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八十二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八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八十二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净土大经解演义 (第一八二集) 2010/11/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9-0182
诸位法师。诸位同学。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。第二百一十面第二行:
【世间自在王佛。即为法藏而说经言。譬如大海一人斗量。经历劫数尚可穷底。人有至心求道。精进不止。会当克果。何愿不得。汝自思惟。修何方便。而能成就佛剎庄严。如所修行。汝自当知。清净佛国。汝应自摄。】
这一段是佛为他作证。这是第一段经文。佛教给他修行、证果、度生都要自摄。我们看念老的批注。「右段大意」。右面这段经文大意。「佛答法藏曰:譬如一人以斗量取大海之水。久经时劫。尚可穷见海底。」这是比喻。我们中国古人讲海水不可斗量。那就是太多了。其实要根据逻辑来说。用斗去量是以长时间、不休息的。那个海水也会量得尽的。佛的意思就是说的这个。海水可以量得尽。比喻人要是以「至心求道。精进不已。必皆得果」。天下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这天下事。至心。这里的关键就是这两个字。至极之心。用心用到极处。求道。「会者」。义寂法师说「皆也」。憬兴法师说「亦必也」。「克」。底下说了。跟下面这两个克(克)字是一个意思。简体现在用这个「克」。我们知道就行了。意思是杀者、杀也。叫克敌。那就是消灭敌人。有必的意思、有遂的意思、有得的意思。有四个意思。在此地取最后这个意思。得也。「又有何愿。不能求得」。这个克果就是求得。有愿必成。佛给他作证。
下面引用「彭绍升居士《无量寿经起信论》」里面一段话说。「释曰:法藏云:我发无上正觉之心。当知无上正觉。一切愿王从此出生。一切净土从此建立。才发此心。极乐庄严一时具足。故曰:至心求道。精进不止。会当克果。何愿不得。」下面还有一句话。我们把它念下去。「所以者何?一切法不离自心故」。到这里是一小段。彭绍升就是彭际清。前清乾隆时代的人。这是一位在家居士。一位很了不起的居士。通宗通教。显密圆融。跟我们近代。像夏莲居老居士、梅光羲老居士。居士当中修学成就的人很多。这不是一个普通人。他做了一
在《华严经》上我们看到。初发菩提心就已经成佛道。为什么?凡圣就是这一念之差。一念迷你就是凡夫。这一念迷。念念都迷。一念觉。念念都觉。他就不迷了。觉是真心。迷是妄心。迷叫阿赖耶。所以佛法在理论上讲。凡夫作佛需要多长的时间?这一念转了就成佛。为什么?这后头说。一切法不离自心。佛在经上常讲。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你一念觉不就成佛了吗?所以这一念心很难发。诸位要知道。阿罗汉没发。辟支佛没发。权教菩萨也没发。权教菩萨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跟菩萨。这个心要一发出来。十法界就没有了。十法界不见了。不见了。是什么世界出现?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出现了。其实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就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。怎么才叫做觉?大乘经里面我们也学了不少年。知道。知道做不到。这真的不是假的。佛给我们说了。放下执着、放下分别、放下妄想。妄想是起心动念。也就是说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。真正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。这就叫无上正等正觉。说清楚一点。不执着就是正觉。不分别是正等正觉。不起心、不动念是无上正等正觉。你说诸佛菩萨无尽的弘愿不都在其中吗?
