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「了凡四训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了凡四训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深圳 十七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4 02:41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「了凡四训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了凡四训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深圳 十七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「了凡四训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了凡四训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深圳 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了凡四训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深圳 十七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了凡四训  (第十七集)  2001/4/19  中国深圳  档名:19-016-0017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!接着请看「积善之方」最后的一段:

  【随缘济众。其类至繁。约言其纲。大约有十。】

  这是了凡先生教导我们。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知道随缘尽力的去行善。哪些是善事?他举了十个例子。

  【第一与人为善。第二爱敬存心。第三成人之美。第四劝人为善。第五救人危急。第六兴建大利。第七舍财作福。第八护持正法。第九敬重尊长。第十爱惜物命。】

  这十条我们读了以后仔细想一想。确实有必要。而这十条在现前社会里面。可以说是严重的缺乏。所以社会的动乱不安。人心惶惶。确实是有道理的。这十条对我们的帮助很大。了凡先生往下是一条一条为我们说明。先说「与人为善」:

  【何谓与人为善】

  这是举古时候的一个例子。

  【昔舜在雷泽。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。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。恻然哀之。往而渔焉。】

  这是说舜王。大舜在年轻的时候。『雷泽』是湖的名字。在山东。在湖边。当然打鱼的人很多;『渔者』就是打鱼的人。这些人年轻力壮。都选择好的地方去捕鱼。但是老弱就没有办法跟他们争。只好到急流浅滩之处;这是很不好的地方。也很不容易捞获。舜看到之后。生了怜悯之心。这是年轻人欺负老弱。对不

佛教讲经说法 比喻说大话

起老年人。他怎么办?他也去捕鱼。他也去。以身作则。做一个榜样给人看。

  【见争者。皆匿其过而不谈。见有让者。则揄扬而取法之。】

  他这个方法好!看到人在捕鱼的时候

佛教高僧讲经说法视频连载

互相争执。相争不让。他一句话都不说。不说他们的过失;偶尔见有互相谦让的。他就大加赞扬。

  【期年】

  过了一年。

  【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】

  过了一年之后。由于舜的感化。大家彼此都能够互相相让。

  【夫以舜之明哲。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。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。此良工苦心也。】

  舜确实有大智慧。他为什么不用言教来开导大众。而以身体力行。给大家做一个榜样?这其中的道理我们要多想想。言教不如身教;你教人家做。你自己做不到。没有人相信。尤其在今天的社会。一般大众贪瞋痴慢的习气。染污得比古人不知道要多十倍、百倍都不止。在那个时候。我们可以讲。民风还相当淳朴。舜这种方法一年就能够收到效果。我们今天要效法大舜的精神。要采取大舜的方法「以身作则」。一年收不到效果;至少得十年。如果十年能收到效果。那就非常的幸运;十年收不到效果。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。持之以恒。必定能够感化众生。这是以舜的悲心、以舜的善巧方便做一个例子。下面说:

  【吾辈处末世】

  『末世』是佛法里面讲的「末法时期」。释迦牟尼佛的法运。我们在经典上看到是一万二千年:第一个一千年叫正法时期;第二个一千年叫像法时期。像法。相似。已经变质了;往后一万年都称为末法时期。现在末法已经过了一千年。了凡先生是明朝人。明朝已经是在末法时代。这个时候人心逐渐逐渐薄了。没有从前那么样淳厚;这是特别提出来。我们这一辈现在处在末世。

  【勿以己之长而盖人。勿以己之善而形人。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。】

  这是了凡先生劝导我们。在末世千万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盖过别人。别人有不善的事情。做不善事情的人在现在的社会太多太多了。我们自己虽然行善。决不可以用善来跟他做比较、做较量。不可以。别人能力不及我。不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去为难别人。

  我们这个道场有一位悟千法师。这个人能力很强。过去韩馆长在世的时候常常跟我说。悟千一个人可以做五个人的事情。但是就是不能处人。跟什么人都处不好。我也帮助她找了几处地方。都住不好。不能跟人相处。最后。我把她送到图文巴山上。让她去那边照顾这个小地方。我把她的名字改了;馆长替她取名「悟千」。大千世界的「千」。那个「千」的形状像一把宝剑。处处刺伤人。所以我想这个名字不好。我把她改成谦虚的「谦」。让她学谦虚、学忍让。她在山上住了一年多。不错。确实天天反省。最后她明白了。她知道她为什么跟别人处不好。就是她做事的速度太快。认真负责。看别人都看不惯。这就是以自己的多能而困人。所以别人都不喜欢她。这一回头。大家都欢喜她。都赞叹她。都愿意和她相处。人贵自知。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里。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就好了。那才真正是一个善人。

