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「无量寿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八十八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1-05 04:34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「无量寿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八十八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「无量寿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八十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八十八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八十八集)  2010/7/23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9-0088

  诸位法师。诸位同学。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。第九十八面第五行看起:

  「又净影曰:神通已达。叹其德胜。所为神异。故名曰神。无壅曰通。所谓身通、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及与漏尽。故知神为不测之义。通为无碍之义」。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。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一段没讲完。今天接着再讲一遍。神通已达。达是通达。在佛法里面讲这六种神通。这六种当年世尊在世的时候。我们知道那个时候印度是宗教之国。宗教最发达。也是学术水平最高的一个地区。在全世界来讲。所以佛出现在那个地方非常有道理。佛没有出现在中国。出现在印度。就是印度的文化水平比中国高。其实。佛也在中国出世。不是以佛的身分。我觉得咱们孔孟老庄、尧舜禹汤都是佛菩萨再来的。我过去曾经问过李炳南老居士。请他来证实一下。他听了之后就笑起来。告诉我。理上讲得通。事上没证据。事上没证据。理上讲得通。这六种能力现在我们叫它做特异功能。其实是我们的本能。一切众生个个具足。谁没有?统统都有。为什么现不出来?这是有障碍障住了。这个障碍一般讲业障。总的来说。烦恼。烦恼有三大类。无明烦恼、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。这三大类的东西把我们的本能、把我们的智慧、把我们的相好统统障碍住。所以佛在大经上常说。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。这六种是德。是属于能力。六种。也障碍住了。相是相好。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福报。这福报在佛家讲是相好。都被障碍住了。原本都是平等的。

  这六样东西。最早发现的不是释迦牟尼佛。谁发现的?婆罗门教。就是现在的兴都教。他们的历史有一万多年。我能够相信它。我跟他们有往来。好像我们这个大楼下面第三楼是印度教。他们不重视历史。所以没有历史的记载。相传一万多年。现在世界上研究历史的人。承认他们至少有八千五百年。佛教照中国古代的记载。像虚云老和尚他们一代人都是用中国古时候的纪年。释迦牟尼佛出生相当于中国周昭王二十四年。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。中国的典籍上都这么记载的。如果以这个记载。释迦牟尼佛圆寂到今天。应该是三千零三十七年。今天三千零三十七年。跟外国人的说法差不多相差六百年。这些事情咱们用不着去考据。那个毫无意义。我们了解事实真相。所以世尊当年出现在印度。印度已经有这样高的文化。婆罗门教居然这五种神通他们都有。只有漏尽没有。前面五种他都有。所以我们都不能轻看它。想想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出生在那里。有道理。

  这种本能在凡夫如何得到?现在这种特异功能有两种。一种是与生俱来的。大概一般人在小时候你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可能都有。天真。心地清净。没有被染污。这个能力有。我们细心观察婴儿。你会发现。你看婴儿睡在摇篮里面。有时候他自己会笑。好像是很多动态你去看到。好像有人在跟他逗、在跟他玩。真的。他能看见。他能听见。逐渐长大了。与生俱来的这种特异功能。最普遍的是天眼、天耳

佛教法师的意思

。我们一般人看不到的。他能看见。我们一般人听不到的。他能听见。这两种最平常。也最容易恢复。与生俱来有这个能力的。我们叫它做特异功能。它会不会失掉?会。我曾经访问过二、三个人。具有这个能力的。二十几岁。我问他会不会失掉?会。他二十几岁这个能力他就比不上十几岁。十几岁他的能力强。二十几岁弱了。大概到三十几岁就没有了。为什么?他头脑东西太多了、太复杂了。能力就失掉了。所以我们知道。另外一种是修道的人。佛教之外。几乎所有印度宗教都修禅定。禅定能够得到。得到大小就看你定功功夫的浅深。功夫深。能力就特强。功夫浅一点。能力也就浅一些。与你修行功夫成正比例。你看古印度的婆罗门。看到六道轮回。这六道轮回是真的。不是假的。不是佛说的、不是佛教的。是婆罗门教说的。他怎么知道?他在定中看见了。定。人在禅定的这个状况之下。空间维次突破了。这是科学家证实的。确实有不同空间维次存在。那空间维次到底有多少?在理论上讲。没有数量。但是在事实上来说。现代的科学家肯定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。

  这是早年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。他是个研究科学的。对佛法造诣很深。我们今天学的这本批注就是他作的。我跟他往来很多次。是老朋友。也是我的老师。他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传人。从这个批注里面。我们能看到老居士。佛学的底蕴相当深厚。跟佛的缘分无比的殊胜。要照中国一般来讲。那他不是普通人再来的。他跟夏老居士也应该是有使命而来的。就是把《无量寿经》重新整理。编成一个完善的本子。留给末法时期往后九千年一切众生学佛一生得度。就靠这部经典。夏老会集完成。就让他的学生黄念老为这个经做一部批注。这个经会集成功之后。夏老讲过几遍。黄念祖居士从头到尾都听过。他告诉我。他那时候有笔记。可惜写这个本子的时候。他那些笔记数据都丧失了。而且是在病中。这是我亲眼看到的。我非常受感动。

