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一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一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一0一集) 1999/9/13 香港 檔名:19-012-0101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请看《感应篇》第四十段。这一段只有两句:
【阴贼良善。暗侮君亲。】
这都是说严重的大恶。『阴贼』就是阴谋陷害。所谓是「暗箭伤人」最为难防;暗中计算别人、伤害别人。别人还不知道你伤害他。属于这一类的。这个存心非常的残忍、非常的阴毒。对付一般的人。已经是严重的罪过。如果对善人那罪过就大了。在五逆罪里面。「杀父、杀母」这决定是堕阿鼻地狱。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。你不能够报答父母、孝养父母。你还要陷害父母。这是大逆不道。极恶的重罪。可是佛也说「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」。这个罪都跟杀父、杀母同等的。甚至于比杀父、杀母的罪还要超过。这是什么道理?我们要懂得。佛菩萨、阿罗汉、僧团。那是世间的善人。他们在社会上所作所为是世间第一等慈善事业。这种慈善事业比一般救济贫苦要大得多、殊胜得多。他们所作的、所为的。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。是教化众生断恶修善。而且给社会做良好的榜样。社会上有这种人存在。是一切大众的福报、一切大众的仰望、一切大众的皈依。如果阴谋陷害这些善人。果报都在阿鼻地狱。比杀害父母的罪还重。堕落在地狱的时间还要长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这个结罪不是对他一个人结罪。是得罪所有一切众生。就看这个善人影响的面多大。影响的时间多久。他影响的面愈大。影响的时间愈久。你阴谋伤害他。你的罪就愈重。
为什么会起这种恶念去伤害善人?我们想第一个因素就是瞋恚、嫉妒。心量很窄小。容不得别人的擅长。容不得别人的好事。所以才造作这样的罪业。殊不知果报太重了。太苦了。太可怕了。如果你的念头能够转过来。不但不嫉妒。而且还欢喜赞叹。全心全力协助他。成人之美。你的功德福报跟这个善人一般大。他的善行怎么成就的?一定仰赖大众同心协力成就。何况佛在经上把这些根本的道理给我们说出来。造善作恶果报的大小。都随着心念。心量大得福就大。心量小得福就小。同样造这一桩善事。得福果报不一样。所以诸佛菩萨造丝毫的小福。果报都是遍虚空法界。为什么?心量大。世间人造再大的福报。可是得的果报不大。什么原因?心量太小。心胸窄小。障碍你的福报。你修福总不能够超越你的心量。诸佛菩萨「心包太虚。量周沙界」。所以他种小善得无量福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如果把自己心量拓开。恶念就不会有了。恶念尚且不生。哪有恶的行为?这是我们要懂得的。
后面一句『暗侮君亲』。「侮」是侮辱。也是在暗中。也就是说人家没有见到、没有听到。自己在做欺侮君亲的事。「君」是我们的尊长。不一定是帝王。我们在社会上。现在人讲的领导与被领导。我们站在被领导的地位。对于领导我们的人。这个人就是君。一般人叫上司。你在一个公司行号里工作。你的老板、你的经理、你的董事长就是君。读书明理的人。知道要尊敬。怎么可以侮辱?纵然这些上司有些不合理的设施、不如意的作法。也要尊敬。为什么?因为他的种种作法。我们并不了解。他思考是全面的。他所顾及是整体的利益。我
我们对父母恭敬供养。父母年老了、体力衰了。时时刻刻关怀照顾。如果我们没有竭尽自己的真诚。或者表面顺从暗地违背。这也是暗侮亲人。今天社会这些事情。我们耳闻目睹太多太多。所以社会不安定。天下大乱。夜晚不敢出门。我们想想古时候政治清明。风俗淳厚的时候夜不闭户。不要说白天。晚上大门开着都不会有坏人出来骚扰。人人都守礼。人人都守法。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?我们今天过的又是什么日子?今天我们无论是大户人家、小户人家。居住的环境防范严密。唯恐盗贼乘机而入。门窗都要加上铁栏杆。从前铁栏杆是监狱里头用的。现在我们看看每一家的住宅全是监狱。个个都被关在铁笼子里头。你说多可怜。这是什么文化?是什么文明?我们耳闻目睹怎么不寒心?追究它的根源。怎样造成的?不读圣贤书之过。没有受过伦理的教育、道德的教育。所以才会有这个现象。觉悟的人、明白的人也生存在这个社会。需不需要这种防范?不需要。会不会有人来骚扰、来贼害?也无需要防范。为什么?明理的人知道。「一饮一啄。莫非前定」。他跟你有怨、跟你有仇。防范。人家还是要来侵犯、来报复的。你跟他无怨无仇。不防范。也不会有人侵犯你。
佛门有个小故事。隋唐时候华严宗杜顺和尚。这是华严宗第一代祖师。在荒野搭一个茅蓬。在那个地方修行。他居住的那一带小偷很多。有一个信徒供养老和尚一双新鞋子。替老和尚做一双鞋子。看到老和尚在那里入定打坐。也就不敢惊扰他。把鞋子挂在他外面的门口。这样过了一年。他有一个机会又从这里经过。再来拜见老和尚。看到鞋子还挂在门口。他进去拜见老和尚。他说「老和尚我供养你一双鞋子挂在门口。你看到没有?」「我看到了。」「怎么还挂在那里?这个地方小偷这么多。都没有人拿去?」老和尚说。「我前生不欠他们的。我东西摆在他们面前。他也不会动心。」前生不欠他的。前生欠他的。你藏在哪里也会被人家找到。也会被人拿去。这是说明「一饮一啄。莫非前定」。既然是前定的。你防他干什么?他要拿去了。好!这债还了、清了。这一笔勾销了。用不着防范。前世没有这个债。他不会起心动念。欠债的要还钱。欠命的要还命。佛说得好。世法、六道轮回是稿的什么?无非是业报酬偿而已。
批注后面有几句话。「不忠不孝。害教叛道」。圣贤的教化。古德有比喻。「人天眼目。黑暗灯明」。你要障碍。罪过就大了。你害一个善人。尤其是陷害一个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。教化一切众生的人。罪过不在受害人结罪。是在整个社会一切众生接受教育上结罪。所谓是你把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断了。你把一切众生学佛的机会给断了。这个罪重了。这比杀人身命还要重。所以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一开端第一段你们看看。有两个法师讲经说法的。教化许许多多众生。有几个看到这个法师。好像是得到名闻利养。他心里难过。嫉妒障碍。想尽方法来破坏他。使跟他学习的人产生误会。对法师失去信心。接受佛法教学的机会完全失掉了、破坏了。罪过堕阿鼻地狱。堕落地狱多少年?你们去看经。一千八百万年。这是讲我们人间的时间。他在地狱里所感受的时间是无量劫。地狱跟人间时差不一样。一念的恶心铸成大错。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。这个恶还得了吗?与两个法师。说实在的话。与他没有什么大的影响。受害的是无量众生。你害的是两个人。但是连累无量众生不能得佛法的利益。所以在古礼上我们读过。我跟这个人有杀父之仇。不共戴天之仇。但是现在这个人他做官。我可不可以报仇?不可以报。做官是什么?为人民服务。为人民造福。他现在是造的好事。替社会大众做好事。我虽然有仇。我不能报。他做好事。不但我不能报仇。我还帮助他。成就他的善事。这是读书明理之人。什么时候报仇?等他卸任。他不再做这个工作。这是报仇的时候。他在社会做利益大众工作的
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62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一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一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21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