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二十二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二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二十二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净土大经解演义 (第五二二集) 2011/8/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9-0522
诸位法师。诸位同学。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。第六百六十二面第七行。经文看起:
【其二者。世间人民不顺法度。奢淫骄纵。任心自恣。居上不明。在位不正。陷人冤枉。损害忠良。心口各异。机伪多端。尊卑中外。更相欺诳。瞋恚愚痴。欲自厚己。欲贪多有。利害胜负。结忿成雠。破家亡身。不顾前后。富有悭惜。不肯施与。爱保贪重。心劳身苦。如是至竟。无一随者。善恶祸福。追命所生。或在乐处。或入苦毒。又或见善憎谤。不思慕及。常怀盗心。悕望他利。用自供给。消散复取。神明克识。终入恶道。自有三途无量苦恼。辗转其中。累劫难出。痛不可言。】
这是五恶里第二段盗恶。前面第一段是杀生。这是偷盗。我们看念老的集注。「二」。这第二段。「明盗恶」。说明偷盗之恶。「于有主物」。这个物只要是有主人的。「若多若少」。不论是多是少。「不与而取」。没有得到主人的同意。物主的同意。你随便取用。都叫做盗。所以这个盗戒很不容易持。一定要很小心谨慎。为什么?有意无意。有时候习惯了。不知道这个罪过有这么重。盗心。我们常说。占便宜的念头就是盗心。很难持!经商的人很多。居家的人也很多。总想走法律的漏洞少缴一点税。占国家的便宜。这个过失比偷盗人的财物更重。为什么?偷一个人的财物。你只欠一个人的债。你漏了国家国税。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口。全都是债主。将来还债还不清。这个事情麻烦。所以佛法里面讲。盗戒里头最严重的叫十方物。寺院庵堂是十方道场。每个出家人都有分。过去现在未来。此界他方。十方诸佛剎土。无量无边的出家众。这是佛法僧。他统统都有分。所以佛在经上说的是实话。不是吓唬人的。你造五逆十恶。佛都有办法救你。盗常住物。佛不能救。常住物是寺庙庵堂的。你盗它一分钱。你盗它一个物品。那个罪过佛没有办法救你。为什么?太重了。你的债主太多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出家僧众他都有分。你都欠他的。这个债怎么还法?没法子还。到什么地方消这个业?无间地狱。苦不堪言。这个话我不能多说。不能细说。点到为止。诸位自己要细心去体会。要尊重常住物。那是修行人所有的资财。滋养他的身命。滋养他的道业。十方善心人士供养的。这个罪过太大太大了。不能不知道。《地藏经》上讲得很清楚。
「盗恶之行。源于三毒。贪欲悭吝。易生盗心」。人不贪他就不会盗取别人的财物。总是贪心很重。贪财、贪名、贪利。贪的对象可多了。有意无意。有意是起盗心偷盗财物。无意多半是一般小事。常常疏忽了。随便的挪用。随便的把它移动。这是人不良的习气。叫习惯。「诸恶相资」。作恶不是一个单纯的。大概是贪瞋痴慢疑一种恶念起来。其它的都融合在里头。诸恶是这个经上讲的五恶。全都犯了。这成了盗的过失。好像判决。这就定案了。
