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六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六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一三六集) 1999/11/3 香港 檔名:19-012-0136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
【知过不改。知善不为。】
《汇编》里面引用了元朝天如禅师的一段开示。这段开示的文很长。意思是说古人有一首偈。说的是「我见他人死。我心热如火。不是热他人。看看轮到我」。这首偈是高度警策修行人的。这些话也是所谓的老生常谈。哪个不知道?哪个不会说?禅师说得很好。「现前诸大德。多是下手做功夫来的」。就像前面所说的。宋朝时候曹翰。前世在唐朝时候听法师讲一次经。佛家讲一座就是一次。听完之后他很欢喜。打斋供众。就种这么一点善。使他好几世都能够不失人身。都能够生活得很好。到宋朝时候做到了将军。由此可知。现前世间富贵之人。必定是过去生中曾经修过真实的福报。真实福报机缘难逢。有时候机缘遇到了。不知道去修福。实在是可惜。尤其是修行人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。我们相信佛的话是真实的。都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布施供养、闻法修行。如果没有这样的善根福德因缘。在如今五浊恶世。你怎么可能得人身、闻正法?这个缘太希有了。古德的赞叹。「无量劫来。希有难逢」。这个话并不过分。说的是大实话。可是我们也没有在意。
为什么我们修行功夫依旧不得力。原因就是在没有彻底放下。虽然天天做功夫、天天修学。过在哪里?过在不精进、不勇猛、不坚定、不长久。没有长远心。不能说你不发心。可是心发了之后很容易退失。我们的毛病就出在这个地方。过知不知道?知道。知道不能改。善知不知道?知道。知道不肯为。为什么知道你不肯去干?这我们也常说。这个事情我在初学佛的时候。二十几岁。曾经提出来跟章嘉大师请教过。章嘉大师告诉我。知得不彻底。我想想很对。他老人家告诉
可是我们细心观察。这个世间修行人。几个人能够保持始终不变?天如禅师说得好。十个人里头就有五双都会退失道心。他说退失道心是什么缘故?有退失的因缘。「因」就是刚才说的。他对于宇宙人生道理、事实真相没有真正明了。这是因;「缘」是内有贪瞋痴的烦恼。自私自利。外面有五欲六尘的诱惑。这都是缘。内缘外缘都不善。他怎么会不退转?禅师在此地跟我们讲的缘。他说了三种。也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相。他说第一个「为身口所累」。为了要吃得好一点。要过舒服的日子。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的享受。追求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。为这个所累。这在家出家都在其中。第二个说在家人。他有家亲眷属。「为眷属所累」。他要养家活口。「为家计所累」。出家之后是应当一切舍弃。可惜的是身出家心没出家。依旧没有把名闻利养放下。成天在名利中做活计。于是退失了道心。这些烦恼习气「累杀天下人」。「忙了一世。闹了一世。苦了一世」。可惜「空过了一世」。又何况在一生当中。「起了无量贪瞋痴。造了无量大小恶业」。恶业都有果报。果报在三途。三途八难苦海之中。生死轮回。受了无量无边的苦恼。不得解脱。
佛为我们讲经说法。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的劝诲。只是始终不曾清醒过来。这又是什么原因?我们曾经细心去思惟、去寻找。这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将所学的落实。如果能够有一分落实。就有一分受用;有两分落实。就有两分受用。所以世尊在经论当中。无数次的提醒我们。「受持读诵。为人演说」。这一句话就是
佛在经上说得好。但是这个话不好懂。佛说我们的身体、眷属、家庭。扩大到世界。都不是自己的。所以佛教给我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。为什么?因为它是虚妄的。身心世界是虚妄的。这个道理太深了。佛要把这桩事情说清楚、说明白。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讲般若。二十二年般若的总纲领是什么?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几句话。「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电。应作如是观」。你要真正懂得、真正明白了。你自然放下了。就放得很彻底。放得很究竟。你的自己就找到了。自己是什么?真如自性;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。见性成佛。你要不能把身心世界一起放下。你就永远见不到自性。自性就是被这些东西障碍住了。被这些东西蒙蔽了。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一切有为法」。有为法里面包含百法里面前面四法。第一个是心法。所以心要放下。心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着。妄想是阿赖耶。分别是第六意识。执着是末那。所以
几时我们能省悟过来?只有一个办法。要把你所知的落实。你就会省悟过来。你落实一分。你就一分觉悟;落实两分。你就两分觉悟。果然觉悟了。绝不迷恋身心世界;换句话说。分别执着逐渐逐渐淡薄了。智能逐渐逐渐增长。智能开了。什么时候分别执着完全没有了。那就恭喜你。你就见性了。你就明心见性。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证得了。真正清楚明了了。所谓「见性成佛」。成就真实圆满的智慧。成就真实圆满的德行。这个人叫自度度他。这个人称为佛。称为菩萨。所以归根结柢。「知过要改。知善要为」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97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六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六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349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