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二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5 01:08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二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二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

佛教讲经说法者

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八十二集)  1999/8/13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082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在《感应篇》。我们读过前面的三节:

  【推多取少。】

  这是佛家讲的无贪。

  【受辱不怨。】

  无瞋。

  【受宠若惊。】

  是无痴。就是经典里面常讲的三善根。而这个地方。这三句十二个字。是教给我们这三善根怎样落实。怎样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之中。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。这样才不至于落空。凡人很不容易处在寂静的环境中。所以静中之乐唯有大圣大贤才能够做到。凡人要是没有事。他就胡思乱想。就胡作妄为。这是什么原因?贪瞋痴三毒烦恼太重、太多了的现象。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都应当明了。更应当要把这桩事情改过来。这个才是修行的功夫。尤其是个读书人。做学问的人。不善用心。学业、道业决定不能成就。我们看看前人。半个世纪以前的人。江味农居士、徐蔚如居士。这些在家的大居士们;出家里面。像印光大师、谛闲法师。诸位熟知的圆瑛法师、兴慈法师。这些人都是世间所说的读书人。做学问的人。他们能够把精神、时间专注在自己所学、所修的法门上。实在说一天二十四小时他不够用。他哪有时间去打妄想?哪有时间去做自己本分以外的一些事情?这些值得我们参考。也值得我们警惕。

  所以佛在经论上勉励学人。第一要发菩提心。真正发菩提心的人。修行证果哪里需要三大阿僧祇劫?一生决定成就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善财童子。善财童子何以能够一生成就?真正发菩提心。真正发菩提心。用我们世间法来说。他真正是尽忠行孝。忠于自己的职守。这就是真正发菩提心。把你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。全心全力专注去做。那就是发菩提心。世出世间无论哪个行业。一心专注就成功。不但成功。圆满的成功;凡是没有做到圆满。你没有尽心、没有尽力。

  三善根教我们纯是善心、纯是善意。善心是体。善心里头决定没有恶念。善心绝不是我们所说的善恶之善。善恶之善不是善心。善心是真心。善心就是菩提心。善心就是清净心、至诚心。里面没有善恶、没有真妄、没有邪正。《维摩经》上说的「不二法门」。是真善。西方极乐世界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是这样的人;不是善恶里头的善人。善恶里面善人那差远了。那是三善道的人。我们要认识清楚。心地纯真到极处。真诚到极处。这叫纯是善心。也就是纯是真心。纯是清净心。善心起用。这是善意。善意是第二义。善心是第一义。善意是什么?大慈大悲。从善心里头生出来的。这个我们要懂得。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纯一善意。善意里头决定没有恶的念头。

  什么是恶的念头?诸位总要知道。自私自利的念头。这是恶念。所有一切的恶业都是从这个念头生的。人没有自私自利他就决定不会造恶业。自私自利的根。相宗经论上讲的我执。这是根。这是六道轮回的根本。只要有这个念头在。六道轮回就别想出去。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?就是从这个根变现出来的。自作自受。这个根在相宗里面讲。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。这个四句。诸位细心去体会。我。我是什么?我是痴、是见(见就是成见固执)、傲慢、贪爱。我们今天讲的是自私自利。佛家讲得更详细。这四个字就是自私自利。只要有一丝毫这个念头。你的意就不善。你决定会造无量的罪业。自己还不知道。

  我们学佛学什么?就学善心、善意。善心、善意流露出来的是善行。也就是表现在我们生活当中。生活是善行。表现在工作里。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。无一不善。人能有这三种善。善心、善意、善行。给诸位说烦恼就没有了。习气也消除。智慧生起来了。有智慧。你自然就能辨别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。你就有能力辨别。我过去在这里讲过。大陆上这法轮功的事情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?就是一般人没有能力辨别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。没有能力辨别。如果有能力辨别。那一眼就看穿了!那个东西是假的。是邪、是恶、是不善。谁还会去理它?我讲的希望大家多听听。实在说一遍不行。多听听。你自然就明白。

  我讲的这三个善心、善意、善行。标准在哪里?如果你要不能够理解。你还是会落空。实在佛家大乘经典里面讲得非常究竟圆

佛教李士元局士讲经视频

满。可是大乘经太多。我们只选一部。选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。或者是选一部《华严经》。足够了。可是必须要深解义趣。把我们一生的精力、时间都投进去。你才有个入门之处。如果不是把全部精力、时间投进去。说老实话你是不得其门而入。你只是在门外看看而已。门外汉。为什么要叫全部时间、精力投注?那叫一心。一心就能成就。你再没有妄想。再没有杂念。凡夫都有烦恼、都有习气。烦恼习气这个现象就是情绪。所以我们观察这个众生闹情绪。情绪有高、有低。像波浪一样。有时候平静一点。有的时候大风大浪起来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?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。外面境界就像风一样。你的烦恼习气像水。一刮风的时候就起浪。六道凡夫哪个不是这样的?个个都是。

