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五十八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06 04:21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五十八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五十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五十八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一五八集)  2010/10/5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9-0158

  诸位法师。诸位同学。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。第一百八十三面第八行。从「二、应供」这里看起。

  「《大论》曰:佛诸结使除尽。得一切智慧。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。以是故佛名应供。」这一段是《大智度论》里面所说的。十号有先后次第。虽然有些经论上说的不同。但大致上还是有表法深义在里面。世出世间法不能没有福报。佛法在世间为什么?为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没有福就苦了。所以佛总是先劝人修福。世出世间法里面。谁的福报最大?学佛的同学都知道。天上天下无如佛。没有能跟佛相比的。佛是福慧圆满了。究竟圆满。世法里面。古人有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玩味的。古圣先贤说「量大福大」。你看量小的。纵然有大福。他享不长。这个一定的道理。你细心观察。你就明白了。佛的心量真的是名符其实。心包太虚。量周沙界。他是自性原原本本的心量。贤首国师在《妄尽还源观》里面告诉我们三种周遍。这是性德。第一个「周遍法界」。第二个「出生无尽」。第三个「含容空有」。这个量就在含容空有。这个福报多大!所以人间天上大富大贵那些人的福报都是在佛门修的。

  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。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。这些菩萨在极乐世界每一天。他们神通广大。即使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不得了!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。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看到。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」。阿惟越致不是普通菩萨。这句话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。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证得三种不退转的菩萨。三种不退转都证得了。这就不是普通人。在《华严经》上我们看到这个阶位。得要把世间六道里面的业因断掉。就是见思烦恼断尽。六道就没有了。超越六道。所以六道不是真的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成阿罗汉。阿罗汉位不退。他这个地位不会往下退转。只有往上升。不会向下退。升各人快慢不一样。那是缘不相同。这在佛陀教育里面第一个学位拿到了。好像大学毕业。学士学位拿到了。阿罗汉是学士学位。再向上提升。尘沙烦恼断了。在四圣法界里面就升级到菩萨的地位。在菩萨地位必须把尘沙烦恼的习气也断了。这个习气断了。他就成佛。诸位要记住。十法界里面的佛。在大乘教里面他不是真佛。他是相似即佛。很像佛。他不是真的。就是说他修的。佛在经教里面所讲的东西他都懂。佛告诉、讲的这些修行方法他都做。做得很像。为什么还不是真的?念头没转过来。他还用的是妄心。佛用真心。就差这一点。妄心是什么?妄心还有起心动念。这叫无明烦恼。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。能够训练成功不起心不动念。那就成佛了。那就是真的。所以菩萨是行不退。成佛之后念不退。这三种不退都证得了。这是佛。这是佛法里最高的一个学位。佛陀。绝不是少数人有的。不是这个意思。《华严经》上佛讲得很清楚。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人人都是!佛到底是什么?佛是智慧、福报究竟圆满。这你好懂了。而且什么?永远不退。你的福报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。为什么?性德。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。你现在明心见性了。只要不起心不动念就明心见性。也就是无明烦恼破了。这最高的学位。超越十法界。

  所以十法界也不是真的。十法界是假的。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?这就像作梦一样一下醒过来。醒过来什么?你本来是佛。那个境界叫实报庄严土。实是真实。真实的果报。不是假的。十法界、六道都是假的。都不是真实果报。唯有实报土那是真实的。真假在佛法里面的定义。它很简单。假的它会变。它有变化。那就不是真的。譬如六道里面。我们人。人有生老病死。动物都有生老病死。这是假的。无常。植物有生住异灭。世界有成住坏空。这是现在天文学里面看到很普遍的一个现象。星球。在太空当中的星球。它是无常的。虽然它的那些周期。我们人看不到。人的寿命太短。太阳是一个火球。燃烧的是能量。也有烧完的一天。烧完它就没有了。所以星球、星系都有成住坏空。它会有坏的一天。所以它无常。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。凡是无常的。都是假的。都不是真的。真的呢?永恒不变。这个意思很深。我们不能不懂。我们为什么学佛?学佛就是把我们永恒不变的那个身找回来。那个身在哪里?在实报庄严土。你生到实报庄严土之后。实报庄严土寿长。无量寿!他怎么?他不老。实报庄严土里头没有白头发的人。没有长胡须的人。没有。真的。谚语所谓「菩萨菩萨。年年十八」。实报土就真的是年年十八。永远年轻。无量寿。他不变。他也不生病。花草树木永远长青。因为它没有四季的变化。山河大地永远坚固。决定没有什么灾难。灾难这些名词听都听不到。哪有这些事情!这个世界叫一真法界。它是真的。它不是假的。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把假的放弃掉。回归到真实。这个意思在此地。

  我们这一生能做到吗?这一桩事情唐朝时候。就是唐朝初年。善导大师说得很好。你说你能不能做到?大师告诉我们。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缘很难遇到!开经偈里面讲得好。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。前清乾隆时代。彭际清居士说了一句话。遇到佛法这个缘分。他说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」。你碰到了。佛法住在这个世间。现在并没有毁灭。经典摆在我们面前。可是你想想。香港我看不止三百万人。几个人看到?你就知道不容易。香港人能够看到佛经的人有没有三万人?我看没有。三百万人的都市。能够接触到佛法的只有三万人。恐怕都没有。三万人是百分之一。三百万只有三万人。没这么多。所以才知道古人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现在全世界人口。一般估计的是六十五亿人。六十五亿人里头学佛的人有多少?世界宗教组织告诉我们。他们有个估计。全世界信仰佛教的。大概六亿人。六亿人里头。真正接触到正法的。我看百分之一都不到;遇到正法的。能够遇到净土的就更少了。你一层一层淘汰。到后来没几个人。你才晓得什么叫佛法难闻。什么叫稀有因缘。知道之后才晓得我们缘分的珍贵。不容易遇到。