所以说「一切愿王从此出生」。正报之因;「一切净土从此建立」。这是依报的根本。这说的什么?就是自己实报庄严土。自己的报土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。这个十方无量如来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四十一位。妙觉不算。妙觉回归自性了。实报土里面就是四十一个级别。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。这四十一个级别。他们住实报土。他们都是不起心、不动念的人。我们跟他们没有两样。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你跟诸佛如来有什么差别?一丝毫差别都没有。差别在哪里?我们讲。第一个是情执。你放不下。你迷了。情叫迷情。没觉悟!觉悟了。这迷情就转变。就变成智慧。为什么断不掉?你迷得太深、迷得太久。只要这个东西不断。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念佛也不能往生。这是从理上讲。可是事上讲。情执很深的人。只要你一句佛号功夫得力。你把它压住。它不起作用。这在什么时候?临命终时最后一念。你能伏得住。那恭喜你。你叫带业往生。就是带着你的情执去往生。另外一个就是烦恼。贪瞋痴慢疑。这烦恼。一个情执。一个烦恼。这两样东西让你在六道里头长劫轮回。轮回是什么?做恶梦!永嘉大师说得好。「梦里明明有六趣。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
现在科学家也明白的告诉我们。宇宙之间这些东西不是真的。全是假的。为什么会现这些问题?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。为什么会现这个境界?迷失了本性。本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产生了变化。这一迷。智慧就变成烦恼、变成情执。德行呢?德行就变成造业。造这个善恶业、染净业。这造业了。相好呢?相好就变成十法界、变成六道、变成三途。变质了。不是不起作用。作用变质了。一念觉悟。他就回归到正觉。回归正觉就是实报土。实报土里头的依正庄严。换句话说。就是极乐世界、就是华藏世界。这桩事情总得搞清楚、搞明白。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你才知道佛法在世出世法里头无比的殊胜。我们这一生当中有幸遇到。不是容易事情。开经偈上说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。我们是百千万劫今天遇到了;也是彭绍升说的。他说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桩事情。被你碰上了。无量劫来稀有难逢。我们遇到了。遇到了当面错过。那就太可惜。遇到了应该怎么样?这一生当中成佛。我们没有本事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一下放下。咱们没有这个本事。没有本事。遇到这个法门行。老实念佛。用这一句佛号把你的情执烦恼伏住。就行了。他不叫断。断太难了。我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把情执跟烦恼伏住。就是宗门的大德常讲。「不怕念起。只怕觉迟」。念头起来不怕。第一个念头情执起来了、烦恼起来了。第二个念头呢?阿弥陀佛。就把这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。也就是说。只许你有一念。不许有第二念。给诸位说。这叫念佛。念佛不是佛号念得愈多愈好。不是这个意思。念佛就是叫你把烦恼习气控制住。时时刻刻有警觉心。念头才起。马上阿弥陀佛。就是不要想它是善念、恶念。什么念头都不要想它。马上换成阿弥陀佛。这就对了。换得要快。否则的话第二念又是情执。第三念又是烦恼。念念就迷了。这叫真正会念佛。念佛是这么个念法的。不能不知道。
