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二十五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09 02:52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二十五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二十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二十五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四二五集)  2011/5/27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9-0425

  诸位法师。诸位同学。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第五百三十六面。倒数第五行。从「又《法鼓经》云」。从这里看起。

  「若人临终。不能作念。但知彼方有佛。作往生意。亦得往生。」佛在《法鼓经》里面告诉我们。念佛的人临命终的时候。身体虚弱。没有声音了。也就是说这一句佛号都念不出来。这个不要紧。只要他心里很清楚、很明白。确确实实有极乐世界、有阿弥陀佛。心里真的想往生。真想亲近阿弥陀佛。只要有这个念头、这个意念。都能往生。这就是说临终即使没有这一念。有这个一念的意念都行。「如来慈德。微妙难思

佛教讲经视频五良食经

。」这一句是赞叹。如来是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恩德。实实在在不可思议。只要有这个意念。不必出声。都能往生。「是故《安乐集》云:当知如来有胜方便」。这个胜是殊胜。换句话说。阿弥陀佛有无比殊胜的方便法门。「摄护信心」。摄是摄受。护是护念。摄受护念真正有信心的人。信心的条件就是下面这一句。「谓以专意念佛因缘。随愿往生」。这里头最重要就是专意。意就是心。专意跟专心是一个意思。专心意念阿弥陀佛。也就是你心里想着阿弥陀佛。真想阿弥陀佛。希望在日常生活当中把这些杂事、杂的缘尽量要少。要知道放下。我们用心。不仅是念佛。生活、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心。这就好。并不是说念佛的时候用清净心。生活、

佛教讲经的软件

日常杂事我们就可以用一般的心。这个不可以的。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。一真一切真。一妄是一切都妄。生活当中我们用的是虚情假意。念佛的时候这个真心也不是真的。这个道理要懂。

  诸佛菩萨。我们说法身菩萨。他全用的是真心。没有妄心。所以他能够证得法身的境界。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做对了。那就是礼佛、念佛的时候如经上所说的。我们把妄念放下。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。工作、待人接物依旧是妄心。依旧里面有非常浓厚的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。这个不行。为什么有人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。我们念佛一万声佛号有几声能相应?相应是功夫得力。不相应是功夫不得力。这个道理我们要认真去反省、去思惟。真正明白了。要忏悔。忏悔是改过自新。把这些过失真的把它改掉。重新做人。完全学佛菩萨就对了。为什么?佛菩萨明心见性。佛菩萨没有丝毫的染污。待人接物完全是真心显露。所以专意念佛因缘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「并赞云」。这是《安乐集》里面称赞如来。「若闻阿弥陀德号。欢喜赞仰心归依」。欢喜心、赞叹的心、仰慕的心。皈依阿弥陀佛。皈依极乐世界。「下至一念得大利」。最下层的。甚至于说只有一念。临终的时候一念。因为他是真心。真心是性德。那一念往生到极乐世界。是什么样的品位没人敢说。说不定这个人就临终一念上品上生。可能吗?这真可能。你要问为什么可能?因为他理一心。这一念里头没有怀疑、没有夹杂。他是真心。真心念佛。叫理一心。理念。功德不可思议!底下这一句说得好。「则为具足功德宝」。这一念就具足称性的功德。这个功德。「设满大千世界火」。三千大千世界都被大火燃烧了。「亦应直过闻佛名」。他也应该直接通过闻佛名。闻阿弥陀佛这个名号。「闻阿弥陀不复退。是故至心稽首礼」。说明至心念佛。即使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火灾。他也能够通过。至心念佛不可思议。是故至心稽首礼。应值得赞叹、值得赞扬、值得礼拜。「三辈往生」我们就学到此地。下面接着第二十五「往生正因」。

