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「十善业道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2 03:56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「十善业道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「十善业道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佛说十善业道经  (第二十集)  2000/6/19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4-0020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!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四面。经文第五行。从第二句看起:

  【汝又观此。诸大菩萨。妙色严净。一切皆由修集。善业福德而生。】

  前面佛教我们观佛身。佛身是从百千亿福德所生。接着就教我们观菩萨的妙色身。佛身是表性德。性德是究竟圆满的。「百千亿」这个字是形容。实际上是无量无边的福德。不但我们说不尽。即使是诸佛如来异口同音共同来宣说。说无量劫也说不尽。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懂得了。能够体会到。所谓是「称性」的。没有人能说。可是菩萨没有成佛。菩萨的妙色庄严是属于修德。这个地方告诉我们菩萨的『妙色』。这是讲色相。庄严清净。经上我们常常读到「三十二相。八十种好」。这是菩萨的修德。如来果地上。大经里面常讲「身有无量相。相有无量好」。那是修德圆满、性德现前。才有这样的殊胜庄严。「三十二相。八十种好」。是我们这个世间常讲的「劣应身」。这都是属于修德。非常明显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。菩萨示现成佛。这句话我们要细心体会。正如同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的。「应以佛身而度者。即现佛身而为说法」。现的这个佛身决定是现同类身。所以在我们人间。释迦牟尼佛示现一定是在人道。这就现同类身。示现成佛。

  「三十二相。八十种好」是果报。果必有因。譬如经上跟我们讲佛的「广长舌相」。是生生世世不妄语的果报。佛说一个人如果三世不妄语。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。三世不妄语。我们今天舌头伸出来舔不到。就

藏传佛教大师英语讲经

说明我们还是常常打妄语。佛的示现。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。说明生生世世不妄语。由此可知。虽然讲「三十二相。八十种好」。讲这么多。它的基础都是十善业。如果真正把十善业道修好了。「妙色严净」是自自然然现前。

  「庄严清净」这四个字里面。最重要是「净」。净是清净心。诸位要晓得。说一个「净」。我们归纳佛陀的教诲。真诚。你要不真诚决定不会清净;你要不平等。你也不会清净;你要迷惑、没有智慧。你也不会清净;你心地不慈悲。你也不会清净。所以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有一条必定五个都具足。大家要懂这个道理。任何一条。你说真诚。心很真诚但不清净。不清净决定不真诚。不平等决定不真诚。不慈悲决定不真诚。任何一条。有一条必定是五条圆满具足。所以色相才庄严。

  色相称之为「妙」。妙在哪里?妙在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。这就妙了。换句话说。着相就不妙了。再说得清楚明白一点。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。起心动念就不妙了。诸佛菩萨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。人家的本事就在这里。他们能够做得到。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见色闻声为什么会起心动念?这个起心动念。当然是你受外面境界的引诱。合自己意思的。实在讲什么叫「合自己意思」?随顺自己的烦恼。随顺自己喜爱就起了贪心。随顺自己的厌恶就起了瞋恚心。这是凡夫。这叫造业。你所感的果报当然不殊胜。诸佛菩萨的色相是随顺性德。性德是善的。

  中国《三字经》开头。就说「人之初。性本善」。「性」是自性、是本性。本性是善的。我们很难体会。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。善恶的善是相对的善。所以我们一听到「性本善」。马上这个意识就落在善恶相对的善。这错了。不能理解它的意思。开经偈里面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。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善恶相对的善是习性。不是本性。底下所讲的「性相近。习相远」。「性相近」这个「性」是真性、是本性。大家都一样。一切众生无二无别。可是习性里面就有善、就有恶。这个善恶是相对的善恶。跟前面讲的「性本善」。意思完全不相同。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、要明了的。

  没有见性之前。全是修德。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四圣法界。声闻(阿罗汉)、辟支佛、菩萨、佛。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。这种佛就是经上讲的「三十二相。八十种好」。是修德。不是属于性德。为什么?他没见性。必须破一品无明。证一分法身。性德才现前。这个时候就像前面所说的「千万亿福德所生」。这个「千万亿福德」不是修来的。是自性本具的。完全恢复了自性。前面这一段教我们观佛身。是体会