这样念法功夫就得力。慢慢怎么样?慢慢的这一天到晚只有佛号没有妄念了。功夫从哪里见?古人讲一支香。我们现在讲二十四小时。每一个小时。这古大德讲的。还有三、五个念头会起来。功夫不错了。大概念佛要念多久的时间?应当是三年到五年。勇猛精进。可以达到这个境界。古人讲一支香。一支香长香一个半小时。短香一个小时。他是用这个来计算。算时间的。一支香里还有三、五个念头。三、五年的工夫才行。我们现在想想。不要说多。十分钟的时间。你有多少个念头起来?一面念佛一面念头会起来。十分钟你看看有多少个念头?不止五个。这说明我们不行。人家一个小时才有三、五个念头。我们十分钟就超过他多多了;有时候一分钟都不行。都有念头起来。念佛的功夫得力不得力。就从这里观察。念上个七、八年。一支香里偶尔还有一、二个念头。念到没有妄念起来。你这个功夫就伏住了。那叫什么?叫功夫成片。功夫成一片。伏住了。在这个境界里面。那就恭喜你。你往生自在。你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。与这个世间还有缘。多帮助一些众生。行。没问题。你在这个世间爱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。为什么?是愿力。他不是业力。我们凡夫做不到。凡夫是业力。这就是有寿命。寿命到了。医生没有用。再好的医生。他能医病。他不能医命。如果医生好。这个人寿命到了。阎王派无常小鬼去抓他。医生把他延命了。那阎王不就傻了。没有这个道理。谚语有所谓「阎王叫人三更死。不敢留人到五更」。延长两更的时间都不可以。这就是寿命跟疾病是两码事情。疾病当中医生用错了药。也能把你治死。如果你还有寿命。依旧能够回来。寿命到了。那就没有法子。那就回不来。学佛人总得懂这个道理。
我们在这个世间第一桩要紧的事情是念佛。身体好有个好处。无疾而终。走的时候不生病。这个病。佛法里面说有三种因缘。第一个是生理上的病。这个一定找医生。医生能治生理上的病。第二种是业障病。冤亲债主找到你了。要报复你。过去你杀他。他现在来讨命。要来报仇。很多。这种情形。这个病医生医不好。他冤业。他不是生理的。这种病要调解。冤亲债主接受调解他离去了、离开了。你病就好了。第三种是宿业病。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。这个病最麻烦。不是生理。也不是冤亲债主。自己造的罪业累积而成就的。还是有救。真正忏悔。忏除业障。病就好了。有三种原因。我们要让自己不生病要懂得。生理上生活有规律。能减少。饮食起居有规律。第二。不跟任何人结冤仇。处处跟一切众生化解对立。不要制造对立。他跟我对立。我跟他不对立。这个对立就不能成立。成立一定是双方。你一方不跟人对立。它就不能成立。要有慈悲心。要有爱心。常常念着帮助一切众生苦难。叫大慈悲心。化解冤业。第三个。起心动念纯净纯善。把自己过去现前业障都化解。这个罪业都能化解。我们的身体就不会生病。经教讲的三种病因。讲得很有道理。
所以一切法不离自心。佛在经上常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整个宇宙「唯心所现。唯识所变」。这些话现代科学家证明了。证实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由此可知。修行修什
所以彭际清这几句话说得好。「才发此心。极乐庄严一时具足」。这说什么?极乐世界依正庄严。一时顿现。不是今天造一点、明天造一点。不是。一时顿现!在大乘教里面全是这个说法。菩萨把烦恼习气一时顿舍。就是一下就放下。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一时顿现。为什么?自性里头的智慧、德相一时现前。没有先后的。不但极乐世界实报土如是。四圣六凡又何尝不是?一个道理!四圣六凡里面夹杂着情执、夹杂着烦恼。所以才说唯识所变。这个变化。要知道。剎那剎那在变化。没有相同的。就像我们看电影。你去看电影的底片一样。底片是幻灯片。一张一张的。张张都是独立的。张张不一样。它速度太快了。一秒钟二十四张。这样的速度就把我们欺骗了。我们以为那是真的。弥勒菩萨告诉我们。现前这个世界一秒钟多少张?如果一秒钟弹指五次。我相信有动作很快的。身体强壮的可以弹五次。一次三十二亿百千念。五次呢?一千六百兆。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。所以你不知道是假的。这讲我们现前的世界。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。现在讲波动的现象。这个波动一停止。这世界就没有了。怎么停止?佛说了。你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放下。就停止了。就没有了。我们在此地能体会到。这个波动确实有大小不同。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统统具足。这个波动大。六道出现了。如果我们只有起心动念、分别。没有执着。这个波动就小。六道没有。