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八十八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八十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八十八
/* Generator: eW
净土大经解演义 (第二八八集) 2011/2/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02-039-0288
诸位法师。诸位同学。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第三百四十五面。第七行看起:
「志愿无倦」。从里这看起。「倦。疲也。厌也。《华严经》普贤大士十大愿王。概括其愿末之意为:虚空界尽、众生界尽、众生业尽、众生烦恼尽。我礼(乃至回向)乃尽。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。我此礼敬(乃至回向)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。无有间断。身语意业无有疲厌。是即志愿无倦之义也」。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。十愿略略的说了一遍。因为前面都学过。在《华严经》里也学过。虽然学过没落实。所以遍数不怕多。愈多愈好。印象深刻。参透其中的义理自然就会落实。所以凡是不能落实。是我们知见上的问题。我们对它的认知程度不够。够了自然就能做到。这是我们多年学习的经验。古人也是这样教导我们。所谓「读书千遍。其义自见」。听讲绝不是听过一遍就满足。一遍听过了。真的是所谓耳边风。吹过之后就了了。人家问起来:我听过。其中的真实义几个人参透?不能够依教奉行。就不能得真实利益。懒散。自古以来是一切众生的通病。菩萨也不例外。所以佛教菩萨六个科目就是六波罗蜜。其中有精进这个用意很深。精进是专门对治懈怠的。
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。世间法的善根有三善根。具足这三善根就能成就一切善法。这三善根是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世法之善。菩萨当然具足。菩萨能不能成佛、能不能断烦恼关键在精进。所以菩萨的善根只有一条。精进。精进从哪里做起?还是从一门深入、长时熏修。这什么道理?凡是懈怠、懒散都是知之不足。章嘉大师所说的「大乘佛法知难行易」。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知的不足。那就要在知这方面下功夫。真精进求智慧。古人说得好。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有道理。「读书千遍。其义自见」。知就满足。一千遍念下来。他得三昧了。如果是把《无量寿经》念一千遍。要怎么个念法?一天念三遍。一年差不多就接近一千遍。一天都不能缺课。每天念三遍就能得念佛三昧。能得清净心。清净心生智慧。然后再读这个经。里面意思就懂了。前面一千遍不懂意思。不要紧。不要着急。不必求解。只求清净心。清净心。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受外面六尘环境的干扰。清净心就得到。你要知道清净心是你自己本来有的。你的心本来是清净的。得到不要欢喜。得到不要骄傲。人人都有。一骄傲。这一欢喜。你的三昧就失掉。可惜!得来不容易。下那么大的功夫。这个时候如何保持它永远不要失掉它?就是后头这一句「忍力成就」。你要能忍。决定没有傲慢心。决定没有嫉妒心。你真得道了。真得道的人。这个道就是三昧、就是智慧。三昧是得道的门径。你进了门。智慧是登堂入室。你得到真实的利益。真实的利益就是智慧。果然能保持。若干时日之后必然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自性般若智慧圆满现前。这叫成就。