  所以这六种。佛告诉我们这是本能。天神他的五通是报得的。你生到天上自然就有。还有鬼神也有这五通。也是报得的。说老实话。人也有这报得的五通。就是因为烦恼习气太重。所以丧失掉了。我们的心愈清净。它就恢复。你看这个经题上。学佛学什么?虽然讲是八万四千法门。那是方法。方是方法。门是门径。方法门径很多很多。不止八万四千。你看四弘誓愿里面讲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这是真的。它没有限量的。修什么?不管是哪个法门。在我们这个经题上。都是修的「清净平等觉」。就修这个。那我们今天采取的是净土宗持名念佛的方法。这个方法方便。没有任何拘束。行住坐卧都可以修。真正修到功夫相应。说实在话。也不亚于密宗的三密相应。净宗持名跟密宗没有两样。心里面观想。我们念佛心里要有阿弥陀佛。这是心观想。口里面念。出声不出声都可以。默念。或者是金刚持。所谓金刚持是口动没有声音。手结印。我们手用念珠也是结印。不用念珠也是结印。所以这个方法非常方便。非常善巧。

  要念到什么?要念到清净心现前。这要知道。天天念佛。一天念几万声。心里还乱糟糟的。这个虽然念。没功夫。最重要的是功夫现前。你看《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一心不乱」。《无量寿经》讲的是「一向专念」。这个清净心可以现前。清净心现前。这六种本能就渐渐恢复了。所以。宇宙从哪里来的?万物怎么出现的?我从哪里来的?现在科学家也了不起。逐渐逐渐跟佛法讲的愈来愈近。可是。世尊在三千年前没有科学仪器。他怎么知道的?他「天眼」看到的。他「天耳」听到的。他在定中现量境界。不是比量。今天科学家发现的东西还多半是比量。现量的观察那是精密的仪器。不用仪器看不到。那是高倍的显微镜。来观察细胞。观察原子。现在愈看愈细密。看到量子。量子也叫小光子。发现粒子怎么来的?小光子累积起来的。成为一个粒子。粒子累积起来成为原子。就愈来愈大。这微观世界。

  「他心」是别人心里面动念头他知道。这很厉害。有没有这个事情?有。早年我在台湾。那个时候初学佛还不久。已经出家了。乐观老法师。现在这些法师都不在了。老一辈的。台湾有个煮云法师跟我是老朋友。年龄他大我五岁。也都不在了。他写了一本书《金山活佛》。就是中国大陆南京江天寺。就是金山寺。在长江里面一个小岛。这是很有名的禅宗道场。金山活佛就出现在这个地方。他的法名叫妙善。妙善法师。那个行迹很像济公。也是很邋遢。一年到头就穿一件长衫。里面一套小褂裤。外面一个长褂。不修边幅。春夏秋冬就是这个打扮。冬天他也不冷。夏天他也不热。他有他心通。乐观法师跟他在一起住过四个月。崇拜他的人很多。乐观法师就常常想。看看他有没有破绽能被他发现。很注意看他。好像起心动念的时候。金山活佛都知道。他在说话当中就把他心里想的全给他揭露出来。这法师告诉我。他真有他心通。真有他心通。你看这个法师。一生不洗澡。衣上这个领子都是油腻、都是黑的。但是你闻闻是莲花香。这是他亲自见到的。煮云法师很羡慕。是到处打听他的一些故事。把它写成一本书;以后乐观法师也写了一部。乐观法师是亲自跟他住了四个月。对他有相当的了解。确实这些能力在他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能看到。他心。

  「宿命」。宿命是知道过去一世、二世。佛说阿罗汉能知道过去五百世、未来五百世。他能知道过去未来。这是宿命通。「神足通」。神足是变化。他能分身。他能变化。像小说孙悟空七十二变。实际上。阿罗汉不止七十二变。孙悟空跟他相比差太远了。「漏尽」是见思烦恼断了。那就是证阿罗汉果。这是在小乘。这是举出神通。通常佛经上讲的六种神通。这六种神通。除了漏尽通之外。在印度其它许多宗教。甚至于学派。他们都修禅定。多少都得到一些。所以佛出世在那个地方。我们能够想象而知。是应该的。在中国虽然学术也很发达。但是中国人疏忽了修禅定。也修。修身养性也讲。但是没有达到这一个程度。神通没有发现。这在佛门里面称之为修定。叫未到定。他是在修定。功夫没有到;功夫要到了。神通就现前。这个功夫一定是从断烦恼来的。

  你看佛门里面。这本经前面我们学过。见思烦恼就是执着。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执着放下了。就得清净心。清净心现前。清净心。六种神通都具足、都出现。这是阿罗汉的境界。证得阿罗汉。六道轮回就没有了。所以印度宗教虽然修定。他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。这是六道最高处。他出不了六道。原因是他烦恼习气没断。如果真的断掉。他就超越。所以阿罗汉修的是第九定。你看四禅八定。世间禅定就到这个地方。第九定超越了。超越六道轮回。在佛法才算是你修行得了小果。这个小果就是阿罗汉、辟支佛。超越三界。超越六道。再往上提升。那要把尘沙烦恼断掉。尘沙烦恼在《华严经》里面称之为分别。也就是说。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了。分别比执着微细。这也得断掉。你提升到菩萨、提升到佛。十法界里面的菩萨、佛。在这个境界。在这个境界里修行。必须把根本无明放下。根本无明就是起心动念。这是最极微细。你看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。透了这个信息。细到什么程度?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。把这个微细念头放下。你成佛了。那你就超越十法界。什么境界现前?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我们一般人讲一真法界。现前了。

