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九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九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
太上感应篇
诸位同学。大家好。《感应篇》在:
【积德累功。】
这一句。《汇编》批注第一段里面。有几句话很重要。人都喜欢做好事。也都期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有所建树、有所成就。而往往都是自己因循苟且。不能够奋发而堕落了。所以此地教导我们。无论做什么事情。一定要订一个期限。必须在这个期限之内完成。这样子才有进步。譬如读书。我这一部书要用多少时间把它读完。这样才能收到效果。如果是无限长的时间。人心就涣散。精神意志就不能集中。所以许多人失败是这个原因。所以学它有学期。有期限的。我们上学念书也是如此。你念个大学。四年的期限。你要把它念完。这才能毕业。世出世间一切事都要立一个
在佛法里面念佛法门叫克期求证。经上给我们举的例子。若一日、若二日到若七日。大乘经往往讲的十日、百日。百日就是三个月。这样才见到显著的效果。所以净宗。诸位
在日常生活当中。这个地方劝导我们不要吝财。要欢喜布施。布施就是把吝财这个念头放下。欢喜布施。不要怕别人讥笑。我们就怀疑了。有一些人不明了这个道理。这种讥笑是属于误会;有一种人是属于嫉妒。有意来障碍的、来破坏的。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存心。用的是什么心。我们一概不予理会。我们所依据的是经教、是佛陀的教诲。依教奉行。到我们真正有成绩拿出来。这些人自然惭愧。所以绝不怕别人讥笑。动摇了我们的信心。更应当努力的奋发。实在讲。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碍是私欲。自私自利。爱欲、嗜好放不下。这才是我们真正的障碍。我们要常常反省。我们这个障碍究竟在什么地方?找到之后要彻底把它放下。要有个勇猛心来对治。我们菩提道上障碍就减轻。
佛经里面常讲。「人身难得。佛法难闻」。遇到佛法机缘相当不容易。自己一个人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。所以古大德提倡共修。共修是依众靠众。靠大众来勉励自己。来警策自己。这是个对治的好办法。所以才有大众在一起共修。澳洲布里斯本的净宗学会。下个月七月十八号开始打十个佛七。七十天。这七十天的佛七。我们是日夜不间断。每天二十四小时念佛。这样念七十天。最近他们在积极筹备。佛七当中。除澳洲当地。各个地区有念佛的同修来参加。也有从新加坡去的、从台湾去的。从香港、从美国去的。我们欢迎真正发心。一切放下。好好的用功。
批注里面有几句话。我在这里念一念大家听听。「不要空为美言而实行不副」。希望我们都能够说到做到。要有恒心。要始终如一。许多的人开头还不错。很象样子。但是时间久了就懈怠、就放逸。我们不避嫌疑。也不避冤枉。不因循。不间断。世出世间法。诸位都要晓得。所谓「好事多磨」。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。末法时期。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。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。魔王波旬就跟佛陀说得很清楚。魔有意要破坏佛法。用什么方法?末法时期。魔王叫他的魔子魔孙都出家。披上袈裟来破坏佛法。世尊听了这个话之后流眼泪。一句话不说。所以我们今天要想真正用功、真正修行。障碍的人很多。包括我们佛门自己的人。自己人是谁?我们晓得。波旬的子孙。他们出家不是为别的。就是为了破坏佛法的。我们心里清楚、心里明白。佛告诉我们。对于这些人要用什么态度?「默摈」。默摈就是不理会。我们自己用我们自己的功。不理会他就好。不因循、不间断。不求名、不求利。老老实实。也不求果报。
凡是遇到一切利益社会的事。利益众生的事。我们很认真努力去做。有的时候还要委曲婉转去做。避免障碍!近代的大德教导我们低姿态去做。为什么一桩好事。利益社会、利益众生的事情。还要低姿态去做?避免一些嫉妒障碍。我们最近发心帮助澳洲那边一个老人院。这个事情没做成功。什么原因?障碍的人太多。这是我们自己的疏忽。如果当时低姿态来做这种事情。这个事情就做圆满了。这是给我一个很好的教训。也真正证实了好事多磨。我们有很深的体会。细细想一想古圣先贤的教训。真是大学问。真实经验之谈。不能不读。应当依教奉行。要认真的去学习。
在古代。中国民间都晓得有一个窦燕山。《三字经》上有。「教五子。名俱扬」。窦燕山。这个人是五代时候的人。他在三十岁的时候都还没有儿子。这在古人就生烦恼了。结婚多年没有小孩。有一天他做了个梦。梦到他的祖父告诉他。他说你命里头没有儿子。而且又短命。就教他你要修善、要积德、要累功。要修积功德。他自从在梦中祖父教导之后。他就非常认真努力。命里没有儿子。以后有五个儿子。这是求得的。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样。袁了凡先生命里头没有儿子。以后他有两个好儿子。这证实了有求必应。这才是求得的。所以求要以善心善行、要以真实功德做求的本钱。你没有善心善行。没有功德。你拿什么去求?决定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天天磕个头、烧几支香、供一点香花水果就求到的。没那么便宜的。一定要认真修行。
有求必应。这个道理是因果的道理。所谓是种善因一定得善果。造恶因一定有恶报。因缘果报丝毫不爽。所以有求必应是这么一个道理。佛法也不能违背这个道理。所以佛教导我们求都是教我们发心。发菩提心。教导我们去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。不要去做利益自己的事情。这样才是真正的断恶修善。为自己利益是恶边事。为社会、为众生那些利益那才是善边事。那断恶修善的意义我们才能体会。能够损己利人这是大善。果报不需要求。自然现前。善因善果。如果我们所作所为。对社会、对众生是不利的、是有害的。对自己是有利益的。眼前你虽然得到一点小利益。大灾难就在后面。最大的灾难是死后三途的苦报。决定不能够避免。这些道理现在人懂得的愈来愈少。这些事实真相佛在经论里面虽然说出来。现代人展开经卷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890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九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九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058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