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佛学知识网,分享佛学常识、佛教新闻、佛教故事、佛学经书等知识,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。
佛像、佛珠
佛像
佛珠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七十五

  • 佛教讲经-自在佛学知识网
  • 2022-12-25 01:40
  • 自在佛学知识网

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七十五 ,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七十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原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七十五

/* Generator: eWebEditor */p.MsoNormal, li.MsoNormal, div.MsoNormal 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p {margin-right:0cm;margin-left:0cm;font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宋体;}div.Section1 {page:Section1;}

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五七五集)  2011/9/3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9-0575

  诸位法师。诸位同学。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第七百六十二面。我们从倒数第七行最后一句看起。这一段前面学过。它很重要。所以我们多说说。

  「又《安乐集》依《法句经》曰:佛言。善知识者。能说深法。谓空、无相、无愿。诸法平等。无业无报。无因无果。究竟如如。住于实际。然于毕竟空中。炽然建立一切法。是为善知识。」这一段是经文里面「遇善知识难。闻法能行。此亦为难」。求学、求道、学佛。善知识就是老师。老师是我们一生学习的关键人物。他会影响我们一生。影响一辈子。所以古时候求老师是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他们一生最大的一桩事情。古代中国的家庭是大家庭。子弟很多。有几十个人。所以家学就格外的重要。谁来主持教育下一代?大概都是祖父或者是曾祖父。他们到处去寻求善知识。找老师。老师第一个要有德行。第二个有学问。第三个还懂得教学的方法。这是好老师。聘请老师的礼节非常隆重。所以老师为了感谢学生家长知遇之恩。他会尽心尽力的来教学。经典里面所讲的老师。那真正是最高级的老师。

  这个地方讲。因为这个善知识能说深法。于空、无相、无愿。这是大小乘里面所说的大三空三昧。能证得大三空三昧的人。这不是平常人。这是圣人!能请到这个人来做老师。这是古时候家长们心目当中唯一希望的。能够求到这样的老师。这样的老师他们的心量是诸法平等。诸法平等是菩萨。凡夫做不到!换句话说。见思烦恼断了。尘沙烦恼也断了。才能到这个境界。这个人他的功夫在阿罗汉、在辟支佛之上。真的不是普通人。「无业无报。无因无果。究竟如如。住于实际」。这个就更高了。这个四句是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的人。谁是这样的人?释迦牟尼是这样的人。这种人明心见性。见性成佛了。这是大乘教里的真善知识。这样的老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。在我们中国人讲大圣人。尧舜禹汤他们能够当得起。心地清净平等。大公无私。真正能做到作之君、作之亲、作之师。他真能做到。作之君。是国家领导人;作之亲。民之父母。他能够领导这一国的人民走向幸福美满的大道。作之亲。他要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向上提升。祖宗的教诲日新又新。佛法里面所教导的勇猛精进。不断的在求进步。还得作之师。要好好的教导人民。把人民的道德水平提高。素质提升。从凡夫提升到君子。从君子提升到贤人。由贤人提升到圣人。这是古时候理想的教育。理想的老师。所以家长。父母年轻。经验不够。所以这种责任都是祖父母、曾祖父母他们去寻求老师。来教导下一代。

  「于毕竟空中。炽然建立一切法」。毕竟空是自性。我们净宗讲的常寂光。这就是他亲证的境界。这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。佛菩萨大慈大悲。众生有感。他一定有应。我们家的老人要求一个好老师。那种真诚心为家庭、为国家、为族群。为天下人类谋幸福。佛菩萨就有感应。我们心中真的在求。佛菩萨就应化出现在世间。应以什么身得度。他就现什么身。当然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切法。像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。为我们建立三乘佛法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;给我们建立五乘佛法。五乘是人、天。人乘、天乘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。学佛从哪里学起?从做人学起。人要学什么?人要学道德仁义礼。这些东西不是理想。在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里头都实现过。三皇五帝。三皇以道治天下。道法自然。无为而治。他自己能够契入这个境界。在中国传统里面讲的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。入这个境界。在佛法里面讲。就是入佛的境界。佛菩萨再来。可不可能?可能。佛菩萨无尽的慈悲。应以老师的身分出现。他就以老师身分示现在世间。给一般学校。那个时候的学校是私塾。给私塾老师做个好榜样。菩萨老师。

