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六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六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
太上感应篇 (第八十六集) 1999/8/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086
请看三十三跟三十四这两节:
【所谓善人。人皆敬之。天道佑之。福禄随之。众邪远之。神灵卫之。】
到这个一段。善人标准很多。最高的标准那是大圣大贤。往生经里面所讲的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佛说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。确实给我们立下了标准。这个标准就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的净业三福。这三条总共十一句都做到。那就是上善;如果做到前面两条。后面一条没有做到。那是中善;只能做到第一条。第二条、第三条没有做到。是下善。可是第一条做到的人就不多。所以念佛的人多。往生的人少。为什么?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善人。第一条里面有四句话。第一个是「孝养父母」。第二句是「奉事师长」。第三句是「慈心不杀」。第四句是「修十善业」。我们这个四句有没有做到?这四句做不到。说老实话。念佛怎么样去念。日夜不间断。古人所讲的。你念到如同铜墙铁壁。还是不能往生。为什么?你不是善人。人家那个地方是善人俱会一处。不但是善人。上善俱会一处。你怎么能去得了?
《无量寿经》上跟我们谈的条件。「发菩提心。一向专念」。发菩提心这一句在哪里?三福第三条的头一句。「发菩提心。深信因果。读诵大乘。劝进行者」。上善!所以发菩提心。这个人就是上善之人。什么叫菩提心?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的心。菩提是梵语。意思是觉悟。真正觉悟了。觉悟的是什么?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就是觉悟的标准。真正觉悟「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」。如果诸位真正对这句话觉悟了。你什么都放下。还有什么放不下的?虚妄的。没有一样放不下。放下就不是凡夫。大圣。彻底放下了。我们这一句经文念得很熟。其中的道理没有参透。我们没放下。这就是没有觉悟。佛用比喻告诉我们。宇宙人生的真相。「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电」。教给我们「应作如是观」。这样的看法是诸佛如来的看法。是最真实的看法。一点都没有看错。果然把这个一切法看清楚、看明白。你还会有忧虑。还会有烦恼吗?你心里头还有牵挂吗?没有。什么
菩提心现前落实在生活当中。孝养父母才能做得圆满。什么叫孝?前面跟诸位说过很多。古人讲得好。孝这个字。合父母兄弟、妻子儿女为一人。这是孝。它不是分开来的。它是一个整体的。父子兄弟、妻子儿女是一个整体。我们看起来没错。说得是有几分像。小孝。你看看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。他们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一体。这个孝才圆满。如果我们对于父母兄弟、妻子儿女。你是你、我是我。是大不孝。怎么能做得到?这个字什么意思都不懂你怎么落实?诸佛如来、诸大菩萨。他们当然是这里所讲的『人皆敬之。天道佑之』。「天道」是天神。保佑他、护卫他。他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一体。所以才有这样的感应。那才叫真正的善人。我们自己想想。什么时候能达到这个水平?在理上讲那一念之间。只要你把念头转过来。你就转凡成圣。就转迷成悟。念头转不过来。永远沦落在生死凡夫。念头转过来了就超凡入圣。
从哪里转起?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转过来。这个东西害得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。与一切众生结下无量无边的恩怨债务。能还得清吗?不可能的。这个恩怨债务只有一世一世的往上增加。决定消除不了。诸位想想。是不是这种情形?好在佛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明。这些恩怨债务就同暗影一样。虽然生生世世在累积、在增加。总是一片黑暗。一盏灯就把它照破。所谓是千年暗室。这一盏灯就能把它破除。这是说什么?回头。回头就没有了。堕落在里面那就酬偿无有尽期。可贵的是在回头。佛对我们的恩德就在此地。不是佛的教诲。我们哪里知道这些事实真相?怎么会知道回头?这是佛对我们的大恩大德。回过头来这才叫真的善人。于是我们知道。我们自己有无量无边的罪过。这个哪里是假的?我自己有无量无边的罪过。一切众生也有无量无边罪过。跟我没两样。我能够原谅自己。能够饶恕自己。为什么不能够原谅别人、饶恕别人?古人教人教得好。教我们以恕己之心恕人。跟别人的怨结就能化解;以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。才能改过自新。教得好!我们要能记住。要能够依教奉行。