  「前品三辈往生。主要显往生后之位次」。这是前面第二十四品。「而未广论往生之因行」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到底要修什么样的因。修什么样的行。才能真正满足我们的愿望。这一品就把它说出来了。「故于本品增广之。名为往生正因。此两品互作经纬。彼此涵摄」。往生正因里面就包含四土三辈九品。而四土三辈九品里面也包含往生正因。「盖前品三辈往生者之所行。亦皆是往生正因。本品中所示之正因。其果亦即是前品之三辈。」。这两品的关系就交代得很清楚。这一品当中讲因。前一品三辈是讲果。「又本品所示诸因。多契于《观经》之净业。《观经》云:生彼国者。当修三福。」这就是净业三福。是修净土求往生发心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。三条。一共十一句。这十一句一定要常常记在心里。要认真努力把它做到。因为它是净业的基础;没有这个三条。违背这十一句。一天纵然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。你就知道这三条的重要。所以世尊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面说。「生彼国者。当修三福」。所以这三条也称之为净业三福。《阿弥陀经》上说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。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」。这三条是福德。善根、福德、因缘。这三个条件少一个都不能往生。这三条偏重在福。

  「一者。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」。这一条有多重要!第一条。换句话说。念佛人不孝父母。他能往生吗?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换句话说。极乐世界找不到一个不孝父母的人。阿弥陀佛带头。也找不到一个不尊重老师的人。为什么?这两个人对我们的恩德最大。我们的身体得自于父母。父母生我、养我。把我照顾到大。给我的身命。老师给我的慧命。智慧是从老师那里得来的。佛家里面讲的慧命。由此可知。老师对我们的帮助是开发我们的智能。不是知识。是慧命。而不是身命。总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没有老师真实智慧、善巧方便来诱导我们。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。非常容易迷失自性、迷失方向、迷失目标。所以孝敬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础。成佛需要它。没有这个根基不能成佛。世间法里面德行、功名、富贵也要依靠它。为什么?它是智慧的根。它是福报的根。如果这两样不要了。换句话说。你不要智慧。你不要福报。

  福德的根源是孝亲。智慧的根源是尊师。对父母没有孝心。这个人没有福报。对师长没有敬意。这个人什么东西都学不到。绝对不是说老师一定要你尊敬。你不尊敬他不教你。不是的。那你罪业更重

曲靖佛教讲经交流会

了。老师教学生心是平等的。没有彼此。没有厚薄。但是平等教学。学生所得的不平等。确实有学生听老师的课什么也没听到。甚至于把老师所说的想歪了、想偏了。真有。还真不少。是不是老师要求学生要尊重他?不是的。尤其是诸佛菩萨三轮体空。人家根本起心动念都没有。哪来的分别执着?而是什么?孝跟敬是性德。孝是自性里面福德的根源;敬。这是敬老师。敬!敬是性德里头智慧的根源。你有这两样东西。修福、修慧容易。不难。福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。这福报有多大?智慧有多大?跟你说。无穷大。大而无外。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现在我们的福慧为什么没有?迷失了自性。你自己细心去反省。你懂不懂孝养父母?你懂不懂奉事师长?如果连这个都不懂。换句话说。这一生你怎么学都学不到。

  没有一个人不想求发财。发财是福。没有一个人不想求智慧。智慧是聪明。可是一辈子他的心想与他的愿望总是相违背。而不是心想事成。有没有心想事成的人?有。这八个字做到他就心想事成。一点都不假。孝这个字是会意。上面是个老字。下面是个子字。你看这个意思。它告诉我们。上一代。父母。下一代。子女。是一体。不能分。分就错了。分就不孝。孝这个字的本义。我们从这里就体会到。看父母的身跟自己的身是一个身。没有这个心念。孝就没有根。我们人都知道爱惜自己的身命。有没有把父母的身命看作跟自己的身命完全相同。甚至于还要超过?孝的概念不能体会到。尽孝就难了。这一点不能不知道。中国人可以说很早很早年。我们有理由相信。中国传统的文明决定早于一万年。中国人在一万年之前懂得孝道。不仅懂得。他真正能做到。而且能够发扬光大。