以下从「不顺法度」至「不顾前后」。这个里头。我在科判里头判了三个小段。到「结忿成雠。破家亡身。不顾前后」。这一段「表贪欲之过」。现在是贪欲泛滥。超过了饱和点。所以感得地球的灾变。个人疾病这是小事。家庭的兴衰比个人的业力就大。能够让整个地球产生灾变。这是多么大的恶业才会出现这个现象。这不是一个人的。叫共业。现在整个社会。所以常说人心坏了。人心坏是什么?人心全部都是贪瞋痴慢疑。贪瞋痴慢疑的反面就是五戒十善。五戒十善现在全没有了。全部变成贪瞋痴慢疑。对应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诲就是仁义礼智信。诸位想想。这五个字现在在社会里谁具足?这五个字没有了。这五个字的反面就是贪瞋痴慢疑。贪瞋痴慢疑表现在外面就是杀盗淫妄酒。所以我们要晓得。现在人身体多病多灾。地球灾难重重。
同学们好心。因为我平常不看这些新闻。他们把这些新闻的标题给我列出来。全世界这些地球上的灾变、社会的灾难。三月份一共有八十二条。四月份有五十九条。五月份有六十七条。六月份有一百五十五条。七月份有一百七十六条。节节上升。八月份恐怕会超过二百条。一次比一次严重。一般人看到这种现象。心里担忧、害怕。能不能解决?不能解决。什么原因不能解决?他不相信。认为这是地球上的灾难。跟我们的起心动念。跟我们的贪瞋痴慢、杀盗淫妄没关系。甚至于有人看到这些灾难现前。反正来日不多。有一天尽量快活一天。把杀盗淫妄酒再加上几倍。这都是自作孽不可活。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现象?说实实在在的话。就是我们把传统祖宗的教育丢掉了。古人说的话是非常有道理。说「不听老人言。吃亏在眼前」。现在这个世界就是不听老人言。瞧不起老人。以为老人没用、落伍了。赶不上时代。过去的老祖宗无能。没有智慧、没有创造、没有发明。过那么穷苦的生活。都是这样的心态。错误的心态就干出错误的行为。就造下严重的罪业。他就得感受今天的果报。
首先这第一句话。佛就说了。『世间人民不顺法度』。法度是什么?这下面有解释。「法者法轨、法则」。轨是轨道。在中国这个法度是什么?是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。古圣先贤。不是他们创造的。不是他们发明的。他们定的这些法则根据什么定的?根据大自然的运行。取法于大自然。换句话说。顺法度就是顺大自然的规则。在佛法里面讲。宇宙的源起、众生的根源。佛说的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。无明就是阿赖耶。阿赖耶里面生起三种现象。业相、转相、境界相。这就是法则。它有次序的。它不能颠倒的。随顺这个法则。这是健康的。这是安稳的。是吉祥的。是幸福快乐的;违背法则。灾难就来了。
现在讲科学。大家崇尚科学。科学是什么?不顺法度。要改变自然。那灾难就来了。最明显。大概现在有不少人破坏自然生态。是什么?美容。你父母生下来的面孔是自然的。偏偏要破坏它。到美容院去改造一下。改的是不错。是挺漂亮的。可是十年之后灾难来了。我在澳洲的时候。我在乡下小精舍里。有一个好像是越南的同修。是我们的义工。在我那里住了几天。我每天看她愁眉苦脸。非常难过。我问她是怎么搞的?年轻的时候美容鼻子。现在毛病发生了。苦不堪言。我就告诉她。妳不应该破坏自然
为什么要改变这些自然基因?都是贪瞋痴造的。他自己晓不晓得这个后果?他知道。为什么还要干?只要自己得利益就好。别人死活与我不相干。他哪里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。他不知道。迷惑颠倒、没智慧。他才会干出这种傻事。回过头再看看古人。古人有真智慧。决定是随顺自然。《还源观》上给我们讲的四德。第一个「随缘妙用」。随缘就妙。不随缘就不妙。今天社会几个人随缘?现前的教育。幼儿园的小朋友已经开始教他要竞争了。看随缘是落伍的。看竞争是进步的。这往哪里进?往无间地狱精进。他是精进。现在这些事实真相都摆在我们面前。还能不觉悟吗?我们实在说很幸运。生在这个时代遇到佛法。如果不遇到佛法。我们也是无知。也跟着社会大众一样盲从。造无间地狱罪业。你冷静细心观察。几个人不造罪业?你才想到这个事情多么可怕!
