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三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三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一二三集) 1999/10/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123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人生在世。最重要的就是学习。古人所谓「活到老。学到老。学不了」。最重要的事。就是要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也就是讲要明理。落实在事相上就是恩义。所以「受恩不感」。这是大恶。一般人疏忽了。不学他就不知道。学了以后就明白了。如果是「念怨不休」。这个过失就更大了。哪些人于我们有恩?佛经上讲得最透彻。讲得最明白。我们每天念回向偈。「上报四重恩」。都是在嘴皮上滑过。真正的意思没有体会到。这四种都是重恩大德。我们深受其恩。没有丝毫感恩的心。所以修道怎么能成功?修行毛病过失怎么能改掉?这四恩。第一个是「父母之恩」。如何报父母之恩?父母在世要尽孝养之道。父母不在世。古人所谓的「荣宗耀祖」。我们今天所作所为。能不能真正做到社会大众对我们的父母尊重、赞叹。使父母得到荣耀。这是荣宗耀祖。父母不在。如是报恩。为什么社会大众对你的父母赞叹?你的德行好、学问好。对社会大众有贡献。这桩事情几个人想到?所以四重恩里。第一个是父母恩。前面讲到忠孝。我们说了很多。如何尽孝?在学校念书的时候。不能认真努力学习功课。不孝;不敬老师。不孝;不能够和睦同学。也不
第二是念「三宝恩」。三宝恩里面包括老师。老师的恩要怎样报?佛在经上讲一句话。那就是具体报恩者。「受持读诵。为人演说」。这一条做不到。三宝老师的恩忘掉了。第三是「国家之恩」。古时候讲的帝王的恩。国主之恩。他的威德让我们在这个地方安居乐业。这个地区社会安定繁荣。这是国主之恩。现在讲国家之恩。如果你是在动乱的社会里面。你就没办法生活。也没办法修学。第四是「众生恩」。一切众生于我们有大恩大德。谁知道?我们每天吃饭。饭从哪来的?菜从哪里来?每天穿衣。衣从哪里来?农夫耕种。工人工作。商人输送。送到我们这个道场。你看还有多少人在那里忙碌。我们才得到衣服饮食。谁想过这些事情?一杯水。一碗饭。里面是大恩大德。我们今天穿的不合适。吃的不合口味。还要发脾气。这是佛菩萨的教诲吗?所以回向偈是天天念。回向偈里面的事情是从来都没有想到。这种念经的方法。有口无心。
凡夫念的怨。怨恨。常常念怨恨。诸位想想。果报在哪里?念佛的人作佛去了。念天的人生天了。念怨的人在哪里?在三恶道。这个道理要懂。世出世间圣贤教我们念恩念德。教我们把怨结要化解。化解不是外面。从内心里面。内心觉悟了。决定没有怨结。迷的人才有。觉的人没有。觉的人知道世间无常。万法皆空。世出世间一切法了不可得。哪来的怨结?促成我们觉悟。这种大恩大德。永远不忘。具体报恩。确实佛这句话讲得非常圆满。受持。受持信解行证圆满具足。那叫受持。读诵。为人演说。那是具体报恩的落实。念念不忘佛祖的教诲。读经是为了这个。依教奉行就是为人演说。要做出来。要表演给人看。道场里面佛菩萨的塑像、画像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是表法的。我们自己这个身相。跟那个塑像、雕像、画像。没有两样。那是不会动的。这是会动的像。念念都要做给一切大众看。这叫为人演说。我们演的是什么?我们说的是什么?能不能为大众做表率?能不能为大众做榜样?所有大众都像我这个样子行不行?要常常反省。常常检点。要学佛。学佛才能作佛。心里面想作佛。「受恩不感。念怨不休」。能做得了佛吗?能往生吗?来生能生善道吗?这个事情大家心里都明白、都清楚。可是心行转不过来。佛菩萨知道。古圣先贤都知道。为什么转不过来?烦恼习气太重了。无量劫来的熏习。可是转不过来必定堕落。佛在经上有的时候也说到。业障深重的人。是从恶道里出来的。还带着恶道的习气。如果不是过去生中修积相当善根福德。在恶道里面出来之后。几个人知道修行?
齐居士跟我们讲的。天目山上有一些鬼神。他们也是附人身上给大家说的。他们是从地狱里出来的。地狱里面出来还想修行。你就知道他们善根福德多厚。但是
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好。《楞严经》上用「情想」。情是烦恼。想是智慧。地狱众生。纯情。没有一分想。情是什么?我们讲的感情用事。没有理智。完全随顺自己烦恼习气。还得了吗?学佛最重要的要超凡入圣。这个太高了。至
所以学佛。无论在家出家。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。读经、听经、研究讨论是我们最重要的功课。所以要常常想到修学功夫为什么不得力?每一天生活当中。对人对事对物。为什么还常常生烦恼?那要是佛菩萨的话。就是你听得太少了。读得太少了。接受佛菩萨教诲的时间少。随顺自己烦恼习气的时间太长。如果不从这个地方改变。我们怎么能成就?可是诸位还要记住。听经研教是成就我们的信解。行证一定在实际生活里面去磨炼。也就是我们所信所解。不能落实在实际生活上。行证就没有了。那还是不管用。信解成就。我们日常生活就是行。起心动念。言语造作。一定跟经典教诲相应。这叫行证。违背经典所说的。那你就是悖逆佛菩萨的教诲。依旧是轮回心造轮回业。佛菩萨也帮不上忙。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。真正回头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84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三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三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269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