所以普贤十愿要认真修。从礼敬、赞叹。礼敬是入门的头一堂课。赞叹就是随喜功德。赞叹能够对治自己的傲慢。对治自己的嫉妒。这两个烦恼是许多初学菩萨境界不能向上提升的第一个因素。这不能不知道。「念念相续。无有间断」。这两句话跟大势至菩萨所说的「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」。是一个意思。后面是「身语意业无有疲厌」。三业清净。无有疲厌是勇猛精进。我们现在读得很多。这些句子非常熟悉。随时脱口而出。可是怎么样?没有得到真实受用。于是对经教生不起信心。你要问好不好?好。好在哪里说不出来。对自己有没有好处?不能说没好处。好处太少。多半人的身上没看到好处。十愿没有一愿能做到。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知道。知道了。想在这一生成就。你就不能不认真去探讨、去反省。毛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。决定不在外缘都在自己。古人所说的「行有不得。反求诸己」。你才能把病根找到。从根本上消除。问题就解决了。
古圣先贤这老祖宗们对得起后世。为后人设想得太周到。留下这些典籍。这些典籍里面百分之一、千分之一。我们真正得到了、消化了。都有很大的受用。得到而没有消化、没有受用。那个可惜。那个得到不是真的得到。我们今天学院保存这个典籍。儒释道。可说是相当丰富。没有人去阅读。没有人去研究。身在宝所。依然是空手没得到。你说多可惜。你说我根基不好。可以补救。用一、二年的时间就全补足。时间不要长。一个人带头做。就会影响二、三个人。这二、三个人带头做。就能影响整个学院。如果这个心不肯发。说发心求生净土是假的。不是真的。这一生未必能去得成。发真心就在当下。是不是真干也在当下。前面说过。请转法轮要请自己。请佛住世也要请自己。普贤十愿纲领是普贤菩萨说出来的。我们如果要是会。恭恭敬敬接受过来依教奉行。首先用儒释道这三个根来接受十大愿王。换句话说。十大愿王我们用儒释道三个根来落实。然后举一隅以三隅反。境界才能大幅度的向上提升。世法说。《学记》里面讲的七年小成。我们今天可以这么说法。两年扎根。再五年就是七年。小成。小成是什么?得三昧。九年或者十年就大成。大成开悟了。纵然不能大彻大悟。大悟是非常可能的。大彻大悟是佛。大悟是菩萨。我们做得到。不是做不到。
这一段讲的是「志愿无倦之义也」。志愿一出问题。人马上堕落。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。古时候就不少。现在更多。现在人确实禁不起考验。稍稍有点不如意。他就不干了。他就走了。而真正修道人是天天在考试。人对你的考试、事对你的考试、物对你的考试。看你能不能通过?外面人事物都在诱惑你。你对外头诱惑明了、通达。长智慧。再怎么诱惑。我如如不动。这是增长定功。天天都在诱惑。合你意思的。你受它诱惑就增长贪心;不合你意思的。它在外面诱惑你就增长瞋恚心。就会生起怨恨心。这是禁不起考验。你说你修道。那些魔王站在旁边笑话。假的不是真的;禁得起考验的。那是真的。所以这些考验的人事物。都要用真诚恭敬心感恩他们。没有他们。你的功夫怎样提升?你怎么知道你功夫得力?功夫得力就不受诱惑了。不受外面环境干扰。我自己的清净平等觉重要。他们所作所为各人自己负责。我不能代替他。他也不能代替我。业因果报无法逃避。只是来早来迟的问题。善因一定有善果。恶因肯定有恶报。