  师道的建立。文字上有记载的。尧王的时代。尧王设立一个司徒。官的名字。司徒就是老师。这个老师来推崇教育。教什么?教五伦、五常、八德。这种教育内容与性德圆满的相应。所以中国人。千万年前一直到今天。祖宗积德。祖宗真的是有智慧、有德行。这个族群伦理道德根深蒂固。这二百年来。虽然是迷失了方向。错认了目标。感得现前的灾难。这个灾难愈演愈严重。在这一堂课之前播放最近三个月。三月、四月、五月。我看了一下。有一百七十三个灾难。我们只看标题。一百七十三个。史无前例。怎么会这么多!怎么会这么多?由于现在人不知道孝养父母。不知道奉事师长。这是所有一切灾难的根。不孝养父母。没福报了。不尊重师长。没有智慧了。他能不遭难吗?

  现在有一些人说这是自然灾害。冤枉了自然!怎么可以说自然灾害?自然是最美好的。你怎么能说它是灾害?诸佛菩萨、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是随顺自然。而现在人怎么样?现在人要改变自然。误解了人定胜天。这句话是古人说的。古人说的意思没错。他解错了。人定胜天。人一定可以胜大自然。把它解错了。拼命往科学上发展。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变自然。自然出了灾害。什么原因?你改变它。麻烦就来了。古人随顺自然。譬如生儿育女。古人是自然。儿女到你家来了。你家里世世代代积德修福。所以你家的小孩。有福报的、有智慧的都到你家来了。为什么?感应!人人都懂这个道理。家家都知道这个事实真相。所以家里面贫寒没有关系。要积德。儿孙会发达。他明白这个道理。现在人不相信这些道理。以为自己的智能、自己的知识可以能够改变自然。是改变了。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这么多的灾难。对自己人身来讲。带给你许许多多的疾病。不健康。你居住的环境带来一些灾难。无论是自身。无论是家庭。无论是居住环境。统统是业力所感的。不是自然的。给你说真话。是自作自受。你还说这个灾难是自然灾害。你不是冤枉大自然吗?把所有一些不善的灾难。责任都推给大自然去了。这有罪过的。

  中国古人如果遇到这些灾难。他会反省。甚至于斋戒沐浴忏悔。断恶修善。改邪归正。来化解灾难。这有道理!为什么?是自己的过失造成的。改过自新。外面灾难就能化解。所以一个人生长在世间能够顶天立地。能够立

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十周年

功立德。老师教育之恩。人一定是老师跟父母合作教出来的。如果只有一方面。没有另外一个方面。这个人不能成就。一定是两方面互相配合。教孝父母难于启口。父母不好说「我是你的父母。你一定要孝顺我」。这个话说不出来。所以孝养父母要谁教?老师教。奉事师长老师也说不出口。「我是你的老师。你要尊敬我」。这个话说不出口。谁说?父母说。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。老师

台湾佛教大师讲经

教学生孝养父母。老师教学生无论教得再多、再广、再深。它的根是孝养父母。如果没有这个根。就没有枝叶、就没有花果。这棵树是福树。大福报。另外那一边是智慧的树。

  所以古时候小学入学的礼简单隆重。那是什么?那是活生生的教育。现在没有了。现在社会为什么搞成这样子?读古书的人都明白。为什么?古圣先贤都讲到了。统统是不善心行所感。善心善行没有了。不但你看不到。听都听不到。没人讲。中国人还算是很幸运。祖宗有德。留下来的典籍太丰富了。只要这些东西在。有人能看到。他就明白了。不看的人不知道。近代印刷术发达。这些典籍大量的流通。好事。只有大量流通才不会失掉。古籍很多丧失了。因为古时候没有印刷术。印刷术宋朝才发明。宋以前没有印刷。都是手抄的。手写的本子。印刷术一直到最近三十年。走向影印。照相影印。这个太方便。成本大幅度的降低。像《四库全书》。以前谁敢想象。全中国总共只有七套。真是宝!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。现在全世界只剩三套半。一半没有了。《四库全书荟要》只剩一套。当年编写的时候一共是两套。放在圆明园的那一套。八国联军把它烧掉。所以只有一套。很容易就失传了。