  遇到之后要能信、要能理解。光是信它还不行。你得要真懂、真明了。明了之后。把经典里面的道理变成我们的思想。经典里面所有的教训变成我们生活行为。那你就无比的快乐。孔子《论语》里第一句话。「学而时习之。不亦说乎」。真的学到了。学到之后完全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那是何等的快乐。在佛法里面讲。真正契入这个境界。也就是夫子所说的「学而时习之」。大乘佛法学而时习之。法喜充满。你一天到晚欢欢喜喜。常生欢喜心。肯定是这样的。为什么?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。你是个真正有福、有智慧的人。他怎么不欢喜!佛福慧圆满了。这大福德。第一福德的人。所以。修福要在佛门修。我们对佛不能不认识。你要认识不清。你搞迷信。那你就没有修到福。这个很重要。为什么?你拜的是假佛不是真佛。泥塑木雕的那个佛。那个佛没有用处。真佛在哪里?真佛就是你的良心。我们中国人讲良心。佛法讲本性。中国古人也讲本性。本性本善那就是佛。我们要从佛的经教里。把我们自己心里面的那个佛找出来。要让这个佛在我们生活当中当家做主。不要让烦恼当家做主。烦恼当家做主就造罪业了。这个很重要。烦恼。七情五欲、贪瞋痴慢这些东西做主。那个麻烦就大了。所以要真心做主。至少我们真心没有找出来、没发现。我们要依佛陀的教诲。因为他的这些教诲全是真心里头的流露。昨天我们讲得很清楚。真心流露!

  佛教初学从十善做起。十善是性德。我们中国老祖宗古时候教人。我常常想。我们的老祖宗都是诸佛如来在中国示现的。不是凡人。他们所讲的跟佛经上大乘讲的一模一样。老祖宗千万年来。我相信。中国历史说五千年。那什么?有文字记载的。文字没有发明之前我们还有老祖宗。往上再去推寻。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不止一万年。世界这些文明古国。印度的婆罗门我跟他们有往来。他们告诉我。他们的传说至少一万三千年。我们佛教。依中国人的讲法三千年。它比佛教多一万年。我相信我们中国老祖宗这种圣贤教诲往上推。在这个历史向上再推。至少也能推到一万年。这个国家源远流长。非常非常难得!世世代代的承传。祖宗的教诲一定很简单、很扼要。为什么?你不会传错。太复杂。怕你忘记。怕传错、传讹了。所以大圣大贤的东西都非常简单。中国传统文化什么东西?四个科目。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。就如此而已。你看看五经、十三经。这四个科目是总纲领。五经、十三经不出它的范围。再看看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《四库全书》。有没有超越这个范围?不超过。这还得了!

  五伦。这五样事情也很简单。一句四个字。五句二十个字。怎么传都不会传错。「父子有亲。君臣有义。夫妇有别。长幼有序。朋友有信」。你说这能传错吗?这么简单。传十万年也不会传错。五常五个字。「仁义礼智信」。绝对不会搞错的。再笨的人他也不会弄错。四维四个字。「礼义廉耻」。八德八个字。「孝悌忠信仁爱和平」。中国千万年来老祖宗就是传这个。这点东西。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教育教什么?就教这几样东西。所以我们要认识。中国自古以来叫圣贤教育。古人为什么读书?为什么要受教育?受教育决定不是为赚钱、不是为做官。不是的。读书志在圣贤。你能把这个搞懂、搞明白。你才真正会爱国家、爱民族。你不知道。那爱心从哪里生起来的?真搞清楚之后晓得。中国自古以来世世代代的教育是圣贤教育。换句话说。人都是圣贤。中国的政治是圣贤政治。制度无所谓。什么制度都没有关系。制度再不好。人是圣贤。都做出好事。都不会出问题;人不是圣贤。制度再好。照样干坏事。所以古人讲得好。法。法就是制度。法是治之本。治国、平天下的本。人呢?人是根。一棵树木。下面是根。这一根这个叫本。这就是制度。典章制度是本。本依靠什么?依靠根。根是圣贤。所以法要得人。它就起作用。要不得其人。不是圣人。是个坏人的话。法被他利用。他能做很多坏事。所以这就说明。法并不重要。人重要。

  怎样把人教好。这是中国五千年教学的理念。这些东西在外国都找不到。你走遍全世界。你了解之后。你才佩服中国。五千年前这个教育的理念就这样的完善。一直到清朝都没有改变。世世代代改朝换代有兴有革。唯有教育的理念永恒不变。教育的方法永恒不变。这什么道理?真理!你一改。问题就出来了。你只要循着规矩好好去做。国家长治久安。人民幸福和谐。这大道理在里头。所以说圣贤之道。中国的官。过去官员。圣贤;你们做生意经商。商人。圣贤的商人;做工。圣贤的工人。他那个根好。缘好。在佛教里面。佛教就是佛菩萨。做官。菩萨在位。经商。菩萨商人。没有一个不是菩萨。菩萨什么?他觉悟了。觉悟的人为别人不为自己。迷惑的人为自己不知道为别人。迷悟不同。