「忍力成就。忍力者。忍辱之力。」就是六波罗蜜里忍辱波罗蜜。这个名词的翻译是特别为中国人起的。早年这些翻经大师到中国来了。中国人把辱看得很重。杀头可以忍。耻辱不能忍。把耻辱看得这么严重。所以翻经的法师把忍波罗蜜。就下头用忍辱。这讲辱都能忍。还有什么不能忍?取这个意思。这是翻经大师的智慧。他们的善巧方便。「法住师云:忍有三种:一者安苦忍。谓于世违事能受故。」就是违背你的喜爱。换句话说。你讨厌的、不喜欢的这些事情。你都能够忍受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。三衣一钵。树下一宿。这是安苦忍。佛为我们表演。人能够安贫乐道。这个社会就安定和谐。你看这个功德多大!我们要积功累德。这点就很了不起。为什么?能忍的人。于人无争。于世无求。他心是安定的。安定心生智慧。他不生烦恼。所以处于贫贱。他仍然是快乐。像颜回一样。在社会上没地位这叫贱。没有财富这叫
「二、他不饶益忍」。他是别人。别人对自己不饶益。用现在的话来说。别人对我或是毁谤。或是侮辱。或是加害。这都属于不饶益。能忍。这底下一句也说清楚。「谓他于己有违损能受故」。违背自己的意愿。伤害自己的名利。能受!像我刚才举的例子。这个我们在一生当中肯定遇到的。我们修行。帮助社会、帮助大众做点好事。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。在现在这个社会。你想象不到的障碍。你好心好意帮助他。他在那里问我:「你为什么帮助我?你有什么企图?你的目的何在?」你说:我没有企图。也没有目的。「那你不是神经病吗?你怎么干这个傻事?」这都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常常碰到的。我们也了解。遇到别人问我们。「我们想修一点福。」修什么福?「来生福报。」你相信有来生吗?「是。我相信有来生。」我们把因果教育送给他。告诉他有来生。信不信随他。信很好。不信也好。为什么?一历耳根。永为道种。他到哪一天发现到真有来生。他很感激你。以前某人跟我说过。我不相信。现在知道是真的。这要学菩萨的善巧方便。能忍。
「三、法思维忍。谓于法无分别故。」这要忍。这个不忍真不行。这就你修学佛法。学佛的经论。或者学世间人的经典。四书五经这一类的。你要不要去思考?想这一句话、这一段是什么意思?这很平常的事情。圣贤佛菩萨叫我们要忍。忍什么?别去想它。为什么?你去想它。是你自己的意思。不是圣贤、佛菩萨的意思。为什么?因为佛菩萨没有意思。经典上的话是从佛菩萨清净智慧流露出来的。所以它没有意思。我们要离妄想分别执着心去接触它。你就真正体会到它的意思。那个它的意思不是它。是什么?是自性的意思。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智慧德相。佛菩萨是恒顺众生。随心应量。自然流露出来的。所以它没有意思。没有浅深。也没有广狭。它是真的。它不是假的。众生听到个个都欢喜。众生根利的他听的意思很深。众生根性很薄的他听的意思很浅。听的人个个都得利益。这个得利益就像古人的比喻。「如人饮水。冷暖自知」。听懂的人他自己心里明白。妙就妙在这里。所以法叫妙法。你听经闻法能得多少。全是你自己。与外面不相干。与老师也不相干。全在自己。老师为我们讲解。老师的境界我们不知道。世间老师讲。意思就很浅近;有修有证的老师去讲。高深莫测。得不得利益?得利益。肯定得利益。如果要不得利益。他不就白讲了!哪有这种道理的?
所以马鸣菩萨教给我们。读诵、听教要懂得三个原则。第一个不执着言说相。读诵不执着文字相;不执着名字相。这名词术语;不执着心缘相。心缘相是你只恭恭敬敬、诚诚恳恳读下去。不想文字里的意思。都不要去想。这样的读诵是修戒定慧。戒定慧三学一次学成功。遵守这个方法去读、去听。遵守这个方法这是持戒。没有分别执着这是修定。没有分别不用第六识。没有执着不用第七识。你不用第六识。妙观察智就现前;你不用第七识。平等性智就现前。换句话说。你的心是清净平等的。清净平等心叫三昧。久久熏修。自然开悟。开悟之后你看到这个经文字字句句无量义。