  台湾做了一件好事。把它印出来了。印的数量不多。《四库全书》只印三百套。《四库荟要》只印两百套。虽然数量不多。在我们想象。这些书分别收藏在全世界著名的大学图书馆。纵然全球的灾难。我们相信还会留几套下来。我们明白这个事情。知道这个事情重要。全心全力为往圣继绝学。怎么办?印书。所以在这两年当中。我向商务印书馆订购一百套的《四库全书》。向世界书局订购两百套《四库荟要》。用意何在?希望这个书不要失传。帮助现前往后的有缘众生。目的在此地。遇到这些珍宝我们就得要干。有责任、有使命为往圣继绝学。为万世开太平。继绝学是因。开太平是果;在佛法里面。续佛慧命这是因。普度众生是果。所以知道哪些事情我们该做。哪些事情我们不该做。该做全心全力去做。有一个真喜欢读书的人。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。有真正学佛的人。我们也全力支持他。为往圣继绝学。成圣成贤。续佛慧命。成佛成菩萨。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做到。我们要帮助别人、成就别人。他成就了我自己也成就。他不能成就。我们自己也不能成就。为什么要做?明白的人他去做了。不明白的人他不肯做。

  所以这个孝跟敬太重要了。印光大师一生劝人。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。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诚敬就是孝敬。真诚到极处就是孝道的圆满、师道的圆满。必须知道。孝道跟师道是自己的自性。孝道、师道圆满。你自己就圆满成佛了。谁得利益?自己得真实利益。别人得利益是得边缘上的利益。你自己得的利益是核心的利益。所以圣教不能不学。佛经不能不读。这两句话做到。在世法里头大圣大贤。在佛法里面就是诸佛菩萨。从哪里做起?在今天这个时代。因为圣贤教育、佛陀教育完全丢失。没人知道了。社会大众对这些事情普遍的陌生。有些时候我们感觉不如外国人。外国人读书、研究。知道一点。中国人比外国人更生疏。但是中国人的底蕴很厚。我们做试验证明出来了。没有这个试验我们自己不敢相信。通过这个试验。过去二00六、二00七、二00八这三年。我们在庐江汤池做了试验。做成功了。试验什么?试验人性本善。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。我们做这个试验。这个试验成功。我们对圣教、对佛法信心倍增。以前确实还是免不了有怀疑。通过这个试验之后。我们的怀疑断了。这个试验对我们自己来说。我们的信心、我们的愿心大幅向上提升。而且非常坚定。我们知道。任何一个人。如果能够认真修学。这一生当中成圣成贤、成佛成菩萨是绝对可能的。真正可以做得到的。

  下面「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」。前面两句是根本。有这个根本下面就能做得到。慈心是什么?慈心是爱心。佛家慈者与乐。希望看到一切众生这一生当中都能够幸福、快乐、美满。这是圣贤人的心。这是佛菩萨的心。圣贤佛菩萨没有嫉妒、没有傲慢。念念是希望大家都好。个个都成佛。在行门里面最基本的德行就是十善业。不杀生、不偷盗。不杀生。绝不伤害一切生命。乃至于树木花草。现在还得加一句。绝不随意的去破坏山河大地。爱心。不偷盗是义。大义。绝不能占人家丝毫便宜。应该要帮助别人、成就别人。放下控制、放下占有。随顺自然。命里面贫贱。安于贫贱。命中富贵。安于富贵。不过分!所谓是理得心安。道理明白他心就安了。这个道理在圣贤的典籍。在佛的经教。心真安了。安定之后他就无求。无求。智慧就开了。不盗、不邪行。邪行里面最重要是淫欲。这个要断。不妄语。妄语里面开了四条。绝不欺骗别人。别人骗我。我不骗他。为什么?他不知道他是圣贤。他不知道他本来是佛。我们学佛的人知道。佛说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我是众生。我本来是佛。我既然本来是佛。就不好意思欺骗别人。哪有佛菩萨欺骗人的道理!我们要学佛。学佛不欺骗别人。不两舌。不挑拨是非。不绮语。不花言巧语。不恶口。不恶口反过来就是态度柔和。别人听你说话悦耳。听了生欢喜心。存心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这叫十善业。