四圣法界出现了。如果再把分别放下。还有起心动念。四圣法界没有了。实报土出现了。实报土是什么?实报土是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放下了。实报土也没有了。回归自性。那就是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。所以实报土的波动是很微细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。八地菩萨才能见到阿赖耶。这讲别教。圆教就是第八住的菩萨。十住里面第八住。对于阿赖耶就清清楚楚。虽然初住菩萨已经不起心、不动念。但是他还有相当浓的习气。这个习气让他不能够亲证阿赖耶。到第八住才明白。习气慢慢就薄了。阿赖耶是个什么样子就现前了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所以这个地方这一句很重要。就是「极乐庄严一时具足」。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一时顿现的。所以说「至心求道」。这个至心就是一心不乱。在此地讲理一心不乱。不是事一心。事一心那就是一心。他这是至心。用心到极处。理一心不乱。「精进不止。会当克果。何愿不得」。这不都是自己的事情吗?你看佛的开示多好。一字都不假。句句真实。「所以者何」?为什么是这样的?这底下引用佛的话说。「一切法不离自心故」。世出世间一切法从哪里来的?你自己心里变现的。能现能变的这个心是共同的。这个要知道。真心是一个。妄心也是一个。真心永恒不变。妄心从一个变成无量个。那是讲妄心。道家讲:「一生二。二生三。三生万物」。这是什么?识变。识是什么?分别执着。分别执着无量无边。所以事理因果就无量无边。再多。佛是一句话就把它讲尽了。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幻泡影」。它不是真的。全是假的。你把假的当真的。那你就苦不堪言。这个要知道。觉迷关键在此地。全是假的。没有一样是真的。真的什么?永恒不变。那是自性。在实报土里面看见。实报土依正庄严永恒不变。所以叫它做一真法界。十法界里头千变万化。连佛说法亦复如是。佛是一音而说法。众生随类各得解。你看一样的经本摆在我们面前。我们一百个人在此地学。每一个人学的、解释的、想法。都不一样。众生各个有他的解。为什么?他没见性。见性就一致。一致是怎么解法?一致是没得解。只要有解就不一致。到没得解那就一致。这个要知道。
佛的法从自性流出。自性是一法不立。众生问佛。佛给你讲解、给你解答、给你演说。释迦牟尼佛有个比喻。比喻得非常好。譬如这有鼓。你每个人去敲。你去敲就好像问他。佛好比是鼓。我们是凡夫。我们去叩。拿着鼓槌去敲它。你敲。它就应。我敲。它应我;你敲。它应你;他敲。它应他。我们的感觉同不同?不同。为什么?每个人敲的速度不一样。用的力大小不一样。所以它反应也不一样。他都说了。众生随类各得解。那些解是众生自己的解。不是佛的解。佛没解。因为他没解。所以他能够应一切解。叫一切众生各得解。妙!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?修学不要重视在解。重视在解你所求得的是知识。不是智能。所以教下讲解绝。智慧就生。你只要有解。你不生智慧。到解到究竟处。没有解了。智慧忽然现前。跟宗门一样。大彻大悟。总的原则来说。离不开戒定慧。这妙绝了。戒是什么?规矩。你得守规矩。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。诸佛菩萨对我们最大的恩德就是规矩。依照这个规矩你就能得定。三昧现前。三昧现前之后。纯熟了。不定是什么因缘。能帮助你大彻大悟。因戒得定。因定开慧。这是佛法。佛法没有说因文字开慧。没有。这一点我们要知道。佛法是活的。不是死的。佛法的难处也就在此地。经没有一定的讲法。我们从这些地方得细心体会它。
下面说。「彭氏之说。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」。这个世尊是世间自在王佛。答复法藏。他的本意在此地。「盖发起至心。必含圣果」。为什么?因跟果是连着的。因中有果。果中有因。下面讲「因彻果海。华果同时。但当精进。何愿不得」。你的愿只要是定的。你定了方向、定了目标。只要精进。没有不成就的。「一切因果不离自心。无有一法居于心外」。这说得好!世间人求的是果。他把因忘掉。没有修因。哪来得果?没有侥幸的果。命里没有财。发了大财。发了大财是讲命里有的。我这一生没有修。佛讲的。没修财布施也发财了。这你命里有的。命里有的。前世修的。