  所以供养佛菩萨。福报就很大。但是你要供养的是真正的佛。所有供养当中。释迦牟尼佛讲得很清楚。他做出一个出家教学的典范。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求学。学了十二年。开悟了。开悟之后。这一年他三十岁。开始教学。七十九岁过世的。教学四十九年。没听说放过一天假。学不厌、教不倦。印度人称佛。我们中国人称圣人。意思相同。佛是觉悟的意思。就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通达、他都明了。圣也是这个意思。圣是明了一切事物的道理、现象。都明了。所以他不是神。他不是仙。他是人。现在这个社会。他不认真去研究。去看一看。随便就说这是宗教、这是迷信。我们能不能怪社会这些人?不能怪。我们应当是依照中国圣贤所说的。「行有不得。反求诸己」。我们不能怪人。要怪什么?自己做得不好。我自己没有做佛的好学生。没有把这个真正做出来给大家看。让社会大众产生这样的误会。这是后世的弟子罪过!我们把这么好的老师、这么好的教育。让社会大众看作是宗教、看作是迷信。我们的罪都要堕地狱。这个问题非常严重!明白了、搞清楚了。我们向释迦牟尼佛学习。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。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把经典里头字字句句统统做出来。这才是大圣人。会讲没有用处。要能行。真落实到生活。他怎么不快乐!佛教如果都像现在这个样子。这种迷信。经典束之高阁。搞这些迷信的行为。怎么能传三千年。早就被社会淘汰掉。它能传得下去吗?

  我在今年六月访问梵蒂冈。跟天主教的教宗见了面。跟他们这些大主教做了交流。听他们的报告。教廷现在很忧虑。就是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。他们有组织。教廷像个国家一样的。所以教宗称为教皇。枢机主教那都是大臣。我们在一起做交流。我同意他们的忧虑。我也说了。如果宗教不回归到教育。你对社会有什么贡献?祈祷有没有用?有用。但是人不相信。你说这有个灾难。我们祈祷。灾难化解了。人家说什么?根本就没有灾难。你们胡说八道。他不相信。我们佛门这些经忏佛事、法会。乃至于我们提倡三时系念。都是属于祈祷。祈祷是一种形式。治标不治本。不是没有用。管用。现在科学证明。集体意识可以能改变环境。这被科学家证实了。但是它不治本。治本怎么样?要教学。

  我们就想一想。当年创教的这些人。基督教创教的摩西、耶稣这些人。他们当年在世的时候教学。不教学哪有那么多人跟着他。穆罕默德教学二十七年。耶稣是被人害死。他只教了三年。被人害死了。在许多宗教里面。现在人家说佛教是宗教。我们就顺着他说吧!释迦牟尼佛教学时间最长。四十九年。我们要注意到。释迦牟尼佛没有建一个寺庙。过的是流浪生活。树下一宿。日中一食。是托钵。游牧的生活。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。居无定所。教学不分族群、不分信仰。有教无类。跟孔子的态度一样。只要你向他请教。他一定非常热心教导你。让你很满意的离开。慈悲到极处!好老师。你从他一生行谊上。他是个什么样身分?职业教师。而且是义务的。他不收学费。孔老夫子还收一个束修。还有那么一点意思。佛不要。一分钱都不要。一生没有碰过金钱。做好模范。劝导大家把名闻利养放下。起心动念要关怀苦难的众生。帮助苦难的众生。帮助里面最重要的。帮助众生觉悟。破迷开悟。因为他知道。苦从哪里来的?苦从迷来的。你迷惑。你就有苦。你觉悟。你就有乐。这个与富贵贫贱不相干。佛家只是讲迷悟。所以佛在这一条里面讲。福慧二足尊。我们要跟他学习那就有福报、那就有智能。真的跟他学。决定没有错。你有智慧。无论做哪个行业。都会兴旺。而且都省事。根本不用操心。

  所以在现前的社会上。我不希望多。能有二十个真正学佛的人。像你们这些企业家们。能有二十个企业家落实佛陀教育。佛法就会兴旺起来。我在前两年教胡小林先生。我让他做一个试验。你去试试看。他试验成功了。青岛刘总试验也成功了。国内能够有二十个企业家。把中国传统的三个根做试验、做成功了。就能带动全国。就能带动全世界。这是功德。这真正是救世主。救国家、救民族、救世界的大事业。值得去做。所以有这么大福报。就应该要接受别人供养。让别人修福。供养当中。佛说得很好。一切供养当中。法供养为最。那你就晓得。我们供养以什么为主?依教修行是第一。这个叫真供养。其它的都不是重要的。我们依照佛陀的教诲。认真去修行。落实在家庭。家庭美满。落实在身体。健康长寿。落实在事业。事业顺利。这叫真供养。供养不是在佛前面供几枝花、烧几炷香。那个是假的。那是形式。有。可以。没有也可以。无关紧要。最重要的是依教修行。

  下面我们看《净影疏》。「《净影疏》曰:证灭相应。故名为应。又证灭故。合应供养。故云应供」。证是讲他的修行。他讲他学习的境界。灭是什么?灭是烦恼习气都没有了。这从因上讲的。生死这个果报也没有了。这叫相应。这个灭就是讲生死。证灭相应。不生不灭。这什么境界?大家都知道。法身菩萨的境界。圆满证得三种不退。这个境界不在十法界。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。实际上佛的实报庄严土也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。经典上讲得很多。生佛不二。生是众生。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。这是应这个字的意思。应供。「又证灭故。合应供养」。你契入这个境界。你应该接受供养。为什么?天人、众生想种一点福。你要是不接受。那他福从哪里来?应当要接受。给他种福。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那个修福、修慧的机会是圆满的。他可以分身。这是人的本能。同时能分无量无边身。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佛。你说那个福报修得多大!他一天修的福。我们是亿万年都修不到。到极乐世界去修福容易!每一尊佛给你说一句话就够了。帮你开智慧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。