  在中国。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。十善业是佛的根。也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戒律。这是普世教育。一切众生都应当学习的。儒家的根是《弟子规》。道家的根是《太上感应篇》。佛法的根是《十善业》。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如果我们把《弟子规》做到。这两句也就差不多了。两句落实在《弟子规》。《弟子规》没有做到。这两句就没有了。《感应篇》没有做到。慈心不杀就没有了。你做不到。十善业做不到。三皈五戒都是假的。不是真的。所以曾经有人问我。为什么要提倡儒释道三个根?就是说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。为什么提倡这个。不提倡这些大乘经教。儒家的四书五经。为什么不搞这个?如果没有根。四书五经、十三经是知识。儒家所讲的知识。知识它有相当的局限性。而且后遗症很多。为什么?它没有根。用儒家的方法来讲就很好懂。儒家做学问五个步骤。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。现在大家做这个功夫。专家学者做得很多。后头有两个字。笃行。他疏忽了。变成什么?能说不能行。他讲得头头是道。他做不到。那就是知识。不是智能。如果是学儒。从根扎起。首先把《弟子规》做到。然后四书五经、十三经变成智慧了。他能融会贯通。无论用在生活、用在工作、用在处事待人接物。没有局限。自在圆融。智慧!如果我们学儒。我们只学《弟子规》。其它东西都不要了。你在这个社会上是个好人。你懂得积德。你真的在修福报。一点都不假。所以缺少笃行。那个东西不是真的是假的。现在大家学都是搞这个。都把笃行两个字疏忽掉。儒释道三家都不重视修行了。修行就是笃行。只会讲。做不到!所以感召来三个月一百七十三个灾难。这个月还没有完。我刚才看到。只看到好像截止在五月二十三日。五月二十三日以后这几天加上去。可能到两百条的灾难。太可怕了!这什么原因?没有笃行。原因就在此地。

  佛法衰了。什么原因?十善业道没做到。可是要知道。十善业道是建立在孝亲尊师、慈悲的基础上。如果没有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、慈心不杀。十善业是假的不是真的。所以今天佛法的衰。衰在哪里?衰在我们把根本丢掉了。根之根是《弟子规》、是《感应篇》。从前学佛的人。无论在家、出家。统统学。对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非常重视。你看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一生所提倡的。你不就明白了吗?老人家一生在世。四众同学的供养他拿去干什么?全是去印经、印善书。印得最多的不是佛经。我是仔细去查了一查。印得最多的是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太上感应篇汇编》、《安士全书》。这三样东西印得最多的。在他老人家那个年代发行量达到三百万册。很了不起。那个时候是铅字排版。我这个发现是在香港发现的。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讲《楞严经》。那个图书馆是倓虚老法师建的。不大。里面收藏的书印光法师印的书是很完备。有一套齐全的。讲经都在晚上。白天没有事情我就看弘化社出版的这些书。看看后面的版权页。真了不起。这些书印的时候。一版不会在一万册之下。至少是一万册、三万册、五万册。印了多少版?几十版。统统你给它一计算的时候。这三样书超过三百万册。印光大师为的是什么?不是佛经。印光法师做得没错。他所干的是扎根教育。

  佛法《十善业道》的根是建立在儒跟道的基础上。儒家它提倡的是《了凡四训》。道家提倡的是《感应篇汇编》。《安士全书》里面有佛。讲因果的多。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内容跟《太上感应篇》相似。占全书的二分之一。另外二分之一里面是有三篇。第一篇「万善先资」。是细说杀生的因果。第二篇是「欲海回狂」。是细说邪淫的因果。讲得很详细。最后一篇是佛法。「西归直指」。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。印祖一生不遗余力提倡这些东西。而且对于《安士全书》的赞叹。他说在最近一百年当中。这部书是第一类的好书。最近一百年这本书排名第一。告诉不但学佛的人一定要读。中国人必读之书。祖师极力提倡。所以第一条四句是根之根。这个四句话是什么?这个四句话是世间善。做人必须要具备的。没有这四句不能算是个人。人做好了之后才能学佛。所以它第二条三句。是小乘。第三条四句是大乘。小乘的根。大乘的根。你看首先是做人的根。人的根都没做好你就不能学佛。学佛先学小乘。小乘没有学好不能学大乘。它有次第的。