所以要救自己。要救家庭、救社会、救地球。从哪里下手?随顺法度。不顺法度就完了。要随顺。要随顺古圣先贤的法度。要随顺佛菩萨的法度。为什么?他是圣贤、他是佛菩萨。佛菩萨、圣贤是什么意思?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。明白人。圣贤是明白人。我们是不明白。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一无所知。佛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的人。我们迷惑颠倒。跟着明白人走就不会走错路。让他在前面。我们跟在后头。我们不服气。我们一定要带头。让他们跟在我们后头。统统都受罪。不过说老实话。我们走在前面我们受罪。一群胡涂人跟我们一起受罪。明白人不受罪。明白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他解脱了。他得大自在了。
中国人讲法。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还有个名词叫义。仁义。义是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仁是爱人。仁义道德都要以圣贤为标准。在佛法里一定是以佛为标准。佛是觉悟的人。他在世间的时候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我们学习的标准。他为我们示现的是个觉悟的状况。我们凡夫是迷惑的状况。迷惑的人跟觉悟的人走不会错。在中国。平民百姓跟着圣贤人走没错。古代这些帝王没有不跟圣贤走的。如果他不跟圣贤走。他肯定是家破国亡。他保不住。你看看每一个朝代末代的帝王。他不顺法度。所以他的王朝就被别人推翻。被别人取而代之。那个取而代之的人肯定他是顺法度。顺天行道。他才能够建立一个新的王朝。把人民再带回到幸福、带回到和谐。祖宗这些法度传到今天不止五千年。五千年以前没有文字记载。不能说它没有法度。我相信五伦五常、四维八德是古老的圣贤。没有文字之前。至少是一万年之前传下来的。世世代代都遵守。没有出乱子。开始怀疑。这是西方文化传到中国来了。西方讲究科学。虽然西方文化冲击到中国。中国人还是相当保守。所以前一百年怀疑。慢慢怀疑了。怀疑中国文化好像比不上西方。最近这一百年。逐渐逐渐把祖宗的法则抛弃掉。不要了。完全学外国的。现在出事情了。社会乱了。地球灾变这么多。着急了。怎么办?这个灾难已经遍及全世界了。外国人也没法子。外国人到中国来找方法。到印度去找方法。我们自己还没醒过来。还在所谓是摸着石头过河。走一步算一步。祖宗这么好的东西。佛法这么好的东西。不肯学。真正应验了「不听老人言。吃亏在眼前」。这个亏可吃大了!今世生活在痛苦之中。来世堕落在三途。这亏吃大了。
「度者轨度、规度。即常规也」。规是规矩。度是有节制。告诉我们。规矩是个标准。越轨不离开轨度的极限可以。离开轨度的极限就要出事情了。常是永恒不变叫常。佛法的三皈五戒十善永恒不变。叫常规。中国的五伦五常、四维八德是常规。不能不遵守。不遵守就出事情。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。不能不学习的。现在我们常说的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。最近我们提出孔孟学说是什么?仁义忠恕;大乘。真诚慈悲;日本的稻盛和夫所说的敬天爱人。敬天是仁义。爱人是忠恕。我们要救自己、要救家人、要救社会、要救国家、要救地球。不回头做不到!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。这些东西不是念的、不是讲的。是要做到。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规范。所以叫常规。你不能一天不吃饭。这个规矩你不能一天不遵守。它跟吃饭一样重要。所以要把常规变成我们自己日常思想行为。真做到!
