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一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5 03:57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一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

佛教道教讲经说法

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一三一集)  19

佛教讲经心经

99/10/29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131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《感应篇》第五十五节:

  【入轻为重。】

  第五十六:

  【见杀加怒。】

  到这个地方。前面总有十二句。这十二句虽然说的是「仕宦之恶」。实在讲在现前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常常犯。只是轻重不同而已。我们知道这本书的完成。年代相当久远了。那个时候的社会跟现代完全不相同。古时候教育虽然没有现代这样普及。而实际上。教学的效果近代远不如古时候。古时候家庭有教育。父母、长辈普遍都有一个概念。给子弟、给年轻人做一个好榜样。都有这个概念。而机会教育尤其为国家各个阶层领导人所尊重的。极力提倡的。表现在戏剧、歌舞、音乐、美术。各个方面都含着有很深刻的教育。「寓教于乐」。不是以娱乐为目的。娱乐当中要达到教学的目的。现代的社会不一样了。提倡的是民主自由、科学技术。古圣先贤的教育完全放弃了。这才造成现代社会的危机。

  我们都晓得。东方教育跟西方教育根本差别的地方。东方着重于道义。西方着重在功利。我们现在舍弃了道义。模仿西方人。人人都变成急功好利。社会。在现在已经是人人都具有这么一个观念。「竞争」。不竞争就没有办法生存。竞争到最后是什么结果?整个世界同归于尽。争到最后就打。核子大战怎么发生的?竞争最后的结果。跟东方道义的思想不一样。道义思想是彼此礼让。哪有竞争的?中国几千年古圣先贤教人。都是忍让、礼让。从来没有听说过「争」这个字。这一争还得了!这是东西方在教学基本上差别的地方。我们要认识清楚。仁义道德可以能够维系社会长治久安。急功好利那是昙花一现。后面就没有了。一定要认识清楚。所以此地这十二句所讲的种种恶行。在今天社会上一般人普遍都犯了。

  『入轻为重』是什么意思?批注里讲得好。「书曰」。《书经》上讲的。「罪疑惟轻」。一个人有过失、犯罪了。我们应该怎么想法?不要去想他犯的罪太重了。大恶不赦。这个人心一点慈悲都没有。我们常讲心狠手辣。不是个仁慈的人。仁慈的人。看到犯极重的过。也要想这个过失不是很严重。处处往轻的地方去想。一个仁慈的法官来断这个案子。处处总希望把他的罪洗刷干净。而不是看到犯罪的人。小罪给他罪加重。但是现在我们一般人对人。对自己的重犯过失自己可以原谅自己。别人小小的过失就要把他那个罪过要加重多少倍。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?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?这个根源。实在说就是舍弃了自己传统的文化教育。受到外国人的影响。外国人。我早年初到美国。那一边的同修告诉我。美国的政府。美国的海关。对于任何一个人他都怀疑。你是个犯罪的人。你是个行为不端的人。你要用种种方法证明你没有犯过罪。证明你自己是好人。因为他的观念就是你不是个好人。所以你要拿出种种证据证明你是个好人。证明你没有犯过过失。这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。我们中国看任何人都是好人。他看任何人都是坏人。所以人生在这个世间。生在这个社会。还有什么意思?

  所以我们想到这些地方。看到这些事实真相。我们不能不尊敬佛菩萨。佛菩萨在这个社会里面还一样现身。还一样慈悲救护。诸佛菩萨纯善无恶帮助大家。大家对佛菩萨还是恶意相向。毁谤、陷害、扰乱。层出不穷。佛菩萨要像我们这个态度。「算了。走吧!何必在这多住?」可是佛菩萨不如是。怎么样的侮辱他。他承受。善心、善意、善行教化一切众生。还要受众生的侮辱。我们对佛菩萨不能不尊敬。不能不称赞。真的像佛经上讲的。他不是凡人。不与凡人一般知见。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我们要效法的。《无量寿经》上讲得好。佛说这一些众生「先人不善」。先人是他的上一代。他的父母。他的祖父母。他的长辈。他的老师。「不识道德」。都被西方文明迷了。被功利主义迷了。被功利的意识形态迷了心窍。起心动念。自私自利。中国自古以来。诸位翻翻中国的典籍。没有「隐私权」这三个字。司马光告诉人。他一生「事无不可告

