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一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6 00:09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一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一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

讲经佛教基础

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一五一集)  1999/11/22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151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!请看《感应篇》第六十七节:

  【耗人货财。】

  六十八:

  【离人骨肉。侵人所爱。助人为非。】

  我们今天读这四句。这些过失在现代的社会是非常普遍。在佛门里面也常常见到。『耗人货财』。批注里头注得很多。诸位自己可以做参考。总而言之。就是不知道珍惜物力。特别是在一些已经开发中富裕的社会里。没有过过苦的日子。不知道财物的艰难。也没有人教导你。这个事情是最折福的。学佛的人多少有一点概念。所谓「一饮一啄。莫非前定」。我们这一生所受用的。都是过去所修积的福报;福报毕竟是有限的。如果不懂得惜福。任意的糟蹋。随便的滥用。你的福报就会提早耗尽了。所以我们看到社会上许许多多人。可以说到处都能见得到。年岁老了之后。受贫穷的困苦。实在讲他晚年应当享福。不应当受这个苦报。为什么受这个苦报?年轻的时候不懂事。把福报耗尽了。所以到年老的时候求别人救济。现在这个世界许许多多国家照顾老人福利。有些地方做得很好。实在讲这是治标。不是治本。如何从根本上照顾老人福利?从小教他惜福。教他节俭。这个道理几乎所有宗教里头都说到。要节俭。要惜福。要造福。你年老的时候你才有福报。你的财用不会缺乏。你会有很多年轻人照顾你。这里头的因果我们要清楚。当我们自己有能力的时候。我们不知道照顾老人。自己老的时候就没有人照顾。因缘果报!我们肯用财力帮助别人。自己年老衰老的时候。也会有人以财力帮助你。回报!因缘果报。丝毫不爽。

  尤其是道场常住物。经论里头佛说得太多太多了。不知道爱惜常住物。折福比普通要超过很多很多倍。所以佛在经论上常讲。什么样的重罪佛都有办法帮助你。唯独偷盗常住物。十方一切诸佛都没有办法救你。没有办法帮助你。为什么?偷盗的那些物有主。你偷盗一个人的。你将来还一个人。这个债好还。不难!如果这个人宽宏大量说。免了。你就没事了。如果是个团体。这个财物就属于整个团体所共有的。你要偷盗它的物品。那你欠的债可麻烦了。这个团体有多少人。都是你的债主。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。对于公共设施要加倍的爱护。功德最大!如果这是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。你要偷盗了。结罪是这一个城市的市民都是你的债主。如果是国家的设施更麻烦了。你要是偷盗。这个国家有多少人。那都是你的债主。像中国是个大国。人口十几亿。你要偷盗国家这些设施的话。你的债主就有十几亿。还不清!但是十几亿人还是有数量的。佛菩萨还是能帮得上忙。还是能救你。寺院常住物。佛不能救了。为什么?寺院常住物是通十方三世的。这个麻烦就大了。这个结罪是无量无边。所以是地狱果报。我看到居士林跟净宗学会这边。常常贴着《地藏经》上的一段话。警惕大家常住物千万不可以侵犯。这个警惕做得好。许多人疏忽掉了。为常住节省。这个福报都不可思议;浪费常住。折福同样也不可思议。这个我们要懂。养成节俭的习惯。养成爱惜人力物力的习惯。这个人就有福了。

  底下一句『离人骨肉』。这个造业。现在这个社会离婚率非常之高。还有许多律师专门帮助人离婚的。就犯这个罪。果报不好!将来他的果报是妻离子散。造什么样的因。必定受什么样的果报。挑拨是非。破坏人的家庭。破坏一个团体。佛法里面五逆罪里头「破和合僧」。这三句与这个都有密切的关联。别人所爱的

佛教大雷音寺讲经

。你在旁边看到嫉妒。不择手段去间离、去破坏。帮助人为非作歹。古德教我们成人之美。不成人之恶。『助人为非』是成人之恶。这都是属于大恶。果报都在地狱。地狱也很复杂。里面受苦种类不一样。时间长短不相同。看他造作罪业的轻重。如果他的破坏。无论是一个家庭。是一个团体。看他的影响面。如果影响面大。影响的时间久。这个罪业就重了。看破坏的是什么人。他这个人对社会、对众生影响的大小。影响的久远。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里面。世尊给我们举了个例子。两个说法利生的比丘。受到别人的嫉妒。世出世法这些事情我们常见。你有好事情。出家人讲经说法。如果法缘很胜。听众很多。再要皈依的多。供养的多。嫉妒就更多了。想种种方法来破坏。让这些听众对法师丧失信心。破坏这个道场。这是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。果报在阿鼻地狱。地狱里面感受时间长短。跟我们人间时间不一样。现在人所谓的「时差」。佛说以我们人间这个时间来算。他堕在地狱一千八百万年。而实际上他在地狱里面感受那个时间是无量劫。我们常讲「度日如年」。

