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「十善业道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十九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12 03:59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「十善业道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十九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「十善业道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十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十九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佛说十善业道经  (第十九集)  2000/6/17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9-014-0019

  诸位同学。大家好!请掀开《十善业道经》第四面。经文第三行:

  【龙王。汝观佛身。从百千亿福德所生。诸相庄严。】

  昨天讲了这一句。今天我们接着看下面:

  【光明显曜。蔽诸大众。设无量亿自在梵王。悉不复现。其有瞻仰如来身者。莫不目眩。】

  到这里是一段。这一段经文看起来好像是很平常。实际上含义很深很深。佛家修行方法里面。尤其是我们念佛法门。诸位知道四种念佛里面。有一种叫「观像念佛」。此地所说的正是观像念佛的要领。昨天将这个意思跟诸位报告过。我们要懂得、要留意。怎样向佛学习。知道我们自己起心动念。即使是极其微弱的念头。跟我们的依报正报都有密切的关系。所以我们无论得的是什么样的身相。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环境之中。无一不是自心所变现的。这才真正懂得、真正明白心现识变这个事实真相。正因为如此。佛才说「智者知已。应修善业」。这个「应

佛教讲经交流会开幕式讲话

」在我们看起来这是劝导的意思。而实际上它真正的意思是「法尔如是」。自自然然他就修善业。哪里需要人劝?哪里带一丝毫勉强?由此可知。我们今天不懂得修善业。就是对于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。是这么造成的。由此可知。教学是多么重要!我们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反反复覆看了无数次。

  今天这个经文一开端。这是显示果德。『光明显曜』。这个地方所说的「光明」。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气氛。气氛好。非常明显。让一接触的人就能感受到。外国人说磁场。练气功的人说这是气。在佛法里面称作光。无论是说气氛也好。说光明也好。说磁场也好。凡夫所感触到的。只是贴近这一个发光的物体。贴近感觉到目眩。这个光明。实际上它的范围是遍虚空法界。不过在物质上这个光。从情识里面生的思想波。虽然不同于物质的波动。但是它也是愈远。这个波动的力量愈微弱。这是一定的道理。可是自性里面的光明就不一样。像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常常念到的。「诸佛菩萨。光明遍照」。他那个光明是均匀的。但是我们凡夫依旧不能够觉察。不能觉察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烦恼障碍。如果把烦恼习气断掉。我们所感受佛光明遍照是圆满的。任何地方、任何时间。你的感受都是圆满的。

  这就是性德跟修德不一样。修德确实是有这种浓淡之分。像我们感受这个气氛如此。我们接近、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。在他住的这个房间。他坐在这个房间。那就感觉得这个气氛特别的浓;不在他的房间。在他的房子也能感受到。甚至于在他庭院当中也能感受到。庭院之外就愈来愈薄。就感受不到。其实在理论上讲。他的磁场、他的气氛、他的光波。也是遍虚空法界的。跟佛、法身菩萨不一样。他的气氛虽然是好。烦恼没有断尽。他的烦恼比我们轻。我们感受他的气氛就好;如果他的烦恼比我们重。我们感受的气氛就非常不好。我们是混浊的气氛。他的混浊程度比我还严重。就是这么个道理。我们要明了。

  不但理如是。事亦如是。一个人不修善怎么行?最明显的感受。人没有修持。心地不清净。充满贪瞋痴慢。他身上的气味、口里面吐出来的气味、呼吸的气味。你接触之后。你都感觉到很难闻。这是非常明显的。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经验。年岁愈大这个气氛愈不好。什么原因?这一生当中累积的恶业。恶的气氛、恶的念头。造成我们生理的变化。生理的不正常。有修行的人不一样。虚云老和尚我没有见过他。香港有不少同修见过他老人家。他那个时候大概也有一百岁。这么高的高龄。不但他身体气味清香。他们说他衣服的气味都清香。我们大家都晓得。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。一年剃一次头。衣服从来不换。衣领子上油垢很厚。闻闻是香味。它不是臭味。每个人都喜欢闻。由此可知。我们善恶的念头确实影响我们生理。影响生理的组织。影响分泌。泄露在外面的气氛跟凡人不相同。