  「二者。受持三归。具足众戒。不犯威仪」。小乘特别重视守规矩。受是接受。持是保持。接受过来之后你天天要做那叫持。你不去做它那就不叫持。三皈是什么?你进佛门来。佛首先把修行的总纲领、总原则告诉你。这什么?这是你的方向、是你的道路、是你的轨道。你不能越轨。你才能达到目的地。目的地是成佛。三皈三条大家都晓得。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会念。什么意思不知道。不但现在人不知道。大概唐朝时候那时候的人已经不知道了。唐朝那个时候佛法到中国已经七百年。七百年。相当长的时间。所以佛法随着时间愈传愈讹。传到最后传错了。大家把意思全会错了。皈依佛怎么?泥塑木雕的佛像。认为那就是佛。皈依法?法是经典。皈依僧?僧是出家人。其实全错了。古人说「泥菩萨过河。自身难保」。它怎么能保佑你?所以佛像、经书、出家人是个样子。你要懂得这个样子里面代表的是什么含义。你才能真学到东西。

  佛代表什么?佛代表觉。佛这个字是印度话。从印度音译过来的。翻成中国意思就是觉悟。觉而不迷。迷是凡夫。觉就叫佛。佛是觉的意思。所以现在最好我们得用惠能大师《坛经》的讲法。《坛经》讲法皈依三宝。六祖给人说皈依他不讲皈依佛法僧。他就直接的讲皈依觉、皈依正、皈依净。这大家不迷惑。现在有些人反对佛。最好不要讲佛。那我们讲觉。他就不反对了。觉就是佛。佛就是觉。印度人叫佛。中国人叫觉。我们用《坛经》的话来说。佛教是什么?觉悟的教育。你不要觉悟你就迷惑了。觉的反面是迷惑。所以觉而不迷。这是真正皈依佛。由此可知。佛弟子天天学的是什么?学的是智慧。学的是觉悟。自性觉。佛告诉我们。我们自性清净心里头本觉。中国传统老祖宗跟我们讲的本善。那个善的意思就是本觉、本正、本净。觉正净。这是佛的意思。所以皈依佛。这就告诉你。你想学佛。要念念不迷。觉而不迷。觉而不迷怎么个学法?学经教。释迦牟尼佛所讲的、释迦牟尼佛所行的就是觉而不迷。真皈依佛了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破迷开悟。开悟是觉。第二皈依法。法是经书。经书里讲些什么?经书讲的是正知正见。正而不邪。我们人常讲改邪归正。改邪归正那就是皈依法。法是什么?法是正。现在有人说真理。法是真理。真理不是人制作的。不是人发明的。不是人建立的。真理是自然的。在中国。五伦是法。五常也是法。四维八德都是法。它是邪正的标准。我们要遵守。正而不邪。