佛教法师有什么种类

可以说是个个都是福慧圆满。他们在十法界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。众生有感。他就有应。帮助人修福、修慧。这个道理要懂。事实真相要明了。「又《会疏》曰:万行圆成。福慧具足。应受天上人间供养。饶益有情。故号应供」。《会疏》是讲得特别清楚、特别明白。你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一丝毫不善都没有。这叫圆成。圆满成就。福慧具足。在这个时候应该接受天上人间的供养。饶益有情。益是利益。把最丰饶的利益给一切有情众生。这些有情众生主要的就是讲六道。帮助他们。所以名号叫应供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个。这都是如来的德号。前面跟诸位交代过。如来的德号就是自己自性原本的这种德能称号。说如来的全说是自己的。千万不要误会佛有我们没有。那我们就学不到了。那佛说这些岂不是吊胃口吗?不是给我们开玩笑吗?我们把佛全都误会了。一切经典里面所说的统统是说我们个人的。你才真得受用。「等正觉。梵语三藐三菩提」。三藐三菩提是古印度话音译过来的。「具云」。就是把它说得圆满。叫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。这是印度话。印度的「阿」翻成中国字是无。「阿为无。耨多罗为上」。中国的意思是上。「三」翻成中国是「正」。「藐为等。菩提为觉」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完全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「无上正等正觉」。这是学佛三个不同的程度。我这样说法大家好懂。那就有三个不同的称号。你学佛的程度达到正觉。名号叫阿罗汉;如果达到正等正觉。正等正觉的名号叫菩萨;如果加上无上。这就是佛。所以这是佛陀教育里面三个阶级。程度不同的三个阶级。名号也不一样。你就晓得。佛、菩萨、阿罗汉是佛教育里学位的名称。你统统都可以拿得到。学位的名称。

  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一点都没错。现在变成这个样子。迷了。迷而不觉。所以变成凡夫。自性里面的智慧迷了之后变成烦恼。自性里面的德能也歪曲变成造业。自性里面的福报变成六道轮回。自性还是起作用。这一迷那个作用全扭曲了。不是它本来的作用。它本来的作用。那你到实报庄严土就看到了。每一种作用里头无量无边。佛为我们介绍。在无量无边作用里拈出一、二个做代表。譬如智慧。佛用「大乘」来做代表。大乘是代表智慧;德能里面佛拈一个「无量寿」。寿命是第一德。无量寿;相好。相好用「庄严」。庄严我们现在人所谓的是真善美慧。没有一丝毫欠缺。在这个经题上。大乘、无量寿、庄严都是讲的果德;因呢?因就是清净、平等、觉。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平等是正等正觉。清净这是正觉。所以阿罗汉得清净心。菩萨得平等心。佛是大彻大悟。称之为大觉。这得搞清楚。所以你这一明了之后。就晓得它跟宗教风马牛不相关。如果真的像社会一般大众说佛教是宗教。我们学这个干什么?边都不沾它。

  我在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很顽固。要我学一样东西。我要不搞清楚。我绝对不会学它的。他真的把我说得很服。我才会学它。年轻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接触过基督教。也上教堂。同学。好多同学都信教。跟他们一块去做礼拜。去听牧师讲道。找我去受洗。我说我有些问题。好像那时候我记得我提出七十多个问题问牧师。他都不能解答。我说那我不受洗。他说我是魔鬼。这就是开玩笑!不能叫人心服口服。所以我学佛了。我那时候还在一个政府机关做事情。我们上下同事有三百多人。信基督教的很多。我这一学佛。信基督教的人在一起不谈基督教了。我都不知道。有个同事告诉我。我俗家姓徐。说老徐。你知不知道最近我们这个班上人谈话变了样子?我说变成什么?他说你看从前在一起谈话都谈基督教。现在没人谈了。我说为什么?他说你学佛了。你是个老顽固。你学佛。佛一定有道理。佛没有道理你怎么肯去学他!真的会影响一些人。我们粗心大意。没有觉察到。真有道理。你不把道理搞清楚的话。我们不会接受的。

  「菩萨因行」。所以佛法修行。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放下。我的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。我跟他学哲学。他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。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。我就非常疑惑。我说:佛是宗教、是迷信。而且是多神教。多神教在宗教里属于低级宗教。它怎么会有哲学?方老师笑一笑。他说你年轻。你不懂。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。我们学哲学要找哲学家。最伟大的哲学家。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。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被他这个转过来了。才知道我们社会对佛教误会得太深了。我这一位老师很难得。晚年在学校里教哲学。晚年。就是我认识他以后二十多年统统教的是佛经。他开的大单元。在台湾大学。他开的是魏晋佛学、隋唐佛学、大乘佛学。这三个大系列。讲了很多年。台大退休之后到辅仁大学。辅仁是教会。就是天主教办的。教会学校。到博士班里面讲华严哲学。他用佛学这个教材在大学里面开课。我估计至少二十五年。没人做过的。他在学校能开课、能讲。也没有人反对他。我们都感觉得很惊讶。所以方老师的学生个个都是学佛的。在香港最早的唐君毅先生。是方老师早年的学生。他比我早很多。新亚书院的院长。我们看唐君毅的著作。里面讲佛就讲得很多。这受老师的影响。

  「旧译为无上正遍知」。这个新译、旧译是以玄奘大师为界限。玄奘大师以前佛经翻译的称为旧译。玄奘大师从他开始叫新译。但是玄奘大师对于旧译的没有说它有错误。实在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求学。动机很单纯。就是怀疑翻译佛经的人未必翻得那么正确。他怀疑。这就到印度。在印度住了十七年。回来之后。对于古人翻的经典没有一个字的否定。证明翻得好。没错误。他翻有些名词他翻得跟原文更贴切。这是新旧翻译的不同。你看古人翻的是无上正遍知。正等正觉就是正遍知。知是明了。他这里用觉。他这边用知。遍是什么?遍知。没有一样不知。以前是这个翻法。现在称为正觉。「《维摩经肇注》」。这是僧肇大师的批注。他说「阿耨多罗。秦言无上」。僧肇大师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学生。鸠摩罗什大师到中国来是在姚秦的时候。姚兴做皇帝。国号称秦。大概在现在甘肃这一带。称秦。所以说秦言无上。中国话翻作无上。「三藐三菩提。秦言正遍知。道莫之大。无上也。」这给我们解释无上。这个道理太大、太深、太广。用无上两个字来称赞它。「其道真正。无法不知。正遍知也」。这是解释无上正遍知的意义。