  又何况经典里面所讲的『佛身』。佛是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断尽了。这个境界我们无法想象。在佛法称作『光明显曜。蔽诸大众』。蔽是隐蔽。这个『大众』。下面讲『自在梵王』。这是大自在天、摩酰首罗天。是娑婆世界三界里面富贵到极处了。你说他有多大的福德!这种人也是福慧双修。烦恼习气完全伏住了。他没有断。他要是断了就证阿罗汉果。就不是凡夫了。没有断。伏住。伏住的时候。他的气氛。他的磁场。也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。他们修的是四禅八定。

  我们自己修行。要在这些地方常常懂得勘验自己。从这个气氛里面勘验自己有没有进步。如果感觉得我们这个身体气味。衣服换下来的气味很难闻。我们没有功夫。真正有功夫的人。这种难闻的气味。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淡。一月比一月淡。这是证明我们自己功夫有了进步。一个星期不洗澡。身上虽然有污垢。但是它不难闻。真有功夫的人并不染着。这都是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。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要了解事实真相。

温州佛教讲经交流会视频

要认真努力修学。绝对不是给人看的。是自受用。真正得自受用。才能够利益别人。自己都得不到受用。如何谈到他受用?他受用必定是先自受用。

  诸佛菩萨教诲我们一句话。「要真干」!这些年来。我们将佛法做了一个总归结。归结二十个字。我们写了一副对联。大家都熟知。都能记得很清楚。念念不忘。依教奉行。我们修什么?修真诚心。真就不假。诚就不虚伪;清净就不污染。平等就没有高下。正觉就不迷。慈悲就决定没有自私自利。这是佛心。这是菩提心。我们要如是存心。落实在生活。要看破放下。看破是什么?一切通达明了。这叫看破;放下是一尘不染。丝毫不染着。表现在外面。就是此地讲的「光明显曜。蔽诸大众」。是什么?自在、随缘。末后结归到念佛。前面九句十八个字统统是念佛。以念佛做归结里面的总归结。这个样子我们一生当中就圆满成就。起心动念都要如是修、如是学。自自然然做社会大众的榜样。决定没有自私自利。念念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。

  下面这是假设的话。为我们做个比喻。假设『无量亿自在梵王』。这不是一个。无量亿。这是多。大自在天王坐在佛的会下。他们的福德光明都不能现前。好比是什么?我们从另外一个比喻。我们以无量亿的蜡烛。把这些蜡烛统统点燃。在太阳底下蜡烛的光都不见了。显不出来了。这个比喻大家好懂。我们世间再明亮的灯明。在太阳底下那个光都没有了。这是说明你所感受到的气氛。在佛面前只感受到佛的气氛。大自在天他那种气氛就没有了。『悉不复现』。

  末后这一句。这是劝勉。也

南传佛教讲经视频

是赞叹。『其有瞻仰如来身者。莫不目眩』。我们凡夫做不到。凡夫实在讲也没有这个福分。我们今天生在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。佛去我们三千多年了。刚才我说过。实际上佛的气氛是永恒的、是周遍法界。我们能

佛教讲经感恩视频

不能感觉到?能。怎样能?必须如教修行。我们果然能够将妄想分别执着断除。你就能够感受到诸佛如来的气氛。诸佛如来的气氛。跟诸位说。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气氛。不是外头来的。真如本性的气氛。哪有不尽虚空遍法界的道理?当然之理。由此可知。众生跟佛确实是平等的。今天的不平

官网佛教讲经的平台是哪个

等。是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。离开妄想分别执着确实是平等的。自性本具的德能、本具的相好。佛是展现给我们看。那是我们的果德。我们今天不幸。染上无明、尘沙、见思。就好比吸毒的人染上毒瘾。现在搞得人不人、鬼不鬼。佛的教学就是帮助我们戒毒。我们要肯接受。要把我们的病毒从根本拔除。恢复正常。正常就是诸佛如来。这个比喻大家好懂。实在讲也很亲切。所以我们必须知道。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是个什么立场。佛是怎样来帮助我们、来援助我们。我们应当接受。要认真努力来学习。恢复自己的性德。恢复自己的智慧德相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685.html

以上是关于「十善业道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十九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「十善业道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十善业道经- -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十九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6641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