  诸位要晓得。十法界有生有灭。一真法界里头没有生灭。这个境界现前。在《华严经》初住以上。圆教初住以上。到究竟果位还有四十二个位次。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。还有四十二个位次。我们学《华严》的时候明白了。起心动念尚且没有。哪来的等级?怎么又有四十二个阶级?有四十二个阶级就不平等。不平等出不了十法界。于是我们真的明白了。确确实实那是平等法界。没有阶级。没有阶级为什么世尊要说四十二个位次?这让我们明白那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。过去这些祖师大德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详细。确实他是断了。习气没断。习气碍不碍事?不碍事。无明习气不碍事。那个见思习气是很碍事的。那会造业的。尘沙习气那就比较薄一点。无明习气不碍事。所以他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跟究竟圆满的佛果可以说没有两样。这在大乘经上我们看到。他能够在法界虚空界十方诸佛剎土里头。有缘的众生。众生有感他就能应。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。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。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。甚至于应以花草树木得度他就现花草树木身。真正叫得大自在!这种应化的能力是平等的、是圆满的、是毫无差别的。那是这六种本能圆圆满满的恢复了。这是神通我们要了解。不稀奇。是本能。我们自己是业障把它障住。业障消除了。能力就恢复了。

  下面简单解释神跟通的意思。神是神奇、不测。超越我们的常识。昨天也跟诸位分析。通达万事万物的真相。佛经上讲的诸法实相。通达诸法实相这就叫神。在中国人叫圣。神跟圣是一个意思。都是通达明了。底下通是没有障碍。神就是通达没有障碍。底下。「达者。嘉祥曰:达者言证」。这个意思是证。「证六通三明等是也」。这个三明还是六通。三明是天眼明、宿命明、漏尽明。就是说这三种能力达到究竟圆满。实际上讲。这三个达到究竟圆满。六个都是究竟圆满。在如来果地上称为三明。在菩萨称为六通。也就是功夫程度上差别的名称。

  「阿难当时。虽未得漏尽」。阿难在世尊在世的时候。他示现的是须陀洹。只证初果。为什么?因为多闻。喜欢多闻。也就是说。定功差了一点。别的同学都是专心修行。都能证到四果以上。阿难还是须陀洹这个身分。怎么他也能称大圣?这里讲虽没得漏尽。「但以当机。应须并列」。因为阿难要传释迦牟尼佛的教。世尊传法的两个人。大迦叶尊者传禅。传宗门。阿难传教下。多闻第一。实际上都是大权示现。这个大权就是法身菩萨。甚至是古佛再来。一佛出世。千佛拥护。他们在舞台上的身分不一样。背后都是了不起的诸佛如来。这把他也列在大圣。下面《净影疏》有个解释。「阿难增上利根。虽居学地。未得无学果位」。无学是阿罗汉。这小乘四果四向。阿罗汉这个果位是无学。就毕业了。阿难才初果。初果在八个阶级里面属于第二个。「而成无上胜妙功德。故曰大圣」。这就是他增上利根。我们中国人讲一闻千悟。他的记忆力跟理解力非常好。不但在世尊座下这些阿罗汉比不上他。很多权教菩萨都不如。都比不上。法身大士就不必说了。权教菩萨都比不上他。所以也把他列在此地。称为大圣。「于神通中。解了毕竟」。解了毕竟特别用个括号就是「彻底了解」。叫「已达」。「是故阿难亦得名列一切大圣。神通已达」。所以这个赞叹。阿难也包括在内。这是把叹德简单介绍出来。

  这下面列了

佛教法师工资

五位尊者。这五位都有代表性的。每一位含义都非常的深。明白之后才晓得一切经典里面所列的人。他一定是代表这个法会的殊胜。就好比我们这个世间会议。你看看参加会议的是些什么人。你就了解这个会议是什么性质。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。请你看看这些人。你真正了解他。你就知道这部经是代表什么。谈些什么。实际上。世尊每一会这些弟子都参加了。为什么结集的时候要提这个名字。不提那个名字?表法的。用意在此地。「其名曰。尊者憍陈如」。这是第一个。「尊者」。这是我们中国文字。梵语称「阿梨耶」。阿梨耶翻成中国意思是「圣者、尊者。谓智德具尊者。乃阿罗汉之尊称」。现在我们中国习惯的也是称这个。在中国大陆很普遍。尊敬的某某人。这个「尊敬的」就是尊者。这是最尊敬的一种称呼。中国很多谈话之间用的这些词。很多都是出自于佛经上的。所以从前赵朴老常说。中国人如果不要佛教。话都不会说了。这个话很有道理。就是你说话里面很多言词全部都是出自佛经上的。「尊敬的」就是出在佛经上的尊者。有德可尊。故曰尊者。这是有道德、有地位的。「《会疏》曰:尊谓尊贵。有德可贵。故曰尊者」。这解释这两个字。他的德行、他的学问、他的地位、他的贡献都是有特殊的。所以在社会上被大众称之为尊者。所谓尊敬的。

