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无量寿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六十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「无量寿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六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六十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净土大经解演义 (第二六0集) 2011/2/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02-039-0260
诸位法师。诸位同学。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。第三百一十六面倒数第六行:
「亦以大悲心。利益诸群品。上二句指身德。此二句则表心德」。前面两句是「如佛金色身。妙相悉圆满」。这是身德;「亦以大悲心。利益诸群品」。这是心德。「句首亦以二字。应着眼」。这是念老特别点醒我们这两个字含义很深。含的什么意思?下面为我们说出来了。「盖愿凡来我剎之人。亦能如我」。这个我就是法藏菩萨。就是阿弥陀佛。佛以大悲心利益十法界一切众生。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例外。也像法藏菩萨一样以大悲心利益群品。故云亦以。「盖愿剎中人民。皆能如佛。视诸众生等同一体。均发同体大悲之心也。」这是大乘教里面无比殊胜庄严。现代的社会弥漫西方的文化。西方文化重视个人。所谓是以人为本。而这个人的意思是非常的狭义。是以自我为本。从这个观念出发。他的形象就是竞争、到斗争、到战争。这是他发展的方向。也是今天这个地球上所有动乱的根源。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乘佛法所讲的本。根本。跟西方人的观念不一样。东方传统文化包括佛教。都肯定整个宇宙。在佛法里面讲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。就是这个地方所说的。视诸众生等同一体。等是平等。这个话是真的。
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从哪里来的?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「唯心所现。唯识所变」。性识是心。单从性上讲这是讲真心。识就是阿赖耶。从阿赖耶来说这是妄心。真心能生能现。阿赖耶能变。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所变现的。所以说心现识变。识就是分别执着。它会变。所以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确实是一体。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变现出来的。众生迷了不知道事实真相。在一切现象里面分自分他。妄心执着造成六道轮回的苦报。事实上有没有这个现象?佛告诉我们。我们现在也逐渐体会到了。科学家为我们做出证明。证明什么?佛在经上所说的。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」。这是近代量子科学家发现的。世尊在三千年前所讲的。二千五百年前佛法还没传到中国。《老子》说过「天地与我同根。万物与我一体」。中国人的思想当中不是以人为本。他是以天地万物跟自己是一体。这四个字好。「等同一体」。所以自自然然生起同体大悲心。无缘大慈。悲是怜悯。不忍心看众生受苦。慈是与众生之乐。叫拔苦与乐。同体无缘。缘是条件。无缘是没有条件。这种思想、这种理念与事实真相相同。大乘教里面讲的诸法实相。
我们念佛修净土。终极的目标是希望往生极乐世界。亲近阿弥陀佛。我们就应该向阿弥陀佛学习。阿弥陀佛这个观念是正确的。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要以大慈大悲对待一切众生。这一切众生里面包括情与无情。我们要知道众生两个字的本意它是什么意思。所谓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。所以众生当然是包括人类