这是法喜充满。为什么说无量义?自性无量。自性无量就智慧无量、德能无量、相好无量。真会念。听教亦如是。听教就是听讲。像我们现在在一起学习。我们分享。你要能守住这个原则。这一堂课两个小时。两个小时修什么?修戒定慧。用这个方法将戒定慧一次统统学了。每天都用这个方法。人家真用功的人一天八个小时、十个小时。最好是十个小时。听经可以听光盘。或是在网络、在卫星。读诵就用经本。一本书不更换。没开悟不看第二种。开悟我再广学多闻。开悟的样子是什么?最普通、最普遍的答问。别人有疑难问题提出来。你应对如流。不用思考。智慧开了。你没有去想想这个问题。这问题我应该怎么回答他。没有想到这个。问题提出来。自然就回答。往往答完之后自己感到欢喜。我答得很好。我怎么会这样答复。自己要想想这个问题。想怎么答。还答不出来。妙!这是什么?智慧现前。就这么回事情。
「此三忍成就。故曰忍力成就。」一个安苦。安贫乐道;第二个能够忍受一切人的批评。特别是恶意的都能忍受。不但不计较。而且还有感恩的心。这个难。真正有感恩的心才得到受用。为什么没有感恩的心?你没有得受用。得受用。听到别人批评。认真反省。有则改之。无则嘉勉。如果他批评得对。我真有这过失。我从今就改掉。感恩他。他提醒我;没有。更要感恩他。他出这个考题。我通过了。通过这个考试。自己提升了。你能不感恩他吗?他要是有恶行恶念。他造业。他造业帮助我提升。不但我感恩他。我还有行动。把自己修学功德回向给他。帮助他减轻苦报。这应该的。礼尚往来。你没有真实智慧。你看不到这一层。那别人毁谤你。你怨恨他。这一怨恨可麻烦了。怨恨什么?将来的果是冤冤相报。冤冤相报就没完没了。苦不堪言。双方都痛苦。所以这种现象现前。立刻就化解掉。没有了。学佛学这么多年。这是小本事、小聪明一定要有;这种小本领都没有。那我们佛就白学了。菩萨。大乘经里面常常称菩萨为「仁者」。仁慈。仁慈的人。菩萨都是仁慈的人。仁者无
前面跟诸位说过。菩萨无人、无我、无众生、无寿者。这菩萨。最起码的菩萨。你还有这么多对立。你是凡夫。你连菩萨的边都没沾上。身见、边见、成见都放下。这个人是真菩萨。虽然是个小小菩萨。他不是凡夫。真是这样修成。念佛求生净土。恭喜你。你到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。不是凡圣同居土。诸位要记住。《金刚经》上四相破了。你不执着。四相不执着你就是方便土的菩萨;四相没破是凡圣同居土。所以这叫「忍力成就」。忍辱有力了起作用。听到称心如意的事情。欢喜;听到别人羞辱、毁谤你。你会生气。你是凡夫。念佛往生是生凡圣同居土。生凡圣同居土往生的时候。这些烦恼习气要用佛号伏住才管用;如果临终最后一念伏不住。那就又搞轮回去了。能不能往生在最后一念。我们想想。我们能有把握在最后一念能伏得住吗?现前伏不住。最后一念是没把握的。那真得碰运气了。明白这个道理。我们就晓得。现前要学到能伏得住。能受得了。布施是放下。放下是积功累德;忍辱是保持。你这功德能不能保持全靠忍辱波罗蜜。如果没有忍辱波罗蜜。修积的功德不能保持。佛法里面所谓「火烧功德林」。那个火是瞋恚之火。这个火一冒出来。清净心没有了。平等心没有了。正觉没有了。回归到六道。没有上升。
「又《会疏》明十忍。疏曰:忍之为德。持戒苦行所不及。」这话是真的。也就是说忍辱之德超过持戒、超过苦行。有忍辱肯定有持戒、苦行。就在他日常生活当中他样样能忍。他有同情心。他有怜悯心。他有慈悲心。他处处忍让。事事节俭。像《了凡四训》里面所说的。袁了凡的夫人冬天为儿子缝棉衣。家里有丝棉。了凡先生看到的时候。她用的新棉花。「丝棉比棉花更好。家里有丝棉。为什么不用丝棉用棉花?」他夫人说。「丝棉的价值高。她把