宿世前生你修财布施。你这一生得财富。如果这一生再继续修。那还得了吗?那你命中的财富是倍倍上升。没有修法就有聪明智慧。我们就晓得。过去生中修法布施。他才会有这个果报。没有修无畏布施就得健康长寿。很多。在我们面前都看到的。中国人、外国人很多长寿的。九十多岁的。一百多岁的。他也不晓得什么叫无畏布施。像我们在澳洲。澳洲农村里一百多岁的还下田干活。那些人非常善良。也很好客。我们去访问的时候非常欢喜。一百多岁。还干活。还干一些粗重之活。不容易!前世修的。如果懂得。这一世好好的再修。他的福就享不尽。愈修愈多。享福的时候懂得惜福。不糟蹋福报。这种修法可以长寿、可以延寿。这个道理讲得通。中国古籍里说得很多。佛经也是这样告诉我们。可以延寿。都在自己!一切法不离自心。
「下文连下三个自字。首曰:汝自思惟」。接着说「汝自当知」。末后说「汝应自摄」。「世尊不直截作答。但直指三个自字。实是老婆心切」。这个老婆是老太婆。很慈悲。「深意存焉」。这里头的意思很深。这是跟你讲真话。说穿了。一切法不能从心外求。从心外求错了。佛门讲从心外求法叫外道。佛法讲外道不是批评人的。什么叫外道?心外求法。你向世间自在王求法。这就心外求法。你不要去向别人。向自己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处去求。那就有愿必成。你求佛。就能成佛。你求菩萨。就能成菩萨。你可不能搞错了。如果你的求是增长贪心。你就到饿鬼道去了。为什么?你求来的!你要是瞋恚心、傲慢心、嫉妒心。那就地狱现前。也是你自己求得的。什么样的心。也就是什么样的念头、什么样的行为。它对应的是什么果报。肯定出现。全是自己求的。法藏想成佛。想建立一个殊胜的国土来成就一切众生。帮助这些众生快速成佛。这能做得到吗?你看自在王佛讲得多好。你发的是真心。你确实没有为自己名闻利养、没有自私自利。没有想在这桩事情得一点点便宜。全是为苦难众生。为业障深重的众生。你去求。怎么会不成就?凡是不能成就的。你有私
下面引日本峻谛师在《会疏》里面所说的。「《会疏》释汝自当知云:汝自当知者。例如法华三止说。其义深广。不可容易说故」。「此说甚好」。这个讲法很好。就像《法华经》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。《法华经》上。这里举出来了。「彼经:止止不须说」。这是佛答复弟子们的发问。弟子们问一大堆的问题。佛怎么说?止止不须说。「正是今经之义」。为什么不须说?你所问的。答案都在你自己身上。不在别的地方。你只一回头就明白了。「六祖曰:密在汝边」。这是谁问的
「古禅德曰:汝自会取好。我不如汝。亦此经三个自字之义」。这都是真话。一般人听不懂。我不如你。我能帮助你吗?佛都不能帮助。谁能帮助?向上一着是你自己的事情。佛能够提醒你。给你做个增上缘。亲因缘、所缘缘、无间缘一定是自己具足。你自己这三缘不具足。佛那个增上缘也加不上。对你有好处吗?有。什么好处?跟你阿赖耶里面种个佛法种子。如此而已。你在这一生当中用不上。还要记住六祖的一句话。那是无尽藏比丘尼。这个事情是在惠明之后。依旧在逃亡的途中。遇到无尽藏比丘尼。无尽藏比丘尼拿着经本向他请教。他说我不认识字。你不认识字。怎么能够把经讲得这么好?这个事情与识字不识字没有关系。与什么有关系?与放下有关系。放下什么?惠能大师放下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。起心动念是根本无明。要不放下。不能成佛。他们这些人祖祖相传。传个什么?起心动念放下了。教下常讲。无明破了。起心动念是无明。无明破了。不起心、不动念。在《华严经》上证得初住以上。初住菩萨就不起心、不动念。这个境界立刻就超越十法界。十法界没有了。超越十法界一般都是住华藏世界。修净土的人。把它回向求生净土。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。这些事跟理我们都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什么是真的?这是真的。除这个之外全是假的。梦中佛事。水月道场。道场不能执着。道场是什么?镜花水月。镜中花。水中月。你要能这样看叫看破。看破什么?你才能放下。不放在心上。心里面只放阿弥陀佛。你就对了。你一切就圆满了。只有阿弥陀佛。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。这一生当中肯定圆满成就。