  下面说他的名字。「憍陈如梵文全名。作阿若憍陈如。阿若是名。憍陈如是姓」。这个姓翻译出来是叫「了本际」。或者叫「知本际」。简单一点。是「已知」、「无知」。有这几个意思。老居士很用心。为了便利我们。他把无知加以解释。「无知之义。非无所知。是知无之义」。这个意思可能初学的人还不太懂。《般若经》上说「般若无知。无所不知」。无知是根本智。无所不知是后得智;无知就是根本智。知道无。他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第一个开悟证阿罗汉的人。也就是《涅盘经》里面所讲的故事。歌利王割截身体。那个时候。释迦牟尼佛是在修忍辱波罗蜜。一样一样修。一般人称他叫忍辱仙人。这一天遇到歌利王。歌利是梵语。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暴虐。是个暴君。不是一个好的王。遇到这么一个人。被他割截身体。问他。你在山上山洞里头住。你修什么?他说修忍辱。好。我试试看。看你能不能忍。割你一刀。能不能忍?能忍。再割一刀。一直把他凌迟处死。歌利王说。试试看。你还生不生气?有没有怨恨?没有怨恨。最后在死之前告诉歌利王。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。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。憍陈如尊者就是当时的歌利王。说话算数。真的第一个度了他。所以他是世尊第一弟子。成就第一之人。这代表什么?代表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第一部经。依照这部经修行就是释迦佛第一弟子。表这个意思。这个法门就是释迦牟尼佛普度众生第一法门。把他摆在前面。你们看看。很多经典有没有憍陈如的名字放在前面的?没有。只有《无量寿经》上把他摆在这里。这不是容易事情。

  知无。这是真正了解诸法实相。正如同《大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。「一切法无所有。毕竟空。不可得」。这叫根本智。真的明白了、肯定了。你说他还有什么放不下?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。他就证果。证什么果?无上正等正觉。他成佛了。成佛也许习气还没断尽。这个佛的果位就是天台大师讲的「分证即佛」。他不是圆满佛。分证即佛。分证即佛跟圆满佛理上有差别。烦恼习气没断完。在相上、在事上毫无差别。因为他这个习气不是见思烦恼。不是尘沙烦恼。见思、尘沙烦恼的习气有作用;无明习气。那叫起心动念。无明习气那个不碍事。对于自行化他都没有障碍。所以他能够遍法界现身。

  《净影疏》里

佛教法师讲座保险

面说。「阿」。这是梵语。翻成中国意思是「无」。你看阿弥陀佛。阿翻作无。弥陀翻作量。佛翻作觉。或者翻作智。这个名号要用中文来翻不是不能翻。尊重不翻。含多义不翻。它这两个意思。还是用音译再加以批注。「若之言智」。翻成中国意思是智。合起来是无智。无智是什么意思?「证无成智」。就是无所有智。真正了解一切法无所有。「故名无智」。「无。是一切诸法本性」。所以「名为本际」。本际就是本性。本性。我们在大乘教学了这么多年。虽然不是自己的境界。听佛在经上讲。听的遍数多了。也略知ㄧ二。也能把这个事情说清楚、说明白。可是不是自己的境界。为什么?起心动念没放下。大乘经教上佛常讲。「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」。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。「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电。应作如是观」。这就是了本际。本际就是本性、真心。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。十法界依正庄严。「唯心所现。唯识所变」。这两句话你要能参透。你的心定了。一切法心现的。就是自性现的。也就是本际上现的。

  本际。本性。它不是物质。它也不是精神。它什么现象都没有。但是它能生能现。惠能大师当年见性说了五句话。形容见性的样子。让五祖忍和尚给他证明。他第三句是说「何期自性。本自具足」。末后一句说「何期自性。能生万法」。这两句你合起来看。自性不起作用的时候。什么都没有。什么都没有。你不能说它无。因为它样样具足。样样具足是样样都不现。它起作用的时候它能生万法。所以不现的时候。这是隐。现的时候是显出来。隐显不二。隐的时候。不能说它无。现相的时候。能生万法不能说它有。就像现在我们看电视的屏光幕。你看电视屏幕里面。你频道一打开。相就现前。现前不能说它是有;频道关起来的时候。现相没有了。不能说它无。我们用这个比喻。这个比喻很粗。容易了解。自性就像这个样子。为什么它会现?这佛经上讲得很多。大乘经上常说。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。无明是什么?无明就是阿赖耶。阿赖耶从哪里来的?一念不觉。本际就是本性里面就起了一个阿赖耶。这个阿赖耶没有理由的。你可不能问他为什么他会一念不觉?为什么会有阿赖耶?你自己好好去想想。你这个一问。你看你分别出来了。执着出来了。你愈迷愈深了。你怎么能了本际?了是明了。所以科学家跟这些大圣不能比。这些大圣能见性。科学家不能见性。为什么?他会问。发现「为什么有这个。为什么有那个」。加多少问号。你看看从起心动念变成分别。分别是从起心动念来的。执着是从分别来的。愈陷愈深。

