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二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5 02:43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二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二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一0二集)  1999/9/15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102

  请掀开经本。第四十一节。经文只有两句:

  【慢其先生。叛其所事。】

  这都是太上给

2017中国佛教讲经交流

我们举的一些例子。这是恶行当中的大恶。『先生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老师。批注里头说。这批注都是以古人所讲的。「传道。授业。解惑者也」。佛家常讲。我们身命得自于父母。我们的慧命得自于老师。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。身命跟慧命做个比较。慧命比身命更要重要。如果人有慧命。这个人生生世世决定不堕三恶道。不但不堕三恶道。决定能够超越轮回、超越十法界。由此可知。慧命重于身命。佛菩萨的恩德超过父母。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。可是现在在这个世间。能够真正让我们得到慧命的老师。几乎都见不到了。这也是事实。佛家常说。「佛氏门中。不舍一人」。为什么我们今天发心要求法身慧命。佛菩萨不来帮助我们?我们学佛这么久了。对经教也涉猎了一些。我们可以肯定佛菩萨的话是真实的。决定不是妄语;换句话说。决定不会舍弃我们。问题是我们求道的心是真的。还是假的。如果我们求道的心不是真切的。佛菩萨就不来了。来了没有意思。如果真的是恳切真心求。就决定有感应。由此可知。我们求法修行。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、成就的早晚。都决定在自己。不是别人给我们决定的。自己有个真诚的心。有个清净的心。认真依教奉行。佛菩萨就来了。他有不可思议的善巧方便来加持我们。如果有一丝毫的不诚实、不老实。就决定没有感应。所以今人心之所感都是些妖魔鬼怪。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心里头有贪瞋痴慢。心里头有邪知邪见。邪与邪相感。真与真感应。这是一定的道理。

  现在我们自己不知道怎样修学。这个诚心发不出来。父母也不知道。甚至于现在老师也不知道。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。我小时候第一天上私塾。大概是七岁的时候。这个印象我记得非常清楚。这个私塾是在一家祠堂里面。我的老师姓什么我忘掉了。这太小的事情。我记得我父亲带着我。还准备有礼物。去供养老师的。进到祠堂。见到老师。先把礼物供上。我的父亲在前面。我跟在后面。它也有个礼堂。在礼堂的正当中供一个牌位。「大成至圣先师」孔老夫子的牌位。我们向孔老夫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。我父亲在前。我跟在后面拜。拜完之后。请老师坐到当中。我父亲在前面。我在后面。也是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。我印象很深刻。家长把子弟付嘱给老师。请老师严加管教。这么隆重的礼节。父母要拜老师的。老师要是不好好的管教学生。你们想想。怎么对得起人家的父母?这样尊重。现在没有了。没人懂得了。

  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办了一个「内典研究班」。学生八个人。老师六个人。我也是其中之一。这个班的主任是李老师。开学那一天。李老师请我们六个老师上座。我们六个都是他的学生。他带着学生。他在前面。八个学生在后面。给我们顶礼三拜。李老师说「我代表学生家长。」大概我们这一生只会遇到一次。再遇不到了。再没这个事情了。代表学生家长。率领八个学生。我们这六个人坐在上面。接受他们顶礼三拜。我们要不认真教导这些学生。我们对不起老师。现在哪懂得这个道理?不但你们没见过。听都没有听说过。所以古时候师徒如父子。真的比父子还亲。老师的儿女跟我们自己兄弟一样。一生都互相照顾。所以人家做老师的人。虽然很辛苦。读书人都很贫寒。但是他非常安慰。学生教好了。将来学生能够出人头地。他的子子孙孙都会有人照顾。他没有后顾之忧。古时候有道义。现在没有了。现在我们看社会的结构。人与人的结构是什么?利害。有利就是朋友。就是亲属;没有利的时候。就是怨家。就是对头。你说这是什么社会?从这些地方。我们真正体会到圣贤教育的重要。失掉圣贤教育。那真是夫子所说的话。人与禽兽有什么两样?人也是动物。跟一般动物差别在哪里?就是人懂得道义。能够明了「道德仁义礼」。其它的动物不懂。