最近我们将《群书治要》印出来了。《国学治要》印出来了。这两种都是常规。《群书治要》是唐太宗治国的常规。中国在历史上。大家都说唐朝政治最清明、最好。它怎么做出来的?《群书治要》的规矩。有人告诉我。现在有不少人在学习、在读、在讲。读跟讲比不读不讲好。值得赞叹。能不能救你自己?能不能带给你家庭幸福、带给社会和谐?告诉你。不能。为什么不能?法度不是讲的。法度不是念的。法度是行的。法度是生活、是工作、是处事待人接物。你得把它做出来。做出来你是圣人。你是贤人。你是佛。你是菩萨。如果光是念、光是讲。做不到。你还是凡夫。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。你没有办法解脱。关键在这个地方。
我们得到这部书。为什么把它大量的翻印?目的是保存它。让这个书在世间不至于消失。目的在此地。印一万套。一万个人家收藏。世界灾难再多。总会留几个。这个书不会失传。我们目的在此地。落在哪些人手上会开花结果?好善好德。像孔夫子所说的。信而好古的人他得到就会开花结果。一万人当中至少也会有几个好善好德的。到他手上就起作用。所以很多人问我。要选些什么样的人来培养?我说我没有这个意思。我没有这个福报。也没有这个能力。我不能培养人才。我只能把这个印出来到处去散。播种子。撒种子。种子撒下去之后。什么人去耕耘。什么人去收成。都不是我。与我不相干。种子撒下去我就没事了。
多少年前我就讲过。人生在这个世间。每个人的善根福德不相同。智慧不相同。际遇不相同。我们所做的行业也不相同。这就是多元文化。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好。大家互相合作。社会就和谐。我们这个行业干什么的?讲经教学。释迦牟尼佛做出最好的榜样。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。一直教到他离开这个世间。他是七十九岁走的。三十岁开悟就开始教。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空过。叫负责尽职。我这个行业做到了。每一个行业都做得好。大家能够互助合作。这就是共同创造幸福美满的人生。礼义和谐的社会。做本行。不要干涉别的行。好像我们身体。你看外面五官。眼耳鼻舌身各有各的任务。眼睛只管看。耳朵只管听。眼睛不要干涉耳朵。耳朵也不能干涉眼睛。个个都第一。身体健康。如果你要竞争。我眼睛要第一。你们其它都不行。结果怎么样?病了。这人只有眼睛好。其它都不行了。那多悲哀!健康的时候个个都第一。我在这行第一。你那一行也第一。统统都第一。你说这社会多美好。文化是多元的。从我们自己本身。你看外面眼耳鼻舌身和谐。里面五脏六腑和谐。这人健康长寿。只有一样好。别的都不行。肯定走向死亡的道路。他活不了。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不懂那你走的是死路;你要是懂得。你走的是生路。生生不息。
『奢淫骄纵』。「奢者奢侈」。这个不是好事情。「淫者」。这个地方引用《等不等观杂录》。这里头说。「经中淫多从女旁。专指男女事也。淫行无节。故曰奢淫」。节是节度。这过分了。所以淫这个字不是专指男女。凡是过分都叫淫。雨下得太多叫淫雨。无论做什么事情。过度了。超过需要的分量。统统叫淫。贪瞋痴慢疑有。凡夫都有。不能太过分。过分就错误了。「骄者骄横。谓恃己凌人」。就是骄慢、傲慢。我们常说贡高我慢。自己以为高出、超过别人。别人都不如自己。这种烦恼人人皆有。与生俱来的烦恼。从哪一天开始有?从一念不觉那个时候就有。末那识。末那从阿赖耶变现的。末那是什么?我见。执着身是我。这就错了。跟着这个错误。底下三个大烦恼跟着它来了。首先有我见。从我见就有我爱。我爱是贪。有我痴。愚痴。有我慢。傲慢。傲慢是瞋。就是瞋的根。所以说「四大烦恼常相随」。我。这我是我见。我见、我爱、我痴、我慢。这就是末那识。末那叫意根。非常执着。第六是意识。善于分别。妄想太多。妄想多是第八识。第六意识转过来就是阿罗汉。第七识转过来就是菩萨。六七一转。五八跟着转。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。