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六十一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六十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六十一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六十一集) 1999/7/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061
各位同学。大家好。《
前面我跟诸位讲过安世高那个同学的公案。宫亭湖的龙王。前世跟他是同学。龙王是畜生道。为什么一个修行人会堕到畜生道?就是小不如意。小不高兴。那个时候出家人是托钵。这个出家的法师修得不错。明经好施。经教很通达。讲经说法说得很好。又肯布施。法缘殊胜。这样的法师多难得!托钵的时候托到的菜饭不太合自己的胃口。心里有一点不高兴。就这么一点点不高兴。堕落在畜生道。我们想想。我们今天的德行比不上人家。我们的瞋恚心、分别心、嫉妒心、执着心不知道比他重多少倍。他还能做龙王。想想我们将来堕成什么?这都是事实。所以真修行人。就在这些境缘当中。立刻觉悟、立刻回头。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。清净心是道。平等心是道。所以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。就在起心动念之处。要微密观照。我还有没有执着?还有没有分别?我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。还有没有爱好?还有没有嫌弃?顺自己意思的生欢喜心。不顺自己意思生瞋恚心。一丝毫的瞋恚。不想跟这个人往来。不想看他。我们错了。我们还有分别执着。我们还没有放下。心里面还有计较、还有是非、还有得失、还有好恶。这怎么得了?道地道地的六道凡夫。
因此我们才体会到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。「阎浮提众生。起心动念。无不是罪」。我们领略了这句话。没有这个微密观照。细心的反省。我们看经文上。总以为他讲得太过分了;细细一观察、一反省。经上讲的字字句句都是正确的。一点没错。真修行人、大修行人。就在境缘当中把这些烦恼习气洗除得干干净净。把这些棱角磨得光光滑滑。那是真修行。修行做功夫在哪里做?我们明白了。明白了要真做。在日常生活当中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没有别的。就是学一个看破、放下。有丝毫的意思起来。这个意思要放下。知道清净心中、平等心中、真心里面没有丝毫意思。有丝毫意思起来那就是无明起来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那是无明。我们要不在这上用功夫。怎么可能成就?
净宗用功确实比其它的法门方便太多。净宗是提起一句佛号。才起心动念。自己觉察。古人所说的「不怕念起。只怕觉迟」。念头才一起你立刻觉察到。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。把这个念头换掉。换成阿弥陀佛。这叫做念佛。念佛原来是这个念法。这一句阿弥陀佛。就把你这个念头摆平。把这个念头打下去。这个念佛功夫才叫得力。我们今天有人说功夫得力。未必。错会了意思。什么叫得力。这两个字他没有搞清楚、没有搞明白。功夫真正得力。念念息灭贪瞋痴。念念息灭是非人我。念念息灭四相。这功夫才得力。不但四相没有。四见也没有。《金刚经》末后说「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」。真
可是诸位要知道。功夫如果一不得力。妄想就起来。佛法里面叫观照。观照要失掉。照不住。妄想起来。杂念就起来。我们自己常常反省。常常觉悟。常常感到非常惭愧。起心动念还在造业。在日常生活当中。我们知道。普贤菩萨讲得很清楚。「恒顺众生。随喜功德」。但是就是做不到。依旧还干的是恒顺自己。顺自己的烦恼习气。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。我们还干的是这个。可是要觉悟。干这个决定不能脱离六道轮回。希求往生那是你的希望。未必你能达到。这是真话不是假话。绝不骗人。一万个念佛人。一万个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。真正能去的只有二、三个。这从前李老师常说的。什么原因?放不下妄想分别执着。还是随顺烦恼习气。怎样才能往生?最低限度。随顺阿弥陀佛。念念都是阿弥陀佛。这种人才能往生。这个阿弥陀佛的佛号才真正把自己妄想分别执着压下去。这是伏烦恼。并没有说断。
真正修行人。就是此地讲的发愿带头的人。他能给大家做一个样子。他做样子不是有意做的。他自己就是这么干法。不是故意装模作样做给人看的。没有这种念头。有这个念头。又落在妄想里头。又落在分别执着里头。所以那不是真心。真心没有做作。真心是自自然然的。顺乎自然那是真。违背自然那是造作。那是假的。那是虚伪的。虚伪的心不能够生到极乐世界。西方极乐世界凡是往生去的人个个都是真诚心;换句话说。个个都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绝对不是说有个虚妄的心能够往生。没这个道理。虚妄心念佛。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。种个善根。这一生不能去。那要等到来生、等到后世。来生、后世什么时候遇到这个缘分。遇到念佛法门。什么时候你用真实心。也就是说你要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心。念佛求生净土。你就决定得生。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。
我们现在晓得。晓得现在就用。现在就学习。我们这一生就能往生。能不能往生。往生品位高下。善导大师说得好。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我们今天遇的缘殊胜。对于这些道理、方法、境界大致上都搞得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明了之后我们就要会做人。会过日子。怎么做人?怎么过日子?离妄想分别执着做人。对所有一切众生是以清净心看待、真诚心看待、平等心看待。决定不会起一个念头。这个好。那个不好。一定要跟人家争。一定要计较。计较到最后自己堕三途。你要问为什么?三途是你自己造的。一切法从心想生。你那么执着、那么好强
真心离念。没有念头。佛又怕人误会。这真心离念怕你又变成无想定。所以又说了一句话。离念是离妄念。这个意思就是说他还有正念。什么是正念?念而无念。那是正念。无念而念。是正念。这个意思深。但是我们要能体会。念而无念。那个念是念一切众生。念佛念法念僧。这《弥陀经》上常讲的。念佛念法念僧是利益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就是佛、就是法、就是僧。这个念是正念。什么叫无念?虽然念佛念法念僧。念利益一切众生。自己心地始终清净。确实没有起一个念头。这两个是同时的。没有先后。这才叫正念。谁的念头是正念?法身大士。我们知道。法身大士分别没有了。决定没有分别。决定没有执着。烦恼障、所知障断了。无明也破几分。真心显露。也就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显露出来了。他用这个心。凡夫跟这是相违背的。换句话说。凡夫没有真诚心。虚伪心、染污心、高下心(不平)、迷惑心、自私自利的心。跟这完全相违背。所以凡夫不容易脱离六道轮回。
我们讲修行要把这个改过来。一百八十度的改过来。会用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这是菩提心。这是真心、是佛心。这个心起作用就是菩萨行。真正的幸福美满。世间人讲的真善美慧。所以我们晓得。一丝毫的执着都不可以有。但是这种毛病习气不知不觉就流露出来。时时处处你都会看得到。看到别人。马上想到自己。自己有没有?自己看自己的毛病很不容易看到。看到别人立刻回过头来。回光返照。就能看到自己。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。看到自己这是觉悟。把自己这些毛病习气赶快改过来。真修行。经不可不读。不能不听。听起来是很厌烦。但是不听。毛病习气确实自己不能够觉察。永远没有醒悟改过的一天。这还得了吗?这个佛我们就白学了。
好。今天时间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22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六十一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六十一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191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