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八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八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太上感应篇 (第二十八集) 1999/6/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9-012-0028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昨天讲到修学的根本。就是如何真正做到诚敬之心。对于是非、邪正、善恶要有很清楚的辨别。这桩事情本来就不容易。古时候有很好的教育。虽然古代学校并不普及。但
从这个现象。我们真正体会到。世尊为什么法运有三个阶段。这三个阶段。一个阶段不如一个阶段。每况愈下。这个原因我们总算是明白了。善法没人教导。实在不是没有人教。没有人肯听。没有人肯学。没有人肯接受。所以诸佛菩萨帮助众生。必须要用另一种方式。另一种方式那是极高度的智慧。而且是难度高。效果也不大。这就是四摄法里面的利行、同事。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。我们今天所做的事业就是继承这个理念。继承这个道统。舍己为人。这是就世间一般人的理念来说。自己要做重大的牺牲。远离名闻利养。远离五欲六尘。为什么?为求一切众生的幸福。所以这几年
世间人可以过富裕的生活。可以享受世间人所谓的乐趣。这个乐趣的后果如何?有没有想到?他们没有想到。我们想到。如果这种享受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。诸位要知道。这个享受是短暂的。佛经里头有比喻。叫「刀头舐蜜」。不值得的。所以诸佛菩萨为我们的示现。都是示现苦行。很有道理。示现苦行的目的。给诸位说。是为了末法时期的众生。佛在正法时候就给末法时期众生做好榜样。告诉我们。唯有过这种生活、这种行持。我们的德行才能保得住。欲不可纵。古人讲情欲从极微之处生起来的。刚刚生。容易控制。净宗的祖师大德教给我们。一念「阿弥陀佛」。就把这个微细的念头打掉。要知道利害得失。这在经上常常说。我们无量劫在生死里头流转。求出无期。苦不堪言。这一生遇到佛法。遇到佛法里面最殊胜的净宗法门。这就是说明在这一生当中。有机会超越六道轮回。有机会脱离十法界。这个机会遇到不容易。遇到之后。我们能不能脱离?关键在一念之间。这一念要保住。念念觉悟。为什么叫你念佛?念佛就是保住念念觉悟。
念佛的人多。成就的人毕竟是少数。为什么多数人不能成就?他不知道利害。利害得失他没搞清楚。所以他的念头还是系在五欲六尘上。不能彻底放下。这
我们所传授的是讲台的技术。我所给诸位同学提示的。德行比技术还重要。这是早年我在「内典修学要领」里面说过。德行占百分之九十。技术充其量不过占百分之十而已。德行的修养一定要靠自己。这桩事情别人帮不上忙。这些技巧别人可以帮助你。修养自己的德行。经论里面说得太多了。大家现在读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自始至终每一品都说到。说得最多、说得最具体的。是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。这些教诲在佛法里面叫行法。佛法有四大类。教理行果。这行法。行法一定要落实。修行的方法。如果不落实。那是白说了。不落实决定得不到受用。唯有落实之后。你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。那是果。所以教理行果虽然说的是四桩事。实际上是一桩。一而四。四而一。《感应篇》底下一句教给我们:
【积德累功。】
小注里面第一句话就给我们解释什么叫『德』、什么叫『功』。存心是德。落实在事相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889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八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八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060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