我们看印光大师一生的行谊。他接受十方供养。供养的钱财。自己一分钱都不用。完全拿来去印经布施。做法布施。这经上说的。「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」。一切布施当中也是法布施为最。他帮助这些众生种福。用这个钱办一个佛经流通处。它叫弘化社。在苏州报国寺。弘化社就是这些钱办的。遇到有灾难。旱灾、水灾。从印经款项里面拨出一点去赈灾。这我们看到的。除此之外。他这个专款是专用。没有用在任何别的分上。建设寺庙没有听说印光法师拿过钱。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。印光法师对因果这桩事情。他多么重视!而我们一般出家人疏忽了。印祖生在我们这一代。去我们不过是一甲子而已。李老师是他的学生。当时在台湾我们初学佛的时候。李济华老居士也是印祖的学生。赵默林这些人统统都是印光大师的学生。这些居士表现得都不错。都是我们学佛的好榜样。我在台中求学。李老师就把《印光法师文钞》。那个时候正续两编一共是四本。他老人家送给我。叫我学印光法师。我读过一遍很受感动。很受启示。现在《印光大师全集》流通。内容非常丰富。末法时期如果能依教奉行。我相信都能往生。这是近代人。他所说的、所写的契合现代人的根机。文字是很浅显的文言文。所以学文言文。用《文钞》也是个很好的选择。文字学到了。佛法也学到了。一举两得。李老师讲的熟读一百篇。就可以在《文钞》正续两编里面去选一百篇。真正能念熟。能念到能背诵。相信你的文言文基础就够了。跟读《古文观止》没两样。我也有希望同修发心。把现在出家人的那些毛病要改过来。不改过来念佛不能往生。还得继续去搞六道轮回。
接着说。「能行忍者。可名为有力大人。」大人就是菩萨。有力是什么力?忍力。「忍辱正治瞋恚」。治是对治。瞋恚是病。严重的烦恼。瞋恚是地狱的因。常常心里有瞋恚的念头。这个跟地狱的缘就深了。贪婪是饿鬼。愚痴是畜生。贪瞋痴这是三恶道的业因。「通断三毒」。三毒是贪瞋痴。主要是对付瞋恚的。贪瞋痴都治。六度里修行人最重要的是两个。一个是布施。一个是忍辱。下面。「《宝云经》于菩萨所修法。各说十法。中说忍法」。就是十法当中说忍法。「菩萨有十法。能净于忍」。菩萨有十法。《宝云经》上说的这一段。黄念老全部节录下来了。「何等为十?一、内忍。二、外忍。三、法忍。四、随佛教忍。五、无方所忍。六、修处处忍。七、非所为忍。八、不逼恼忍。九、悲心忍。十、誓愿忍。」先把这十个名词报出来。然后每一条节录下来的我们看。「一、内忍。云何名菩萨内忍?」什么叫菩萨内忍?「菩萨饥渴寒热。忧悲疼痛。身心楚切」。楚是苦楚。切是悲切。「能自忍受。不为苦恼。是名内忍」。这就是前面三种忍的安苦忍。内忍是属于安苦忍。出家人生活很清苦。尤其是初出家依靠寺院道场。初出家的规矩。这个规矩是古人立的。百丈清规上立的。所谓「马祖建丛林。百丈立清规」。你初出家五年学戒。从你剃头那一天五年。这什么意思?用现在的话说。你在常住里头做义工。为大众服务。这是非常有道理的。五年之后你不再做这些工作。新出家的人来服侍你、来照顾你。五年的时间修福修慧。
哪有一出家就茶来伸手、饭来张口。过这么悠游自在的生活?没有这种道理的。所以初出家的时候。不管你是什么出身。出家就平等。劳动的事情。苦事情。厨房的事情全都要做。它是轮流做的。所以常住什么样的事情你都会。老一辈常说出家人三把刀。第一把是剃头刀。你得会剃头;第二把菜刀。你能当大厨;第三把刀是剪刀。你能做衣服。这是基本生活上可以不求人。现在寺庙跟从前不一样。以前寺庙没有外面来的义工。没有。什么事情出家人统统要做。所以小和尚初出家五年很辛苦。这主要是修福报。否则的话。你老了谁侍候你?你侍候过别人。你老的时候有人侍候你。这很公平的。现在的寺庙呢?现在寺庙富有。从前寺庙它有固定的经济收入。它不靠信徒。它没有经忏佛事。也没有法会。寺庙都有田地、有山林。租给农民去耕种。收租。农民收成的时候给一些。给寺庙。所以寺庙的经济生活非常稳定。心安则道隆。