佛教音频讲经

人言」。坦白的、公开的。没有一桩事情不能告诉别人。正大光明。外国法律上有「隐私权」。这是文化不同的地方、差异的地方。一个人一生当中。事事都要瞒着别人。都不能让别人知道。你说这种心情多苦闷。活得多可怜!不敢告诉别人。不能告诉别人的。当然不是好事。好事。哪有不能让人知道的?总是见不得人的事情。所以我们要细细观察。要好好的学佛。

  昨天晚上念佛堂的法师、护法们。我跟他们做个聚会。也顺便跟他们谈谈怎样去念佛?念佛也不能为自己。我们念佛堂的设施。领导大众在那边熏修。为一切苦难众生。念佛要有感应。感应是从真诚心来的。有口无心。哪来的感应?口念佛号。心里要想佛。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。「忆佛念佛。现前当来。必定见佛」。忆是心里想着。心里常常有佛。念佛的功夫才得力。所以念佛不能不听经。不能不明白道理。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舍弃。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。

  昨天晚上我去看李会长。他告诉我。上个月底他带了个团到中国大陆去朝山、参访。这个团一百多人。都是念佛人。都是念佛念得不错的。结果在朝山旅途当中。看到同修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。他说吃饭。圆桌有人就选座位。会长说:「你为什么要坐那个位子?」「这个位子安全。」「什么安全?」「那边有人上菜、端菜、上汤。不小心会把衣服搞脏了。这边不会;会长。你要坐这边来。」会长说:「你决定不能往生。」为什么?从这些地方看。自私自利。菩萨要把好地方让给别人。苦难自己来承当。这种人决定能往生。处处要占小便宜。这种人佛念得再多。李会长讲:「肯定你不会往生。」我们常讲起心动念为自己的人是凡夫。起心动念为别人的人。这个人是菩萨。迷悟就从这里看。上巴士。头一个上。先去占好位子。所以从这些地方看。都不知道照顾年岁大的人。你看李居士。他样样走在人后面。他不在人前面。他所赢得的是广大群众对他的尊敬。处处为别人。处处想到自己。占到有利的地位。把别人挤下去。不错。你是可以能够得利于一时。你轮回的日子有得过。三途的日子有得过。能在这一生当中。处处让别人。处处走在别人后面。眼前看到好像是吃亏了。将来决定得生佛国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要懂得这个事实。要能够原谅一切人的过失。不要去责备别人。说个实在话。我们没有资格责备别人。为什么?我们自己本身有过失。本身没有过失才可以责备别人。谁没有过失?佛没有过失。所以菩萨见人都谦虚。为什么?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。他还有惭愧心。如来果地才

佛教 生死讲经

没有过失。可是诸佛如来责备人都非常慈悲。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去学习。

  末后一句。『见杀加怒』。这是讲犯罪了。判了死刑。执行死刑的时候。没有怜悯之心。反而是瞋恨之心。这个心不好。古时候执法的人员。在执行处决死囚都流眼泪。虽然他是罪有应得。但是总是不能忍心看到人家死。尤其是无辜的、冤枉的。更是令人痛心。千方百计去救护他。怎么可以还加怒?还动瞋恨心?这种心是非常残酷。果报我们可想而知。所以对于遇难的人。应当要有怜悯心。应当要有同情心。要生救护心。这是仁心。贪瞋痴的心。是三途恶道之心。菩萨的心仁慈到极处。佛心是真诚平等。我们要认识清楚。要知道如何去学习。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。下面一段是讲一般平民所造的恶。好。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92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一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三十一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254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