  这桩事情佛在大乘经上说了。这是三千年前说的。他跟我们讲八识。讲每一个识的作用。阿赖耶。用我们现在来讲。记忆。我们经历的事情为什么会记得?过去生中的事情记不记得?还是记得。怎么知道你记得?你看现在外国的催眠术。能够把一个人。让他回去过去好多世。我看到一个报告。大概那是很不容易的。他回到过去八十多世。每一世的情形他都清楚。八十世。那个时候四千多年。还住在洞穴。没有房子。他能够说出那个时候的生活状况。他怎么会记得?阿赖耶是个数据库。我们生生世世经历的事情、资料都保存在那里。你看催眠能够把这个数据调出来。再来就是正常的是定功。你在禅定里面能够把过去生生世世的这些记忆全部调出来。阿赖耶是记忆。末那是执着。意识是分别。前五识只有照见的作用。没有其它作用。我们眼见、耳听就好像照相机一样。眼就像照相机。把外面的色相收进去。它的作用在此地。眼识没有分别。也没有执着。第六意识怎样见的?第六意识没有见到外面。见到眼识照的那个影像。第六意识缘眼识的相分。这个相分是从外面照进来的。缘这个相分。在这个相分里面起了分别。第七识又缘第六识的相分。从第六识的相分它起执着。虚妄!没有见到外面真正境界。外面境界只有前面五根。眼耳鼻舌身。它是现量境界。

  所以。六识、七识。阿赖耶所缘的。阿赖耶有现量境界。六、七识没有现量境界。它真的是从比量上。那是虚妄。你看看它在那里起分别、起执着。还不就是像我们看电视一样。从电视的形相起了分别、起了执着。那不是现场。什么时候能到现场?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。你就见了现场了。你没有转识成智的时候。你没有见现场。我们现在以为这是现场。错。不是!不是现场。唯识心理学高。现在大学里面心理学系跟唯识一比较。那就差太远了。它讲得真微细。讲得真有道理。所以我们天天人造业。你说造得多冤枉。它不是现场。真正见到现场。不造业了。现场是什么样境界?你就看到真相。佛经上讲的。相有性无。事有理无。非常难得。现在量子科学家他发现了。跟大乘教愈来愈靠近。他发现阿赖耶的三细相。八识五十一心所。八识有四分。心所也有四分。自证分、证自证分、相分、见分。这是佛法大小乘里基本的常识。你不能不知道;你要不知道。你就没有方法作观。那个止观你就无法修。止观这个修行方法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你要了解事实真相。

  现在科学能够把世尊跟弥勒菩萨这个谈话他搞清楚了。弥勒菩萨讲。这是佛问「心有所念」。我们凡夫动个念头。心里动个念头。这个念头是多少微细念头显现出来的?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相分。有几个见分?见分就是识。相分就是形状。我们讲物质。所以相分就是境界相。见分就是转相。为什么?它能转变。唯识所变就是讲的转相。它能变。弥勒菩萨回答。「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」。今天我们的科学是用秒为单位。时间用秒为单位。一秒钟我们弹指能弹几次?我弹的大概还不够快。我相信有比我快的。我能弹四次。我相信可以弹到五次。一弹指。我们把它算起来。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兆;那要算一秒钟弹五次的话。一千六百兆。单位是兆。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微细念头。这个念头出现什么?出现物质现象。也出现精神现象。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永远分不开的。科学家发现了。他说这个物质现象无中生有。速度太快。好像一生马上就灭掉。我们现前看的物质现象是什么?就是意念的累积连续发生的幻相。这是现代量子力学家发现的。跟弥勒菩萨所讲的真的是不谋而合。佛给我们讲「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」。就说这回事情。就像我们在电视频道一打开。屏幕上现的相。就这个样子。你看我们屏幕上现相。是小光点连结起来的、组成的。不是真的。每一个小光点不就跟弥勒菩萨讲的一样。一秒钟闪光多少次?一千六百兆次。一秒钟。哪里是真的?我们眼看花了。误以为是真实的。还在里面起分别、起执着。在造业。你说冤不冤枉!而不知道这些圣者他们看得很清楚。「当体即空。了不可得」。所以现相你可以欣赏。你千万不要去执着它。别要起个念头去控制它、去占有它。那你全错了。根本就没这回事。

  那我们就得学诸佛菩萨。应该怎样看这些现象?非有非无。不能说它有。也不能说它没有。

天水佛教法师排名

这是态度。决定不执着。用什么心态?用纯净纯善的心态来看宇宙。宇宙完全保持正常的现象。这个正常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。最健康的、最圆满的、最善的。中国人讲止于至善。纯净纯善。止于至善。止于至善就是宗教里面讲的天堂。佛门里面讲的华藏世界、极乐世界。其实华藏跟极乐跟我们有什么两样?给诸位说。一样的。一点差别都没有。可是世尊给我们介绍。差别很大。差别怎么来的?差别是心想不一样。差别就大了。你心里面想善。这个世界就样样都美好;你心里面想贪瞋痴慢。想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。这个世界就没有一样是善的。佛在经上讲得好。相随心生。境随心转。你的念头可以转变世界。量子力学。在我想顶多三年会普遍全世界。大众都能接受到之后。我们这个居住的地球会改变。为什么?人了解了。事实真相明白了。只要我们念头善。地球上所有灾难都没有了。因为它是境界。境界是心现识变的。