佛经上说「法轮未转食轮先」。你生活不能安定。你怎么修道?现在的寺庙没有恒产。经济收入就有问题。所以靠经忏佛事。靠法会收入。收入相当可观。寺庙富起来了。很多这些工作人员在外面请。出家人不必做。我在台湾刚出家的时候。看到大的寺庙。那里面的大厨。待遇跟酒店差不多。差不多能跟现在的五星级酒店那样的待遇。出家人生活也过得非常优裕。为什么请这么好的大厨?因为法会佛事里头。很多这些贵人都到庙里面来吃饭。一定要好好供养他。他吃得很欢喜。下一次还来做佛事。我们就明白了。这个接待就是必要的。所以寺院用高薪去雇这些大厨。他们拿工资的。寺院里面有些工作的。管财务的、管公共关系的都雇用在家的信徒。有专业的。所以寺庙确实管理得非常好。开销也可观。但收入多。这逐渐逐渐变质。不像是出家人了。出家人粗重事情都没有了。他们的工作就是早晚殿。再就是经忏佛事法会。跟古代完全不一样。所以这是寺院庵堂的质产生变化。
当初方东美先生告诉我。学佛经哲学要到经典里面去学。寺院里可能学不到。我们了解了。完全要依靠经典。依靠经典不能不用功。现在我们看到一个胡小林居士。这是学习经典的一个典范。他听我讲经。拿着经本回去怎么样?每个字、每个词都查字典。一天用大量的时间。二、三个小时专门查字典。把这些名词术语统统整理出来。再听我这个光盘就不一样了。这就是讲经要准备。所以要备课;听经一样的。也要准备。如果你没有准备这个功夫。你听不到东西。我早年跟李老师。李老师难得。因为讲经一个星期只讲一次。所以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。他讲。譬如今天要讲这段经文。大致上我们都能够估计得到。从哪里讲到哪里。我要用多少时间来做准备听经的工作?至少二十个小时。我也要把里面的字词查清楚。我还搜集许许多多古大德的注疏。重要的注疏。我跟李老师学《楞严经》。这是一部大经。我搜集二十多种不同的批注。我选择五种。我都要把这五种看一遍。在字典上查清楚、查明白。再听老师讲。我的记忆力非常好。第二天晚上我复讲。要把老师东西统统讲一遍。我复讲的听众只有六个人。我们是个小班七个人。这七个人是我找的。我们志同道合在《楞严经》上下功夫。我复讲。他们很慈悲。那时候我出家了我复讲。所以老师《楞严经》讲一遍。我也讲了一遍。我讲完之后。我这六个同学都是学讲经的。请他们批评。请他们指教。提出问题。我们共同来讨论。我们有疑惑不能解决。再去问老师。《楞严经》讲了三年。一个星期一次。
我学了这部大经之后。以后讲过七次。七次只有两次讲圆满。其它的五次没讲圆满。那个时候没有这些科学工具。我们连录音的设备都没有。有文字的这些数据。但是也都找不到了。这么多年搬家。搬了太多次都散失了。以后有这些设备。有录音、有录像这一部分保留下来了。当年我在台中。这些小部经总共学了三十多部。大经就是《楞严经》。这学一部大经。所以学习要认真、要吃苦!这三种忍。第三种就是讲学习。学习要不肯吃苦。不能成就。让别人都给你准备好。那个没用处。你自己没有悟处;必须自己真干。自己有悟处。讲经不容易。老师教导我们。发心讲经世出世间法都要通达。这个难。世间法不讲别的吧。就这一部《
现在我们真的有了方便。这说起来你们这代人有福报。古人已经把这些资料编好了。世间法两部书。这两部书的内容都包括修身。我们可以说是「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、修身齐家、治国平天下」。古人把这些东西都搜集好。编成一本书。《群书治要》。唐太宗下令编的。这是世法里头最精华的东西。你怎样管理一个国家?你怎样管理你的企业、管理你的公司、管理你的家庭?这个材料太丰富了。另外一套是治学。如何恢复中国传统文化。民国初年我还没出生。就有一批专家学者想到这桩大事。从《四库》经史子集里选择精华。最好的东西选择出来。编成一部八册。我叫它做小四库。你才有办法下手。这么好的东西。你真是无从看起。现在人家把里头最好的抄出来了。抄成一本来给你看。经一本。史有一本。子书两本。集有三本。集里头文好像是两本。诗词一本。都是精华。你读这两样东西。世间法就通了。佛经选一本一门深入、长时熏修。世法就这两本书就可以了。