  「又《净影疏》曰:正者理也」。这个正遍知。正是什么?正是道理、是真理。「于理穷照(即彻照于理体)。故云遍知」。照能不能用现在研究来说?不行。研究用意识。不是照的意思。照怎么样?照是直觉。你体会到了。没有用意识;要是用意识去研究。那就变成知识。不是智能。所以佛法。佛法叫参学。它不用研究。叫参究。研究跟参究不同的地方在哪里?研究是用脑。用思惟、用思想;参究是不用思想。叫参。所以参。悟得的是智慧。研究所得到的叫知识。知识跟智能不一样。这都是我们要辨别的。所以中国。古时候叫东方。中国跟印度人求学都是以智慧为主。叫照见。不能用心

佛教法师图片

意识。用心意识是研究。不用心意识叫参究。参究是照见。所以这是不一样的。我们走古人的路子。你才能真正入佛境界。用现在人做学问的方法。不行。那是知识。因为他没有离开思惟。没有离开分别执着。见思烦恼是执着。尘沙烦恼是分别。还是用分别心。还是用执着心。换句话说。还是我的心。这就不行。我就是执着、就是分别。这心不清净。你没有法子照见。照见是属于禅定的功夫。这里头没有我。忘我、无我。你才能够得到真的信息。了解事实真相。

  第四个德号叫「明行足」。古时候这个行也读作横。明行足。读作行是名词。读横是动词。是行动。是动词。「明有多解」。有很多解释。第一。「《大论》曰」。《大论》就是《大智度论》。「宿命、天眼、漏尽。名为三明」。这是佛学名词。本来是神通。六种神通。可是现在称为三明。神通的能力不断向上提升。提升到圆满就叫明。称三明。这种神通是如来有的。就是佛有的。菩萨没有。菩萨只能说宿命通、天眼通、漏尽通。菩萨、阿罗汉都这个称呼。要称明。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尽明。《华严经》圆教初住菩萨以上就称明。所以下面加个明。我们晓得。法身菩萨。不是普通的。也就是说他不在十法界。他在一真法界。这就称个明。没有这个明字。只有宿命、天眼、漏尽。这十法界里面的。差别在此地。「《会疏》与《净影疏》同之」。跟《大论》的说法相同。「均谓明即三明也」。明行足。当然能讲得通。为什么?这个十号是如来的十号。不是菩萨的。所以六通他达到圆满。

  「但《净影》又谓:明是证行。证法显了。故名为明。是说较深」。这个说法的意思比前面讲的要深。也就是我刚才讲的。六种神通的这个能力达到究竟圆满。这叫明。「盖《华严》一经唯是信解行证。若于行法显了明证。如是方为明也」。这个解释也是初住以上的境界。不是十信位。十信位我们学过。他的确是十法界。从初信到六信。没离开六道。在六道里面。但是得初信之后。虽然没有离开六道。在六道里面修行。他决定不堕三恶道。所以称他为圣人。这小圣。小小圣。很难得。为什么不堕三恶道?贪瞋痴他控制住。他有。但是他的智能、他的定功能够控制。绝不造杀盗淫妄的罪。他不会造这个。人间、天上七次往返他就超越六道。七次往返。从初信到第七信位。七信位是阿罗汉。超越轮回了。八信是辟支佛。九信是菩萨。十信是佛。这十法界。这个佛是相似即佛。天台大师讲的。智者大师说的。他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。他就是真佛。用真心。不用妄心。起心动念什么?阿赖耶。阿赖耶一放下。叫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。叫转识成智。诸位要晓得。佛经给我们讲整个宇宙心现识变。宇宙从哪来的?心现的。十法界从哪里来的?识变的。识就是分别执着。你有分别执着就有十法界、就有六道轮回。分别执着没有了。十法界就没有。一真法界出现了。一真法界用真心不用妄心。所以他是真佛。他不是假佛。「《涅盘经十八》曰:明者。名得无量善果。善果者。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」这个是「以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明」。下面说。「今释本经」。现在解释本经里面所讲的。「以《涅盘》之说为妥」。就是《涅盘经十八》前面所讲的。这个讲得很好。本经采取这个说法。

  「又行足者。《涅盘经十八》曰:行名脚足。脚足者。名为戒慧。乘戒慧足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故名为明行足也」。这个说法好。无上正等正觉怎么得来的?修戒定慧得来的。所以把戒跟慧比喻做足。你有足你才能走得到。你没有脚的时候你走不到。换句话说。戒定慧三学的功夫圆满。你就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。这句话很重要。佛法修行的秘诀、修行的枢纽就在此地。你学佛不能不持戒。戒是什么?规矩。有学佛学一辈子。不能说他不用功。真干。天天在读诵、研究。怎么样?规矩疏忽了。没有认真去学戒律。所以一辈子不能成就。讲经。会说。也说得天花乱坠。著作。写书写得很多。著作等身。死的时候很痛苦。我们就知道。他还是搞轮回去了。为什么?戒定没有。戒定没有。他讲经。他著书立说。那算不算智慧?不是。那是知识。他读的很多佛经是知识。不是智能。诸位要知道。智慧是从定里头生的。不是说我书念得多就有智慧。不是的。知识很丰富。智能没有。这个要知道。智能管事、管用。知识不行。你有定慧。我刚才讲了。个人的受用。健康长寿。纵然年岁大了。他很不容易衰老。他衰老的现象很慢。那什么?他心有定。它带给你天天喜悦。这智慧。我们中国古人讲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。天天快乐的人他不会生病。天天快乐的人不会衰老。他得法喜。知识得不到。知识再丰富。他还是有忧虑。他还是有牵挂。那怎么会一样?中国古人讲「忧能使人老」。人有忧虑老化就很快。所以知识跟智能一定要搞清楚。我们学佛要跟佛走。我们求智能。我们不搞知识。知识有没有不相干。我不学。我智慧开了。我不学也知道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可是知识就不行。你不学你就不知道。智慧不学也知道。