佛教的讲经说法

性德。这个地方教我们观诸大菩萨。是教我们观修德。

  我们今天是凡夫。自己一定要承认。一定要有自知之明。圣贤人常常教导我们「人贵自知」。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。才谈得上修行。如果自己不认识自己、不了解自己、不知道自己。这个修为是谈不上的。修为里头的关键。断恶修善。破迷开悟。他对于什么叫善恶。他不懂。什么叫迷悟。他也不懂。他从哪里修起?不但是修做不到。学都做不到。我们每天在读诵。每天在听经。是不是真的听懂。真的理解?没有。为什么说你没听懂、没理解?你真听懂理解。你的念头就转过来了。

  所以佛家不讲「教学」。佛家讲「教化」。教了你。你真懂得、真明白了。立刻就产生变化。化迷为悟。化恶为善。化凡为圣。他就起变化。古人所谓「读书变化气质」。这个「化」。现在的话讲。是从成绩上来观察。「教」是从事相上说的。「化」是从成绩上说的。到底有没有成效。效果如何。就看你有多大的变化。小的变化。是你得少分明了;多变化。你有多分明了;大变化。那你真的是明了了。

  凡夫业障习气非常深重。障碍了佛菩萨圣贤的教诲。障碍!虽然天天学习、天天听。学了十几年、二十几年、三十年。依然没有一丝毫变化。你就晓得自己业障是多么重。但是业障重不怕。用什么方法消除业障?不断的熏修。这个方法很妙。佛祖传下来「长时熏习」。因为我们的烦恼习气这么重。是长时间熏修成的。是这么个道理。我们对于圣贤教诲熏修的时间太少、不够。所以如果能有长时间的熏修。总会

讲经说法佛教抖音视频

有一天觉悟过来。我们看看中国古来的大德。宗门教下。也不是短

佛教讲经宋老师讲因果

时间闻经听教就觉悟的。也是有多少年。少则三年五载。我们讲根性利的。晚则有三、四十年才开悟的。我们在《高僧传》、《高士传》上都看到的。从这个地方。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出来。众生根性不相同。各人努力也不一样。十分认真努力学习。可以帮助我们缩短时间、提前觉悟。一定要认真努力。

  不但在经论当中要努力学习。最重要的是要把经典的教学落实在生活当中。离开了实际生活。悟门就堵塞了。这一点我们要明了。为什么古人三年五载、十年八年开悟了。他能够把所学的东西落实。信、解、行、证。课堂里面。经本上的学习是信、解;解了之后。你要落实在生活当中是行;通过了行。行是实验。通过实验。证实你

佛教海涛讲经视频

解的没有错。这个证就是转凡成圣。行是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。所以你要不能够落实在生活里面。生活包括工作、包括处事待人接物。你不能落实。你怎么能够契入?契入就是证。怎么能够入佛菩萨的境界?所以没有行、证。虽学不能化。

  从这些地方。我们深深体会到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。长时间不舍弃众生。有耐心、肯耐烦。慢慢来教。一遍一遍重复的来教导、诱导、劝导。总有一天你会觉悟。你会回头。但是「总有一天」。时间长短各人不一样。这是佛家所谓「上、中、下」三根。上根。时间短;中根。可能在这一生。二十年、三十年;下根。这一生不会开悟。等来生。佛菩萨有耐心。来生后世。后世可能是多少劫以后。你的缘成熟了。你才搞明白、才开悟。佛不舍弃。「佛氏门中。不舍一人」。

  善友的提携。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遇缘最重要的是善友。佛家讲的善知识。善知识的提携是很重要的一个增上缘。我们能够遇到。有机缘常常在听。天天在听。现在经本得到容易。《大藏经》轻而易举我们就可以得到。天天读诵。今天我们的善知识是什么?经书是善知识;现在科技发达。录像带、光盘是善知识。可是你要懂得修学的方法。方法的秘诀是「一门深入。长时熏修」。为什么?一门容易得定。定就能开慧。同时学很多。困难!换句话说。把你得定开慧的时间推迟了。你要是一门的话。会把你得定开慧的时间提前。所以你要懂方法。

  『修集善业福德』。这一句话特别偏重在十善业道。我们真正要觉悟、真正要有坚定的信心。永离杀生、偷盗、邪行、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、贪、瞋、痴。永离。从内心里头把这十恶拔除。这是从修德上说。好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686.html

以上是关于「十善业道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「十善业道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十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6639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