「如《华严经行愿品》云」。这里面有三句话。「因于众生而起大悲」。为什么?不但是六道众生。六道之外四圣法界的众生。都要生起大悲心。四圣比六道那好太多了。他有值得佛菩萨怜悯的地方吗?有。为什么?他没有见性。没有见性全用的是妄心。大乘教里面。凡圣的差别在用心。用真心的是圣人、是佛、是菩萨。用妄心的是凡夫。六道全妄了。违背了性德。所以受苦受难。有一些真叫苦不堪言。可怜悯者。四圣算是不错。虽然用妄心。他们奉持佛法。依教修行。烦恼习气还没有完全放下。所以真心显现不出来。依旧是用阿赖耶。六道在大乘称为内凡。六道以内的凡夫;四圣法界称他作外凡。六道以外的凡夫。这种称呼我们要懂得。你才晓得因于众生而起大悲。这句话的用意。要帮助四圣法界明心见性。见性成佛。「因于大悲生菩提心。因菩提心成等正觉」。这个三心是连带生起来的。没有慈悲心怎么可能有菩提心。菩提心是什么?菩提心就是真诚慈悲。真诚是菩提心的体。就是真心。自受用就是经题上讲的「清净平等觉」。自受用。对待人呢?对待人就是大慈大悲。一体二用都是真诚。真诚的清净平等觉是自己。真诚的慈悲是对人。佛陀教导我们的。因菩提心你才能成等正觉。这个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成就圆满的佛果。是这个意思。没有菩提心成不了佛。再跟诸位说。没有菩提心不能生极乐世界。
你看《无量寿经》讲的三辈九品。怎样修成佛道?怎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?经上讲得很清楚。「发菩提心。一向专念」。这八个字重要。这八个字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基本条件。而菩提心在佛法里头。最简单的就是四弘誓愿。四弘誓愿是菩提心。第一愿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这就是大慈大悲。你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离究竟苦。这究竟苦是什么?十法界。没有出十法界还是苦。十法界里面的佛也苦。为什么?没见性。所以他还苦。六道就不必说了。六道里头。以我们现在一般人的观念。发大财、做大官。官做到帝王。古人所谓「贵为天子。富有四海」。这是世间第一等富贵人。他苦不苦?苦。为什么?寿命有限。死了之后还要搞轮回。这一世做帝王。来世未必是帝王。福享尽!那个帝王好不容易。至少得修十世。修十世的福报一世享受。他有那么大的福。一世享完了。福就没有了。福没有了祸就来了。无量劫来的冤亲债主。你杀生要偿命。你欠债要还钱。全都来了。六道里头。实在讲一句话说穿了。冤冤相报没完没了。苦不堪言。哪里有乐?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。希望净宗同学们要特别注意。要高度警觉。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。
佛告诉我们。苦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这么苦?苦从迷惑来的。迷失了自性。违背了性德。所以你就造作罪业。罪业感召是苦报。这么来的。这个事情只有佛知道。只有佛清楚。所以佛教众生。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。目的何在?用意何在?就是一句话。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。迷要破了。众生苦就脱离。自然脱离;悟要是开了。乐就得到。这真正是大施主。世出世间第一大施主是佛陀、是法身菩萨。没有人能够赶得上他们。人果然能够破迷开悟。自然离苦得乐。为什么?他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决定与性德相应。性德。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。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是性德。在佛法里面十善、六和、六度、十愿(普贤十愿)、弥陀四十八愿。全都是性德。开悟了自然就流露出来。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所以四弘誓愿后面三愿很容易就圆满。断烦恼、学法门、成佛道。以是之故。阿弥陀佛「愿来生我剎之人。发大悲心普利群品」。要跟阿弥陀佛同一个心。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。无量的大愿。心心愿愿都是为苦难众生。都是为六道里面这些众生。普遍的利益他们。用什么方法?就是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。就是这一句六字洪名。下面说品。「品者品类。利益诸群品。即普利一切种类之无数众生。」品类无数。每个品类里面的众生也是无数。弥陀之心念念不舍。愿愿普度。想想我们学佛。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是不是一样?愿是不是一样?我们的行为是不是一样?果然与佛同心、同愿、同德、同行。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哪有不成佛的道理!
