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四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四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昨天讲到:
【非义而动。背理而行。以恶为能。】
佛在经上有一段话说。这个地方也节录下来。「佛说世间一切恶人。死堕地狱」。地狱里面也有管事的人。这个人叫「牛头阿旁」。我们中国民间叫牛头马面。这是地狱里头管这些刑罚的。牛头阿旁非常凶恶。我们一般人讲。一丝毫慈悲心都没有。他见到众生受苦。绝对不会有一丝毫怜悯心。反而认为你的苦头受得还不够。加给你的刑罚还不够重。所以这些人常常怀着恶毒之心。受报的人。佛说在人间都是一些不孝父母。毁谤三宝。侮辱六亲眷属。轻慢师长。诬陷善良。杀害众生。造诸恶业。我们想想。佛说的这几句话。我们有没有?孝顺父母我们听说了。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?
孝顺的意思很深、很广。我们在前面说了很多。少年时代在学校里求学。功课不好、品德不好。这是不孝。现代年轻人谁知道?学业完成之后。踏进社会。成家立业。如果家不和。在事业上与同事、与朋友不能和睦相处。常常让父母操心。也是不孝。我们出家了。没有认真修行。戒定慧三学不能够增上。这一生当中不能够超越三界。脱离六道轮回。这是不孝。所以我们读这一句不孝父母。佛不是对别人讲的。正是对我们自己讲的。
每个人在他自己本分的岗位上。现前工作环境上。如何尽忠尽孝?社会广大的群众。接受圣贤教育。接受佛法的教育。机缘愈来愈少。我们有幸遇到了。遇到之后。在这一生当中。一定要把这难得的机会抓住。要做好。忠孝这两个字。我们概括整个佛法来看。一切诸佛如来自行化他。这两个字可以概括尽了。什么是佛法?忠孝就是佛法。忠孝就是菩提大道。《观经》三福第一句。「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」。这两句做到极处就成佛了。这两句八个字。如来果地上才做到圆满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。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还欠缺一分。没有能达到究竟圆满。所以佛这句话。不孝父母。甚至于对等觉菩萨讲。还在那里提醒他。你的孝没有做得圆满。我们听到这句话应当生起高度的警觉心。这叫学佛。佛是究竟圆满的大孝。佛是究竟圆满的奉事。佛的师长是
毁谤三宝的事情我们做得太多了。也许诸位同学听到了不以为然。其实我们四众弟子。在家出家、男众女众。如果不是真正的依教奉行。在社会上表现一个真实佛弟子的形象。我们就毁谤三宝了。让社会上人看。这个佛弟子是这个样子的。你们想想。这是不是毁谤三宝?所以形象多么重要。我们四众弟子。无论在什么时候、在什么场所。跟一切大众相处。如果令人礼敬三宝、恭敬三宝、赞叹三宝。这是为三宝增光。这是利益众生。如果我们的行为、造作依旧还造恶业。让别人毁谤。让别人轻视。让别人因我而造罪业。这不是毁谤是什么?所以佛弟子生活行持、言语举止都要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。所以佛讲的这些句句话。我们都要认真的去反省、去思惟。如何学习避免这些过失。这些过失都是阿鼻地狱的业因。
骂辱六亲。骂是毁谤。辱是侮辱。家亲眷属。轻慢师长。轻视。对师长生傲慢心。没有把师长看在眼里。师长的范围也很大。教导我们的老师是师长。我们曾经念过小学、念过中学。有一些同修念过大学。直接教过你的。这是自己的师长。如果把这个范围再扩大。凡是从事于教育工作的这些人士都是师长。古时候的人知道尊敬。尊敬读书人。读书人教化社会大众。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是社会教育的老师。我们尊重读书人。尊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。这是尊师重道。移风易俗。这是大善。几个人懂得?现在不要说是从事社会广泛教育的这些工作人员。过去曾经教导我的老师。我们还有几个人能记得?还有几个人会关怀老师?现在这个社会。我们看得很清楚。这是正道。这是社会安
诬陷善良。多半是生于嫉妒心。嫉妒、瞋恚的烦恼也是与生俱来的。看到别人做一桩好事。尤其看到别人超过自己。这个心里头总是难受。难受而没有障碍的行为。造的业轻;如果在行为上障碍别人的善事。这个罪过就重。戒经里面结罪。是看他善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。如果影响愈大。你障碍的罪就愈重;他的善行对社会影响不算大。你障碍他。你这个罪比较轻。这是论到果报。我们学佛是修行人。如果见到别人好事。还有这个念头。立刻要警觉到。要生惭愧心。佛菩萨教导我们。世间圣贤人也教导我们。「成人之美」。这个意思就是遇到别人行好事、行善事。对社会、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。我们不但不可以嫉妒。还要去帮助他、成就他。我们帮助他。我们成就他。我们赞叹他。自己所得的福、所得的功德利益跟做的人相等。
由此可知。遇到这种事情。吉凶祸福真的在自己一念之间。一念觉是吉。福报现前;一念迷。嫉妒、障碍。那是凶。那是灾祸。善事之小者。局限在一个地区。局限在一个族群;善事之大者。不限一个地区。不限种族。不限宗教信仰。大的!古人说得好。不读《华严》。不知道如来的境界;不深入《华严》。不能拓开自己的心量。自己的心量跟诸佛如来的心量本来是一样的。心包太虚。量周沙界。我们现在因为迷惑、因为情执。把自己的心量缩得很小。不能够容人。不能够容事。这是我们自己的过失。所以遇到别人行善。我们要热心去赞助。
学佛的同修很多。其中也有些少数。就是李老师以前所说的话。偏漏执。偏见、执着。他学佛局限在佛教这个范围之内。看其它的宗教。都对立;局限在自己这个族群之内。看到别的族群。外国人。也就对立。他也持戒。他也读经。他也长斋。他也拜佛。可是心量总是拓不开。看到我接触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。疑虑重重。说「净土法门法师怎么搞的。现在怎么不学佛了。怎么去搞多元文化去了?」我听
我们今天供养其它宗教办的这些养老院、孤儿院、戒毒所。社会种种慈善事业。我们供养一些钱财。佛教徒看到心里难过。为什么把我们的钱送给别的宗教?我反过来问他。养老院我们要不要办?要办。孤儿院我们要不要办?要办。慈善事业我们应不应该做?应该做。你去做!我没有时间。我没有钱。人家做了我们去投资。那不等于我们做一样。我股东在里面。你想想对不对?既然有人发心去做了。我们投资进去参加股东。那个慈善事业我们不就有一分了吗?你们供养我。我拿去普遍投资。你们各个人都是社会慈善的股东。我没有把你们的供养糟蹋。你们自己也晓得。你们都是他们那些事业的老板、股东。不管出钱多少。好事!为什么心量这么小?为什么不能容人?为什么不能看人家做一点好事?好像好事只准你自己做。别人做了就难过。有意无意造作许多的罪业。自己还以为学佛学得不错、学得很好。将来堕阿鼻地狱还不知道怎么堕的?阎罗王给你一桩一桩解释。那个时候你后悔莫及了。
所以学佛。前面两句话讲得很好。一定要深明义理。深明义理这桩事情。如果不天天读经。天天在这里研究、讨论、讲学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55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四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四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226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