  【收敛才智。若无若虚。见人过失。且涵容而掩覆之。一则令其可改。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。】

  这是教我们平常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。自己有才智。一定要收敛。要懂得收敛。有才要常作无才之想。这是真的。我们纵然有才智。比起古圣先贤。我们差远了。根本就配不上。这一点小才智算得了什么?现代人稍稍有一点能力。就感觉到「值得骄傲」。这个错了。这一「值得骄傲」。自己的德行全都毁掉了。这是很大的过失;一定要收敛。要虚怀若谷。见别人的过失一定要包容、要掩盖。所谓是「隐恶扬善」。古人的教训是真理。我们这样对人。『一则令其可改』。让他慢慢觉悟、慢慢的回头。给他改过的机会;一则叫他知道有所顾忌。他作恶别人不是不知道。别人知道而不说他、而包容他。容易使他生惭愧心。不敢放纵。这是我们处世对人良好的态度。

  【见人有微长可取。小善可录。翻然舍己而从之。】

  这是随缘度众的秘诀。人家有很小的长处、有很小的善行。我们见到了。可以舍去自己的立场。全心全力去帮助他。我的善行比他还要大。比他做得还要好。我暂时放下随顺他。让他生欢喜心。帮助他、成就他。这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。

  【且为艳称而广述之】

  『艳称』是美称、赞叹。使他善能够日增。

  【凡日用间。发一言。行一事。全不为自己起念。全是为物立则。】

  什么叫『为物立则』?我们如果说「人」。人的范围有限;「物」。物可以包括人。我们今天讲「动物」。动物可以包括人;但是讲「人」。不包括动物。所以「物」的意思比「人」的意思广泛得太多。不但是为一切人做一个模范。「则」就是模范、就是榜样。做一个好样子。要为一切众生做好样子。「一切众生」。范围就包括得广了。

  【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】

  我们

佛教教授讲经

今天要改过。讲修善、讲积善。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。要从拓开心量做起。起心动念不要为自己。为天下、为世界。为社会、为众生。决没有自己的念头。这个人就称之为『大人』。这是真正的『天下为公』。第二段讲:

  【何谓爱敬存心】

  这一条非常重要!我们现前的社会。实在说就是缺乏爱心。现代人几乎已经把什么叫爱心忘掉了。这个不得了。佛法里面讲「慈悲为本。方便为门」。慈悲就是爱心。今年是二00一年。过年的时候我们在新加坡。照过去的例子。我们举办千禧年的温馨晚会。我就想到:今年的晚会。我送大家什么礼物?想到今天社会普遍没有爱心。我就写了一个「爱」字。复印了两万张。向全世界送爱心。原本的这一张。赠送给新加坡的总理吴作栋先生。普遍的向全世界送爱心。有同修把这个字到处去赠送。我听了很欢喜。我自己知道送了三位总统。新加坡的纳丹总统。印度尼西亚的瓦西德总统送他了。美国的小布什总统也送了他一张。处处送爱心。提醒大家爱心重要。唯有真诚的爱护别人、爱护一切众生。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够安定。才能和平。人民才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。我们看底下的文字:

  【君子与小人。就形迹观。常易相混。】

  这个世间什么叫君子?什么叫小人?如果就形相上来看。很难看得出来。

  【惟一点存心处。则善恶悬绝。判然如黑白之相反。】

  如果从存心上来讲。君子跟小人完全不同。

2021佛教讲经法会

形相上很难辨别。存心处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就像黑与白一样。绝不混杂。

  【故曰。君子所以异于人者。以其存心也。】

  存心不一样。

  【君子所存之心。只是爱人敬人之心。】

  这个我们要知道。大圣大贤、诸佛菩萨。跟我们一般人有什么两样?如果就形迹、日常生活工作上来看。实在讲没有两样;唯在存心不同。诸佛菩萨大圣大贤。他们所存的是爱敬之心。真诚的爱敬。平等的爱敬。佛菩萨的爱心是遍虚空法界。下面文说:

  【盖人有亲疏贵贱。有智愚贤不肖。万品不齐。皆吾同胞。皆吾一体。】

  谁能懂得这个道理?为什么人间『万品不齐』?