  三皇时代人心纯朴。用现在的话来说。老实、听话、真干。所以居上位的人(领导人)无为而治。到五帝就差一等。五帝时候。我们讲物质生活改善很多。人民心就不清净了。没有上古那么清净。上古是大同之治。五帝时候还不错。虽比不上上古。也算是大同。尧舜禹汤。这是五帝时候。以德治天下。德是道的外显。显示在外面。

佛教海涛法师讲经直播

一切精神物质现象。五种能量。这都是自然的。这五种能量就是仁义礼智信。依伦理、四维八德、因果感应教化众生。道德遍宇宙。现在讲太空、讲万物。它无所不在。佛法里面所说的。唯心所现。唯识所变。道。因为人心浮动。道不能行了。则用德。五帝时候用德。就是仁义礼智信。五德。用这个治天下。差不多一千多年。我们中国人称之为大同小康。出现过大同之治。历史上记载尧舜的时代;小康之治。这是讲的三代。夏商周这三代。

  大同跟小康差别在哪里?大同是没有私心。我们这经上所说的。诸法平等。究竟如如。国家领导人是选出来的。不是人民选举。帝王选举。帝王没有私心。在全国选最有德行的人、最有学问的人、最爱护人民的人。选他出来接班。尧选舜。舜选禹。大同之治。没有私心。对于这个人观察至少是二、三十年。这人真是个好人。尧选舜。差不多观察三十多年。把两个女儿嫁给他。九个儿子跟他做朋友。观察他。他的德行是不是真的。是不是表里一如。儿女向尧王报告真实不虚。然后才把位子让给他。舜选禹都是这个样子。禹也了不起。禹年岁大了。传位找贤人。儿子贤慧。人民喜欢。大家推选王启。是夏禹的儿子。所以他的位子传给儿子。以后世世代代都是变成家天下了。禹之前天下为公。禹开始传儿子、传孙子。这样一代传下来。这个历史差不多三千年。但是在夏商周这个三代。德。德教。推行得非常成功。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小康之治。

  这是说明中国古人重视教育。重视老师。就是善知识。求好老师教下一代。用的是道德。仁义礼智信。用它来修身。用它来齐家。用它来治国。用它来实行天下公平。这个平天下就是天下得到公平的意思。所以这是圣贤的政治。圣贤的教化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。文化是民族的灵魂。一个国家政权丧失不可怕。中国在历代两次丧失政权。元朝的时候。蒙古人统治中国;第二次是清朝。满清人统治中国。但是文化存在。文化没有失掉。所以蒙古跟满清都被中国文化同化。变成一家人。从前是异族。以后变成一家人。汉满蒙回藏变成一家人。所以教育是文化的生机。讲到师道了。不教可不行。

  所以老祖宗三千年之前。我们相信可以能够推到四千年。四千五百年。黄帝。我们相信「建国君民。教学为先」这句话绝不是在三王之后提出来的。我们相信这两句话是在上古时代祖宗提出来的。中国人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一个族群。有教育的智慧、有教育的经验、有教育的方法、有教育的效果。世代相传。「建国君民。教学为先」。我们把它引申。创业齐家。现在这个企业规模很大。大企业员工几万人。创业齐家。教学为先;安身立命。教学为先;稳定和谐。教学为先;礼义之邦。教学为先;国丰民安。教学为先;长治久安。教学为先。我们看佛经上。看到极乐世界诸佛剎土。诸佛报土。教学为先。极乐世界也是教学为先。我们今天要求太平盛世。不是教学为先做不到!教学成败关键在老师。老师是善知识。你说这个多重要。只要着重教学。着重教育。没有一个事业不成功。如果是疏忽了教育。肯定出乱子。福报再大。他享受不久。在历史上我们能看到。这不重视教育怎么行?所以这段经。我想想我们还是要多讲讲。多在这个上面来讨论、来研究。

