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八十集) 1999/8/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080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今天我们接着看《感应篇》第三十一节。只有一句:
【受宠若惊。】
这一句跟前面两句连起来。它是讲无痴。所以这三句就是佛家讲的三善根。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。很不容易体会。荣宠。现在人讲的荣誉。别人加给我们的荣誉。我们自己要想一想。这个荣誉该不该得?如果不应该得而得到的。决定不是好事情。老子所说的「福兮祸所伏」。这个话讲得非常有道理。即使应该得的也要尽量的谦虚。否则的话。也会惹来祸害。什么祸害?诸位如果冷静观察。你不难见到。嫉妒、障碍太多。你是做的好事。你是好人。社会各地方给你表扬。很多人看到心里不舒服。尤其是这个时代。古时候人心厚道。换句话说。嫉妒的人少一点。不是没有。现代的人已经完全没有缘分接受到圣贤的教育。他从小所见所闻。所学习到的。都是争名逐利。看到别人的荣宠他能放得过吗?所以在现在这个世间。做好事很难。做好事受人毁谤。受人侮辱。他还可以存在;做好事。常常受人赞扬。恐怕他就不能长久了。你们想想看。现在是不是这个社会?
所以这一句话我们今天看到。感触尤其是深。我们要懂道理。理明白之后就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做。无论做什么好事。愈是大的好事姿势愈要低。愈低愈好。做好事愈不让人知道愈好。《感应篇》给我们讲的积阴德。阴德就是做好事不必让人知道。让人知道的已经不是好事了。可是今天信息很发达。做了一点点好事。就有些新闻记者他们都打听
昨天我看了齐居士的录像带。她讲的是最近真实的事情。一个人在夜晚拉了个车。拉了五个人。结果这五个不是人。五个是鬼。拉到一个人家门口。他们进去。去投胎投猪胎。那个人家生了五个小猪。这个说明了六道轮回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这些事情很多。上一次香港雷居士在此地。她也给我们讲六道轮回是真的。亲身经历的。给我们做了一个报导。我们也把它用录像录起来。诸位常常看看这些。听听这个。这不是假的。不是迷信!所以问题。眼光要看远一点。我们来生到哪里去?会不会变成猪?会不会变成毒蛇猛兽?死了以后到哪里去都在一念之间。佛给我们讲。最后一念决定你到哪里去。
佛菩萨、祖师大德劝我们念佛。好事情。念佛能不能往生?决定在最后一念。最后一念还是念佛。这决定往生。如果最后一念变了。一个不高兴佛号忘掉。一念瞋恚心就三恶道去了。一念贪爱心。也许你三善道去了。你贪爱人天富贵。决定在最后一念。因此我们学佛的人知道。信的力量。愿力要强。无论是顺境、逆境。永远
一定要学佛菩萨。佛菩萨自己没有意见。所以能够容纳一切众生的意见。佛菩萨没有意见。佛菩萨容纳一切众生意见。我们怎么会知道?我们看到佛菩萨说种种经。就是容纳别人意见。佛所说的经法就是听别人意见的反应。他的反应是真实智慧。究竟智慧。圆满智慧。所以能令众生听了之后就开悟、就证果。虽然开悟、证果。改变了众生对人生宇宙的想法、看法。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。并没有改变他的习尚。他所崇尚的生活方式、风俗习惯没有破坏。改变众生的是什么?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这是佛法。这是佛法的教学。所以佛法能令一切众生欢喜信受。原因在此地。
话再说回来。总要我们现前能得受用。说得太高、太玄。我们得不到受用。这个话叫废话。佛不说的。最低的教学。最切实的受用。佛告诉我们。要把自己的意思放下。这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。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。我们想想为什么?阿罗汉是正觉。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。你虽有聪明、虽有智慧。在佛法里面讲是世智辩聪。这诸位知道。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。那是什么难?所知障。为什么阿罗汉的智慧算是真智慧。能够相信自己?阿罗汉已经做到无我。所以能相信自己。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有我。既然有我。当然你那个念头一动。不知不觉的。不管你有意无意。决定是符不符合我的利益。有意无意这个东西在作祟。
