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七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4 04:17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七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七

/* G

佛教讲经说法app

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

中国佛教讲经文章

om:.0001pt;font-size:1

佛教讲经台.

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二十七集)  1999/6/14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027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昨天讲到修积存诚。经文里面两句话:

  【不履邪径。不欺暗室。】

  这个两句话。实在讲是做人、学佛的根本。世出世间的圣贤。教导一切众生。第一重要的就是教我们有能力辨别善恶。佛法教学目标有三个层次。我们在讲经当中也常常提起。第一个阶段是教人断恶修善。第二个阶段是教人破迷开悟。第三个阶段才转凡成圣。它的根本。在现前我们第一个阶段。如果我们对于善恶都不能认识。恶怎么能断?善怎么能修?所以有能力辨别清楚什么是善、什么是恶。这就是佛家讲的开悟。真正的开悟。可是这两个字。实在不容易搞清楚。我们要不在这上下功夫。佛法修学第一个目标我们就很难达到。第一个目标达到。才决定不堕三恶道。这两个字如何辨别?这本书里头就是一个标准。是一个很好的标准。从原理、原则上来说。它把善恶这两方面说尽了。但是我们现代人粗心大意。即使将这篇文章念上三千遍。也未必有能力辨别善恶。所以恶不容易断除。善很难修积。道理在此地。我们念佛要想求生净土。这两个字都搞不清。那是迷惑。心里面迷惑。恶业还继续造。你口没有造。身没有造。你意在造。念念与恶相应。与善不相应。这样念佛对于往生就造成了很大的障碍。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印光大师一生当中。极力提倡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安士全书》。他非常重视。在那个年代。翻印流通了三百多万册。确实叫人惊讶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法?目的无非是挽救劫运。帮助念佛人平平安安的得生净土。古德常常劝导人「持戒念佛」。你把这三本书。分量不大。理解透彻。信受奉行。就叫做持戒。念佛才能往生。《汇编》里面的批注说得多、说得详细。举出许多的例子来证明。这些事例。说老实话。举不尽的。这里面所举的一些人。不过是万分之一、二而已。如果我们留意的话。就在现代这个时代。我们仔细观察。善恶果报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来。心思细密的人了如指掌。我们有过失。什么过失最严重?还是自私自利。起心动念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。使我们对于是非善恶蒙蔽。看不清楚。把断恶修善这样重要的教诲疏忽了。所以这一生纵然缘分不错。得人身。遇佛法。尤其遇到净宗殊胜的法门。可是在这一生当中依然不能成就。你说多么可惜!世间再没有一桩事情比这个更可惜。我们自己心里头要明白。

  要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修行?修行这两个字它的意思首先我们要搞清楚。行是行为。行为。佛法里面把它分为三大类。身、语、意。身体的造作。一举一动。身业的行为;口是言语;意是思想、见解。你的想法、看法。这是意的行为。三业行为当中最重要的是意业。起心动念。如果我们这个心念。念念为利益众生。这是善;如果念念为利益自己。这就是恶。利益自己也还利益众生。这是恶中有善;利益一切众生。这里面还带着自己。善中有恶。都要能够辨别清楚。断恶修善你才有个入门之处。一定要晓得人生苦短。佛在经上常讲。「世间无常。国土危脆」。真正明白人。他会掌握着这个机会。抓紧这个缘分。断恶修善。积功累德。善恶是三界之内的。三界之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。超越三界就不可能。诸位要知道。有一些没有念过书。不认识字。好像什么道理也不懂。临终念佛能够自在往生。不说过去。说现在。现在还有不少人。我所听到的总有几十个人。临终的时候预知时至。清清楚楚。站着往生、坐着往生。瑞相稀有。好像看他们对这些道理都不太清楚。实际上人家已经万缘放下。你再仔细去观察他。他的心地一片慈悲。真的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。所以才有这个瑞相。如果带着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。往生也有。这样的瑞相就没有了。

  感应这桩事情微妙之极。我们要细心观察、细心体会。认真努力的奉行。对自己决定有好处。不明白这个道理。以为自己在行善。以为自己已经离开恶业。这种错觉常常见到。普遍的存在。尤其是现代这

宜昌市佛教讲经交流会普强

个社会。各个阶层。真是古人所谓积非成是。大家都错了。大家都错了就对了。在世法里面也许勉强可以这么说。可是在因果、在佛法里面。决定错误。不是大家错了就对了。因果不会饶过你的。天地鬼神不会饶过你的。批注里面举的例子很多。譬如说财。财的正用是帮助社会。尤其是苦难的众生。我们看古往前贤。他们是怎么样面对着这个问题。你积财的多寡是你所修的福报。一个明白人、觉悟的人只取所需。自己所需要的。而且一个有慈悲心的人、有爱心的人。自己的生活都非常节俭。多余的财富都能够帮助别人。社会人士尚且如是。何况学佛的?

  但是世间学佛的好人也有。譬如说修财布施。像印光法师。印光法师一生印经布施。在那个时代。现代比过去进步多了。除了佛经之外。有录音带、有录像带。现在还有CD跟VCD。都算是流通佛法的工具。佛弟子称之为法宝。印光大师接受四众弟子们的供养。供养的钱自己一分都没有用。专门来做这个事情。一生就做这一桩事情。他做的方式很好。我想流通的办法不是他老人家订出来的。一定是他下面人订出来的。他流通有完全免费赠与。对于那些没有力量买书

佛教讲经视频屏蔽了怎么办

的人。生活比较困难的人。完全免费;生活稍微富裕一点的人。他收半价流通;很富裕的人。他是成本流通。那个半价是成本的一半。由此可知。成本流通。他也不在那里去赚一分钱。为什么是这个做法?其目的不外是。这是一个种福的机会。给你种福的机会。不让你错过。是这个意思。决定没有在这里说有赚钱。

  现在有一些信徒有这种错误观念。我们把赚来的钱做成本再制作。再印刷流通。这个念头你们说对不对?不能说不对。也不能说全对。世俗的眼光做生意买卖这个概念是对的。在佛法里面是不对的。佛法里头。诸位要知道。那个财用是用不完的、用不尽的。你何必要赚这一点小钱?佛法后台是诸佛如来。那个福报世间没有人能够比。诸位都不必看别的。你只要冷静看看我这一生所做的。我从来没有去卖过一本书。别说成本。成本百分之一我也不收。你看看这个钱愈来愈多。书愈印愈多。这不是很好的证明吗?我们这些佛法流通的愈流通愈多。三宝威神加持。不可思议。如果我们连这点信心都没有。我们就错了。

  所以讲到文里面。『不履邪径。不欺暗室』。「邪」跟「暗」意思很深、很广。非常微密。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。要从微密的地方去做起。真正的善行。真诚的善心。为佛菩萨工作。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。自然能得佛力加持。自然得到天龙善神帮助。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一切苦难众生。希望这些众生都能因此而得度。好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888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七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七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065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