  所以造作罪业很容易。时间很短暂。挑拨是非几分钟、几个小时。就能把人家非常好的关系破坏了。造口业!三业里面口业最容易犯。不知道这个罪过的轻重。所以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给我们讲善护三业。把口业放在第一。第一句「善护口业。不讥他过」。别人没有这个过失。你造作无根的谣言。破坏别人。罪过极重。纵然别人有过失。你知道真的过失吗?他真有过失吗?菩萨、善知识接引众生。「方便有多门。归

佛教讲经典的话

元无二路」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甘露火王。我们看起来这个人有过失。瞋恨心那么大。严重的刑罚对待众生。他是菩萨。他用那种手段度那一类的众生。我们凡夫哪里晓得?看那是过失。胜热婆罗门的愚痴。伐苏蜜多女的贪爱。这是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。看到菩萨用贪瞋痴。用这个方法人家度众生。我

佛教网海涛法师讲经地藏王

们没有智慧。没有法眼。看不出菩萨的用意。随便造作口业。随便的恶意批评。间离中伤。造无量无边罪业。所以佛在经上劝我们。提醒我们。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的果位。见思烦恼没断。决定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。不要相信自己的看法。不要相信自己的判断。真正的是非善恶。我们没有办法明了。我们看到外面的形象。我们不知道人家的用意。学佛的人要用什么方法处事待人接物?没有这个能力。看到人行恶事。我们合掌念「阿弥陀佛」。这个正确的。

  所以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原则。我们要记住。「礼敬诸佛。称赞如来」。他行的是善法。与社会、与众生有正面影响的。我们不妨赞叹;他行的是恶法。好像对社会、对众生有负面影响。但是我们不知道他的用意。不赞叹。礼敬而不赞叹。佛教给我们这个态度。我们要学会。所以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。对于胜热婆罗门、甘露火王。这些人好像做的是负面。他有礼敬。他没有赞叹。教给我们。示现给我们看的。他们所作所为诸佛如来赞叹。手法高明。这就是「四摄法」里面的「同事摄」。我们凡夫做不到。他用的手段好像是非法。用意非常好。效果非常好。他能教人在苦难当中觉悟回头。给他苦受。这是我们凡夫做不到的。凡夫不但做不到。我们想都想不到。众生根性不一样。习气不相同。所以菩萨接引众生的方式也就不一样。手段也就不相同。他可以做。我们不能做。

  基督教里面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。我们佛法里就看得很清楚。代众生苦布施。代众生苦供养。那个害耶稣的人。判他刑的人。执行刑法的人。我们看到这是恶人。佛菩萨看到他是善人。我们怎么会懂?没有一个不是善人。正如同我们在经典上念到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体一样。那比耶稣钉十字架还要残酷。耶稣钉十字架没有什么了不起。四个钉子钉在十字架而已。忍辱仙人被歌利王用刀一片一片割。割死。凌迟处死。比耶稣那个还要残酷。忍辱

佛教讲经入门

仙人成佛了。忍辱仙人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。那是什么人?释迦牟尼佛的前世。歌利王是什么人?佛的第一个得度的弟子憍陈如尊者。菩萨示现。我们怎么会知道?没有歌利王这个缘。菩萨忍辱波罗蜜就不能圆满。他是帮助菩萨成就圆满波罗蜜。这大功德一件。我们凡夫怎么会知道?

  世出世间诸法是无量因缘。理太深了。事情太复杂了。不是我们凡夫智慧能理解的。所以我们信奉佛陀的教诲。老老实实依教奉行。决定远离一切恶业。积功累德。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。这些事情别人做。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。他是不是来度众生的?我们自己是凡夫。决定不能造。我们要是造作。必堕地狱。这是千万要记住的。批注内容非常丰富。诸位自己去读。好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012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一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五十一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319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