  为什么从前环境那么好。科学发达之后。灾难会这么多?也就是以前人心淳厚。欲望很低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几乎没有欲望。一生过着最简单的生活。三衣一钵。树下一宿。日中一食。这是他老人家一生做给我们看的。什么都没有。他什么都不要。每天讲经教学。身分是什么?老师。用我们的话来说。职业教师。三十岁开悟。开悟之后就教学。一天不中断。七十九岁圆寂的。所以经上常讲。老人一生讲经三百余会。说法四十九年。讲经的会就像我们现在办班教学。他办班办了三百多次。时间有长有短。小的。几个人、几个小时;大的。有好几年。讨论一个大的专题。这样大大小小的法会很多。他给我们所示现的。丝毫没有执着。非常开放。有国王大臣有花园、有别墅。请他到那里去。住在那里讲经。他也答应。他也不是一定要。我一定要住在山上。他不是的。他随缘。非常随和。经讲完了。别的地方有人请他去了。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了。多活泼。多自在。丝毫拘束都没有。

  这些我们要深深去观察、去了解、去学习。所以他老人家真做到随缘自在。一丝毫欲望都没有。为什么?他真做到无我。所以无我才是佛教真正入门。你看须陀洹。身见破掉。不再以为身是我;边见破了。边见破了就再不会对立。边是二边。对立。对立才有矛盾、才有冲突。所以这统统没有了。成见没有了。见取见、戒取见都是属于成见。成见说二种。佛讲得比较细一点。一个是因上的成见。一个是果上的成见。二种;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。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。末后一种是邪见。错误的看法。那叫邪见。这些东西统统放下。统统断掉。证须陀洹果。在《华严》大乘里面。初信位的菩萨。这就是圣人。这才入门!入门很难。入门之后就容易了。真的叫一帆风顺。步步高升。

  我当年初学佛的时候。第一次跟出家人接触。章嘉大师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。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。我知道这里头是大学问。高等哲学。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契入?章嘉大师告诉我。「看得破。放得下」。你就契入了。真的。他没有说假话。第一天和盘托出。学了这么多年才知道。从初发心到如来地。功夫用的什么?看破帮助放下。放下帮助看破。这两样东西相辅相成一直到如来地。从哪里开始?先从放下开始。放下自私自利。放下名闻利养。放下五欲六尘。你从这里下手。你不从这里下手。你没有办法看破。看破之后。帮助你更深的放下。这个功夫相辅相成。这是佛法里头的秘诀。没有别的。说穿了。一点都不稀奇。超凡入圣。今天量子科学家说一切法都属于无中生有。生时就灭。生灭同时。这是我们了本际所说的。这就叫了本际。

  「憍陈如于世尊初转法轮。度五比丘时。首先悟道」。他证阿罗汉果。首先证阿罗汉果的就是他。《法华文句》里面说。《法华文句》是智者大师作的。「是释迦法中第一弟子」。这句话很重要。这个经典上如果放的有他的名字在里头。表法的。那就是这个经是释迦度众生的第一经。他表这个意思。「《增一阿含经弟子品》中。佛称之为:我声闻中第一比丘。宽仁博识。善能劝化。将养圣众。不失威仪」。这是释迦牟尼佛对尊者的赞叹。就像孔老夫子赞叹他的学生里面的成就。夫子常常赞叹颜回。颜回最难得的是「不贰过」。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。这叫真忏悔。声闻弟子当中第一比丘。第一个证阿罗汉的。宽仁。宽宏大量。仁慈博爱;又好学。博识是好学。我们讲知识渊博。善能劝化。他教学非常成功。释迦牟尼佛的弟子。在当时没有现代这个科技。佛要普度众生一定要这些弟子们帮忙。他的这些学生每天出去托钵。都是教化众生。托钵的时候一定要给斋主说法。不能说托了就走的。没这个道理。人家是以财布施。布施你一钵饭。出家人对他回答是法布施。如果他有问题来问。你一定要帮他解答;没有问题的时候。你要懂得观机。给他说法。就是无问自说。你要给他说法。如果都没有。最后至少要给他祝福。我们讲祈祷祝福。要给他祝福。你才能接受人家这个供养。没有说接受供养白接受了。后头都没有。这不可以。所以那就是机会教育。普世的教育。

  佛所讲的怎样宣传到一般群众耳朵里去?让一般群众都听到佛的教化来依教奉行。那这些弟子。一般经上都讲一千二百五十五人。这个经上讲比丘众一万二千。一万二千人。这多了。跟《法华经》是相同的。所以你就晓得佛陀当年在世。佛教是什么?是教育。道地道地的教育。佛没有变质。一直到他圆寂七十九岁。完全是教学。这我们要知道。今天佛教变成宗教。我们这一代的后来这些学生是大不孝。

上海佛教法师

怎么把老师搞成宗教、搞成迷信!就凭这一点。我们就该堕地狱。我们怎么能对得起老师。所以今天我们有使命。要替老师平反。怎么替他平反?我们自己以身作则。我们走向佛陀教育。让大家看看我们不是宗教。宗教里面有神。佛教里头没神。我们跟很多宗教接触。宗教都说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。我们说真神是本性。真心是自性。宇宙是心现识变这么来的。他说真神造宇宙、造万物。心现识变。我们给他这样讲。他能接受。很难得。所以希望信仰宗教。好好的学习宗教教育。宗教这两个字用中文来讲。好极了!外国语传到中国。当年那时候我们中国人真的是有智慧、有学问、有德行。用宗教两个字来翻。翻得太好了。宗怎么讲法?你们去查查字典。三个意思。主要的、重要的、尊崇的;教。是教育、教学、教化。合起来看。宗教连起来是什么?主要的教育、重要的教学、尊崇的教化。我们拿这个名词的意思。在世界上对各个宗教给他说明。没有一个不欢喜。

