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十七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4 04:50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十七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十七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十七集)  1999/6/4  香港  檔名:19-012-0017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今天我们看第九句。《感应篇》第九句:

  【算尽则死。】

  这四个字。这一句是总结前面所说的。「天地有司过之神」。按照世间人造恶的轻重加以惩罚。前面说了六句。这一

佛教观音普门品讲经

句是总结。『算尽』这人就死了。这一句是太上苦口婆心对我们的教诫。也是给我们的警告。众生恶习气太深。这个情形从我们自己本身去省察。我们就会有很深刻的理解。明明知道自己的过失。也很想把它改掉。就是改不了。可是改不了最后是死路一条。而且死得非常悲惨。死了之后决定堕三途。为什么?只要我们细心检点。这一生当中。乃至于这一天之中。从早到晚这二十四小时当中。我们起心动念。有几个善念、有几个恶念。我们言语造作。有几个是善行、有几多是恶行。不反省不知道。冷静思惟反省就明白了。佛教人做早晚课。这桩事情我说得很多。早课的用意是提醒我们自己。我们读一段。自己依照修行的经论。提醒自己这一天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要以经教为标准。晚课是反省。我们今天对佛的教诲有没有做到?有则嘉勉。如果没有做到的。明天一定要把它做到。这是做早晚课真正的意义。

  我们修净宗法门。早课采取《无量寿经》的四十八愿。四十八愿有理论、有事相、有修学方法、有境界。是阿弥陀佛的大心、大愿。我们早晨念这段经文。是要向阿弥陀佛学习。学习他的大心、大愿。我们早课是做了。这段经文念了。心有没有发?如果我们的心愿跟所念的经完全不相应。这个经叫白念。这堂课叫白做。晚课。我们选的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。这段经文讲的是什么?五戒十善。我们细心检点。今天一天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。与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?如果不相应。我们就造恶、就造罪。造作罪恶。念佛怎么能往生?所以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。原因在此地。每天好像是做早晚课。其实没做。做的是形式、是样子。实质上没有。实质上诸位要真的做早晚课。你的功夫真正是突飞猛进。你的道业根基扎得坚固。你自己会感觉到诸佛护念。龙天善神拥护。不必问别人。自己能感觉得到。

  这个时代。大家都晓得有大灾难要降临。灾难怎么来的?人心反常。什么是常?五戒十善是常。违背五戒十善叫反常。反常就有凶灾。顺应就有吉福。这种道理佛经讲得很清楚。《感应篇》也讲得很透彻。佛经是古印度圣人所说的。《感应篇》是中国圣贤所讲的。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古老的预言来看待。这个预言是有理论依据的。吉凶祸福确实在一念之间。这一念看你怎么转变。如果还是继续造业。还是继续存心不善。那真的像佛所说的。业海茫茫。苦海无边。业海是你造作。苦海是你受报。过去生中虽然有一点余福。你很快就享尽了。何况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道惜福。所以你有多大的福报。你能享几天?

  印光大师一生教人惜福。无论遇到哪一个人。常常挂在口边。吃饭的时候吃得干干净净。一粒都不剩。都不糟蹋。惜福!自己吃饭要想到别人。天下还有多少遭难的人没有饭吃。穿衣穿得干干净净、整整齐齐。惜福。衣服破损了没有关系。可以补钉。只要洗得干净。只要能遮体、能保暖就好。世间苦难众生没有衣服穿的人还很多。念念能想着一切众生。而且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。常常存这样的心。这善心。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留意。真正修行人。一张纸都不糟蹋。物力艰难。虽然今天科技发达。也要顾忌到。不可以浪费。能节俭的。尽可能去节俭。你有余福就享受不尽;任情的糟蹋。你的福报不会多久就享尽。享尽之后还有寿命你也要死。为什么?福没有了。禄尽人亡。你有一百岁的寿命。可是你的福报六十岁就享光。那你六十岁就要死了。如果说你有六十岁的寿命。你一生惜福。六十岁的时候你的福报还没享尽。你的寿命延长。你必须把你这一生当中的福报要享尽。现在人。说老实话。所享受的是过去生中的余福。这一生当中他只享福。他不修福。