孝养父母。养父母之身、养父母之心、养父母之志。把父母扩大到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母。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。孝养、奉事就达到虚空法界。这个善行才圆满。佛做到了。法身菩萨做到了。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在作祟。害得我们做不到。害得我们永远在作恶人。以佛法里面善人的标准。我们边都沾不上。这是佛法的难处。可是这种难处不是不能克服的。在自己有决心、有毅力、有智慧。你就能克服。智慧是了解事实真相。决心、毅力克
我们今天虽然讲是发心了。学佛了。要帮助众生。其实是有这么
现在大家在一起混日子。没有认真在干。真正认真干。决定不可以好高骛远。你出家。人家叫你一声师父。这一声师父就把你送到阿鼻地狱去。为什么?你是不是个师父?你配不配做个师父?师父最起码的五戒十善要做到。做到十善。还做不到五戒。还不能称师父。这是我们把标准降低到不能再低。比佛的标准还低。佛的标准叫你个小师。小师是什么?沙弥。试问问沙弥十戒、二十四门威仪。你有没有做到?你做到了。小师。人家称呼你。名实不相符你就要堕落。这好称呼的?称大师那还得了?什么人能称大师?法身大士才能称大师。在我们佛门里面。诸位看看《高僧传》。哪个人敢称大师?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、观音菩萨都不敢称。人家称大士。不敢称大师。谁称大师?只有佛称大师。这个名称敢随便称的?你不是佛。人家称你大师。那你就是冒充佛。冒充佛还得了?你走在外面冒充总统。马上人家抓去就坐牢去。判罪去。你冒充佛还得了?
所以我们总要明了。学佛就是学一个明白人。不要学成个胡涂人。人老实。依旧还得到许多人尊敬。为什么?尊敬你是个老实人。你是个本分人。老实、本分决定不能狂妄。不能虚伪。不能够骄慢。认真努力向佛学习。一定要断习气。习气烦恼太重。最不好的习气就喜欢打听别人的事情。一脑袋的是非人我。这是最不好的习气。最容易造业。如果是做破坏三宝的事。那个罪业就重了。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里面。佛讲的都在阿鼻地狱。为什么要造业?有这一张口为什么不多劝人做好事?为什么要说人家的过失。要造无量无边的罪业?一个人聪明、胡涂。在这个地方非常明显暴露出来。善人、恶人也在这个地方辨别出来。
读经、讲学无非是明理。世出世间第一大善事就是讲学。孔老夫子一生讲学。释迦牟尼佛一生讲学。他们自己教人就是两桩事情。一个是讲学。一个是改过。学之不讲。有过不能改。孔老夫子一生忧虑的就这两桩事情。学之不讲。你学了就要讲。你懂得这个意思吗?学了就要讲。多多的讲给别人听。到处劝勉别人;有过就要改。你学了不肯讲就是你最大的过失。你说我没有机会讲!你今天从早到晚你没有遇到一个人?遇到一个人就对着一个人讲。遇到两个人就对两个人讲。实在遇不到。像生公一样对石头讲。喜欢讲。喜欢度众生。喜欢帮助别人。要知道。劝别人也劝自己。劝的遍数多。时间久了。潜移默化。不知不觉当中自己起了变化。自己真的省悟过来。可见得讲学的效果是多么大。怎么能不讲?
现在实在讲比过去方便多了。你买个录音机。买个录象机。没有人讲。对着它讲。讲完之后再放开来。你再听听它的。你讲给它听。它再讲给你听。这在现代这个时代利用高科技修学!规过劝善。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帮助自己。有机会要帮助别人。决定不能把机会放过。我知道多少讲多少。不知道的不讲。这免得讲错了。知道的就应当要讲;有疑惑的一定要问。向别人请教。多听听别人的开导。不同的意见。要有智慧能力去辨别。要有广大的心量包容。我们才能开智慧。在道业上才会有进步。
后面这几句都好懂。就不必多说。「人皆敬之」。这是显而易见的。像孔老夫子、释迦牟尼佛、诸菩萨们。几千年之前的人。现在人提到还是尊敬。「天道佑之」。天神保佑他。『福禄随之』。真正心善、意善、行善。没有福报。没有福报你也得福报。福从哪里来?福从善来的。善的感应就是「福禄」。『众邪远之』。「邪」是指妖魔鬼怪。自然他就离开你。『神灵卫之』。这护法神保护你。这是讲果德。你一定得到的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47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六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六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248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