下面说。峻谛师继续讲。他说「此含三义」。这个里头别说还有三层意思。第一。「谓法藏菩萨宿殖(同植)深厚」。这个殖就是同植。我们把这段念下去。「高才勇哲。与世超异。净佛国土之事。久既洞达。虽佛智无所加之。故如汝所知。汝自当行之也。」这个括号里说「此复明法藏是从果向因也」。这个世间自在王佛示现的。应以佛身而得度。即现佛身而度之。法藏比丘呢?法藏比丘也是示现的。也是诸佛示现的。应以比丘身得度者。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。换句话说。这些人久证圆满。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。他的那些弟子。乃至于护法、国王大臣。许多都是古佛再来的。这些话别人不懂。内行人懂。哪些是内行人?明心见性的人都懂。他们两个为什么要这么表演?让一切众生从他们这个表演当中觉悟。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是自己成就的。何况世出世间这些小法。那更不必说了。端在用心。你是用的什么心?这才是这三个字的深意。你要是佛心。你所做的任何事业都是佛事;你用的是菩萨心。你干的一切事情是菩萨事;你要用贪心。你干的一切事情都是鬼事。贪是饿鬼;天天发脾气。天天怨恨。天天骂人。干的是地狱事。瞋恚!端看用心。这不是你自己事情吗?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你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的产物。它变现出来的。这哪用得着问人?佛都不需要问。还要去问妖魔鬼怪吗?还去问神吗?不需要了。这个解答多好!佛跟佛在说话。我们要能够体会到。你就学会了。对我们自己修行大有帮助。我们今天取极乐世界。这个容易。为什么?这个不是断烦恼。断烦恼。无明、尘沙、见思谈何容易。我们今天只要把一句阿弥陀佛抓住。成功了。成功之高。成功的殊胜。无与伦比。这个不相信。还搞别的。那就错了。深意在此地。你能听到阿弥陀佛。你能够听到《无量寿经》。稀有因缘。你到哪里才找得到?尤其这个经。夏莲居会集。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。都在现代。佛法传到中国将近两千年。没有这个本子。这个本子出来好多人反对。反对的人造什么样业因。那我们就很清楚。爱好、依教修行的人。我们也知道。你的果报在极乐世界。第一个深意是法藏从果向因。他是再来人。
第二。「谓摄取佛国。各随乐欲。或取秽浊。或求清净。或摄三乘。或愿一乘。故任菩萨意乐。宜摄取之。不用如来之指示也。」这些话不都是对我们现前来讲的吗?摄取佛国。就经意来说。法藏比丘他的愿望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。摄取佛国就是建立一个道场。我们建立一个道场要去问佛吗?要去问人吗?用不着。随你自己的欢喜。你取秽浊很好。释迦牟尼佛就取这个。这就像什么?世尊当年在世。生活方式是托钵。大迦叶尊者专门到贫穷家去托钵。富贵人家他不去。你问他为什么?他太可怜、太苦了。我到他家去托钵。接受他的供养。给他培福。好心。须菩提尊者专去到富贵家去托钵。他不到贫穷家去。你问他为什么?富贵难得。如果我不去给他添一点福。他福享完就没有了。都有道理。都是大慈悲心。他不是为自己。都是对的。我们今天讲审时度势。你一定要晓得。现前的环境众生品类不齐。我们要想普度一切众生。要怎样开方便之门。
在现前。佛法实在讲很衰。什么原因?佛法无人说了。虽智莫能解。世间聪明智慧的人多。佛经他不能解。什么原因?佛经要像一张白纸的人他才能接受。他要是有自己知见在里面。他就把佛经的意思全错解了。不是佛的意思。是他自己的意思。这是佛经一个困难。所以佛经必须要真正修行人来讲。他怎么?他通过他自己的实验。他才能体会佛所说的真实义。自己没有通过修行。他所讲是字面上的意思。往往就解错了。它字面里头有深意。所以在讲演的时候。言外有音。话里头还有话。你要懂这个。特别是大乘教里头。为什么?很多意思是说不出来的。所以马鸣菩萨再教给我们。听经不要执着言说相、不要执着名字相、不要执着心缘相。心缘相就是什么?我以为是什么意思。这个不可以。错了。你要用清净心来听。你就会听到里头的意思;你要带着自己意思在里面听。你就听不到了。那我们要问。什么人能够符合马鸣菩萨的标准。他就能听到真实义。真实义也不是我的意思。说老实话。真实义是你清净心里头的意思。是你真心里头的意思。不是从外头来的。密在汝边。这个你才懂得印光大师所讲的。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。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
