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五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五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九十五集) 1999/9/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095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昨天讲到批注里面。引用佛经里头一段话。说明造作极重的罪业堕阿鼻地狱。「皆是不孝父母。毁谤三宝。骂辱六亲。轻慢师长。诬陷善良」。昨天说到这个地方。下面还有两句。「杀害众生。造诸恶业。如是等人。来此受苦」。后面的诸位自己看就可以了。杀害众生。特别是小动物。尤其是常常骚扰我们的。像苍蝇、蚊虫、蚂蚁、跳蚤这一类的众生。不学佛的人就不必说。学佛的人也在所不免。有意无意的就伤害这些众生。这是我们真正学佛的人。不杀生从哪里做起?要从这些地方做起。这些小动物来骚扰我们。我们要有耐心。要能够忍受。自古以来。真正修行的大德。受到这些骚扰。他不会怨恨这些小动物。他反过来生惭愧心。世出世间法总离不开因果。为什么有些人。这些小动物不去骚扰他。而来骚扰我们?决定有前因。我们过去曾经也变
人与人。人与一切众生。无量劫来的业缘。不外乎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。如果没有这四种缘。有的时候见都见不到。也有的时候见如不见。这种情形。事实真相。我想我们每个同修都能体会到。只是体会得不够深刻。不够深刻的原因。是对于经教涉入不够深度。佛经教给我们深解义趣。如果我们有深度的契入。你自然就明了。然后在这个世间你的心就平淡。顺境不起贪心。逆境绝不嫌恶。善人、恶人一律平等看待。心就平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修行在哪里修?也就在这些地方修。修行不仅限于读经。念佛也不仅限于持名。哪一门都含摄一切法门。很少人懂这个道理。能够做到的更少!佛经上告诉我们。真正通达做到。这法身大士。权教菩萨、二乘圣者通达还做不到。这些理论、方法、境界。《华严经》上讲得最透彻、最明白。往年弘一大师教人。特别是知识分子。学佛应当从《华严疏钞》下手。很有道理。通达《华严》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。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。皆是圆顿大法。都能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。提升到殊胜的境界。八万四千法门。无量法门。皆是佛华严的生活。所以古大德称这部经叫根本法轮。非常有道理!
末后这一句是造诸恶业。恶业无量无边。菩萨的标准。凡是与性德相违背的皆是恶业。我们世间人认为是善法。菩萨看到是恶法。为什么?不出六道轮回。六道里面三善道享福。不是真善。福享尽了还要堕落。不但六道里面没有真正的善法。四圣法界也不是真善。真善决定要超越十法界。那是真善。永远不退转。这是真善。这一段文做了两句总结。「作恶之人定入地狱」。这个语气非常肯定。一丝毫犹豫都没有。决定堕地狱。末后劝我们。「剎那住世。便当力行仁慈」。这个住世就是你有幸在十法界里面得人身。得人身。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。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。人的寿命不长。唐朝杜甫讲过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。唐人说的。也许大家认为现在医药发达。人的寿命长了。不见得!如果说医药发达。人的寿命可以延长。因果定律不就推翻了吗?寿命长别有原因。这一点我们要懂得。但是如果就全球人民平均寿命来说。不到七十岁。佛法讲的是平均寿命。个别寿命有长的。过去生中修的。业因果报各
所以佛菩萨在这里劝我们。我们住世的时间短。明白这些道理。要「力行仁慈。广修众善。消除三障。清净六根。念佛持斋。参禅学道。高超三界。迥脱四生」。劝我们干这些事情。开始学的时候是很勉强的做。做了几年之后渐渐习惯了。我是个凡夫身。业障习气很重。可是我真是像章嘉大师讲的。一生佛菩萨照顾。佛菩萨给我受种种折磨。我因为相信老师的话。这些折磨都是佛菩萨的照顾。让我修布施。为什么?人家一定要。你不给不行。好了。就学布施!慢慢学。学了多少年。慢慢就自然了。忍辱。人家欺负你、侮辱你、折磨你。忍受。从忍辱逐渐心就平了。心就定了。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。心清净、心定。智慧就开了。所以所有折磨我的人、侮辱我的人。我心目当中都是佛菩萨示现的。没有这些人为难。我怎么能成就?六波罗蜜是这样修成功的。哪有说这六波罗蜜是在一帆风顺当中修成功的?没这个道理。释迦牟尼佛成佛还要经过许多的磨难。八相成道里头降魔。降魔。给诸位说。不是在那一段时期。从他出生到示现成道。几十年当中。天天都在降魔。天天都有魔障;换句话说。你要禁得起考验。你才能有成就。
人决定要有爱心。我们现在读大乘经。大乘经里面讲得很清楚。诸佛如来是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自己的身相。法身大士没有身相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他的身相。叫法身。他所现的报身。报身是智慧。智慧也没有形相。报身是般若。法身是理体。应化身是解脱。解脱就是自在。大自在。为什么应化身叫做解脱?这是对众生讲的。众生的身体业报身不自在。被烦恼所缠缚。被生死所限制。佛示现种种身相。随类现身。所现的身没有烦恼。烦恼解除了。没有生死。没有生死叫脱。没有烦恼叫解。佛菩萨所现的身跟我们不一样。这个解脱通常讲法身大士。脱离六道。脱离十法界。见思烦恼解除了。尘沙烦恼也解除了。无明烦恼也破一分了。所以这是诸佛菩萨的应化身。跟我们凡夫的身不一样。
佛教我们要有真诚的爱心、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。不分邪正、不分善恶、不分利害。一律平等的爱护。我们在前面讲的。纯一善心。纯一善意。纯一善行。纯善。但是邪正、是非、善恶。依然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知道众生造善得善果。知道一切众生作恶要受恶报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这是智慧的观照。照得清楚。心里决定没有动心。没有起心动念。也就是没有好恶。不是说善的我们就喜欢他。恶的就嫌弃他。没有。不起心、不动念是说这桩事情。就是心里纯善的。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。善恶的善也不善。善恶二边都离开了。邪正二边都离开了。利害二边都离开了。那才叫真善。所以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之中。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。这才叫广修众善。
消除三障。三障自然就除了。没有这个功夫。三障太难。三障是指的惑业苦。也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讲的妄想分别执着。清净六根。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真的不染。接触。清楚、明了。是般若的观照。一尘不染是甚深禅定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确实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。这就是清净六根。这就是都摄六根。念佛持斋。斋它的本意是身心清净。现在在习俗里面。持斋一般人都把素食当作持斋。也行。素食是持斋的一部分。参禅学道。参。不用意识才叫参。用意识心就不叫参。你看宗门里面讲「离心意识参」。心意识是八识。心是阿赖耶。意是末那。识是第六意识。第六意识是分别。末那是执着。阿赖耶是落印象。离心意识就是说不要执着、不要分别、不落印象。这叫参。
禅是什么?禅是佛心。戒是佛行。教是佛的言语。而这一句佛号全部统摄。这归到念佛法门。所以这个文字好。前面念佛持斋、参禅学道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。第一就是参访吉祥云比丘。吉祥云比丘跟他讲了二十一种念佛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56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五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九十五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224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