  所以建立。你看住毕竟空中建立一切法。这是什么?大公无私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他证得。大乘经教里常说。「一切法无所有。毕竟空。不可得」。他们契入这个境界。示现在世间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用什么手段?用教学为先。苦从哪里来的?苦从迷惑来的。你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不知道。迷而不觉。所以他就生烦恼。他就造业、就受报。苦从这么来的。解决苦之道呢?就是教育。帮助他觉悟。帮助他明了宇宙人生真相。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。他教了什么?这个大概总在三十多年前。有一个同学。好像也是过年时候。那个时候我住景美华藏图书馆。他夫妻两个都非常有成就、非常优秀。他在辅仁大学教书。是教授。告诉我。他在学校利用课外的活动。找到一批学佛的学生。给他们开一门功课。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。好!开这个课很难得。我也很有兴致。我就问他一个问题。我说我就问你一个问题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他讲些什么?你用一句话回答给我。不要啰嗦。一句话答复我。四十九年讲的是些什么?他想了差不多五分钟。说不出来。因为说一句话。不能多。他想不出来。最后他请教我。他说哪一句话?我说大乘经里头。《般若经》上说的一句话。「诸法实相」。你同不同意?他一想就点头了。诸法实相。宇宙一切法的真相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就是讲这个东西。我们把事实真相了解。这就叫开悟。这就叫成佛。成佛不是成神、成仙。不是!成佛是你真正把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。佛陀。这是佛教里最高的学位。你就拿到。好像博士学位。你就拿到了。所以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。就是把宇宙人生真相教给你。今天这个世界也在追求这个目标。哲学追求这个目标。科学也追求这个目标。搞了这个几百年。都没有找到。宇宙人生真相是什么?他说不出来。说了很多。不能解决问题。释迦牟尼佛就说这一句。就把问题给我们解决。真正不可思议。然后我们了解佛教是什么。

  今天社会问题出来了。地球问题也出来了。灾难这么频繁。你要问什么原因?给诸位说。我们把教学疏忽了。古圣先贤的教学没有了。把中国传统。这个文化传统。曲解了、误会了。认为那是古代的。跟不上时代了。应当要淘汰掉。不要了。佛法是迷信。是宗教、是迷信。也应该把它取消。不要了。而不知道佛法跟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。都是诸法平等。究竟如如。人家都到这个境界。人家心地清净平等。大彻大悟。所建立的这些法。与性德完全相应。你看中国老祖宗讲的五伦。五伦是什么?关系。人与人的关系。主要是讲这个。父子关系、夫妇关系、君臣关系、长幼关系、朋友关系。讲得多好!现在这五种关系都没有了。都破裂了。所以社会乱了。家不家、国不国。人民可苦了。可可怜了。中国从上古到满清。社会都能够维持和谐、安稳、安定。现在乱世。整个社会混乱。传统的教育丢掉了。佛法的教育丢掉了。我们很有幸看到近代二十年。这世界上有许多量子物理学家。他们最近发现。意念有非常大的能量。能够改变物质。这个信息我们听到很欢喜。为什么?跟佛经上讲的一样。跟中国传统儒释道讲的一样。他们能用科学来证明。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。中国的儒释道它不是宗教。它是什么?肯定会被这些人认定。肯定儒释道三家是高等哲学、是高等科学。它会从宗教里脱胎换骨。摇身一变变成全世界最高的科学与哲学。能够帮助社会恢复安定和平。能够化解地球上这些灾难。用什么方法?还是教学为先。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了。没有人能赶上。我们对老祖宗要有坚定的信心。老祖宗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。有坚定的信仰。肯定他们的教诲是至善。是大圆满。

  求善知识。下面《法句经》里面有一些比喻。比喻得好。「善知识者。是汝父母。养育汝等菩提身故」。佛法里常说。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。父母养育之恩。这个恩德跟佛是平等的。净业三福是大乘佛法菩萨修行成佛最高指导原则。第一句话就是「孝养父母」。第二句「奉事师长」。可以说孝亲尊师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成就的根本。不孝父母、不敬师长。世出世间法都不会成就。这是大根大本。你看此地也是头一句用