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。成就所作。成就所作指什么?指普度众生。第六意识变成妙观察。第七识变成平等性。为什么?我没有了就平等。所以四大烦恼。我见、我贪、我痴、我慢全都变成智慧。一转就变成智慧。这是根本烦恼。根之根就是我。没有我。什么事都解决了。就是执着这个我。麻烦了。执着阿赖耶见分里面的一分。认为是自己的心。这妄心;执着阿赖耶相分的一分。这身体。阿赖耶相分遍法界。相分都是阿赖耶的。执着这里头一点点。认为是我身。这是开始错了。这一错就错到底。在六道里头轮回。搞生死。搞冤冤相报没完没了。苦不堪言。什么时候觉悟?什么时候醒过来?这个话说起来容易。真正觉悟。真正醒过来。太难太难了!什么原因?坚固的执着。
这个东西只有你自己把它解开。佛菩萨再慈悲。没有办法帮助你。佛菩萨帮助人只是把事实真相讲清楚、讲明白。让你觉悟。回头一定靠自己。回头什么?放下。把这个根本的错误放下。就是「我」。有没有我?有我。有真正的我。常乐我净四净德。自性里头有我。那我们要问。这身是不是我?当然是我。是我的一分。就是我的一个细胞。这个细胞是我。那个细胞也是我。眼睛是我。耳朵也是我。我总不能承认眼睛是我。其它都不是。我们今天犯的过失就是这样的。只认得这个是我。其它都不是我。这个是错误的根源。所以我们也常常提醒大家。人自爱他就会爱人。为什么?人跟自己是一不是二。他真爱。不自爱。他怎么会爱人。哪有这种道理!他真不自爱。执着这个是我就是不自爱。《楞严经》上的比喻。佛把自性比喻做大海。把我们人的执着比喻大海一个水泡。执着大海水泡是我。不知道大海是我。这就迷了。只爱这个小水泡。不爱整个大海。叫不自爱。什么时候他才证得?水泡破了。原来大海是自己。破了什么?把这个观念放下。就破了。破我执证阿罗汉果。再破法执就成无上菩提。就成佛了。
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做了表演。十九岁舍弃家庭、舍弃王位、舍弃荣华富贵。那是什么?破我执。就是破烦恼执。出去参学。学了十二年。菩提树下入定。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。不要了。破所知障。两种障碍都破了。成佛了。明心见性了。没见性的时候学了这么一大堆的东西。要知道佛叫你学是帮助你放下的。你不了解它。你不肯放下;了解之后你肯放下了。放下就是!所以世尊当年在世表演的完全是知识分子。这个社会上知识分子占大多数。他用这个身分来表演。惠能大师在中国不是表演知识分子。表演一个农民。只知道干活不知道读书的。没读过书。不认识字。中国是农业社会。农民的人数最多。他用这个方法。这叫随缘。印度释迦牟尼佛出现的那个时候知识分子最多。是印度古典文化最辉煌的时代。单单宗教。佛经上记载。九十六家。其它的学派很多。不在宗教之下。那个时代很像中国春秋战国。诸子百家。这都是现在讲知识爆炸。佛出现在那个时代。示现一个知识分子。年轻有为、好学。做这个榜样。所以佛菩萨示现在世间。不同的地点。不同的时代。他用不同的身分。这个用意很深!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。应用什么方法去教他就用什么方法。让大家正信、正解、正行。这才能真正回头。明心见性。
所以法度、规矩一定要懂。一定要遵守。为众生做好样子。威仪有则。对自己来讲是随缘妙用。对外面大众来讲。利他来讲。是威仪有则。这个时代人他得的是什么病。他哪些地方有问题。要把它纠正过来。纠正。我们先做好样子给他看。这个好样子还是老样子。没有新花样。新花样搞不出来的。还是老样子。那就是要把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六度做出来。也是四门。在中国传统里也是四门。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。也是四门。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了。这就叫威仪有则。能度众生。能救地球。做不是做给自己的。做给别人看的。没有自己。你做得才自在。做得才快乐。为自己。错了!什么是自己?大众是自己。社会是自己。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。这个道理、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。
