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4 04:00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太上感应篇  (第三十集)  1999/6/17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2-0030

  各位同学

江西省佛教讲经

。大家好。前面讲到:

  【积德累功。】

  在《汇编》解释里面。引用了《了凡四训》里面「积善」的一段话。这个一大段过去虽然讲过很多遍。还是要常常讲。为什么?虽然讲过。我们没有做到。为什么做不到?我们要多想一想。要把做不到的原因找出来。把做不到的原因消除掉。我们才有救。否则的话。眼看着我们前途一片黑暗。就要走向三途。要走向地狱。这些都是事实。而我们往往把它疏忽掉。我们没有走菩提道。我们是走三恶道。所以这一番开示就非常重要。它节录的文很长。我们只采取辨别善恶的几条。跟大家再一次的来研究。《了凡四训》里面讲。「善有真有假。有端有曲」。这个端就是端正的行为。曲就是不端正的行为。「有阴有阳」。阳是你行善大家都知道。受社会大众的赞叹;阴是你做的善事没有人知道。天地鬼神对你的报答非常丰厚。「有是有非。有偏有正。有半有满。有大有小。有难有易」。他说了这么多帮助我们辨别。善恶两个字看起来好像很容易。实际上很难辨别。所感得的果报。吉凶祸福。非常微妙!前面我们读过。正是天网恢恢。疏而不漏。一个人一生、生生世世就是一个因果报应。一个家庭、一个团体、一个社会、一个国家。今天我们讲到这个地球、这个世界。诸位细细去思惟、观察。又何尝不是因缘果报?

  所以佛家用因果两个字概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。不但世间法是因缘果报。出世间法也不例外。经论里面常讲「佛法因缘生」。透彻因缘果报的道理与事实真相。这个人就是佛、就是菩萨;对于这个事实真相迷而不觉。这个人就叫凡夫。了凡先生就他自己一生修学的心得。写了这十条提供我们做参考。我们必须要细读深思。奠定学佛、做人的根基。善莫大焉。他有几句话说得很好。「为善而不穷理。则自谓行持。岂知造业。枉费苦心。无益也」。这几句话说得好。这是真实的教诲。是他自己一生真实的心得。你想断恶修善。你对于断恶修善的道理不够透彻、不能明了。往往自己以为是做了好事。其实是造业。这种现象。古今中外时时可以见到。尤其是近代。近代人不读古书。我们要晓得。古书上的记载是历史的经验。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经验。它的差误不大。可信

佛教讲经大佛经顶首楞严

度很高。如果我们凭借自己一生的经验。你一生也不过是几十年的经验而已。比起人家几千年的经验。差远了。往往是自以为是、自以为善。造作感召来的灾祸自己不承认。「这是天然灾害」。一下就把这个责任推出去。好像与自己不相干。自己是个大善人。不知道自己造孽。

  我在讲席当中也常说。世间吉凶祸福谁造的?觉悟的人晓得是自己造的。迷惑的人把这个责任推给别人。与我不相干。觉悟的人知道是自己造的。自己没有做好。自己疏忽了。尤其是在今天。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不足为世人做好榜样。这就是自己造孽。我们做得不够好。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。也是这么感叹。自己做得还不够好。不能感化世人。佛菩萨将责任归自己。成就自己的大德。为什么佛菩萨不能度世人?佛家常讲。末法时期法弱魔强。魔也做种种示现。魔以种种诱惑。这个世间人烦恼业习深重。迷惑颠倒。认假不认真。魔投其所好。魔教人什么?教人贪瞋痴。教人自私自利。佛的教法恰好跟这个相反。世间人难接受。这是我们现前的事实真相。佛家也常说。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众生不能回头。佛没有能力帮助他;真正肯回头。佛才能帮助他。不肯回头。佛还是做种种示现。依旧是苦心的启发。希望他回头。这是佛家的大慈大悲。所谓「佛氏门中。不舍一人」。

  他在真假里面举了一个例子。说过去有些念书人去看中峰和尚。中峰和尚是元朝时候人。以前读书人多多少少都会涉猎佛家的经典。他们向中峰禅师请教。佛家讲「善恶报应。如影随形」。他说现在看到有人行善。可是家道很衰;而有人作恶。那个家业非常兴旺。他说看到这些现象。佛家讲善恶报应。假的不是真的。中峰禅师回答的几句话很好。他说凡夫。你的情识没有断干净。烦恼习气你都还在。智慧没开。道眼未开。把善当作恶。把恶当作善。这种颠倒是非往往有之。而自己不知道反省。不晓得回头。反而怨天尤人。说老天爷不公平。没有报应。这个错了!中峰禅师这个说法正确。善恶两个字好像我们大家都认识。其实不认识。几个人真正懂得善恶?真正懂得善恶的人才会断恶修善。今天他没有办法做到断恶修善。这两个字不认识。这两个字的意思深广无际。你能懂得多少?