佛教之讲经

这是习染不同。习性不一样。习性从哪里来的?无量劫善恶心行变现出来的。佛法叫「业力」。业力不一样。所以才有贤愚不肖。但是要知道。这些人跟我们是一体。『皆吾同胞』。这个事情如果不是大圣人教导我们。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。孔子在《易‧系辞传》里面说:「人以类聚。物以群分」。又告诉我们:「精气为物。游魂为变。」这些话都是跟我们说明万物的来源。生命的来源。以及族类的来源。这是儒家讲的。道家也说:「天地与我同根。万物与我一体。」说法言词不一样。意思相同。佛家讲:「唯心所现。唯识所变。」所以你看看儒、释、道三家所说的。讲宇宙的起源。生命的起源。万物品类不齐的差别怎么形成的。这些话都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我学佛这么多年。把佛菩萨圣贤的教诲。我归纳也写成两句:「心性幻化虚空法界」。虚空法界从哪里来的?心性幻化的。《金刚经》上说「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幻泡影」;「根身影现国土众生」。我们这个身体。国土。今天所说的宇宙之间的星球。以及一切众生。跟我们根身是一不是二。所以心性虚空法界一如。色身、国土、众生不二。因此爱敬万品。是真正的自爱。「自爱」这两个字。今天有几个人懂得?人要自爱。要自爱就要爱一切众生。所以真正体会到『万品不齐。皆吾同胞。皆吾一体』。这一句话重要!

  【孰非当敬爱者】

  哪一个不是我们敬爱的对象?

  【爱敬众人。即是爱敬圣贤。能通众人之志。即是通圣贤之志。何者。圣贤之志。本欲斯世斯人。各得其所。】

  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圣贤的大道。能够『爱敬众人』。了凡先生说。就是『爱敬圣贤』。就是爱敬佛菩萨;我说得更亲切。就是「自爱」。能通圣贤之志。「通」是明了、通达明了。『能通众人之志』。就能『通圣贤之志』。「众人之志」是什么?都希望得到圆满幸福的生活。不论是古人、今人。中国人、外国人。确确实实不分国家、不分族群、不分宗教。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过得幸福美满?圣贤之志亦复如是。大圣大贤他们只有一个愿望。那就是希望这个世界这些人各得其所。古圣先贤。我们看佛菩萨的教诲。再仔细观察世间所有宗教的经典。我涉猎得很多。他们所崇奉的神圣、创教的教主。无一不是希求帮助这个世间众生。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。不但这一生得利益。来生更得殊胜的利益。一般宗教来生生天堂。佛教劝人生极乐世界。这是圣贤之志。

  【吾合爱合敬。而安一世之人。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。】

  这个话说得好。圣贤之志要我们去推动。要我们去实行。我们一定要懂得『合爱合敬』。合谁?合诸佛菩萨的爱敬。合古圣先贤的爱敬。合各个宗教神明的爱敬。来做『安一世之人』。现前这个世间的人。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。这就是为圣贤而安民哉。这些年我跟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领袖接触。我与他们交谈。「神爱世人」。这是宗教里头常说的。神在哪里?神怎么爱世人?今天世间人这么苦。细心去想一想。这句话太空洞了、太抽象了。我们要反省。神怎么爱世人?我是宗教徒。我接受神之爱。神爱我。我要把神对我的爱。从我心里面再拓开去爱世人。我代表神爱世人。神爱世人才能落实;我要不发心代表神来爱世人。神爱世人永远是空洞的。永远是个抽象的名词。他们听我这个说法。也点头。

  我说佛的大慈大悲。佛的大慈大悲在哪里?释迦牟尼佛离开我们这个世间。已经三千年了。你要说他老人家当年在世间大慈大悲。我们还能讲得通;他不在世了。这个大慈大悲在哪里?所以佛的学生、佛的弟子。我们接受了佛的慈悲;我们怎么接受?从经典里面接受的。每天读经。研究经教。依教奉行。我们得到佛的慈悲加护。加持保护。我们得到了。应当从自己的内心。把佛的慈悲心变成自己的慈悲心。来对待一切众生。落实佛菩萨的大慈大悲。要我们去做!我们见到观世音菩萨。绝对不是恳求观音菩萨慈悲我。这不可能的。泥塑、木雕、彩画的菩萨像。他怎么能保佑你?所谓是「泥菩萨过河。自身难保」。我们要发扬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的心行。见到观音菩萨想到「我就是观音菩萨。我学习观音菩萨。我效法观音菩萨」。是这个意思。这是佛法教学的正理。要懂得。我不作观音菩萨。造一个观音菩萨像以为那就是的。大错特错!