下面两句是教我们修行。既然发心、发愿了。心同佛、愿同佛、行同佛、德同佛。「离欲深正念。净慧修梵行。欲指贪欲。《四十二章经》云:离欲清净。是最为胜。」为什么?为什么叫你离欲?欲是欲望。佛法里面讲欲有五大类。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。为什么叫你离欲?经上讲得好。财色名食睡叫地狱五条根。你有一条你就出不了地狱。五条都有你怎么办?六道里头最苦的地方。佛叫你离欲就是叫你脱离三恶道。三恶道地狱是最苦。地狱你都能脱离。那饿鬼、畜生就不必说了。这个用意多深!欲舍掉。你就得清净心。「正念者。八圣道之一。离邪分别。而念法之实性。名正念。」八圣道。大乘、小乘都修。离邪分别。离执着。分别执着要离。心里面不再有分别、不再有执着。这功夫不错!而念法之实性。念一切法真实的自性。离一切法的分别执着的那些相、现象。离一切相。即一切法。那个即一切法就是一切法的实性。这叫正念。交光大师在《楞严正脉》里面。教给我们「舍识用根」。识是什么?识就是此地讲的邪分别。用根是什么?用根中之实性。我们用眼。用眼根里面的见性见一切法。用耳根里的闻性闻一切音声。如果你会用这个你就成佛了。圣凡之分就在会不会用。用真的就成佛了。用假的那你是凡夫。假的是什么?六识。我们今天用眼识见色尘。眼见色。诸佛菩萨一样也用眼。他用眼里面的根性。就是用见性见外面色。就不叫色尘。叫色性。这见性了。用耳不是用耳识去闻声尘。他是用耳根里面的根性。闻性闻外面的声性。观世音菩萨就用这个方法成就的。你看大乘经上讲的。观音菩萨「反闻闻自性。性成无上道」。娑婆世界众生六根的根性。是耳根最利。所以跟观音菩萨特别有缘。楞严会上文殊菩萨给我们选择修学的法门。在二十五种不同的法门当中。文殊菩萨拣选的观世音菩萨「反闻闻自性。性成无上道」。选的是耳根。所以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众生。看。有的时候不容易看清楚。他能听清楚。就是说耳的作用比眼更厉害。心到清净的时候。极其微细的音声。他都能够觉察出来。念法的实性。就是念六根的根性。这正念。
「《观经疏》云:舍相入实。名为正念。」这个话说得就更具体。相是什么?形相。舍就是离。离相你才能够证入实性。一切众生为什么不能见性?就是着相。执着相。相这个字。要用现在科学家的名词来讲。相是现象。把无量无尽的现象归纳为三大类。第一个物质现象。第二个精神现象。第三个自然现象。这三大类就把世出世间所有现象全包括了。这三种现象都不是真的。统统要舍。统统要离。相从哪里来的?相是从性变现出来的。性是相之体。现相呢?就是性之相分。性变成相。《华严经》讲体相用。相也就包括用。有相它当然就有作用。所以相虽不是性。它是性变现出来的。性相不二。性相一如。凡夫着相不见性。菩萨不着相。在体相用里面得大自在。这个大自在在大乘里面称它叫中道。叫第一义谛。我们凡夫日用而不知。这叫迷。你不知道事实真相。通达明了这叫觉悟。通达明了是非常重要。通达明了你就成佛、成菩萨。佛对我们的教学。为我们讲经说法。显示出自性的真实智慧。善巧方便。帮助我们信解行证。告诉我们事实真相。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。为什么?佛家讲真妄它的定义很简单。永恒不变那是真;反过来。它会变化的那就是假的。那就不是真的。物质现象有生灭。有生灭不是真的。经上常讲的比喻。人有生老病死。这就变化了。这个相是假的。不是真的。
植物树木花草也有生住异灭。随着四季起变化。春生夏长。山河大地、太空当中的星球哪一样没有变化?天文学家在望远镜里面。几乎每天都看到宇宙之间有新的星出现。有旧的星爆炸了、毁灭了。这就是世界有成住坏空。这不是真的。是假的。这不能不知道。假的我们可以欣赏它、可以用它。你可别执着它。不能对它有控制的念头、有占有的念头。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。这包括什么?包括我们的身体。身体是假的。所以对身体可以用它。借假修真!你要控制这身体。占有这身体。你占有不到。它有生老病死。你控制不住。你能控制住它不老不病吗?做不到。那要用什么态度?像佛菩萨一样顺其自然。这多自在。顺其自然就对了。所以《还源观》上跟我们讲四德。第一条讲「随缘妙用」。随缘我们大家都做到。妙用是什么?妙用是里头没有分别执着妄想。这妙用。我们今天在随缘里头起分别、起执着、起控制、起占有。这些错误念头错了。「威仪有则」。那就是普利群品。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。什么叫好榜样?做离苦得乐的好榜样。破迷开悟的好榜样。这就对了。所以这句话说得好。舍相入实这叫正念。正念不是无念。
下面说净慧。「净慧者。《会疏》云:净慧则是般若波罗蜜。非人天小乘不净之慧。故名净慧。」这是大乘。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这个智慧现前就是我们经题上讲的「清净平等觉」。觉而不迷。人天有慧。不能说他没智慧。他那个慧里头不净。为什么不净?他有分别、他有执着。他里头掺杂着有自私自利、有名闻利养、有七情五欲。所以他的慧不清净。二乘声闻、缘觉。他们的智慧比我们高。也就是他比我们清净。但是他跟菩萨比还是不清净。为什么?他有分别。他没有执着。他有分别、他有妄想。这个地方讲的净慧是大乘。什么人的智慧?《华严》圆教初住以上。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。这是真正的清净平等觉。这才称之为净慧。