  于是这些学生们就问中峰禅师。那你的看法。什么是善?什么是恶?中峰禅师就问他。他说打人、骂人是恶。赞叹人、礼敬人是善。你说对不对?他们都点头。是。对!中峰禅师说。错了。你只是看在相上。现相上。你没有仔细观察。如果这个人是真心爱护他。打他、骂他。是叫他回头。那打他、骂他是善;赞叹他、礼敬他。如果是巴结他、有求于

佛教讲经全集视频大全

他、贿赂他。那是恶不是善。单单从外表形式上你看不出来。你要深一层的去观察。你才知道什么是善、什么是恶。「贪财、妄取这是恶。廉洁、有操守这是善」。这从表面上看。中峰禅师的答复。摇头。「未必然也」。善恶有个标准。不算是很高的标准。是个普通的标准。我们要晓得。凡是有益于人的。有益于社会的。有益于众生的。就叫善。只要是有益的。打他、骂他也是善;凡是有益于自己的就是恶。巴结人、谄媚人那一种礼敬是恶。为什么?求自己的名闻利养。是为私。不是为公。

  所以世间人往往只看表面。没有看到用心。世出世间圣贤都教给我们怎样用心。如何能存好心。这个心是利益众生、利益社会、利益别人。念念要存这种心。你的行就善;如果念念为自己。这个心就是恶。自私自利。自私自利做种种好事还是恶。谚语所谓是「沽名钓誉」。不是真善。死了之后还是要入三途。人天都没有分。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。人天要是没有分的话。诸位想想。你还能生极乐世界吗?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大善。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。那个地方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我们只要心真意诚。放心大胆做去。不要有顾忌。「我好心做这桩事情。那个钱被别人乱用了」。事情没做成功。那是他的事情。那不是我的事情。各人有各人的果报。

  前一个时期。我从澳洲回来。李会长告诉我。福建有一个寺庙。和尚为了贪财。老和尚身上有钱。把老和尚杀了。盗取老和尚人民币三十万逃走。逃到北方去。可是没有多久这个人被抓回来了。抓回来之后当然是死刑。这个寺庙这些钱财是我们这边谈禅老法师布施的。是给他建寺用的。谈禅法师知道这个事情。点头。罪有应得。各人是各人的果报。谈禅法师发心建寺。纯善。没有一点恶意、恶心。你们见财起意杀人窃盗。那是你们的罪行。决定不是谈禅法师有意陷害人。这里头一些善恶果报我们要清楚!何况谈禅法

台湾佛教界讲经法师

师送这些钱的时候就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「我布施给你是我的因果

佛教49年讲经视频

。你们自己的造作。将来所受的果报。是你们的因果。」这个话讲得这么清楚、讲得这么明白。各人有各人的因果报应。谁也代替不了谁。

  所以念念为利益众生。这个心是善心、是好心。决定没有私欲在其中。绝不求报答。这是真善。而且行善没有条件。无条件是真善。有条件的是假善不是真善。今天我们看到许多人做一点好事。都附带很多条件。所以果报不好。凡是无条件的布施。无条件的供养。自己心地清净。无为而为。果报厚。福报大。这些理。佛经里面讲得多。儒家、道家讲得也不少;这些事。古今中外。如果我们冷静一点、客观一点。在现实环境里面。你就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真正要想行善要在心地上做功夫。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好。「清净平等觉」。起心动念与这五个字相应。言语造作与这五个字相应。是真善;如果与这五个字相违背。善就不真、就不纯。如何能与这五个字相应。这是我们要明了、要学习的。不仅是在菩提道上奠定了根基。在做人的道理上这也是根本。所以这两个字我们不能不多用一点时间来讨论。我们依了凡居士这个纲领做一番研究的功夫。以这个为基础再推而广之。断恶修善。『积德累功』。可能会收到一点效果。要不细参深究。恐怕我们把善恶两个字搞颠倒了。造一身的罪业。自己还以为在修善。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891.html

以上是关于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「太上感应篇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太上感应篇- -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 三十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055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