这特别指出来。奢淫骄纵这个东西是重病。先把它治好。一定要把它远离。决定没有骄傲。骄傲知道是与生俱来。以前李老师
「纵」。放纵。「恣」也是放纵的意思。自恣。「男女共居。不顺法度。放情纵欲。但图快意。不惧罪谴」。故云『任心自恣』。这是今天社会、整个世界社会。你到处都能看到的。所以让我们想到。社会的动乱从哪里来的?就从这里来的。现在这四个字。贫富贵贱他统统干。那就感得我们居住地球的灾变。天气反常了。居住的环境也反常了。没有一样不反常。反常的根源在哪里?我们的心反常了。奢淫骄纵不是常规。常规是仁义礼智信。常规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这常规。饮酒在佛的戒经里面开缘最多。酒属于遮戒。本身没有罪过。不像前面四种。杀盗淫妄本身是罪过。那叫性罪。酒属于遮罪。遮是什么?防范的。酒醉了你会干前面杀盗淫妄。会犯这个罪。所以佛把酒制定在五戒当中。就是根本戒。为了防范杀盗淫妄。是这个意思。所以酒的开缘就多了。
酒用在佐料上没有过失。你烧菜的时候用料酒可以。为什么?它不会醉人。饮酒有节制。这个节制什么?就是一杯。不会喝醉。在应酬的时候一杯。表示敬意。这要看个人的酒量。李老师以前给我们讲《礼记》。讲《礼记》就会讲到郑康成。他给我们大家说。如果每个人的酒量都跟郑康成一样。释迦牟尼佛这条戒就不要了。郑康成很厉害。中国常讲三百杯。那就是郑康成的故事。马融办学校。那就是私塾。他在那里求学三年。学成离开了。老师带着同学到十里长亭送行。每个人敬他三杯酒。大概有一百多人。他就喝了三百杯。三百杯酒喝下去之后。小小的礼节都不失。那真叫海量。所以三百杯的典故是从郑康成来的。这汉朝人。汉朝的大儒。一般人酒醉是乱性。他喝不醉。所以要知道佛这个戒律是防范的。
在佛门里面。有病的时候。因为中医很多地方用酒做药引子。这个可以用。这是治病的。或者是保健的。都可以用。七十岁以上身体衰了。血液循环缓慢。酒能够帮助加强血液循环。所以七十岁以上的开缘。在吃饭的时候可以喝一杯酒。我们那时候年轻不知道。看到五戒里杀盗淫妄酒。可是在寺庙里看到老和尚吃饭的时候放个小杯子。没有人在的时候去闻闻看。是酒。怎么老和尚每餐吃饭的时候喝一杯酒?我们也不敢问。以后到台中跟李老师学。我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。我看到某个老和尚每餐饭他都有杯酒。李老师说那是开缘。他七、八十岁了。需要帮助血液循环。这个可以。才知道戒律里有开遮持犯。那个开缘一定要懂得。该开不开也是犯戒。该持不持也犯戒。持是什么?不准你开的。你一定要遵守的。不懂得开遮持
我有一次在北京。那个时候我常到美国去。遇到美国一个华侨。跟我同姓。徐先生。他在旅馆里办喜事。刚好我也住在那个旅馆。下楼梯的时候碰到了。他说他儿子娶媳妇。请程思远做证婚人。他临时看到我。把我拉去也做个证婚人。媳妇是日本人。所以来的宾客都是日本政界的、商界的。政府官员很多都参加。程思远那时候是政协副主席。给他们做证婚。也把我拖去证婚。两个证婚人。证婚人可以说话。要致词十分钟。我说好。我去。趁这个机会把佛法给大家介绍一下。程思远的女儿是电影明星林黛。他是林黛的爸爸。林黛长得很像她爸爸。所以我就给大家讲了十分钟。大家听得很欢喜。这是机会教育。临时拉的。也没有给我做素菜。把我拉上桌。我也陪大家喝一杯酒。旁边有一位叫廖承志。廖仲恺的儿子。他们大概都是部长阶级的。跟我坐在一起:出家人可以喝酒?我说可以。那这个我们也都可以学。他马上就不一样了。我只盛一杯。你不要给我添。所以大家欢欢喜喜。我吃肉边菜。他说学佛这么自在。这么潇洒!我说是!他说那这不难。他们以为很难。以为戒律是吃人的礼教。我说活活泼泼。给他讲开遮持犯。临时遇到的这种场合。所以皆大欢喜。