佛教讲经直播网

这个比喻。善知识是我们的父母。我们的法身慧命。菩提身就是法身慧命。得自于老师。身命得自于父母。慧命得自于老师。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是平等的。怎么可以不敬老师?现在圣教推行最大的麻烦。就是学生不信老师。这是最大的麻烦。再好的老师教。他不能接受。他为什么不敬老师?他不敬父母。他不孝父母。所以一切灾难的根、根源在这个地方。我们今天这个灾难是受老天惩罚。天谴。什么罪过?不孝、不敬。不孝父母、不敬师长。你就要受老天惩罚。

  在古时候。如果不孝父母。这个人就是死罪。我知道在民国初年。刑法还有这一条。我那个时候小。我有这个印象。听大人讲的。叫亲权处分。有这条法律。亲权是你的父母。父母要是告到衙门去了。「我这个儿子不孝。你们把他处死。」立刻执行。没有辩护的。为什么?你的父母。哪个父母不爱护儿女?父母不要你。你没有资格做人了。有这么一条法律。这个法律什么时候废除的?民国二十几年。应该就是中日战争的那个前后。我还记得。这条法律没有了。那条法律是对的。不会错!所以现在的法律跟古时候比一比。好像古时候法律太苛刻一点。不苛刻。古时候法律非常有道理。顺应天道。我们现在讲求人权。父母也不可以侵犯儿女的人权。换句话就是父母不能管。不能管儿女;老师不可以侵犯学生的人权。老师也不能管学生。这个问题严重了。人权带给我们的灾难。天灾人祸。怎么来的大家不知道。人权带给我们的天灾人祸。这有得受了。

  所以中国传统的教育实在是太好。尤其是周公定的这部法典叫《周礼》。《周礼》是什么?用现在的话说。周朝的宪法。治国的大典。这部书我有。书架上放在那里。从来没看过。我的老师倒是叮咛了几遍。方东美先生。他希望我把这个书多看几遍。他说你就知道。全世界的法典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。他说如果周家后代子子孙孙都奉行这一部法典。依教奉行。不折不扣。他说现在还是周朝。就这么好!这是方老师告诉我的。我对政治没兴趣。所以他介绍这个我没看。他介绍佛法我都天天喜欢读。佛法是他老人家介绍的。不是他介绍的。我不会走向佛门来。因为从小以为佛教是迷信、是宗教。不愿意接触。老师是正式课程当中教我的。他跟我讲一部《哲学概论》。最后一个单元「佛经哲学」。我从这里入门的。才知道佛门经典是大学问。经典好!这个路走的。你看让我这一生。确实是他老人家说的。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这六十年过得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感谢老师。要没有老师指导。我怎么会有这么幸福。怎么会有这么快乐!可能老早都不在人间了。老师这条路子指得正确。我们走对了。所以善知识是老师。老师跟父母一样。养育我们法身慧命。

  「善知识者。是汝眼目」。这一个人在五官上。眼睛最重要。没有眼睛什么都看不见。「能见一切善恶道故」。你有智慧。你才真正看出什么是善、什么是恶。祖宗、圣贤、佛菩萨虽然常常说。我们也能够说得出来。与性德相应的是善。与性德相悖的是恶。性德是什么?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。要知道。说这个话的时候。佛教没到中国来。「人性本善」。这是老祖宗说的、圣人说的。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。善恶的善是第二义了。这是第一义。这个善是赞美的意思。也就是人性好极了。圆满极了。一丝毫缺点都找不到。佛教人。我们学习终极的目标是什么?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佛的这句话跟我们中国老祖宗讲本性本善是一个意思。说法不一样。意思完全相同。中国老祖宗教人。人人都能成圣人。佛法是人人都能作佛。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?成佛。不是干别的。学佛就是成佛去也。我们中国老祖宗。成圣成贤。圣贤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学位。最高的学位圣人。第二个学位贤人。第三个学位君子。三个学位。佛教里面也是三个学位。最高的学位佛陀。第二个学位菩萨。第三个学位阿罗汉。学位的名称。人人可以成佛。应该成佛。也就是你受教育。应该拿到最高的学位。是这么个意思。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善知识好比眼目。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善、什么是恶。违背性德的那就是恶。这是善恶的恶。第二义了。第一义里面。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的。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。善;佛门里面讲的十善。五戒、三皈、十善。反过来十恶。十恶是恶。杀、盗、淫、妄。妄里面有四种。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。贪、瞋、痴。这是恶。你得认识。这个东西不是好事情。绝对带给你灾难。你要是干杀盗淫妄。你要是干贪瞋痴慢。你决定是有难。要遭难。你能够反过来。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;不两舌。两舌是挑拨是非;不绮语。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;不恶口。说话粗鲁;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你决定带来利益。第一个利益。身心健康。你自在快乐。带给你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满。带给社会安定和平。带给国家长治久安。带给天下的是太平、和谐。你得要认识。