下面梵行。净慧修梵行。「梵行者。清净无欲之行」。这里头浅深次第不等。小乘有梵行。大乘权教也有梵行。法身菩萨也有梵行。此地举「为《涅盘》五行之一」。菩萨因地上所修的。《涅盘》五行。第一个是圣行。圣贤的圣。圣行。简单的说。依理而行;换句话说。是依自性性德。这是圣行。第二是梵行。梵行修十一空。涉有不染。着重在这一句。涉有是什么?六道。你在六道里跟六道众生在一起。和光同尘而不染污。这叫梵行。十一空。《教乘法数》里有。就是《涅盘经》上所讲的。第一个内空。第二个外空。第三叫内外空。第四叫有为空。第五叫无为空。第六叫无始空。第七叫性空。第八无所有空。第九第一义空。第十空空。第十一大空。这个十一空。跟《般若经》里面所讲的二十空。意思相同。二十空说得更清楚。确实对我们现在修行有很大的帮助。为什么?我们现在最困难的放不下。你要了解一切都是空的。你就比较容易放下。而放下实在讲都是着重在不执着;换句话说。二乘学的。佛说「佛子不先学小乘。后学大乘。非佛弟子」。这个二十空我们应当要学习。这个地方节录的是从《三藏法数》。它出自《般若经》上的。
第一个内空。「内空。即内六入」。就是六根。眼耳鼻舌身意。举一个例子「眼空」。怎么说眼空?「无我、无我所等」。头一个你要晓得。《般若经》上讲的「无我相。无人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」。头一个无我。我尚且没有。哪来的我所!我所有。首先要肯定我。有我才有我所有的。如果我都没有了。我所有的就落空。般若不容易讲。很多人怕。害怕。你讲有。他喜欢;你讲空。他吓坏了。所以释迦牟尼佛给这些同学们讲空。你看前面的基础要二十年。世尊示现成道是三十岁。夜睹明星。大彻大悟。明心见性。见性成佛。成佛之后就开始教学。头一个就是从菩提树下起来。回到鹿野苑去找以前陪同他的五个人。跟佛都有亲属关系。把这五个人找到给他们讲经。讲阿含。小乘。阿含讲了多少年?十二年。就是佛的小学。佛的小学十二年。十二年阿含毕业了。很多同学都证阿罗汉果。我们今天在经典上一打开。你就看到释迦牟尼佛弟子。「一千二百五十人。皆是大阿罗汉」。这个时候不能称大。皆是阿罗汉。十二年成阿罗汉。不简单!也有没证得的。可是大多数证得。还有些证三果阿那含的。一、二果那个时候可能没有。那
第二个「外空」。外空是外面的六尘。色声香味触法是外六尘。外六尘也不是真的。所以「色空」。色声香味触法也是空的。也是「无我、无我所等」。内外皆空。「内外空」。这就十二处。六根、六尘合起来。合起来这个里面也没有我、也没有我所。第四个「空空」。空空是什么?前面讲的三种空都是空。「三空亦空」。叫你不要有空那个念头。有空那个念头你就全都有了。谁空?我空了。你看我还在。你能空得了吗?没空。你还是有分别、有执着。所以三空那个观念都不能有。不能瞧不起小乘。小乘人像这些境界。我们没有办法得到。
第五讲大空。「大空。即十方空。不可思量故。一切处有故」。十方空是真的。很难讲。十方空是讲的空间是空的。我们今天讲虚空。虚空是空的。我们看虚空明明有。所以它这讲一切处有也能讲得通。我们看这虚空不是一切都有吗?有虚空。怎么说没有?不好懂。佛在四十九年教学当中。譬喻里面讲得最多的。是梦幻泡影。我们大家都有作梦的经验。梦中有没有虚空?我们知道梦中有虚空。梦中的虚空从哪里来的?是真的还是假的?你要说是真的话。醒过来。梦里面虚空不见了。作梦时明明有虚空。醒过来。虚空到哪里去了?我们今天感官当中的虚空。就跟梦中情形完全一样。它不是真的。所以空间跟时间都是假的。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。空间维次要是突破。距离就没有了。凡夫未能突破。佛就讲了。极乐世界距离娑婆有十万亿佛国土。这空间。如果突破
第六「胜义空」。什么叫胜义空?「亦名第一义空。不可得无受无着故」。实在讲就是《大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。《大般若经》是大乘教里面分量最大的一部经。六百卷。看一遍很不容易。这六百卷经里头讲什么?诸位要晓得。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。阿含十二年。方等八年。加起来二十年才开始讲般若。讲空。学生经过二十年的训练。对释迦牟尼佛有相当深刻的认知。佛是「真语者、实语者、不妄语者、不诳语者」。所以讲。大家听了不会害怕。当然疑问很多。讲二十二年。二十二年所说的总结一句话。「一切法无所有。毕竟空。不可得」。这一切法包括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没有说诸佛如来实报土除外。没讲这个话。那就是实报土包括在其中。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。经上讲的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。实报土有相。所以是虚妄的。什么样的土才是真的?