  经不是叫你念的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经本。我们知道经从什么时候来的?释迦牟尼佛往生之后。学生从过去听老师教诲。记忆当中记下来变成文字留传给后世这叫经典。经典是这么来的。老师当年教学都是口说的。连个讲稿也没有。大纲也没有。你听明白了、听清楚了。要去照做。去落实。依教奉行。每一堂课最后的时候。那都是依教奉行。信受奉行。常常用这四个字。对老师讲的相信不怀疑。完全接受。接受就照做。这叫学佛。光念经。不能够把经里面的教训义理落实。这叫迷信。那这种宗教对社会有什么好处?我上个月。六月初。随同马来西亚的宗教访问团访问梵蒂冈。跟教宗、跟教廷里面一些主教做过交流。听他们的报告。陶然枢机告诉我们。我们这个时代。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。他们有统计。不信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多。他们很忧虑。我们在交流的时候。我也有谈话。我也做了报告。我说为什么当年教主创教的时候。有那么多人相信。有那么多的信众、学生都能够依教奉行?好的教育!你看。重要的教育、主要的教学、尊崇的教化。谁不欢喜?世世代代绵延到现在。天主教在全世界拥有的信徒超过十亿。要跟基督教合起来。他们是一家。合起来超过二十亿。这是世界上宗教最大的。伊斯兰教估计。至少他们也超过十三亿。佛教少一点。大概六、七亿的样子。这是世界上大宗教。这三个宗教合起来人数占全世界的人口三分之二。

  现在看到衰退的现象。为什么会衰退?以前的宗教是教学。上课。特别是佛教。佛教传到中国。寺院庵堂是学校。不是庙。庙是祭鬼神的。佛教称寺。大家晓得寺的来源是什么?政府办事的机关。直接归皇上管的叫寺。寺在政府办事机关里地位是最高的。而且永久设立。不能变更的。诸位如果有机会到北京故宫去看看。你看故宫里面九个寺。九个办公室。牌子都挂到外面。办事的机构。属于宰相的称部。部是可以撤换的。是可以增加、可以增设的。也可以取消的。寺不可以。寺是永久设立的。所以佛教传到中国。帝王那么样的尊重。把它的机构命名为寺。所以皇上底下十个寺。也圆满。以前九个。加上一个佛寺。十个。圆满。皇上带头。老百姓尊敬皇上。所以佛教教育比儒道的教育普及得快。全国到处都是的。影响很大。寺里面都是教学。释迦牟尼佛教一辈子。所以寺院里面那些出家人有德行、有学问。真教!教哪些人?多半是读书人。所以从前没有学校。国家没有建学校。学校很少。一般喜欢读书的人到哪里去?到寺庙。你看中国历代。这些状元宰相多少。全都是在寺庙念书的。范仲淹大家知道的。典型的。他书在哪里念?在寺庙。寺庙为国家培养人才。书念好了参加考试。那考试就是考到学位。从前学位。县。秀才。省。举人。中央那叫殿试。进士。就像现在的博士、硕士、学士一样。考取功名。那叫功名。功名就是学位。拿到这个学位。政府就任命你为国家服务。分配职务给你。所以它是学校。儒释道都是学校。

  我这一次参加他们的活动。因为听到这些信息。当时我就说:宗教一定要恢复到教育。对社会就真的有贡献。不再是迷信了。搞形式不行。光有这些仪规没有教学。肯定要走上灭亡的道路。人家不相信你。祈祷有没有用?有用。但是人家说你那不合科学。你是迷信。一定要教学。耶稣当年在世教了三年。他被人害死的。穆罕默德当年在世教二十七年。释迦牟尼教四十九年。哪一个不是教学!都是非常好的老师。真有德行、有学问。这我们一定要知道。走释迦牟尼佛这个老路就是教育的佛教。现在寺院里这些超度仪规没有。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完全没有。连早晚课都没有。你自己怎么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。释迦牟尼佛天天就偕大众在一块上课。你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。在佛经上有一问一答的。所以要维持宗教的存在。一定要重视宗教教学。宗教教育。今天由于科学技术发达。交通便捷。地球已经变成一家人。不能像过去老死不相往来。那个时代过去了。所以现在必须要想想这些圣贤。大圣大贤。他们教化众生。我们现在明白了。方向是一个。目标是一个。方法不一样。所以。我们要接触每一个宗教的经典。取同存异。来丰富我们现前教学。帮助自己提升境界。帮助这个社会解决问题。特别是化解冲突。促进社会的安定、世界和平。这样宗教对这个世界、对人类做出最大的贡献。谁不拥护你!谁不赞叹!衍生的一些事业可以并存。宗教的佛教也可以存在。也不必去改变它。现在在我们中国还有观光旅游的佛教。学术的佛教早就有了。一般大学用佛教经典去开课。这是学术的佛教。现在听说还有搞企业的佛教。都行。都可以并存。但是教育的佛教是根。原始佛教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我们中国人最重视教育。「建国君民。教学为先」。在从前是家。大家庭。家庭里面最重要的是教育。家教!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。是大家庭。一个家庭像《红楼梦》里面所写的那是普通家庭。这一个家庭的人口大概都是三百人左右。这正常的。人丁兴旺的。六、七百人。很衰的也有一、二百人。大家庭。所以。没有教育不行。一定重视教育。重视规矩。《弟子规》是家规。所以中国人讲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能齐家就能治国。你把家管好。你就能管国家政府的事情。扩大就是了。我们现在可怜。没有家了。中日战争之后。我们最大的损失不是生命财产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家被打掉。没有了。抗战之前有。抗战之后找不到了。这是让我们最痛心的一桩事情。但是中国的家对于几千年来社会的长治久安。对国家做出的贡献。全世界找不到的。它发挥好大的效果。这个东西太好了。所以人爱家。他就爱乡土。他自然就爱国;家没有了。你要谈孝亲尊师。谈爱护别人。很困难。

