常的深刻。我这几十年当中从小。还能记得家乡的事情。九岁离开家乡就再没有回去过了。每住一个地方。总住了几十个城市、地区。深深体会到。到这个世界来是作客的、是来旅游的。佛在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不可得」、「无所有」。我们体会得很深很深。佛告诉我们。唯有积德行善、为人民服务。帮助大众解决困苦。这些事情生生世世能带得去的。所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。能带得去的要多做。带不去的不要做。财产带不去。妻子儿女带不去。你所喜爱的这些物质上的受用。一样都带不去。如果只是在这个地方用心去经营就错了。我们看看这个世间。做错事情的人有多少?比比皆是。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。都是教导我们要做能带得去的事情。积德累功从哪里做起?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我们发菩提心。什么是菩提心?很少人能讲得清楚。讲得明白。儒家教学。在过去从童子七、八岁的时候。就要念《四书》。《大学》里面给我们讲的纲目。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。

  我们「净宗学会」总务李文发居士最近要结婚了。我送个礼物给他。他要我写几个字送他。我写了八个字祝福他、勉励他、期望他。这八个字前面四个字是「治平

慧律法师佛教讲经全集

初基」。恐怕现在懂得这个意思的很少。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家庭;后面一句「大道之始」。大道是什么?成佛之道。转凡成圣之道。这是开始。婚姻是大事。家庭是世出世法的根基。我们现在在《感应篇》念的这一段。全是讲的家庭。所以世出世间圣贤教化众生。教的是什么?教我们做人。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育。不会做人;不会做人的人就造业。造业的果报在三途。

 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。我请求李老师给我们讲《礼记》。我请了好像是六、七次。李老师才答应。跟启请讲其它的经论不一样。其它经论一次启请。老师就答应了。他不肯讲。然后告诉我们为什么原因。他说我给你讲。你们肯学吗?《礼记》要在佛法里面讲是行经。你是要做到的、落实的。给你讲不能落实。那就算了。不如不讲。我们启请的次数太多了。老师勉强给我们说。开头第一句话。他老人家讲。我讲《礼记》不是让你们懂礼。目标不在此地。目标在哪里?希望你们在社会上做人。不至于被人讨厌。目标在此地。这是把礼的水平降到最低了。你能够懂一点礼。在社会上不会被人讨厌。不会被人厌弃。我们学了这么一点。也很认真努力去做。在这个社会上做得圆满不圆满?不圆满。这个社会上讨厌我们的人还是很多。误会的人很多。毁谤的人很多。什么原因?我们要回过头来自己反省。我做得不够好。永远在反省。诸佛如来、孔夫子、孟夫子。这是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。那做得够好了吧?现在人毁谤佛的还很多。侮辱孔老夫子的我们还常常听到。就是连诸佛如来、像孔子这样的人。做得还是不够好。没有办法做到让天下人都赞叹。可是。一定要认真努力向善。

  我们怎样才真正让德行在心行里面生根?儒、佛所讲的完全相同。齐家。你要有个家庭。先修其身;身不修。你那个家就不成家了。先修身。怎样修身?先要修心。身的根是心。心要怎么修?儒家讲的「格物、致知」。这是根本。德行的大根大本。我们不在这上面认真去做。一生无论你修什么法门。世出世间法。你的德行决定没有。你还是造业。还是一身无量无边的过失。犯这种过失自己不知道。自己知道了。那你就觉悟了。你就是个明白人;自己不知道。自己是个胡涂人。格物是什么?放下物欲。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的。放下自私自利。放下名闻利养。远离五欲六尘的享受。这才行。如果对这些放不下。你的心就不正;心不正。身焉能得正?所以儒家也是第一个「格物」。物就是物欲。我刚才讲的那三句。就是儒家讲的物。格是什么?要跟它格斗。用现在的话说。战胜物欲。我们要有能力战胜自私自利。战胜名闻利养。战胜五欲六尘的享受。新加坡许哲居士做到了。

  这在佛家讲的先断烦恼。你看看四弘誓愿。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就是儒家的格物。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就是儒家讲的致知。假如你的烦恼没有断。你想学法门决定不能成就。这个不能成就。就是说你决定不能够开悟。为什么?你有障碍。你有烦恼习气的障碍。你怎么能懂圣贤之道?所以你不能成就。这个道理我们能懂吗?懂得的人他肯干。所以。尤其是我们读佛书。佛书讲求开悟。不但是禅宗要求「大彻大悟」。教下也要求你「大开圆解」。念佛也讲求「一心不乱」。这是真实的功德。积德累功要从这里做。不

佛教讲经说地藏经

能够放下物欲。什么都不能成就。世法都不能成就。何况佛法?这个世法讲的是什么?人天果报。也就是人天果报你决定不能得到。你死了以后三途去了。这个事情我们要清楚、要明了。不要搞了一辈子。将来果报还不能够脱离三途。这个冤不冤枉?这桩事情大意不得。为什么?许许

佛教道教讲经说法

多多学佛人都落在三途。谚语所谓的「地狱门前僧道多」。这是实话。不是假话。出家人十个人死了。九个堕地狱。什么原因?把经论念一遍。仔细想想。你就恍然大悟。自己起心动念跟佛菩萨的教诲完全相违背。你不学佛。你是一重罪过。学佛是双重罪过。为什么?破坏佛法的形象。破和合僧。这个罪过不得了!

  但是现在一般人对于这些事情疏忽了、遗忘了。纵然读经、听讲。自己也没有把这一些教诲当作一桩事情。日常生活当中。处事待人接物。依旧随顺烦恼。不肯改过习气;换句话说。他还是走的三恶道。三恶道是贪瞋痴。想想我们生活处事待人接物。是不是依贪瞋痴?果然依贪瞋痴。那你走的是三恶道。贪瞋痴三样都具足是地狱道。三样里面没有瞋恚是饿鬼道。三样里面贪瞋都没有。还有愚痴。愚痴是什么?对于理事、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搞不清楚。颠倒了。这是愚

佛教讲经穿的衣

痴。畜生道。我们冷静反省想想自己。起心动念是不是贪瞋痴统统具足?果然如此。我们心里就清楚了。我决定堕地狱。前途一片黑暗。前途一片光明的人。决定是放下贪瞋痴慢。一心念佛。求生净土。还没去之前。还留着这个身体。这个身体为一切众生服务。现在这边人说做义工。做义工就是行善。念念息灭贪瞋痴。一心向佛。求愿往生。这是积德。积德修善。前途是一片光明。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了。

  时光有限。人生苦短。一定要把机会抓住。每天读经。我跟同修们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早晨读经。做早课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生活言行不违背经典的教训。晚课读完之后反省。佛教给我们做的。我们做了没有?佛教给我们不可做的。我们有没有遵守?晚课是反省、是检点、是忏悔。改过自新。这个早晚课就是功德了。绝对不是早晨、晚上把经念给佛菩萨听听。佛菩萨就喜欢你了。哪有这个道理?这个观念是错误的。经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。是念给自己听的。教诲必须要记住。依教奉行。这是佛对于我们的大恩大德。我们报答佛菩萨就是信愿受持。这是真正报恩者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094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三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三十三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476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