  在中国你看看惠能大师。这是唐朝时候的。禅宗的六祖。他不认识字。没念过书。没出家之前他是樵夫。砍柴的。这种行业。年轻人不知道。像我这个年龄就晓得。抗战期间生活也很辛苦。城市里面没有自来水、没有电灯。所以水。那个时候有职业的挑水、卖水的。抗战期间。都市有挑水的。他到河边挑水挑到城里来卖;砍柴。柴火。烧柴火。专门天天有人上山砍柴。砍柴到城里来卖柴。抗战期间还有。现在没有了。这种行业没有了。有了自来水。挑水的人失业了;有了瓦斯、有了电。樵夫失业了。这个是我们小时候见过的。这个生活非常苦。很辛苦。一

佛教法师的上下

担柴、一担水卖几个铜板。很辛苦。那几个铜板他去买一点米、买一点菜。一天过日子可以。能过一天。没有多余。天天干。一天不干他一天生活就成问题。惠能大师是樵夫。二十四岁五祖传法给他。顶多他接触到佛法。听人家念《金刚经》应该在二十三岁。因为他在黄梅住了八个月。所以二十三岁的时候卖柴。偶然听到有人念《金刚经》。他一听。他就听懂了。他就觉得很有味道。就站在那里不断的听。听了一段。推门进去。里面是个读书人。就问他。你念的是什么?他念的是《金刚经》。他说我听得很有味道。把他听了理解的跟这个读书人分享。这个读书人听到之后非常欢喜。你真正有善根。他说你应

佛教法师备课

该要去看五祖老和尚。《金刚经》是他传的。这么一个缘分。当时那个张居士也是非常难得。他那个工作不干活的话。他家里没法生活。这个张居士拿了十两银子送给他。一些善人帮助他照顾他的母亲。你放心去。叫他一个人到五祖那里参学。到黄梅。现在的湖北。在黄梅住了八个月。一天讲堂没去过。没听一天经。一天禅堂也没去过。他也没去坐一支香。分配的工作。五祖分配的工作。碓房里面去劈柴。因为寺庙大。住的有一千多人。每一天烧的柴火用的这些都得要有人去干活。舂米破柴。那是他的本行。还是让他干这个。干了八个月。

  五祖要传法。大家都以为传给神秀。神秀做了一首偈。六祖把这个偈子改掉。最后法传给他。不认识字!法传给他。大家。这是凡夫。不服!你是刚刚来的新人。又不认识字。禅堂、讲堂都没有去过。你怎么可以接受祖师的位置?没有人服。所以都想把衣钵抢回来。甚至于害他。五祖知道。半夜传法。传完之后叫他赶快走。逃避。他在逃难的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。无尽藏比丘尼天天念《涅盘经》。她念他在旁边听。她念完之后。他就向无尽藏比丘尼。妳刚才念的经里头什么意思。讲给她听。无尽藏比丘尼非常惊讶。捧着《涅盘经》向他请教。他说我不认识字。她说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得出来?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不相干。智慧!不需要学。你一看、一听统统明白了。智慧。所以六祖在一生当中。得法的弟子。就是在他手下开悟的。四十三个人。无尽藏比丘尼是其中之一。智慧!不能不知道。智慧与识字不识字没有关系。与你念经念多少也没有关系。佛教学生。历代祖师教学生。都不主张学很多经论。这个道理你要懂。只教人一门深入、长时熏修。为什么?一门你心是定的。你真的要是一门。就学一部经。永远不改变。一般大概三年到五年。你心定了。叫得三昧了。七年、八年就开悟。不能大彻大悟也有个大悟。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教学方法。佛家这样教学。到以后什么?儒也用这个方法。道也用这个方法。这个方法真好!让你整个情绪、心情都定下来。你绝对不会有心浮气躁。所以这些方法就是戒律。规矩。你守传统这个规矩。运用这一套方法。你就能得定。你就能开悟。同时涉猎许多就糟糕。把头脑搞乱掉了。现在学校这个排课程害死人。人人都有很好的天份。一上学就完蛋了。头一堂念语文。第二堂念数学。语文还没有吸收进去又换了题目。一天要换好几个。所以他头脑是乱的。他不清净。

  我在二00七年。英国剑桥大学汉学家。他在那边是主持汉学系的。这个老教授知道我们在汤池办班教学。做得很成功。他亲自到汤池去考察。在那里住了四天。回国的时候从香港经过。在香港住了几天。我不知道。他来找我两次。我们一次谈三个小时。两次谈六个小时。他很好意。邀请我到伦敦去办一个大乘佛学。书院。这个书院就是属于剑桥大学的。我很感谢他。我说难得承蒙你瞧得起。剑桥在全世界排名第三。英国的学制。大学都是很多书院聚集的。我估计他们差不多都超过五十个书院。这样的学校。我说可是我不能去。他说为什么?我说我的这一套东西。教学这一套东西。在你们学校制度那个框架之下我无能为力。他说:那你有什么方法?我说:我没有方法。我们老祖宗有方法。他很高兴。老祖宗什么方法?我说《三字经》念过没有?《三字经》他会背。《四书》他会背。很厉害!外国人。我说《三字经》前面八句话。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千万年传下来的教学最高指导原则。他一听都呆了。我说你搞了这么多年。你没有发现。我就跟他解释。凡是搞教育。首先第一个理念。你要肯定人性本善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回归到本善。教育就成功了。「人之初。性本善」。没有教育。那就「性相近。习相远」。他的习性。习性不善。本性是善的。他的习性跟本性距离愈拉愈远。没有教。肯定是这种心行。所以一定要办教育。要重视教育。教育这个理念的兴起。从这儿来的。「茍不教。性乃迁」。从这儿教学这个念头起来了。怎么教法?「教之道。贵以专」。我说你懂不懂这个意思?专是什么?一门深入。长时熏修。我说我如果在那边开班教学。我用这套方法。这套方法能出人才。我招收的学生。一个学生只学一样东西。不能学两样东西。学多久?十年。十载寒窗。一举成名。