  我今天早晨起来。我不看报纸的。几十年不看报纸。但是我们现在住公寓房子。门一打开。隔壁就是另外一家。他们那个报纸白天就放在门口。我走那里经过看一下门口的新闻。第一条是什么?十五岁的小孩把妈妈杀掉了。把妹妹杀掉了。这成什么话!天天都看到这个东西。这在以前可不得了。李老师以前讲经给我们讲过一桩事情。好像是清朝时代。有一个县城。出了一个不孝的儿子把父亲杀了。朝廷知道了。这个大事。报到朝廷。县长撤职了。知县撤职了。这个知府记大过二次。巡抚(就是省长)记过一次。另外还怎么样?从前城墙。城墙拆掉一个角。拆掉一个角。羞辱。你这个城怎么会出这么一个坏人!你看现在这种新闻。杀母亲还得了!自古以来有听说杀父亲。没听说杀母亲的。今天的社会到这种地步。这什么原因?人不懂得伦理。不知道道德。不知道因果。这现在全世界都缺乏。这三种教育正好是宗教把它承担过来了。任何宗教经典里面都强调伦理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因果教育。高级宗教里面。有哲学的教育。有科学的教育。宗教能把这个教学肩负起来发扬光大。自己认真学习。感化众生。那宗教对于社会就真有贡献了。早年。创教的这些教主如是用心。我们不能不知道!

  这是讲到憍陈如尊者善能劝化。这个善能劝化最重要的以身作则。自己没有做到。叫别人做。人家不相信。自己先要做到。将养圣众。这个将是带领。你看他做示范。他带头。带领这些同学。确确实实做到「学为人师。行为世范」。释迦牟尼佛这个团体没有组织。你看优秀的这些学生都是一般学生的好榜样。不失威仪。这是《还源观》上四德里「威仪有则」。

  「今经首列尊名」。你看这部经。上首第一个就列他。「正表能闻受此经法者。皆是第一弟子」。这都是两重意思。第一个是你能听到。听到这部经是什么人?是释迦如来第一弟子。你能够接受。依教奉行。那你的身分就跟憍陈如一样。是憍陈如一类的人物。「本经《非是小乘品》曰」。经文上有这么一段。「得闻阿弥陀佛名号。能生一念喜爱之心。归依瞻礼。如说修行。当知此人。非是小乘。于我法中。得名第一弟子。」这是举本经来作证。证明憍陈如在上首里面列名第一所含的意义。这都不是随便摆上去的。这一句经文重要。你看得闻阿弥陀佛名号。阿弥陀佛名号多不容易。闻要能解其义。你才能够修行。闻听到这个名号。名号意思不懂。也种善根。阿赖耶里面也种了种子。但是在这一生当中不容易起现行。也就是它不容易起作用。

  所以。我们学佛要知道。听经比什么都重要!释迦牟尼佛当年讲了四十九年。这些常随弟子一堂课都不缺。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是一堂课不缺。我们自己这一生的经验。我出家的因缘。是接受章嘉大师的劝告。他老人家劝我出家。而且劝我学释迦牟尼佛。我听话。我真的就走释迦牟尼佛的路子。一生学习。教学。我学习七年。开始教学。学习七年出家。一出家就教佛学院。也就接受外面邀请讲经。开始教学。五十二年。在这样的一个社会。我走了很多国家地区。没有退转、没有变坏。靠什么?靠经典。每天不离开经典。不离开经典就是不离开释迦牟尼佛。天天跟佛在一起。外缘尽量把它断绝。外缘诱惑人力量最大的。电视。我们那个时代没有网络。现在有网络。电视、广播、报纸、杂志。这些媒体我一概拒绝了。几十年不接触这个东西。人家问我。我觉得这世界不错。每天都太平。都没有事情发生。不闻不问。天天接触释迦牟尼佛。天天接触诸大菩萨。所以。喜爱佛陀教育的心天天增长。法喜充满。真的是常生欢喜心。体会到古人所讲的「世味哪有法味浓」。六道人间天上的滋味比不上法味。你要真正能尝到。你就会生欢喜心了。皈依瞻礼。如说修行。一定遵照佛陀的教诲。把我们自己毛病习气行为。不善的统统修正过来。这是讲净宗。当知此人。非是小乘。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。这是净土法中。这不是其它法门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记住。憍陈如他的表法的意思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91.html

以上是关于「无量寿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八十八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「无量寿经」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八十八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5271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