这两本书我们都印了一万套。《群书治要》已经印好。大概过几天我们就可以收到一套。他先送给我看。然后我们再分送。《国学治要》大概四月底可以出版。真难得。真不容易。典籍摆在你面前。古圣先贤的苦心。问题你们肯不肯发心学?肯发心学得真干。真干十年下来。你们在佛门是大师级的人物。十载寒窗一举成名。今天学院这样好的读书环境。这个道场比所有佛教道场都殊胜。你们不需要到外面化缘。也不需要去做经忏佛事。每个人在此地都可以专攻一门经论。同学们在一起。佛法里常讲依众靠众互相勉励、互相督促。订上进度表。我今年一年要完成哪些课程。最重要的是基础课程。基础课程一个是文言文。一是三个根。一定先从这里下手。没有这个你没有根。你学什么都学不好。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把根扎好。出世间法《无量寿经》好。这一部经一生受用无穷。你把它学好。能讲得很透彻。全世界每个地方都需要。但是你一定要发愿十年不下山。你在图文巴老老实实住十年。把学业完成。道业完成。你才能在全球弘法利生。没有十年的定功。你不会成就。
学院在此地今年是十年了。这个十年你们没成就。希望下面第二个十年。你们不要浪费了。第二个十年浪费了。那就没救了。一切放下。放下杂念。你们真正肯干。我相信佛菩萨慈悲。常住的工作。有很多发心到这边来参学的居士们。他们可以负起这个责任。寺院的管理我们可以交给在家人。我们可以付他工资。聘雇他来管理我们寺院。出家人什么都不管。专心读书。专心学佛。十年之后你们成就了。现在不能成就是什么?你们拉杂的事情太多。妨害你的清净心。你不能专心。我相信我们的寺院收入能够雇得起几个人。请他们来管理。只要你们好好的学。三宝会加持这个道场。希望大家多想想。不然的话。光阴一去不回头。怎么办?你们想了之后再来告诉我。我希望大家个个成就。我们为佛法做个好榜样。道场确实是正法。我们自己在认真学习。所学习到的都要落在生活上。
这十种忍内容很精彩、很丰富。「二、外忍」。外忍你看它说的。「云何名菩萨外忍。菩萨从他闻恶言骂詈。毁辱诽谤。或毁辱父母兄弟姊妹眷属」。这就是别人毁谤你。不毁谤你自己。毁谤你的父母。毁谤你的兄弟姊妹。这样状况。或者是毁谤你的和尚阿阇黎。毁谤你的老师。毁谤你的同学。「或闻毁佛法僧」。谤佛、谤法、谤僧。「有如是种种毁訾。菩萨忍辱。不生瞋恚。是名外忍」。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。一般人遇到这个事情他忍不住。怨恨就生起来。瞋恚心生起来。佛菩萨不是这样教我们的。我们要注意。佛菩萨教我们什么都要忍。你才能有成就。像这些东西讲得不错。举的这些例子。如果我们不能忍。我们肯定退心。这一退心我们的道业就失掉。全盘失败了。损失不是别人。是自己。一个人要有成就。经上讲的这么多这些磨难。这些磨难你能够通过你就成就了;你有一关不能通过。你就堕落了。又何况在这个时代。所谓是法弱魔强。你要不懂得忍辱波罗蜜。你怎么会成就?什么样的苦都要忍。什么样的辱都要忍。坚持自己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。这才会有成就。过去社会上一般人。多少还学一点古圣先贤的教诲。现在完全没有了。你做好事人家骂你。侮辱你;你做坏事。人家赞叹你也帮忙你。做好事。不但不帮忙。他还把你毁掉。你还做不做?看你能不能忍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291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八十八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八十八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5723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