  十年就学一样东西。他感觉得很不可思议。我说譬如《论语》。学《论语》。十年就学这一部书。《论语》他会背。二十篇。他说怎么学法?我说我教的人。我不会讲给他听。我指定一些参考资料让学生去研究。上课的时候学生讲给我听。我教你学。我不是讲学。我是教你学。你讲给我听。一个小时的课。你讲五十分钟。最后我十分钟讲评。所以教的人很轻松。学的人很辛苦。他说那这样一遍一个学期就学完了。我说是的。那第二个学期呢?第二个学期从头再来第二遍。如果密集一点。大概四个月可以学一遍。一年可以学三遍。十年学三十遍。他就变成全世界《论语》专家。他就变成孔子了。我说这个道理

放下牵挂佛教法师

给他听。他明白了。我说你回去跟你学校商量商量。我这个办法同不同意。我说不能学那么多拉杂东西。把头脑都变成浆糊。中国老祖宗这一套教学的方法只有佛懂得。佛经上它是这么教的。它也是一门深入。长时熏修。跟我们老祖宗是一个。真是完全相同。我说你好好去想一想。一部经通了所有经全通了。惠能就是个例子。说惠能他知道。所以智能跟知识是两码事情。

  我在伦敦大学、剑桥大学都跟他们讲过课。跟汉学系的学生、跟他们的教授在一起分享。我很佩服他们。他们说的一口北京话。不需要用翻译。而且能读文言文。说老实话。我们中国很多学生都不能跟他相比。我说你们用佛教的经典、道教的经典、儒家的经典写博士论文。你们可以拿到学位。你们将来也可以做名教授。也可以做欧洲汉学家。可是我说你肯定不能像我这么样的快乐。像我这么样的欢喜。他们都呆了!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吗?我跟你们学的不一样。怎么不一样?你看你们学的。儒学、道学、佛学。对不对?我写在黑板上。儒学、道学、佛学。写在黑板上。对不对?对。我跟你们学的是相反的。怎么相反?我从这边念。你看学佛、学儒、学道。这就不一样!学儒要学得跟孔子一样。学道要学得跟老庄一样。学佛要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。那不相同。所以从这边。学佛、学儒、学道。是学智慧;从这一边。佛学、道学、儒学。那是知识。所以你们搞的是知识。我搞的是智慧。不一样就在此地。同样这两个字。你看从这边念跟从这边念味道就不相同。我跟他们上课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。可是对他们很多观念上有一些改变。

  所以我就说。知识不能解决问题。纵然解决问题。后头一大堆后遗症。智慧能解决问题。没有后遗症。这是我参加十几次国际和平会议得来的。参加会议都是专家学者。那都是高级知识分子。如何化解世界上冲突。如何恢复社会安定和平。束手无策。所以汤恩比才说。汤恩比英国人。一提起来他们都知道。「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。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」。我问他们。你们相信吗?你们都是汉学家。都是研究汉学。汉学真的能够像汤恩比所说的能解决问题吗?我提出这个问题。同学。连他们教授。都看着我笑。不回答我。然后我又提出。汤恩比说错了吗?他们也不说话。到最后我说。我说我的看法。我说汤恩比说得没错。可能是我们很多人把汤恩比这句话解读错误。误解了。为什么?讲到儒。孔孟学说。你们立刻会联想到四书五经、十三经。对!真的是这样的。讲到佛。一定会想到《华严经》、《般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。想这些。这些东西你们都研究过了。能不能帮助这世界化解冲突?真的没有人敢说。

  我怎么说汤恩比说的话没说错?我说汤恩比说这个话。你们听了之后就想到这些大经大论。大经大论是什么?像植物一样。花果。你看到花果。花果从哪里来的?从根生的。这个花果要没有根的话它是死的。根是什么?儒家的根。《弟子规》。道家的根。《太上感应篇》。佛家的根。《十善业道经》。你们没有想到这个。这个根是普世教育。真正一推行冲突就化解了。安定和平就出现了。然后四书五经、十三经。慢慢提升。开花结果。你们都没有想到扎根教育。儒释道这样辉煌的成就从哪里来的?从戒来的。这三样东西。三个根都是属于戒。你不从这儿下手。你所研究的东西全是知识。你如果从戒定慧这样提升上来。那全是智慧。不一样!所以我劝这些学生要认真落实儒释道的三个根。你们将来成就。你学儒。成圣、成贤;学道。成神、成仙;学佛。成菩萨、成佛。真有成就。你要不是从戒定慧这条路子去走。像你们现在这种方法。你们充其量不过人家称你一个佛学家而已、汉学家而已。所以你们能言善道。著作等身。你们一生不会快乐。依旧生活在烦恼痛苦的世间。我都把他们说笑起来。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。所以中国古圣先贤那一套没有落伍。你们要认为它是落伍、落后。那你们就可上了大当。它们是真理。永恒不变。为什么?智慧。知识是常常变更的。会变的。智慧不会变的。中国儒释道三家是智能。它不是知识。三家都要从戒定慧下手。都讲求的悟性。讲求开悟。所以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。