回到常寂光。什么现象也没有。可是它起作用。起什么作用?能生万法。它不起作用的时候本自具足。它一样也不缺。起作用的时候能生万法。我们就晓得。他第三句所讲的「本自具足」是什么?本自具足的就是无量无边的世界依正庄严。统统具足。所以它才能现。最后一句「能生万法」。只有妙觉究竟佛果。他才真正得到无受无着。我们讲的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。他是圆圆满满的证得。而且永远不会失去。这些诸佛如来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。众生有感他能现身。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。虽然现身。他决定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、没有起心动念。释迦如来如是。法身大士如是。但是法身大士有相。虽有相他不执着。他也是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。但是他有相。他相从哪里来的?无始无明习气所生的现象。所以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。相就没有了。这叫胜义空。也叫第一义空。实际上是什么?是空有不二。是这个意思。我们今天把空有当作两桩事情。空不是有。有不是空。法身菩萨在这个境界里。知道空有是一桩事情。空是从性上说的。性能现相。但是相。相不是真相。相都是幻相。理事无碍。事事无碍。在这个境界里头。法身菩萨境界。十法界里头没有。
第七个「有为空。因缘和合生。无自性故。」这是有为。一切诸法无不如是。没有一法不如是。你到哪里去找个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。你能找得到吗?找不到。常寂光土里面的究竟果佛。跟六道众生感应道交。他要现身。也是因缘和合。六道众生有感是因。佛来示现是果。你看还是因果。所以离不开因缘。无有一法。我们今天讲。用科学家说的这三种现象。物质现象是因缘和合的。精神现象也是因缘和合的。自然现象还是因缘和合的。凡是因缘和合的没有自性。自性是什么?叫自体。没有自体。譬如我们这一串念珠。因缘和合的。每一粒珠子穿起来的时候这成一串念珠。怎么叫没自性?如果拆开来之后。就不叫一串念珠。念珠就没有了。穿上有这个现象。解开就没有了。缘聚缘散。穿上是缘聚。这串念珠;解开的时候缘散了。这一串就没有了。它没有自体。我们的人身。佛讲四大五蕴因缘和合而生。人死了四大分散。五蕴离开了。没有了。这叫灭。所以这个身体缘聚缘散。缘聚的时候有。缘散的时候就灭。聚散是现象。物质现象、精神现象、自然现象。现象有聚散。自性没有聚散。这个道理要懂。但是这个道理太深。比空还要难懂。自性遍一切处。自性遍一切时。自性是一。永恒不灭。我们一般称它为灵性。佛也讲我。有真我。真我是什么?灵性。就是自性。它不生不灭。惠能大师说的「何期自性。本不生灭」。自性没有生灭。这是真的。有生有灭都是假的。
第八个是「无为空。若离有为。无为不可得故。」离有为。无为跟有为是对立而产生的一个抽象概念。在《百法明门》里面叫做不相应行法。相对产生的概念。如果有为没有了。无为也就没有了。也就不可得。诸佛菩萨离有为。他是怎么个离法?离对有为法的执着。离对有为法的分别。离对有为法的起心动念。这叫真离。这叫离有为法。有为法在不在?在。在你为什么要离?因为它是假的。它不是真的。你可以欣赏它。你可以受用它。你没有办法得到它。你也没有办法控制它。假的。就像看电视一样。电视的画面你什么也得不到。电视画面是有为法。你知道它是假的。你对它没有起心动念。没有占有。没有分别执着。这叫无为法。所以说无为而无所不为。这个意思你就懂了。