  皈依僧。僧是什么意思?僧是学佛的人。没有在家、出家的分别。这一点诸位一定要记清楚。僧是修行人的通称。它是团体。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修行这就叫僧团。这个团体叫僧团。不管在家出家。在家也叫僧团。所以僧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众的意思。就是中国人是三个人。众多是三个人。三个人以上。古印度是四个人。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同修行。这就叫僧团。僧团最重要是清净。所以六和敬。四个人在一起真正修六和敬。那就叫僧团。这个僧团里面如理如法的修学。世界上只要出现这个僧团在这个地方。诸佛护念。龙天善神拥护。这个地方决定不会有灾难。这世界上有没有?没有。真没有。两个人住在一起都吵架。都闹意见。所以僧团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见和同解。这一条做不到。每个人都有自己意见。什么时候四个人在一起统统放下。放下什么?须陀洹就行了。放下自私自利。放下身见。这头一条。放下边见。就是对立。放下成见。什么叫成见?我以为怎样的。那就是成见。有成见不能随顺众生。没有成见就能恒顺众生。没有成见的人什么都好。为什么?他没有分别。他没有执着。虽然有起心动念。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。就接近佛菩萨。连阿罗汉。分别都很轻。执着没有了。还有一点点分别。阿罗汉。菩萨连分别都没有。他心才清净。所以僧是清净的意思。净而不染。染是什么?烦恼、习气。他没有烦恼、没有习气。也就是说他没有自私自利、他没有名闻利养、他没有贪瞋痴慢疑。这个东西都没有了。所以清净心现前。净而不染。

  你入佛门。你接受三皈依。正式做佛的弟子。那你常常要想到遵守这三个原则。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。这三个原则。三个总纲领。怎么落实?落实在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。然后再进一步。这就是戒律。五戒、十戒、具足戒、菩萨戒。这些你统统都能做到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绝对不会越轨。戒律就是轨道。你绝对不会超越。这叫持戒。持戒时间久了。你养成习惯了。自然就得定。定叫三昧。定久了肯定就开悟。开悟就证果、就成佛了。因戒得定。因定开慧。定有很多等级。就跟戒一样。戒也有很多等级。《弟子规》是第一个等级。《感应篇》是第二个等级。《十善业道》是第三个等级。三皈五戒是第四个等级。戒律有很多等级。定也有很多等级。慧也有很多等级。真正佛弟子。所以具足众戒。慢慢把戒律向上提升。

  不犯威仪。威仪不是戒律。威仪是什么?威仪是我们言行举止有个好的样子。这叫威仪。让别人看到生欢喜心、生尊重心。给别人做个好榜样。这属于威仪。所以说行住坐卧、言谈举止。这都是属于威仪。第二条这是学佛的基础。不具足第一条就不能进入第二条。现在佛门的规矩坏了。头一条没有。第二条就受三皈。马上就受菩萨戒。这都是过失。可是在今天。真正发大心的。发心要续佛慧命。要传佛的圣教。要弘法利生。我就劝他赶快去受戒。为什么?假的。反正是假的。都不是真的。真的想受戒。找一个传戒的师父都找不到。传戒至少要五个传戒师你才能得戒。到哪里去找去。一个都找不到。哪来的五个。照佛门一般的规矩是十个师父。叫三师七证。十个老师传戒你才能够得戒。所以现在戒是假的。形式。有名无实。那还要受吗?要。免得别人毁谤你。说你是白衣。没有受戒。所以形式要受。自己心里要清楚。不要骄慢。为什么?你没有受到戒。受了之后认真学习。这就对了。这都是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的。他跟我讲受戒这桩事情。讲到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。登坛受戒那种仪规那是形式。那不是实质。实质怎么样?譬如五戒。你想受一条。这一条你真正做到。你得戒了。你没有做到。那是假的。你必须要做到。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发誓。想一想这五条哪一条你可以做到。先受一条。做个一、二年。做得不错了。没有问题了。我再受一条。可以这样做法。佛法善巧方便不可思议。它不是呆板的。学佛不能不知道。得学真的。不学假的。