  所以此地讲的这十种善。爱敬存心是根本。没有爱敬存心。其余九条都做不到;九条你去做。都是假善。都不是真善。前面了凡先生跟我们讲了八条。你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你是曲不是直。你是半不是满。你是小不是大。所以关键在存心。存心一定是无私无我。真诚平等的敬爱一切众生。诸佛菩萨大圣大贤的大道。我们就得到真传了。真传就是真诚的爱心。第三段:

  【何谓成人之美】

  他先举个例子说。

  【玉之在石】

  『玉』。世间人都非常宝贵它;中国人爱玉。外国人爱钻石。钻石跟玉没有开采的时候:

  【抵掷则瓦砾】

  那是一个顽石。跟砖头瓦块没有两样。一文不值。

  【追琢则圭璋】

  经过琢磨。它就变成宝物。『圭璋』是玉器。人人喜爱。

  【故凡见人行一善事。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。皆须诱掖而成就之。】

  我们看到一个人做一桩善事。这个善事可取。看到这个人很有志向。禀赋还很好。谦虚、恭敬。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。这种人就是人才。我们要认识人才。要爱才、要惜才。要成就人才。这是善事里面最大的善事。积功累德里头最大的功德。我们要懂。这个人的志向可取。禀赋可取。我们都要帮助他。『诱掖』是帮助他。奖励他。扶持他。

  【或为之奖借。或为之维持。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。务使之成立而后已。】

  善人在这个社会生存很不容易!为什么?善人必定跟不善人对立。不是善人愿意跟不善人对立。不是的;善人能够包容不善人。不善人不能包容善人。所以不善人跟善人对立。这一对立。当然免不了有误会、有毁谤。甚至于陷害。让这个善人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。这个很可悲!我们知道、发现有这些事情。『为白其诬』。我们要想方法帮助他。甚至于代替他被谤的这些事实。减轻别人对他的毁谤。古人叫分谤。『分其谤』。这是志士仁人才能做得到。普通人做不到。务必要使他在社会上能够安身立足。能够发扬光大他的善业而后已;『而后已』。我们才算是尽心尽力。接着为我们说:

  【大抵人各恶其非类。乡人之善者少。不善者多。善人在俗。亦难自立。】

  这种情形。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。我听到有一些同修告诉我。现在学校里面的学生。常常欺负新来的同学、欺负不同族类的同学。都是犯这个毛病。心量窄小。譬如说。如果发现这个同学确实有德行、有智慧。也挺能干的;他被人排斥。我们应该要帮助他。同学当中有一等明白的人。我们一般讲打抱不平的这些同学。起来仗义而行。来替他分担这些毁谤。分担别人对他的压力。让他安心在学校里读书求学。完成学业。这是一个例子。下面说:

  【且豪杰铮铮。不甚修形迹。多易指摘。】

  也确实如此。真正有大智的人。往往不修边幅。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比较随便。在这些场合当中。容易受到别人指责。指责的人。所谓是「鸡蛋里面挑骨头」;你没有过失。人家还造你谣言。有一些形迹不端。就被人抓着把柄借题发挥。来毁谤你、侮辱你、伤害你。这些事情。自古以来我们都常常看到。常常听到。

  【故善事常易败】

  你想做一桩好事。好事多磨。障碍你的人很多。我们在新加坡。希望建一个弥陀村照顾这些年老的人。让这些人每天有机会听经。有机会念佛。三、四年当中到处找地方。最后都被人破坏了。真的是好事常易败。

  【而善人常得谤】

  好人常常遭遇人毁谤。我一生就在毁谤里面长成的。几十年来没有离开别人毁谤。虽然我对于毁谤的人我都很尊敬他。我绝不加以辩白。因为他并没有妨害我每天讲经说法;一般同修听到这些毁谤的。他不来听了。那是他的事情。我这个道场「来者不拒。去者不留」。所以各有因缘。这一段我深深体会。好。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858.html

以上是关于「了凡四训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了凡四训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深圳 十七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「了凡四训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了凡四训- - 二零零一年讲于深圳 十七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7005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