念念帮助众生。帮助他们认识佛法。帮助他们了解佛法。帮助他欢喜佛法。然后再帮助他们学习佛法。这就对了。你说我犯戒堕地狱。我愿意堕地狱。我要救这些人。我要成就这些人。这是菩萨道!这戒决定不能破。破了我要下地狱。我不破戒我会上天堂。自私自利。所以这个里头中国古人讲的情理法面面都顾到。大乘菩萨。活的。它不是死的。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。菩萨生活得才快乐、才自在、才幸福。一般人为什么不敢学佛?看到戒律定得那么严。我要一学佛。我这也不能干。那也不能干。他怕这个。给他讲清楚、讲明白。酒决定不能喝醉。喝醉乱性。这就有罪过。
我们再看底下第二段。前面一段是讲盗恶之因。这一段讲盗恶之法。也就是哪些行为是盗。这个不能不知道。『居上不明。在位不正』这些句子。这下面接着是。『陷人冤枉。损害忠良。心口各异。机伪多端。尊卑中外。更相欺诳』。这举例来说。这些全是盗恶。第一句。「在位者利用权势。巧取豪夺。损人利己。误国殃民。种种恶业也」。他有这个机会。利用他的权力。利用他的势力。真的是巧取豪夺。你有事情求他。不能不贿赂。就是不能不送礼。送礼少了不高兴。现在这个风气全世界都有。你要找这些在位的人办事。你不懂得这些道理你就办不通。我们不懂。处处碰壁。碰多了。明白了。只好放弃不干了。回归到本位。学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教学。干本行。所以说有缘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苦难众生。帮助社会。没有缘不要去攀缘。攀缘是错误的。这个缘。用现在的话讲是机会。有机会要做。没有机会不要去找。心永远是定的。这叫妙用。决定没有为自己。绝不想帮助别人自己想得到什么利益。没有这个念头。
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不建道场。有道理!印光大师一生不做住持、不做当家。寺院这些执事他都不干。不收徒弟。出家徒弟他不收。这个里头有大道理在。自己生活虽然是苦一点。苦一点好。对世间没有留恋、没有贪恋。老和尚生活在近代。给我们近代人做了榜样。十方的供养他没有拿去改善生活。他都做弘法利生的事业。而弘法利生的事业。我们细心去观察这个老人。他是把印经布施摆在第一。这个有好处。没有过失。印出来的书人家拿去卖都好。只要有人买
前年我在新加坡跟哈比哈山长老见面。他送我一部《古兰经》。中文批注的。我常常在看。我也非常喜欢。这是民国初年的本子。很好。排还是直行排的。不是横的。直行排的。我都很有意思把它翻印。因为中国伊斯兰教的信徒很多。不是伊斯兰教。像我们不是伊斯兰教。想了解《古兰经》。这个本子是很好的本子。所以我都有意思翻印。帮助他们流通。好书不厌百回读。有利于世道人心。我们心量要拓开。佛法讲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。其它宗教也不例外。统统是一体。早年我在新加坡团结宗教。所以看了一些中文翻译的不同宗教的经典。我都很喜欢。好的句子用笔记记下来。节录下来。我有个笔记本。印出来之后我题个名字。《世界宗教是一家》。宗教可以团结。我们团结很成功。对于和谐社会很有帮助。可是宗教团结的根一定是互相了解、互相认识。冲突矛盾就不会发生。会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。帮助社会安定。也帮助地球化解灾难。
下面引用「《嘉祥疏》」。这《疏》里说。「宰相之宦。纵放臣下。用取万民贿。枉取人物。是为居上不明之义」。这是解释居上不明。讲得很清楚。宰相掌握政权。他要是放纵他的部下收取贿赂。这就错了。我们要细心去读历史。朝廷从这里开始腐败。它的灭亡日子就近了。快的。在他这一代就亡国了。慢的。大概二、三代就保不住了。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前面讲得很清楚。不顺法度。这是因。因。那要讲求教化。所以最后还是归到教育。宰相是阁揆。他要不正下面全都歪了。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。你自己不贪污你下面的人不敢贪污。你自己不接受贿赂底下的人就不敢。你只要一接受贿赂。下面就大胆的接受。而且还强取豪夺。这政治能长久吗?