  所以《涅盘经》上讲得好。乘戒慧足。你才能得无上正等正觉。《净影疏》意思相同。里面龙树菩萨说。「戒空慧等」。这是行。「名之为行。此二(指戒与空慧)圆具」。圆满具足。「故名为足」。「《会疏》稍异」。《会疏》说。「行足者。谓身口意业。真正清洁。于自愿力一切之行。善修满足。故号明行足」。虽然跟前面这些批注稍微不一样。但是他说得很有道理。浅显。咱们好懂。行足。走路的脚。是什么?身口意业。真正清洁。这个清洁就是清净的意思。一尘不染。《无量寿经》就讲这个。经上一般都讲身口意。《无量寿经》的顺序它不是这么排。它先讲口业。口身意。在第八品里面。教导我们修行最高的一个原则。善护三业。头一个是「善护口业。不讥他过」。提出一个例子。善护口业。不要说别人过失。人家再严重的过失。不但不说。也不要放在心上。尤其我们现在这个时代。要学厚道。要学仁慈。要学忠恕。为什么原谅别人的过失?他没有受过传统教育。他根本不懂。他不懂。犯的过失你不能怪他。

  现在是普遍都没有受过这个教育。不但他没有受过。就像佛在这个经上讲的。讲得太好了。专门对那些犯过的人。我们用什么心态去看他?佛在经上说。「先人不善」。先人什么?我们的父母、祖父母。他不知道。「不识道德」。他没有学过传统文化。不懂得道德。所以「无有语者」。没有人跟他讲。那他做什么样的坏事你都不能怪他。「殊无怪也」。这个态度正确。这是个心地真正厚道、仁慈之人。你得要教他。我们中国传统文化。从满清亡国之后。传统文化还有影响。大概到民国二十年。传统文化影响了二十年。二十年之后就渐渐丢失。八年抗战就打光了。家也没有了。家。中国传统的家是大家庭。抗战胜利之后再没有看到有大家庭了。那个家重要。中国几千年社会上长治久安。靠什么力量?靠家。所以家齐而后国治。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现在没有家了。中国的家是大家庭。在家族所以有天伦之乐。你看你的家庭。往上看有父母、有祖父母、有曾祖父母、有高祖父母。往上。九族!一个家庭里头。你看从自己身上去看。往上面。自己。五代。往下看。也是五代。你看你有儿女、你有孙子、你有重孙、你有玄孙。九代同堂。一个家庭人口一般差不多都是三百人左右。它是社会组织。如果家没有规矩。那不就乱掉了吗?所以私塾是什么?私塾是家学。家庭子弟学校。所以有家道、有家规。规就是规矩。就是家训这一类的;有家学。就是私塾。家学;有家业。家里面经营的事业。这是一个大家庭。小孩从小出生就要教导他。你的一生为什么?为家。荣宗耀祖。光大门楣。这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。他没有迷失方向。所以家治好了。国就太平了。

  所以从前古时候那个社会。社会上各行各业一般人最羡慕的是什么人?做官。为什么羡慕?做官你想地位很高。待遇很好。清闲。没事干。人人是好人。事事是好事。所以官没事情干。一个月有一、二件案子就很多了。这是什么?家把人教好了。受的是什么教育?圣贤教育。所以小孩从小到大都是圣贤人。家庭和睦。家庭团结。你们看过《红楼梦》。《红楼梦》就是以前标准的家庭。这是一家人。每个人自己做事业赚的钱都要归公。不能够私有。你自己用钱的时候。像发工资一样。由公家一分一分来分给你。所以它经济是公开的。不是私有的。所以它什么都顾到。小孩。父母纵然没有能力工作。家族来养。老了之后。你的儿女没有能力养。这一族。家庭来养。所以中国老人不怕。老人最欢喜。老的时候享福。天伦之乐。这是中国古社会。所以我们非常羡慕中国家的精神。家要不恢复。中国要走向太平盛世不可能。血缘的这个家是不可能再恢复。所以我这么多年来天天想着。想着什么?耳朵里常常听到「企业家、企业家」。忽然想到。企业如果能把中国家的精神继承下来。在中国至少又有一千年盛世。企业要把中国家的家道、家规、家学、家业继承下来。我教给胡小林。我让他头一个做实验。你去做。现在做得不错。但是继续还要有。有什么?要有子弟学校。要有赡养院。赡养院。所有员工的老人都在一块。把所有员工看作是自己的亲兄弟、亲姐妹。他们的老人就是自己的叔叔、伯父。要这样去看。他们的小孩都是我们的子侄。所以要办子弟学校。这里头教伦理、教文化。把中国传统的东西统统复兴起来。你头一个带头。然后希望能够中国有二十个企业家都能够那样推动。会影响全中国。会影响全世界。这是了不起的功德!

  真正这样做。什么二0一二的灾难。自然就化解。就没有了。我们真要发心。不但是救国家、救民族、救世界。也拯救了地球。为什么能拯救地球?这个道理太深。我们在此地不讲了。实际上我们在《还源观》上讲得很清楚。在《华严经》上也讲得很多。它真有道理!不是随便说的。我们起心动念山河大地知道。我们的念力。那个念力不可思议。尤其是你有定功。你有智慧。那个念力、能力太大了。甚至于大到可以能够改变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的轨道。它轨道已经偏差的时候能把它扶正。有这样的能力。佛经上讲的这些东西。这都属于科学。高等科学。现在量子力学家也证明了。有这个可能。他们相信。所以这是非常非常的难得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161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五十八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一百五十八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5461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