  所以戒律。每一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。一定要懂。否则的话你就会死在戒条之下。你什么都没学到。譬如不杀生这一条。佛经上有这个例子。有一个阿罗汉他要到外地去弘法。搭便船。在过去航海的时候搭便船。这条船有五百个商主。现在就讲企业家。都是有亿万财产身分的人。船上带了许多的珍宝。都是这些商人的财产。其中有个人就起了个恶念。想把那四百九十九个人害死。他想独吞这个财产。阿罗汉有神通。有他心通。这人起这个念头的时候他知道。怎么办?这个人造罪业必定堕地狱。这四百九十九个人被他害了。将来他都要偿命。财产被他夺去。将来要还债。后果不堪设想。阿罗汉就把这个人杀了。这算不算破戒?不算破戒。这叫开戒。不叫破戒。非开不可。为什么?知道这个商主的念头非常恶。不能劝他。你劝他。他先把你杀掉。杀人灭口。他的意念非常坚决。所以只有把他杀掉。把他杀掉是什么?救了他。本来他要堕地狱。他这个命债、财债多少生多少世还不完。这他就不要还了。他也不堕地狱了。另外这四百九十九个人。他救了他们。他们的身命能保全。财产没有损失。所以他这一做的时候。双方都救了。这是真实智慧。这是大慈大悲。所以要晓得。这个戒律是活的。它不是死的。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法去做一定要懂。你不能死在戒条之下。如果阿罗汉全晓得。让他们去做。反正与自己不相干。那你就看到做的这个人堕阿鼻地狱。被杀害的人都是他的冤亲债主。生生世世这个怨没完没了。所以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。你都得要通达、都得要明了。在什么情况之下通权达变。所以善巧方便。通权达变。戒律是活的。戒律是要自己得善。也要让别人都得善。自己不堕落。也不能叫别人堕落。这是戒律的基本精神。

  不犯威仪。这一句很重要。不犯威仪。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。言行举止都要给别人做好样子。这叫不犯威仪。威仪就是好样子。决定不能给别人做坏榜样。这能做到。这是小乘。才能修大乘。

  大乘是「发菩提心。深信因果」。这个深信因果。我搞了好几年才搞通。为什么?他深信因果摆在第一条。我一点都不反对。我马上就懂。做人要相信因果报应。他摆在第三条我就不懂了。第三条是菩萨。难道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?还要叫他深信因果吗?真的。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。「念佛是因。成佛是果」。换句话说。这个因果是专门指你要相信极乐世界阿弥陀佛。这很多菩萨不相信。所以法门有那么多。八万四千法门。无量法门。这是劝已经入佛道。修行都不错了。你要想快速的成就。你就把修学的功德统统回向求生西方净土。像前面最后一段。一心三辈。是相信这个因果。

  要「读诵大乘」。读诵大乘一定要懂得。不是叫你把大乘经统统都念诵。那你错了。「一门深入。长时熏修」。但是要选大乘经典。为什么?大乘经典每一部经都通达自性。换句话说。大乘每一个法门、每一部经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。大彻大悟。都能做得到。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。「法门平等。无有高下」。那讲大乘。大乘法门平等。没有高下。你喜欢哪一部。只要一门深入。一门深到底。你就明心见性了。明心见性。见性成佛。你就证得佛果。所以这个是许多权教菩萨都不相信。特别放到此地。到读诵大乘。你看前面十句全是自利。只有后头一句「劝进行者」。这是劝别人。这就是教化众生。十句自己都做到。才能够教化众生;自己没有做到。怎么能劝人?人家怎么会相信?世出世间一切法。我们单讲一切善法。一切利益众生、利益社会之法。一定要先自己做到。然后才能教人。自己没有做到。别人不相信。

  菩提心。我们就遵从蕅益大师所说的。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、有阿弥陀佛。决定是真有。对于净宗法门深信不疑。这是正信。真相信。真心发愿求生净土。我真的想去。真的想亲近阿弥陀佛。别的事情我不干。不搞了。我们前面这个「受持三皈。具足众戒。不犯威仪」自然就做到了。今天为什么看到三皈这么难。持戒这么难?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想到极乐世界去。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贪恋。还不想走。真干。真修真干。胡小林给我们做了榜样。你看他父亲病重的时候他所表现的。那破除什么?破除自己的分别执着。这最大的障碍。用什么方法把自己分别执着突破?能够对一切众生都尊重。他的方法。他的用意。他的苦心。诸位听他的光盘报告就明白了。这都是给大家来做示现的。来做真正引导的。他能够劝进行者。自己没有做到。劝进行者就难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428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二十五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四百二十五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6009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