第九「毕竟空」。这个意思深一点了。「破一切法令无遗余。亦无虚实相待故。」相待就是相对。对于一切法你全部都了解。就是《般若经》上常讲的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。叫毕竟空。连空也不可得。你的心才真正出现清净平等觉。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了。这是什么境界?一念不生。生一个念头。错了。一念不生。能管用吗?管用。不但管用。大管用。一切众生来向你请教你应对如流。事事无碍。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「般若无知。无所不知」。无知就是毕竟空。毕竟空起作用是无所不知。为什么?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。自性毕竟空。毕竟空里面含藏着有自性般若智慧。无尽的德能相好。所以佛法特别是大乘。不论是哪种宗派。宗门教下、密教显教。无一不是以明心见性为学习最后的目标。你没有见性。你没有成就。没有见性的。成就是世法的成就。就是世间法的成就。现在所谓你拿到一个佛学博士学位。你拿到一个佛学家的头衔。这世间法。与你自己了生死、出三界。得定。佛法讲得三昧、得菩提。与这个毫不相关。真正契入毕竟空的人。那是成佛了。那管用!我们今天样样都想据有。都想控制。都想有。这是很大很大的一个障碍。不能不知道。障碍什么?障碍你开悟。障碍你得定。障碍你明心见性。你说这个麻烦大不大?
下面第十个。「无际空。亦名无始空。一切诸法无初际故」。这句话非常难懂。但是如果你要是学过。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。这一段对话是在《菩萨处胎经》。佛问弥勒菩萨说。一般的凡人「心有所念」。我们心里起个念头。佛问弥勒。这一个念头里有几多微细念头。有几多念头?有几个相?有几个识?这个问题问到哪里?问到阿赖耶的三细相。弥勒菩萨回答说。一弹指。我们心有所念不止一弹指。一弹指太快。「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」。我们把它计算出来。中国人的讲法三百二十兆。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念头。这是阿赖耶的念头。「念念成形。形皆有识」。你就晓得。那一个念头存在的时间是多么短。现在科学都用秒做单位。一秒钟能弹几次。我相信有比我弹得快的。至少是五次。以五次来算的话。一千六百兆。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。每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。世尊问的相;都有精神现象。世尊问的识。这个意思就说明。精神跟物质分不开的。同时起来的。而且速度太快了。所以说无始空。什么东西有开始?没有开始。所以佛家讲无明叫无始无明。有没有开始?真的没开始。无始无明是什么?阿赖耶的业相。无论是业相、是转相、是境界相。都没有办法说开始。无始当然就无终。无生当然就不能说有灭。所以一切法不生不灭。无始无终。它确实没有。这是讲的真相。这个现象渐渐的被现代科学家证明。量子学家对于量子的产生、量子这个东西它实际上状况。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理解。这个东西是真有。它是宇宙万有一切现象的基础。这是一切法的最初。最初的状况。最初的形态是无际空;佛在三千年前讲到。现在量子学家证实。真的是这个样子。不可得。
后面这个。第十一「散空。如五阴离散。人不可得故。」为什么?人是五阴集聚而形成的幻相。色受想行识。其实一切诸法都离不开色受想行识。不但是人。所有一切诸法统统是五阴集聚的。五阴一散这东西就没有了。为什么我们说一切法。一切法是到今天被量子科学家证明。真的是一切法。不是假的。为什么?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。念念成形。念念是阿赖耶的转相。形是阿赖耶的境界相。为什么会有念念?那是阿赖耶的业相。今天科学家讲的能量。转相是信息。境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263.html
以上是关于「无量寿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六十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「无量寿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二百六十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5672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