什么是我?法相唯识经典里面讲的。第七末那识。执着阿赖耶识的一分以为是我。相宗解释得更清楚。「四大烦恼常相随」。什么是我?痴是我。愚痴;见是我。见是什么?成见。我的想法、我的看法。外国哲学家说「我思故我在」。你们想想这不是我见吗?他说得没错。我们相宗讲的。我是什么?我是我见。就跟他讲的是一个意思。他只讲一个。佛讲四个。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。慢是瞋恚。爱是贪爱。什么东西是我?贪瞋痴是我。成见是我。你有这些东西你的思想见解就不会正确。阿罗汉没有。阿罗汉这个四大烦恼断掉了。诸位要知道。我见。须陀洹就断了。我见是属于见惑。我痴、我慢、我爱是属于思惑。这经上讲得这么清楚。所以佛法讲邪正的标准是正觉。正觉的标准必须这四个烦恼断掉。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心包太虚。量周沙界。量大福大。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荣誉不好当。世间人看到好事情。大家都要争;有智慧的人、聪明人总是想尽方法回避。我们一定要晓得。
批注里面引用了一段故事。「周成王封伯禽于鲁」。周公有几句话开导他。这几句话节录在此地。值得我们学习。他说「子无以鲁国骄人」。那个时候鲁国的文化鼎盛。周公是大圣人。孔老夫子一生最景仰、最佩服的。孔子是鲁国人。鲁国文化水平在那当时非常高。你千万不要以为你是鲁国人而骄傲。总教诫他。周公则说。「吾闻之。德行广大。而守以恭者荣」。我们想想这个道理。真正有德有行的人。什么是德?我们可以说总结佛法的修学。我们写了二十个字。我相信大家都记得很熟。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是德。心里头常常有这十个字。这是德;什么是行?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是行。真正有德有行。那个人表现在外面是恭敬。对待一切众生都恭敬。这个人是真正的荣耀。我们想想他这句话。孔老夫子做到。学生赞叹夫子的德行。温良恭俭让。夫子对人恭敬。不管什么人。绝不敢轻慢一个人。成就他的德行。千年万世。后人都把荣耀归于夫子。
第二句说。「土地博裕。而守以俭者安」。古时候对国家、对人民有功。封赏就封土地。今天我们把这句看作财富。你有很大的财富。很多的财富。你能守之以俭。节俭。你才能得到平安。如果你有财富。你的生活奢侈。祸害就来了。在中国上最有名的石崇。大富大贵。生活享受奢侈糜烂。到最后身败名裂。他被杀了。财产被没收。节俭!财富从哪里来的?过去今生财布施得来的。中国过去供财神。财神是谁?范蠡。现在听说财神换了关夫子。不知道谁给他换过来的?没有道理。关夫子讲义气、忠义。这是他名实相符的;理财。没有听说关老爷做过财政部长。做过经济部长。没听说过。他理财的能力我们没听说过。
范蠡。你看范蠡。帮助越王句践打败吴国。他知道越王这个人可以共患难。不能共富贵。他忠心为国。不为自己。国家复兴之后。他知道辞职辞不了。越王不会答应的。偷偷的溜了、走了。改名换姓去经商、做生意。没有多久他发大财。发财之后。把他所得的财物统统拿去布施。救济贫苦。然后从小生意慢慢又做起。三聚三散。自己生活节俭。帮助社会。所以中国后人知道他理财是成功的。是社会的好榜样。供奉他做财神爷。那个意思是你们想发财的人。要向财神爷学习。向范蠡学习。发财不是为自己享受。发财是为救济社会的贫苦。这个财值得。有意义、有价值。发财是一个人享受。一家人享受。一小撮人享受。决定错误。那会带来灾难。
下面说。「禄位尊荣。而守以卑者贵」。禄位尊荣是你官做得大、地位高。愈是高官厚爵愈是卑谦。不敢在人上。自卑而尊人。你这是真正的贵人。你的富贵不会失去。这些教诲是真实教诲。「人众兵强。而守以畏者胜」。这是讲国家的军备武力。虽然非常强大。常常怀有畏惧之心。这是真正的胜利。要以这个强大处处欺负别人。处处压别人。终归于毁灭。所谓是「骄兵必败」
我们弘法利生决定不为自己。为一切众生的福祉。为整个世界和平幸福。诸位要晓得。你一个国家富强。周边国家不富强。中国古话讲「一家饱暖千家怨」。这是事实真相。大家都好。我们这个好是真的;我们一个人好。大家都不好。灾难就来了。你是众人之敌。遭人嫉妒。遭人瞋恨。你还会有好日子过?所以要帮助一切不同的族群。帮助一切不同的宗教。帮助世间一切苦难的人。大家才会有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。这是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。只有不为自己。才是真正的积德累功。有丝毫私心掺杂在里面。就把你的功德破坏掉。这是我们要记住的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41.html
以上是关于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154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