  那我们现在认不认识?我们会讲。我们都懂得。没做到。什么原因?你不是真的认识。道听涂说。你要是真认识的话。你就会真干。所以是不是真的认识。就是看你做到多少成。你做到一成。你是一分认识;你做到十成。你有十分认识。你认识程度的浅深。是你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。他真做到了。认识哪有不干的道理!这个标准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。他老人家告诉我大乘佛法知难行易。知难行易是哲学的名词。譬如十善、五戒、三皈。你懂得是真难。你要真正懂得。你就做到了。没有做不到的。真正了解十善带给我们有真实利益、真实智慧。他怎么会不干?哪有这种道理!带给我们现实的、现前的。我常说。身心健康。世间人所求的智慧、福德、健康长寿。它统统可以给你带来。带给你家庭幸福美满。这是很现实的事情。你什么灾难都遇不到。你出入有善神、有吉神保佑你。你不会遭难。你居住的地方风调雨顺。所谓五谷丰登。没有自然灾害。也不会有盗匪来劫夺。不会的。为什么?仁义道德的感化。这是多么美好的世界。所以我们要相信。你有能力辨别是非、辨别善恶。你懂得取舍。这是善知识的教导。

  下面说。「善知识者。是汝大船」。这是比喻。「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」。这是讲佛法。佛门里面的善知识。诸佛菩萨。他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。生死苦海就是六道轮回。真能。一点都不假。特别是这部经。「善知识者。是汝絙绳」。絙绳。古时候拴印纽的丝带。这个东西很轻。也很好看。这个拉的力量很大、很坚固。「能挽汝等出生死故」。现在我们在长江黄河看不见了。从前帆船。没有轮船的时候。抗战时期。长江我走过。两岸有拉纤的。那个纤绳是竹子编的。这个意思跟那个一样。它能够拉你出生死苦海。不过絙绳是丝织的。又柔软、又美。它能够带你出生死故。由此可知。老师多重要。此地说的善知识。老师!你要遇不到好老师。你就不会成就。所以从前这个好老师。谁认识好老师。真的是有德行、有学问。父亲还不行。还差一点。祖父、曾祖父。他们年岁大。经验丰富。他们能够找到真正有学问、有道德的人。请他来。到我们家学来教书。

  请老师来的时候。礼节很隆重。家长带着学生。通常是父母。但是老师。祖父或者曾祖父他聘请的。老师进学。他是家里的家长、主人。亲自接待。接待要行礼。什么礼?大礼。三跪九叩首。对老师。家长对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。这是什么?我把我家的后代子孙都付托给你了。请你要认真管教。所以这些儿孙。跟他学习的这些学生。能不听话吗?不敢!你看到父亲对他三跪九叩首。祖父对他三跪九叩首。这还得了吗?老师要不认真教学生。怎么对得起家长。家长这样隆重的礼节来接待。你能不认真吗?所以我们看到古礼的时候。看到这一节就知道。中国五千年立国的精神。五千年来长治久安的道理。找到了。

  在中国古代。读书人都喜欢做官。做官也是个行业。三百六十行。喜欢这个行业。这个行业为什么喜欢?这个行业很清高。待遇也不错。工作很少。没有事情办。所以你看古代的官员常常带着朋友、带着酒菜。都到野外去游玩。写文章、作诗、填词。为什么?他没有工作。没有案子办。为什么?社会安定。人人是好人。事事是好事。没案子。所以做官是最轻松的、最快乐的。一个月有二、三个案件就很多了。所以都选择这个行业。把书念好、道德学好。去参加考试。你看看《四库全书》集部。一半以上都是这些人写的文章。写的诗词。他有闲情逸致。每天游山玩水。跟老百姓坐起来聊聊天。了解老百姓的心情。帮助他怎么样改善人民的生活、人民的疾苦。哪像现在!现在三百六十行。最辛苦是做官的。

