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四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四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七十四集) 1999/8/5 香港 檔名:19-012-0074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请看《感应篇》第二十八节。这一节只有一句:
【遏恶扬善。】
批注里面一开端讲得很好。「凡人之恶原非性成。习染既深。滔滔莫救。或明知故犯。或不知误为。究其成。造下弥天罪案。原其始。止因一念差迟」。这几句话我们要冷静的去思惟。细心去体会。中国古时候儿童上学。大概第一部念的书就是《三字经》。《三字经》一开端就说。「人之初。性本善。性相近。习相远」。跟这段话的意思完全相同。人为什么会造恶?人性本来是善的。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。善恶之善已经是第二义。不是第一义。所以儒家大圣孔子说性相近。而荀子、孟子所讲的那就是习相远。你看孟子主张性善。荀子说性恶。这个善恶是相对的。是习性不是本性。孔子讲的是本性。本性一切众生都一样。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同一个心性。造善、造恶都是习性。所以这里讲人之恶原。就是造恶的根源不是自性。
诸佛菩萨明心见性。不但决定不作恶。给诸位说。恶的念头都没有。不但没有造恶的念头。行善的念头也没有。为什么?习气断尽了。行善造恶是习气。我们讲习性。习惯成自然。这种习性不是一生培养的。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始劫以来养成的。养成一个习惯。不知道的人以为是天性。只有彻底觉悟、明心见性的人才知道。天性里头没有。从哪来
可是回头也得有下手之处。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「最初方便」。我们从哪里下手?这四个字就是教我们下手的方法。这四个字浅深都没有止境。我们初学功夫浅。到菩萨地那个功夫就深了。『遏』是用力制止。也就是说要把它克服。要把它压住。压住什么?『恶』。恶念、恶行。不但是恶的行为我们要控制住。不能造作。恶的念头
禅宗常常教人「莫思善。莫思恶」。这句话意思是什么?把那个善念、恶念统统断掉。这个时候你的本来面目就现前。本来面目是什么?明心见性。菩萨示现在六道度化众生。
断的方法。首先要把恶的念头、恶的行为控制住。不让它发生。不让它起来。念佛人。我们常常说的。念才起。立刻就把阿弥陀佛提起来。第一个念不管是善念、是恶念。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。用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把你前面的念头换过来。这就是「遏恶」。诸位要晓得。这个「恶」就是指念头。这是从根本上修。恶的行为。凡是对人、对社会、对众生有不利影响的。这种行为都是属于恶的。决定不能做。所谓伤天害理。你要是去做。极重的罪业。人造恶无非是想自己得一点利益。这点利益说老实话很微薄。古人有个比喻。说你冤枉杀一个人。这个人没有罪。你把他杀掉。杀掉之后你就可以做皇帝。他也不干。宁愿不做皇帝。不肯冤枉杀一个人。这是有智慧。
人有罪了。自然有治罪的人去对付他。国家有法律制裁!我们不是执法的人。不是立法的人。看到人家造罪业。我们没有权力制裁他。这个道理要懂。立法的人、执法的人制裁他。那是不造罪业的。我们不是执法的人。他有罪我们去惩罚他。我们自己就有过失。在这种情形怎么办?看他造作罪业。如果是他个人的。受害是他个人。受害是他的家人。随他去!如果他造作的罪业很大。受害的是社会。受害的是许多的众生。我们可以向执法的机关去检举。我们不可以去惩罚他。这是对的。佛法是教你用智慧。用高度的智慧。绝不是感情用事。我们一般常说的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这就是佛法。这就是佛菩萨教导我们的。
一个修行人。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行为。叫做修行。修行没有止境的。为什么?我们行为都有错误。有错误就要修正。等觉菩萨还要修行。为什么?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。那就是他的过失。还离不开修行。到如来果地。过失完全没有。这个修行功德圆满。没有什么行可修了!诸位要晓得。等觉菩萨还要修行。我们岂可以不修行?等觉以下的九法界众生。我们要认识清楚。我们今天从哪里修?我们是凡夫。在九法界里面。我们的地位很低。我们的业障习气很重。从断恶修善下手。我们善恶还不能断掉。换句话说。六道还没有办法超越。在六道里面。我们断恶。绝不落三恶道。修善。可以得人天福报。小果。在佛法里面讲不能比这个更小。
批注里头引用的道家讲的。这一句话是道家的。《感应篇》是道家的。佛说「止恶行善」。儒家讲「隐恶扬善」。这是说三教的圣人。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完全相同。由此可知。我们见人之恶。要懂得隐恶。绝口不提。不但口不能言。最好不要放在心上。我常讲我们的心才会清净!你心里有这些东西。你的心怎么会清净?心不清净就不生智慧。你的心生烦恼。以烦恼的心来学佛。怎么学也学不像;以烦恼的心来研究经教。怎么研究也研究不通。从心底里面把它断掉。见人之善要赞叹。为什么?勉励大众行善。
昨天晚上我看到锺茂森居士。这是个年轻人。才二十多岁。很难得。他是广州人。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。前几年我在美国的时候。他听我讲经。听完之后他很受感动。发了九条大愿要孝顺父母。他写出来给我看。现在博士学位拿到了。回家来探亲。昨天晚上讲经我又遇到他。他带了一家人。他的爷爷、奶奶、父亲、母亲。还有一个姑妈来看我。他的爷爷八十岁。这个年轻人难得。很不容易!他昨天又把他写的九条带来念给我听。我说好。拿给我。我给你放在我们《佛陀教育杂志》上发表。扬善。劝大家效法。中国古人常讲「忠臣出孝子之门」。他现在在德州大学教书。不容易。他何以有这么大的成就?从他这一分孝心我们就明白了。了凡先生常常看功名富贵的人。看什么?看他的德行。德行太难得。知识、技术算不了什么。德行难得。人有德行。一定诸佛护念。一定善神拥护。这个年轻人值得我们赞叹的。值得我们表扬的。是年轻人的表率。是年轻人的模范。今天晚上讲经。他一家人还会来。
所以这四个字我们一生受用不尽。不但是一生。生生世世。一直到如来地。都不能离开。永远记住。时时刻刻、在在处处要知道断恶修善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35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四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四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167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