什么叫诚?古人对诚讲的标准。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。你看看。不执着言说相、不执着名字相、没有心缘相。这是诚。你用的是清净心来听。没有一丝毫夹杂。你听了会开悟。带有自己成见在里面来听。全是自己的意思。不是佛的意思。为什么?佛没有意思。你怎么会有意思?这是真的。佛没有意思。没有意思。它就能含无量义;有意思。什么意思都没有了。佛法妙在这个地方。说穿了。只是一颗真心。一颗清净平等觉的心。我们的心是清净平等觉。诸佛如来讲经说法是从清净平等觉里头流出来的。跟我们的清净平等觉相应。连起来了。通了。那叫如来真实义。叫愿解如来真实义。我们有意思。意思是从阿赖耶识流出来的。妄心。妄心就通不了真心。妄只能跟妄通。不能跟真通。真通妄。妄不能通真。这些原理原则要懂。要不懂的话。这一生学佛那就难了。不过难也不怕。你只要肯老实念佛。到极乐世界再听阿弥陀佛讲经。你就会开悟。在这个世间不会用真心。到极乐世界就统统会用真心。这是阿弥陀佛威德的加持。所以取西方净土是最正确的修学法门。但是取西方净土。与西方净土不相应的统统放下。带业只能带过去的。不是带现行。现行夹杂在里面决定产生障碍。
所以有的菩萨愿意取秽浊。有的菩萨愿意取清净。有些佛的世界里头有三乘。有的世界只有一乘。西方极乐世界。我们现在知道它是一乘法。它没有三乘。三乘到极乐世界都变成一乘。所以你看看。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。到极乐世界都是阿惟越致菩萨。一乘。这是无比殊胜的一个道场。「故任菩萨意乐」。佛是永远恒顺众生。随缘妙用。这不可思议。妙在哪里?妙在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。妙!不要说是分别执着不妙了。起心动念就不妙了。为什么?起心动念。四圣法界。分别执着。六道轮回。这个不能不知道。所以这些不需要如来指示。
第三。「谓凡于净土。有报有化。法报高妙。非菩萨之分。唯应自分。宜摄取之也。故云汝自当知」。这都说得非常好。净土有报身、有化身。像拿极乐世界来说。极乐世界的报身、报土是实报庄严土、方便有余土、凡圣同居土。这都是化身。法身那是妙觉位。在常寂光土。回归常寂光。这个的确是高。报身我们现在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报土为什么会永恒存在?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没有中断。像学校一样。现在毕业一批走了。等觉再上去。毕业了。回到常寂光了。后面这个新的新生他又来了。所以那个学校永远存在。不是说学生毕业之后就没有了。它年年有新生出来。有毕业的出去。又有新的进来。哪些新生呢?十方世界的。修净土的人都到极乐世界去了。到极乐世界。我们现在都清楚了。带业往生的在凡圣同居土、在方便有余土。凡圣同居土带得重的。
同样一个道理。我们今天如果有一批志同道合的。那没有一个道场不行。东晋时代远公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例子。他在庐山建一个念佛堂。共修的人一百二十三个人。集体闭关。我用现在的话说。集体闭关。山上以虎溪为界。它有个小溪。那个溪叫虎溪。虎溪为界。不出界线。住山。一直到往生。一百二十三个。个个往生。庐山东林念佛堂是净土宗的发源地。慧远大师是开山祖师。中国净土宗第一代祖师。我们念了夏莲居老居士的《净修捷要》。我们才知道净宗有三个祖师。《净修捷要》里面讲的。第一个是法界净宗祖师。遍法界虚空界。那个人是谁?大势至菩萨。法界祖师。《华严经》上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的祖师。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第一个提倡净土的。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部讲《华严经》。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他是娑婆世界祖师。慧远大师是中国第一个祖师。所以法界始祖是大势至菩萨。无比殊胜。稀有难逢。