  心情永远是平静的不是凡夫。凡夫决定做不到。那在我们一般讲。真正有学问、有修养。学问、修养在哪里表现?心平气和。永远保持着。这是真学问、真修养。在我们佛法里面讲。真正能保持心平气和。不会胡思乱想。不会胡作妄为。四圣法界声闻、缘觉、权教菩萨。他们伏住了。那真正是学问功夫到家了。他的烦恼习气并没有断。伏住了。他的定、他的慧把烦恼伏住。如果把烦恼习气断掉。那是圣人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法身大士。我们学佛、我们学经教要以这个为标准。努力的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。要证得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。这个事情是难。善财童子做到了。他也是人。他也是个凡夫。跟我们没什么两样。他能做得到。就说明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。

  问题在哪里?他发了菩提心。我们没发菩提心;他一心一意学菩萨道。我们虽学菩萨道。还天天胡思乱想。差别在此地。他是一心一意学菩萨道。他没有时间打妄想。所以我们看到他是真精进。那不是假的。真精进。你看五十三参。每参访一位善知识。他的境界就向上提升一层。参访德云比丘。他是初住菩萨;参访海云比丘。他是二住菩萨;参访妙住菩萨。他是三住菩萨。他天天在往上升。他如果有丝毫懈怠。有丝毫懒散。他就堕落了。他怎么能够超升?永远保持不断的精进。所以人家一生圆满菩提。这是世尊在《华严》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。说明无上菩提任何一个人这一生都可以证得。只要你学善财童子这样的发心。这样的努力精进。哪一个办不到?人人都办得到。

  人之所以不能办到。善导大师讲得很好。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这句话很重要。什么是缘?修学环境。生活环境。果然能够遇到好的缘分。遇到好的善知识。遇到好的生活环境。好的同参道友。你这一生决定成就。你修学过程当中没有障碍。但是要遇到这样殊胜的缘分。诸位想想。多大的福报。我们今天住在这个环境。这个环境可以说是相当殊胜。但是还有些人为难你。看你不顺眼。说你的闲话。给你气受。我们接触到。心里想我福报还是不够。比起一般人那我有福得多。我有这么好的一个修学环境。总要自己觉悟。总要自己认真努力。一心向上。与人为善。我们这一生当中心善、意善、行善。见一切人。只看人家善。不看人家恶。我们一生生活在纯善的世间。你说这个生活多美。这个人多幸福!所以幸福与否。都在你一念之间。你一念正。你这一生过幸福美满的生活;你一念邪。你也就处乱世。你的生活充满了荆棘。充满了苦难。

  所以我们这三句。在此地做一个总结。一定要学诸佛菩萨。以善心、善意、善行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。我们所遇的

佛教电影电视剧音乐讲经

没有一个不是善人。我们所处的皆是善境界。净土、华藏岂不就在现前吗?这桩事情就在乎我们自己要觉悟。觉悟的人永远保持一念善心。这一念善心就是自己的真心。就是自己的本性。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。就是说的这桩事。佛教人修行。就从三善根修起。无贪、无痴、无瞋。这个话佛说了万遍不止!我们听得耳熟。可是就是做不到。做不到的原因。就是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放下。利益众生的念头没有提起。我们今天出家人。出家人的本分是为人演说。我们自己的本分事情没做到。

  前天我们会见新加坡未来的总统纳丹先生。他告诉我。他对于佛教非常尊敬。他说佛教不重外表重视内修。他说的话很内行。他清楚、他明了。他知道佛法本分是自己认真修行。是在用内功提升自己的境界。就是佛教给我们「为人演说」

16年佛教讲经第一名视频

。演是表演。做出来给人看。所以我们今天讲经说法总题目。陈大使那天问我。「你们的题目是什么?」总题目是「学为人师。行为世范」。这两句话就是世尊为人演说的落实。演是表演、做示范。我们要做到。然后才能教人。你自己都做不到。讲这些经觉得难为情。难为情要不要讲?要讲。不讲你就完了。你就没救了。每讲一遍觉得难为情。良心发现。好事情。如果不觉得难为情。那个人就麻木不仁。完了;还觉得难为情。你这个人还有救。你还有良知。一定要讲。常讲、多讲。慢慢自己不知不觉就契入境界。所以我们看到纳丹先生他懂。我们如果能从这个地方下手。从这个地方认真努力。道业决定会有进步。会有成就。

  特别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。如果我们一心在道业上。一心专注在自己本分上。这个世间的灾难会忘掉。我今天把《华严经》科文表解里面一段序文缘起印出来给你们同学们做参考。你们去复印。你看看在这个艰难困苦的时候。人家是怎么做学问。天天做这个工作。乐此不疲。天下大乱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。他为什么会忘掉?他心专注在这里面。没有去想别的事情。人家成功了。

佛教讲经全文视频

我们今天要是专注在经教上。天下太平。什么事都没有。境随心转。这是事实。绝不是说说而已。千真万确的事实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43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二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八十二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145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