  这个道理。现在世间人没有人讲求。跟他说他也未必相信。学佛的人常常接触圣人的经教。对于这些理论、事实真相。听的机会比较多。为什么转不过来

佛教大和尚讲经视频

?受社会环境的影响。大多数人不信。佛菩萨所讲的未必是真的。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学佛的人。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来学佛。因此虽然听清楚、听明白了。境界现前。还是随着境界流转。回不了头来。佛常讲「回头是岸」。他回不了头来。所以「算尽则死」。死了之后还有余殃。这个余殃是沦堕在三途。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三恶道。这个恶道进去容易。出来困难。绝对不是说一死就了了。死了什么都没有了。如果真的说死了就了了。我们就不需要学佛;而事实真相。死了就不得了。这是真话。我说这句话在讲台上讲了几十年。死了就没救了。必须趁一口气还没断。回头都来得及。

  佛度众生。经论里面讲得好。六道里面。佛为什么示

佛教日语讲经视频

现在人间作佛。其余五道都不能够示现成佛?这是说明人道虽苦。容易回头。天道乐多苦少。很难觉悟。这就所谓是富贵学道难;三途太苦。没有情绪来学佛。所以佛度他们也困难。唯有人道苦多乐少。比较容易觉悟。容易接受佛的教诲。我们一定要了解人间的事实真相。人身难得而易失。六道里头得人身非常不容易。经论里面有很多比喻。佛法难闻。闻佛法最重要的。自己要有个真正好学之心。为什么?真正好学之心是自己能感。佛菩萨就有应。佛在经上讲的。「佛氏门中。不舍一人」。这个话是真的。我们没有真心学。佛菩萨不来。

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

你以妄心学佛。虚情假意学佛。不能跟佛菩萨感应。跟谁感应?妖魔鬼怪感应。妖魔鬼怪变成佛菩萨的形像来诱惑你。假佛不是真佛。真心则感应真佛。妄心则感应的是假佛。

  这个时代人都是虚情假意。所以感应示现的佛菩萨都是魔王波旬变现的。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邪师说法。如恒河沙」。这个邪师也披上袈裟。也现的出家比丘相。他是什么人?妖魔鬼怪。他教你造业。送你到三途去。他干的是这个事情。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。《楞严经》上讲五十种阴魔。诸位念念就知道。魔的境界。我们凡夫决定不能够认识那是魔境。绝大多数都把那个境界当作佛境界。认为那是真佛。你不读《楞严》你不晓得这些事情。所以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。将来是要消灭的。第一部消灭的就是《楞严经》。为什么头一部消灭的是《楞严》?我过去跟李炳老学讲经。主修的就是《楞严经》。我在这个经上有深深的体会。这个经如果留在世间。魔不得其便。对魔来讲是最大的障碍。我们有什么能力辨别什么是佛、什么是魔?《楞严》是标准。

  我过去讲《楞严经》。我说《楞严经》是照妖镜。《楞严经》没有了。《楞严经》灭掉了。魔就方便。你不认识他。你决定把他当作佛菩萨。跟他修学。将来都入三恶道。都变成了魔子魔孙。所以《楞严经》先灭。《法灭尽经》里头佛说的。《无量寿经》最后灭。所有佛法灭尽。这一句「阿弥陀佛」的名号还能救度无量众生往生净土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了解这个道理。一

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十年

息尚存。回头还来得及;等到死的时候来不及了。死的时候你回不了头。何况人在临命终的时候。几个人头脑清醒。你能保得住吗?你走的时候头脑清楚吗?头脑不清楚就不能往生。头脑清楚。临终最后一念「阿弥陀佛」。还能往生。你有没有把握。保证你死的时候头脑清楚?如果你没有这个信心。现在要努力。断一切恶。修一切善。为自己来生着想。这是聪明人。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。好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878.html

以上是关于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十七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十七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088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