今天这个时代。印光大师教给我们。建小道场。人数不超过二十人。为什么?容易维持。二十个人。二、三个护法照顾就够了。真实功德。生活能维持就行了。一心念佛。没有一个不成就。我想印光大师这个想法有来由的。过去《西方确指》里面所记载的。觉明妙行菩萨他们只有八个人志同道合。在一起念佛八个人都往生了。印光大师把它稍微扩大一点。二十个人。不要超过二十个人。小道场、小茅蓬。外面看起来不起眼。人家也不重视你。你就平平安安、老老实实念佛。三年五载个个都往生。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。正确。要是有四十个人?就分做两个小道场。六十个人。三个小道场。平时也不需要往来。个人修个人的。大家做比赛。看谁先往生。这个法子好。老和尚想的这个方法值得我们极力提倡。因为现前这个社会。我们要知道。伦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丢失太久了。大家从小没有学过。人多在一起就很难办、很复杂。人多就复杂。人愈少愈好。最重要的。六和敬头一条「见和同解」。如果不能做到六和敬的就不能要。顶多不超过二十人。少。实在讲。三个、五个不少。十个、二十个不多。不超过二十个。真干。如果听经。就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。用我们的光盘就够了。真的到西方极乐世界。不是假的。就是一部经、一句佛号。万缘放下。
那要问。我们这三个根还要不要扎?不要了。为什么不要?你到极乐世界成佛去了。三年已经成佛了。你还要这个东西干什么?什么人要?如果要留在这个世间弘法利生的人要。他要做出榜样给人看。那就必须要学。不想留在这个世间。一心就往生。那你就不要。这个不要什么?有道共戒、有定共戒。你看你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、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。你所有一切都具足了。三个根都在里头。不在外头。心是阿弥陀佛。你所干的什么事情都是佛事。真正佛事。生活是佛的生活。工作是佛的工作。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。这就对了。可是我们也要欢喜赞叹那些发大菩提心的人。看到这些苦难众生。必须要帮助他。这些人就不能够赶快求生。要留在这个世间照顾大众。多接引几个去。接引愈多愈好。这是有智慧、有福德、有缘分。你就得这样做。没有缘分的。自利;有缘分的。利他。利他不忘记自利。自利也不能忘记利他。随分随力。帮助佛法常住世间。常住世间。代代有人才。把这个法门继续传下去。没有人继续传下去。这个法缘到我们这里就断掉了。我们对不起佛陀。我们也对不起历代祖师。所以佛法的传承是大事。中国古人所谓「不孝有三。无后为大」。佛法里传承是大事。一定要有人传承。传承这个事情。菩萨事业。印光老法师。这是近代的一位祖师。他的指示是非常正确。应当要坚守小道场、二十个人。普度众生现在有办法。不像从前。从前自度不能利他。现在自度可以利他。我们小茅蓬设个网络就可以了。我们的修学。我们在一起学习经教。用网络的方法传播出去。全世界有缘的众生。来收看你的网络的都是有缘众生。是既自利也利他。佛法没有版权。如果有电视台欢喜的话。拿到从网络再转播成电视。那利益众生就更广。都是好事情。第三这一段就是怎样把这个利益推广。
下面老法师说。「上峻谛师所云:唯应自分。此之自分。即宗门所谓法身向上事也。故超于菩萨之分。个中义理。非凡情所能解会」。凡情没法子理解。也没法子体会到的。所以它的意思很深。我们就我们能够体会到的。不但我们要学习。我们在这体会到我们今后怎样来弘扬佛法?这是在某个时代有某个时代的方法。最重要的是要把释迦牟尼佛教学的精神传下去。教学的精神发扬光大。这就对了。一定要肯定释迦牟尼佛的身分是职业老师。一生他老人家所表现的。也就是今天讲。他对社会所贡献的。对人类所贡献的。是教育。伦理的教育、道德的教育、因果的教育、哲学的教育、科学的教育。我们要把这些做出来、讲清楚。让这个社会明白。不再产生误会。才知道这是好东西。真的是宝!能帮助我们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。这么好的东西。没人知道。多可惜。怎么宣传?必须自己做出来。说。没人相信。做出样子出来。大家相信。大家才能接受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85.html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八十二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八十二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5511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