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六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6 00:21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六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六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

佛教讲经开心钵多少钱

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一四六集)  1999/11/16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146

  请看《感应篇》第六十二节:

  【愿人有失。毁人成功。】

  从这以下有八节。都是说的「柔恶」。刚柔两种。批注里面告诉我们。「人之有失」。这是一桩不幸的事情。这个失是有过失。或者是遇到了所谓损失。人在遭遇到这些不幸事情的时候。贤人君子看到了、听到了。总是有怜悯之心。决定不会有幸灾乐祸。这种心理是不善的。太上在此地告诉我们。这个也是恶。虽然没有在行为上。这个起心动念就不善了。一个人在世间。灾祸是不能够避免的。这是什么原因?无量劫来。六道众生起心动念、造作行为。决定是恶多善少。我们在佛教典籍里面。最常读的《百法明门》。《百法明门》里面告诉我们。众生烦恼的心所有二十六种。善心所只有十一种。可见得烦恼是恶心所比善心所多了一倍还要超过。又何况恶的习气胜过善的习气。所以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。没有好的修持功夫。「举止动念。无不是罪」。《地藏经》上说的话是真实的。不但佛法如是说。其它宗教里面也是这个说法。也是同样的看法。所以幸灾乐祸是很不好的一个习气。看到别人有难。看到别人有不幸。他在那里拍掌大笑。这些情形。从小朋友就可以看见。对于人的成就、善行。赞叹得少。看到人家有不幸的时候。表现出这种心态。很多很多。我们自己细细的想一想。自己在童年的时候。在做学生时代的时候。是不是常常有这个现象?当我们自己遇到不幸的时候。别人用这种心态来看我们。我们自己作何感想?能够想到这一层。才知道恶作剧

中国佛教法师讲经说法

对人心灵、精神上的伤害。这是我们不应该做的。

  『毁人成功』。「毁」有两个意思。一个是毁坏。一个是毁谤。「成功」。功不论大小。在经营的人都希望他有成就。尤其是这种功是为社会、是为众生的。固然这里面因缘非常复杂。个人经营的事业。哪一个不希望有成就?我们要是毁坏。这是造业。事业的成就必有前因。毁坏的人只是做增上缘。帮助他也是增上缘。毁坏他还是增上缘。实在讲对于经营事业的人。究竟有多么大的伤害?阻挠是有的。破坏在佛法里面讲是不可能的。

佛教讲经演讲稿

你把他的成就延缓。这个有可能。真正阻挡。那不可能。那违背因果定律了。所以真正通达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。人心就平了。他过去种的善因。这一生当中一定有善的果报。现前善的果报被人障碍了。也许五年、十年之后。他善果报还是会现行。这个道理要懂。如果我们以善行。成人之善。成人之美。这是我们自己的修德。何必去造业。成人之恶?这是造业!障碍别人的好事。帮助别人的恶事。我们自己在造业了。如果人家这桩事情是造福社会的。是有益于众生的。那你就要看它影响的大小。影响时间的长短。如果影响的面大。时间长。这个罪业就造重了。千万不要认为。我们自己有意无意造的这个业。大概是不会太严重。那是我们自己想错了。想错了。往往就做错了。到自己果报现前的时候。后悔莫及。所以人一定要有慈悲心。要有同情心。「己所不欲。勿施于人」。起心动念要常常知道省察。我应不应该有这个念头?应不应该说这些话?应不应该做这个事情?下面一句:

  【危人自安。减人自益。】

  这个意思都很明显。都不难懂。而且常常是我们所犯的。遇到有危险的事情。总是叫别人去。有利益的事情。总是希望自己多占一点便宜。『减人自益』就是损人利己。都是错误的观念。批注头一句说得好。「千经万典。只论个心字」。这不仅在佛教。所有一切宗教。说实在的话。都论一个心字。宗教能不能够和睦相处?族群能不能够团结?从佛法的理论来讲。决定是可能的。决定是肯定的。只要大家觉悟了。只要大家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我们可以说世间许许多多不同的宗教。不同的学术。正如我们站在各个不同的方位看一桩事情。事情只是一桩。我们站的方位不相同。所以大家看的不一样。其实是一桩事情。譬如像这个茶杯盖。我们这边拿着。你们两边的人看。这边人看是突出来的。那边人看是凹进去的。那两个打架、争论了。永远谁也不服谁。因为没有看到完整的。再翻个面掉过头来看。大家的问题不都解决了吗?每一个宗教里面看的神、看的上帝就是这么回事情。其实是一个。佛法讲得圆。讲得透彻。佛给我们讲到最极究竟处。「十方三世佛。共同一法身」。一个心。一个智慧。所以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。这不就全部都包括了。

  这个事是真的。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。「唯心所现。唯识所变」。心是自己的心。识是自己的识。离开心识无有一法可得。所以佛法讲到真谛都说自性。三宝讲自性三宝。念佛的人讲自性弥陀。自性净土。我们这个世界。你要是明白这句话的道理。岂不是自性娑婆。自性释迦。延申到其它的宗教。你也就懂得自性上帝。自性基督。你就恍然大悟。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放下了。妄想分别执着是从哪里来的?只看到局部。没有看到圆满。是从这里发生的。这个我们现在叫误会。佛法里面说的偏见。没有见到圆满。所以佛法的教学是圆满的。不是偏在一边的。这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。佛法讲修行证果、证道。果跟道就是事实真相。真相明白了。妄想分别执着尽了。可是怎样了解事实真相?必须要破妄想分别执着;换句话说。妄想分别执着要放下。愈淡薄。你明了的事实真相就愈多、愈深入。坚固的执着。严重的分别。障碍我们的智慧。智慧是本有的。不是从外面带来的。智慧是能证。法界(也

佛教讲经真实视频

就是事实真相)是所证。能所是一。不是二。这个境界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佛为我们说出是他证得的。勉励我们自己也要证得。这样才能得真实的利益。真实的受用。

  从这些地方我们才真正体会到。诸佛如来他们为什么要帮助一切众生。而且是无私的、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。这是我们凡夫无法理解的。他为什么要这样做?他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体。大乘经上讲的法身。一个法身。像我们的身体一个身体。一个身体有一部分有痛痒了、有麻木了。我们其它的部分要不要帮助它?我们左手这个地方麻木了。右手自自然然去帮助它。还要谈条件吗?还要索取代价吗?佛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体。所以无条件的去帮助他。这才说出利益众生就是真正利

佛教如何建立信仰讲经稿

益自己。但是一切众生无量劫来。堕在妄想分别执着。不了解事实真相。不知道法界是一个整体。所以看到左手有痛苦。右手不肯帮助它。帮助它要谈条件、要代价。要问我为什么要帮助你?不知道是一体。佛家讲的。「无上菩提。究竟圆满」。就是真正彻底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。「十方三世佛。共同一法身。一心一智慧」。这些过失自自然然就没有了。不了解事实真相。才会产生这些过失。所以佛教导我们认识事实真相。才知道怎样帮助自己。怎样使自己得到真实的利益;没有别的。就是全心全力帮助这个社会。帮助一切众生。

  确实有一些迷失自性的众生。不了解事实真相。所以佛菩萨在所有一切帮助当中。最重要的是帮助众生明了事实真相。这是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的。真实的慈悲。无尽的慈悲。我们自己修学、修养。也是以这个为中心。这个方向目标就正确了。这一生才可能得到成就。方向目标错了。在大乘佛法里面不相应。所成就的不是佛法而是世法。佛法是觉。世法是迷。不同的地方在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007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六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四十六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331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