我们看历代亡国。亡国的因素是什么?一个是淫。一个是贪。就这两个字。亡国了。中国五千年来。你看改朝换代。末代皇帝为什么会亡的?就这两个字。身败名裂。国破家亡。他具有权势的时候能有多久?他纵欲行乐没有几年。这几年所造的罪业。行乐是在造业。来生是三途。人民送贿赂不是甘心情愿的供养你。是不得已。是你势力压迫着他。不是甘心情愿。换句话说。你将来要还债的。甘心情愿送给你的。不要你还。不甘心不情愿。来生还还债。所以真正懂得因果报应不爽。敢干这个事情?不敢!害人要偿命。收贿赂要还钱。你敢吗?收得多还得多。得罪人多你的冤亲债主报复的就多。全都是自作自受!什么人有福?大公中正的人有福。他为人民做事不收人民的贿赂。国家有俸禄养活他。他生活能过得去。生活有节制。懂得惜福。那么他的一生。他是为人民造福。为国家造福。来生的福报大了。他来生不是在三途。他来生在天上。所以居上位可以上天堂。可以下地狱。得好好想想是天堂好还是地狱好。由你自己选择。你要是纵欲、享受。那就地狱去了;你要真正是居在这个位置。为人民、为国家造福。你天堂去了。
「受贿已属盗行」。这就是偷盗的行为。这就是造的盗恶。「况复陷人冤枉。损害忠良」。「陷」是诬陷、陷害。好人!为什么陷害他?大概送的贿赂不够多。来找麻烦。「枉」是邪曲。「忠」。敬事直行。奉公忘私。「良」是善良。他在上位。下面真的有好人。好人要把他赶走。那就得用陷害。所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。陷害这些人。这些人都是好人。都是正直的人。如果被陷害的。他不明因果。他没有学佛。怨恨在心。这个怨恨就是来生要报复的。你这一生陷害他。来生遇到的时候他陷害你。叫冤冤相报。生生世世这个冤仇解不开的。麻烦可大了!佛菩萨常常教导我们。冤家宜解不宜结。过去愚痴没有智慧结的这些怨。一定想办法都把它化解。再不跟人结冤仇了。你要遇到个学佛的人。遇到个明白人。你陷害他。他不记仇。他退下来就算了。或者是远走他方。绝不记恨。你有没有罪?有罪。跟谁结罪?跟众生结罪。因为这个好人他是为众生服务的。现在讲他为人民服务的。你陷害他的时候。人民
真正是个好人。你把他的前途断了。我们讲真好人。不但不怨恨你。感激你。为什么感激你?他的心尽到了。为国家、为人民服务的心尽到了。但是事。事被你把它整垮了。换句话说。他心尽到了。事情不必做了。你不给他机会做。他不必做了。对他有利没有弊。做事很辛苦。他不必辛苦了。所以你多方面去观察你就了解。你造的罪业是什么样的罪业。跟哪些人结罪。我们用古人来做比喻。秦桧杀岳飞。岳飞是个凡人。没有学佛法。他会恨你。他将来会报复你。岳飞受了伦理道德的教育。知道忠君爱国。被杀没有怨恨。那结罪从哪里结罪?你不杀害岳飞他能保护这个国家不受耻辱。他是个好人。你把他杀害了。后面的结果是什么?你向金称臣。那个时候的金最怕的就是岳飞。你把岳飞杀了之后。国家受了耻辱。民族受了耻辱。这个罪过可重了。所以前前后后你要想通了。你就不敢干这个事情。在位这个地位愈高。前后这一道门。门前门后。往前面走是天堂。往后面走是地狱。问题你在这个当中你走哪个方向。你不能不知道。
「如是恶人。嫉妒贤者。陷害忠良。其人之言必巧佞不忠。阿谀取荣。诽谤良善。枉陷人非。心口不一」。故云『心口各异。机伪多端』。他肯定是这种人。嫉妒贤能。恶人当道。贤能的人到哪里去了?在古时候都隐居了。这也是祖宗教的。在这个时代只有明哲保身。过隐居的生活。隐居这个期间当中。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授几个学生。古时候的私塾。教几个人随缘。三、五个人。十几二十个人。把一生所学的传下去。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民族效忠。希望将来自己的学生。给下一代。这积大德!这条路走不通走那一条。起心动念为国家、为民族。还是在做。这是真正有智慧、真正有德行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3783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二十二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二十二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12213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