  人为什么懂得「道德仁义礼」?是老师教的。所以对老师怎么可以轻慢。『慢其先生』。说老实话。老师都是读书人。都是明理人。对于这些名闻利养看得很淡。也无需要求人恭敬。学生对老师的恭敬是敬什么?是敬自己的学。道理在此地。老师教学生。对学生关怀确实是有差等的。这是什么原因?老师观察学生。这个学生一分恭敬。教他一分;两分恭敬。教他两分。什么原因?绝不是对老师恭敬成分多少。老师观察你能够接受多少。印祖在《文钞》里讲。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」。教你两分。那一分是多余的。是浪费了。你这个器只有这么大。拿过来给你盛水。只能装这么多。再多了。漫掉了。你十分诚敬。你这个器大。就多给你装一点。一分诚敬。小的。只好给你这一点。是这么个道理。不是老师喜欢你。你恭敬他、巴结他。他就教你。不是的。是看你能够接受多少。你十分诚敬。老师教你九分。对不起你。你一分诚敬。教你两分。多余的。你接受不了。是这么个道理。如果老师要是贪图人家恭敬他。那他是凡夫。他哪里是圣人?所以诚敬。确实把我们好学的心、喜欢接受的心、依教奉行的心。显露在这上面了。人家看到的时候。他不能不教你。

  我过去这三个老师。那个时候我的生活非常清苦。说实在话。一分钱的供养都

九华山佛教讲经交流会

没有。我跟方老师学。方老师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。我没有缴一分钱的学费。跟章嘉大师三年。我也没有一分钱供养过章嘉大师。这他知道。他了解我的环境。有的时候谈话时间久了。超过十二点钟。他留我吃饭。跟李老师十年。李老师常常供养我、照顾我。我没照顾过他。他的学生多。他收的供养多。吃的东西他给我。穿的衣服他常常送给我。没有缴过一分钱的学费。这三个老师。都没有缴过一分钱的学费。得到老师特别的照顾。什么原因?就是诚恳的态度。真想学。我们要知道。这三个老师都是很有名望的大德。学生很多很多。没有一个像我有这样的这种礼遇。没有。我也不是有人教我。没人教我。是从小受的苦难太多了。遭遇到抗战。八年的日子过得太辛苦了。天天逃难。日本人在后面追。抗战八年。我走了十个省。都是徒步走路。所以江南十个省。我印象非常深刻。我是走过来的。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。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只。遇到有河流地方才有船。没有河流的地方。走!所以吃的苦难太多太多了。没有机会上学念书。所以对于学的心就非常恳切。遇到有这个机会。决定不肯放过。现代人生活比我那个时候富裕太多太多了。日子过得好。学的心就淡了。学不学无所谓了。所以我们尊师重道几乎是出自于自然的。出于天性的。

  小注里头说的几句话很好。「父母生我之身。尤必先生成我之学」。「尤必」这两个字好。必须要老师成就我的法身慧命。「故其尊与亲君并重」。君是从前帝王。古时候的人民没有不尊敬帝王。尊敬国家领导人。现在由于圣贤教育废弃了。所以现在对于君长那个尊敬的心也没有了。可惜。「今人延师教子。往往多出虚文」。写这本书是在清朝末年。已经受西洋文化的影响。实在讲西方文化传到中国。把中国古老的传统破坏掉了。所以我们的国家民族这一百多年来。将近两百年。遭受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没有过的痛苦。我们也不能怪别人。怪自己无知。怪自己迷信

刘玉珍佛教讲经

。迷信西方物质文明。把自己的东西废弃掉了。这一点我们远远比不上日本。日本人比我们聪明。他知道中国传统有价值。所以他永久保留。西方科技他要学。他们是并重。所以那么小的国家。能那么样的强大。我们是完全把自己的忘掉了。只看到别人的好。认为自己的东西太旧了、古老了、不合时代了。完全要丢掉。为什么日本人不肯丢?这是我们比不上日本。这是清朝末年的现象。请老师教子弟。心不够真诚。

  「吝财亏礼」。对老师的供养非常微薄。礼节没有那么样的真诚。「甚或言词不逊。礼貌反常。有心夷落」。轻视。瞧不起老师。老师家境清寒。多半生活非常清苦。这里讲这些人眼光短浅。跟禽兽没两样。可是做老师

佛教讲经15分钟

的人。决定不能因为学生家长对待你没有礼貌。轻慢你。你就不肯认真教。那也错了。那你不是一个读书人。你还是要认真教。尽到你自己的本分责任。你这个老师是有道德的。是真正明理的。如果贪图

景德镇佛教协会讲经

学生家长的供养。供养多了。就认真多教他。供养少了。对学生也就不太认真。这个老师不是个好老师。这个老师将来也要负因果责任。各人有各人的因果。因此我们真正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。只要做到自己的本分。将自己的本分做得尽善尽美。全心全力去做。好果报决定在后面。积功累德。教书的人就是教学。在教学里积德累功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63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二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一百零二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208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