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三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三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七十三集) 1999/8/4 香港 檔名:19-012-0073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上一次讲到《感应篇》第二十七节:
【不彰人短。不衒己长。】
前面曾经说过。这两句话看起来是老生常谈。实际上对我们一个人的做人、修养关系最大。人一生当中最大的过失。就是喜欢批评人。喜欢攻击别人的短处。这桩事情是最损阴德的。造作的时候只知道图一时的快意。没有想到后来果报的惨烈。《地藏经》里面所谓是「拔舌地狱、火镬地狱」。都是这种业报所现的。古时候人心淳厚。一般都有教养。现在人可怜。没有人教导。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。再看到社会外面的风气。内有恶因。外有恶缘。因此造这种罪业比比皆是。这是值得我们警觉的。自己如果有。一定要痛改前非。这个过失如果不能改过来。念佛也不能往生净土。我们一定要记住。佛给我们介绍净土。说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西方世界都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决定不容许有个心行不善的人。到那个地方去把人家生活环境扰乱。所以这是决定不能往生的。我们千万要记住。
批注里面引用很多的例子。看看古人是怎样的涵养。我们要效法、要学习
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一生当中。跟随他的学生不少。经典上记载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
下面一句『不衒己长』。自己有长处、有优点。现在人说值得骄傲。值得骄傲是炫耀自己的长处。你自己那点长处立刻就报掉。就没有了。所以自己的优点要藏起来。韬光养晦。古圣先贤教我们。自己的缺点应当暴露。自己的优点应当隐藏。积阴功。行善是自己的本分。有什么值得炫耀!尤其是自己分内的工作。本分的工作。应当要做好。尽心尽力去做。这是本分。做不好是过失。不值得炫耀。本分工作能做好。这就是大善。真正能做好。要面面周到。相当不容易。所以没有智慧、没有学问。你就没有善巧方便。世间人哪个人不想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?为什么做不好?为什么落得一身的罪过?这个原因在哪里?我们要细心去想想。总而言之一句话。不学之过。没有学又自以为是。所以临事的时候就许多过失了。世间事尚且如是。出世间的大事更难。
所以凡事自己一定要想想自己的智慧能力。这些事情我能不能做好?能不能做得圆满?能不能利益社会大众?如果不能。我就不敢接受。有这个智慧。有这个能力。又有这个机会。那是古人所讲的「当仁不让」。我应当要做。我不去做没有人做。没有智慧。没有能力。没有这个机缘。不可以强求着去做。强求去做。那就是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。「起心动念。无不是罪」。所以说人贵自知之明。别人不知道。我自己应该知道。自己有多大的智慧、多大的能耐要清楚。
我一生没有带过人。用现在的话来说。没有做过领导。我一生当中是被领导。没有带人的经验。我自己清楚。所以我一生不搞道场
学佛。佛教给我们要修觉正净。要修清净心。要想得心地清净只有省事。事情太多太繁。你的清净心决定得不到。你的事业做得再好、再辉煌、再善。都落在人天福报。往生。诸位要记住。「心净则佛土净」。心不清净不能往生。《坛经》上说得好。「这个事情福不能救」。建道场是修福。讲经说法也是修福。度众生还是修福。不能了生死。不能出三界。福再大。与了生死出三界都不相干。这一点我们要知道。如果大家稍微留意一下。你能看得出来。出家人的道场。居士的道场。凡是住持道场的人有几个人能往生?有几个人临终时有好瑞相?反而不如一些默默无闻老实念佛的人。被人家瞧不起的人。倓虚法师告诉我们的。《影尘回忆录》里头有记载的。《念佛论》后面也有记载。哈尔滨极乐寺修无法师往生。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修无法师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。没有出家之前是做泥水匠的。出家之后只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。人非常谦虚。非常和敬。对待任何人都恭敬。在寺院里做一些粗重的工作。修苦行。样样让给别人。别人不要的自己来受用。你看他往生那么样自在。那么潇洒。倓虚法师往生、谛闲法师往生那个瑞相比不上他。
谛闲法师还有个徒弟锅漏匠。我们讲经时候常常提到他。也是一个字都不认识。念佛三年站着往生。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。等他师父给他办后事。师父往生比不上他。他师父是谛闲老和尚。天台宗的一代祖师。为什么师父比不上徒弟?徒弟省心没事。师父是寺庙住持。每天许多应酬。操心。换句话说。论修福。徒弟不如师父。论修行的功夫。师父比不上徒弟。这些事实真相都在我们眼前。我们有没有看到?倓虚老法师、谛闲老和尚是佛门大德。真正解行相应。真正是一个修行的好出家人。也是我们的好榜样。如果我们的德行修持不如他们。必定堕落。所以领众很不容易。领众不是凡人。真有智慧、有德行才能领众。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的大众。不好领。从前人老实、听话。现在人不老实。每一个人意见都很多。如果没有真正的德行令大众敬服。你的障难就在所不免。
学佛的人知恩报恩。决定不报怨。与一切众生结善缘。不与一切众生结恶缘。事事忍让。你要的。我全给你。不但身外之物能放得下。你就是要我的命。我也给。释迦牟尼佛就做榜样给我们看。魔王波旬劝他入般涅盘。用现在话说。劝他早一点死。释迦牟尼佛点头答应他。就入般涅盘。满一切众生的心愿。佛满魔的愿。魔将来灭佛法还会留一点情面。手下还会留情;佛要不满魔的愿。魔灭佛法恐怕手下就不留情。佛对于恶人。对于魔王。你看看都满他们的愿。何况是一般常人!这些地方我们都要学习。古圣先贤的长处我们要记住。要认真努力效法。别人的短处绝口不提。不但不提。最好耳也不闻。为什么?保护自己的清净心。这是绝对的自利。喜欢听别人的过失。喜欢打听别人的过失。必堕地狱。为什么会堕地狱?自作自受。不是别人推你下地狱的。是你自己造不善
所以真正如法的僧团。世尊在世那个团体。我们现在怎么学都学不到。原因是我们现在的团体没有他那么大。三、四十个人在一起相处。一个人是一个心。一个人是一个思想。六和敬第一条做不到。没有办法做到见和同解。所以基础没有了。我们还分成几个班。还要选个班长。这已经很过分。但是这是不得已的做法。为什么?人不能自治。世尊当年在世。僧团里每一个分子都能够自重、自爱、自治。不需要组织。每个人都把自己管得很好。这是佛法僧团。我们要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34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三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七十三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168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