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四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5 04:19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四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四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一二四集)  1999/10/16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124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请看《感应篇》第四十八段。《汇编》卷三:

  【轻蔑天民。扰乱国政。】

  这是「仕宦」第四种恶。批注里面说得非常好。「帝天之命。主于民心。凡此苍生。皆上帝之赤子。故曰天民。天之爱民至矣」。这几句话我们要常常读诵。常常存在心中。在佛

佛教耀一法师讲经

法里面。我们与一切众生的关系。就说得更透彻。这个道理古人也很清楚。我们常常听到。所谓的是「我为人人。人人为我」。我人是一。即是法身。佛家讲的法身。就是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。人我是一体;换句话说。我们要轻视别人就是轻视自己。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。这个道理要懂。这是事实真相。

  人不能没有尊严。尊严从哪里建立?尊严是尊重别人。尊严不是狂妄自大。狂妄自大那你就搞错了。自以为是。狂妄自大。轻视别人。实在讲这是严重破坏自己的尊严。一个人处处叫别人怕他。这个人就完了;如果这一个人在在处处都受到人的尊敬。他就成功了。尊敬从哪里来的?绝对不是作威作福得来的。都是从真诚、尊重别人得来的。古人说的「敬人者人恒敬之」。你不敬人。人家怎么会尊重你?有意无意的得罪一切众生。后患无穷。这些道理说起来我们都能够理解。也能接受。可是在生活上。处事待人接物。依旧还犯过失。这是什么原因?懂得不够透彻、不够彻底。境界现前。自己转不过来。这就要知道。要学。我们现在求学。就是古人讲的「亡羊补牢」。小时候没学。没人教。青少年的时候没有学。现在学太晚了。但是不能不学。不学就是一身罪业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罪业。这怎么得了!所以不能不学。

  我在今天实在讲是不怕得罪人。都说一些不好听的话。可是于大家有利益。在我求学的那个年代。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老师。我跟他的时候。我才三十一、二岁。他老人家七十一、二岁。教导我们都非常含蓄。跟我说过多少次。教人二十岁以前可以严厉的教诲。二十岁以上不可以。二十岁以上怎么样教?婉转委曲的劝导。说话点到为止。让你自己听了会觉悟。四十岁以后不能教了。有什么毛病都不可以讲。已经成年。不可以教了。所以从前老人教人。你想想看。二十岁之前。三、四十岁的人都是用暗示。绝不明说。现在别说四十了。六十、七十暗示也不懂。怎么办?只好明说。明说就得罪人。不说。不行!他过去没有学过。别人对我们的暗示。我懂。由此可知。无论世法佛法。谈学习都在少年时代。少年失学。中年没有遇到善知识。四十以后就是晚年了。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。不足一甲子过世的人有多少?如果你们留意一下。你就明白了。你每天看到报纸上的讣闻。你看看那些过世的人。年岁多大?你做个统计。你就知道了。所以四十以后是晚年。晚年求学。那一定要出于自动自发。真正觉悟回头了。遇到善知识。人家看你的虔诚。印祖讲的「一分诚敬就教一分。两分诚敬教两分」。言语教学都有分寸。世法佛法的教导。说到究竟处就是一个真诚、一个爱心。所以佛法常讲「慈悲为本。方便为门」。就是个真诚的慈悲心。一片慈悲。慈悲一切。念念为一切众生。这个心就是菩提心;行行为一切众生。这就是菩萨行。决定不能轻视一个众生。给一个众生结下怨仇。后面的麻烦都是

佛教讲经说法活动

没完没了。

  我听杜居士给我讲。他的弟弟轻视鬼神。结果被鬼神打了。打了受伤送到医院。我从这个地方省悟过来。今天世

佛教讲经时间

间的劫难。为什么会有这么严重?我们对鬼神轻视了。口口声声说这是迷信。他真的存在。我们气盛的时候。他不敢找麻烦。我们运衰的时候。他就来了。所以人走运的时候。鬼神也让你三分。也回避你。你倒霉的时候。他都来了。都来找你麻烦。所以我就联想到。这是我讲过多少次。有同修劝我。应当对大众公开说说。提醒大家。台湾的大地震。决定与这些冤鬼鬼神有密切的关联。我想到朱镜宙老居士早年给我讲一个故事。是我刚刚学佛的时候。我那时候二十六岁。那时候老居士也将近七十岁。他

