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六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六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一二六集) 1999/10/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126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请看《感应篇》第四十九段:
【赏及非义。刑及无辜。】
这两句就是赏罚不明。是非颠倒。批注里面注得非常好。我们要常常读。常常把它记住。「赏之为道。崇德报功。朝廷激劝
佛法教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。修学的总纲领、总原则。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应无所住。而生其心」。宗门六祖惠能大师就在这一句开悟的。这一句经文跟末后佛说的「离一切相。修一切善」是一个意思。「应无所住」就是离一切相。「而生其心」就是修一切善。可以说后面这两句就是前面两句的批注。诸佛菩萨跟一切凡夫不同的地方。凡夫是着相修善。所以果报有限。绝对不出你所著的。九法界这都叫众生。九界众生分别执着有广狭浅深不同。执着很狭隘的。执着很
我们发心学佛。要想作佛。作佛就得要破四相。四相是「我相。人相。众生相。寿者相」。就是祖师大德常讲的身心世界。我相是指自己的身心。身体是四大和合的。这是我相。起心动念。分别执着。这是意识在作祟。凡夫把它当作心相。佛法里面讲。这是妄心不是真心。这是讲身心。身心之外就是世界。这个世界里面。从空间上看有人相。凡是与自己对立的是人相。除了人相之外是众生相。众生相就包括今天讲的植物、矿物。乃至于自然现象。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。都叫众生相。由此可知。人相是我们依报里面有情众生。众生相是我们依报当中无情的众生。今天讲的植物、矿物、自然现象。末后寿者相是讲时间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这些统统都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变现出来的。不是事实。所以佛才说「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」。那个相就是这四相。这四相把虚空法界所有一切现象统统包括尽了。凡所有相就是指这些。统统是虚妄的。没有一样是真实的。你什么时候能把事实真相看清楚。这是大学问。你把这四相放下。不再执着它。真功夫。从这个地方生心。生什么心?上求佛道。下化众生。生这个心。这就是行一切善。这是真善。里面丝毫邪恶都没有。什么是邪?违背事实真相的就叫做邪;换句话说。你还有四相的念头。这个念头就是邪念;邪念所产生的行为(恶作)。这是恶。这一桩事。只有佛才能说得出来。世间人、天人。乃至于十法界里面声闻、菩萨都说不出来。为什么?四相没有舍尽。虽然四圣法界里面的众生。他们跟我们比较。那是放下太多了。可是不究竟、不彻底。佛经里面常讲:「我执虽亡。法执犹存」。这就是放得不彻底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。执着是没有了。完全放下了。可是分别还有。妄想未尽。所以它也有个范围是十法界。他们所修的善绝不出十法界。六道凡夫里面所修一切善。也决定出不了六道。六道里面还有三界。我们要记住。欲没有断。欲是欲望。对于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贪念。这个心没有断。出不了欲界。你所修的一切善法。在哪里享?在欲界享。如果你把爱欲嗜欲断掉了。修一切善。依旧着相。这个果报可能在色界天、在无色天。出不了三界。脱不了轮回。这是很明显的说出。你修再大的善。你得的福是有限的。所以学佛的同修要明白这些道理。要记住佛的教诲。要认真努力去学习。
大乘确实是方便门。古人讲得没错。「慈悲为本。方便为门」。不像小乘。小乘一定要破自己的我执。很不容易。非常困难
这个地方讲宰官。那是「希有宰官」。跟世尊没有两样。这是我们要体会的。要学习的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87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六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二十六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26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