佛教讲经典的话

告诉我。宣统末年。他们家乡。他是浙江温州人。他们住乡下。乡下邻村距离不太远。邻村看得到的那个村庄。那个村庄上有个举人。是个读书人中举了。但是家庭生活还能过得去。虽然中举没有做官。非常孝顺父母。这个举人有一天中午睡午觉做了个梦。梦到有个人牵着马。那时候的交通工具马是最好的代步。送一张请帖。上面是他的名字。敲他的门。他来开门。看到有人拿请帖请他。他说:「什么人请我?」他说:「我们家的大将军请你。」他说:「大将军?我从来不认识。交友场所当中。没有跟这些武将往来过。文官武将我都不接触。你是不是送错了。」他说:「这个名字是不是你?」「名字是我。没错。可能同名同姓的。」他说:「那就不必管了。既然名字对了就请你上马。」这一上马之后。他就感觉到这匹马不是在地上走。好像是在空中飞一样。没多久到了。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。很多人在谈话。都在这里议论。他就打听将军是什么人?人家告诉他是岳飞。他一想。岳飞。那我不是死了吗?岳飞是宋朝人。岳飞来找我。那我不是死了吗?那不行!我上还有父母。下面还有妻子儿女。这怎么可以?一会儿岳飞就升帐了。召集大家来开会。请这个举人来当秘书。讨论什么?北伐。去打金兵。去干这个事情。结果见到岳飞。心里一想。人早晚总要死。死了能够替岳飞办事也很光荣。所以他就下定决心。愿意追随民族英雄。他就跟岳飞讲:「我的家里还有父母。还有妻子。还有个小儿子。我总得交代。」岳飞就同意他说:「我送你回去。等到我们出发的那天。我再派人请你。大概有四个月的时间。四个月之后我再请你。你回家去处理后事。」这样就把他送回去了。

  送回去他就一觉醒过来了。醒过来觉得这个境界太清楚了。不像是在作梦。他就跟父母说这个事情。他的父母说:「这是作梦。哪里可以当真?」但是他自己不把它当作梦境看待。一切家里后事他就开始做准备。到了约定的那一天。果然没错。他很清楚。在约定的那一天通知亲戚朋友。朱镜宙老居士那时候十几岁。他说十五、六岁的样子。他也去看。看热闹。看活得好好的一个人。怎么死法?又没有生病。所以他那一天在家里召集亲戚朋友。跟大家辞行。所以大家来送他。吃完饭之后跟大家等于是告假了。他要走了。他就回到房间。房间门也是开的。大家也都能看到。他躺在床上。他的父母在床铺边很难过、很不痛快。没有一会儿。他说:「接我的人已经来了。在门口。」他的父亲大骂。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子。要他去服役。非常不甘心。最后他劝导他的父母。他说:「能够追随岳飞也是非常光荣。」他的父亲就下了一个狠心说:「好吧。你去吧!」他马上就断气了。立刻就断气了。他说当时大家亲眼看到的。半年之后。十月十日辛亥武昌起义。革命成功。所以他就讲阳间还没有开始动荡。阴间的鬼已经先去打仗、去征服了。这个故事绝对不是朱镜宙老居士编的。不是编的。那时候我初学佛。他都讲这些故事给我听。讲得很多。这老人。事情真有。你想想看。岳飞那股怨气。一千多年都还没有消。他还在饿鬼道里做鬼王。我们学佛人听了之后。知道岳飞这个念头错了。他这个怨气要是消掉

风凰网佛教讲经视频

。他就生天。爱国爱民。尽忠报国。这个功德决定生天。不至于落在鬼神道。他就是这个念头没有能够放下。

  我们在佛法里面。诸位常常念到的《慈悲三昧水忏》。你看看悟达国师那个怨家。几百年当中转世已经转了十次。那个冤家债主常常在这里等机会。决定不放松。所以古德教导我们「冤家宜解不宜结」。你结怨。是有意无意。很容易结怨。怨结解开可不容易。没有那么简单。冤冤相报。没完没了。人不可以得罪。鬼神也不能得罪。不但鬼神不能得罪。再跟诸位同修说。动物也不能得罪。都是人转世的。你欺负牠。牠那个报复的心、报复的念头。永远存在。所以菩提道上魔障多。魔障从哪里来的?都是我们生生世世跟一切众生的过节。造成的魔障。觉悟之后。就要以真诚心、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。普贤菩萨教给我们「礼敬」、「称赞」、「供养」。供养就是为众生服务。无私的服务。无条件的服务。才能让累劫的冤亲债主看到你。他的心平下来。心平气和。不来找你麻烦。这个道理要懂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85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四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四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267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