  陆克文。澳洲。就任澳洲总理。邀请我去访问。我到他办公厅里面去看看。他端着浓咖啡招待我。告诉我一天至少要喝五杯。我说怎么了?提精神。我就跟他开玩笑。我说现在这个社会。干你这一行的人最辛苦。干我这一行的人最快乐。我们是好朋友。他说确实是如此。所以现在我们决定不选这个行业。为什么?太累了、太操心了。而且事情未必能做好。我在跟章嘉大师那个时候。大师就跟我讲了好几次。你可别去做官。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。我问他为什么?他说你去做官。一定是个清官、好官。你的部下都出了问题。你怎么办?我这一想。真的害怕。部下出了问题。你要负责任。你用人不当。那就是罪孽。我说那怎么办?我这个行业是老师指定的。他教我。你一个人在台湾。没有任何牵挂。我说是的。出家。学释迦牟尼佛。我这条路是他指点的。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。

  他老人家指定我看的书。第一本书。那时候刚刚跟佛教接触。也很难得。我认识第一个出家人就是他。特别有缘分。他对我非常好。每个礼拜至少给我一个小时。我们一个星期见一次面。我佛学的基础是他老人家奠定的。如果没有这个基础。到台中去学经教也不行。这个基础非常重要。第一本书教我看《释迦谱》、《释迦方志》。那个时候没这个书。《大藏经》里头有。到寺庙里面去抄经。《大藏经》是不能借出来的。好在它分量不多。这一看晓得。释迦牟尼佛不是宗教。他是教育。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。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身分?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。我们现在一定是这样看法。社会教育家。他一生的行持。就是行谊。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。老人家一生教学。为什么叫多元文化?他不分国籍、不分种族、不分宗教。只要你来学。他都肯教。又不收学费。所以是一个义务的教育工作者。他生活很简单。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。财产三衣一钵。什么都没有。一生没有建道场。建道场很辛苦。要去经营。没有道场多自在。游化在人间。居无定所。天天换地方。多潇洒。多自在!我读了这个书。我感谢老师。我认识了释迦牟尼佛。这个生活很好。我很喜欢。这一生学释迦牟尼佛。

  我也是六十年游化在人间。哪里有缘哪里去。也走遍了全世界。跟大家结法缘。现在遇到些灾难。这都是缘分。我们相信佛菩萨安排的。安排我到澳洲。在澳洲跟学校结了缘。跟三所大学。布里斯本的格里菲斯大学、昆士兰大学。图文巴的南昆士兰大学。跟他们结上缘了。代表学校去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。我参加了十几次。对这个世界一般状况有一点了解了。今天社会出了问题。问题的根源在哪里?我们把圣贤教育丢了。所有问题的根就是教育出了问题。今天能把教育问题解决

佛教讲经说法要什么条件

。社会就安定。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这个教育要传统教育。现在教育不行。解决不了问题。它制造问题。它不是解决问题。制造问题。所以我们要回去找老祖宗。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。我们遇到困难、遇到麻烦、遇到灾难了。怎么办。找谁?找老祖宗。就像小孩。你看三、四岁的小孩。他遇到困难。他找谁?找他爸爸妈妈。我们今天遇到困难。找老祖宗就对了。老祖宗的智慧。老祖宗的方法。老祖宗的经验。老祖宗的效果都记载在经书上。你把这个东西找来。肯定能解决。

  老祖宗还有非常简单扼要的方法。帮助我们救急难。这是我们更要重视的。唐太宗搞了一套《群书治要》。救急难的。现在这个社会的灾难比那个时候不知道要重多少倍。他那套书分量就太多。我们现在救急的时候。在他那里面撷取精华。我找了一批老师。叫他们在里面去节录。节录多少?三百六十句。一年三百六十天。一天一句。今年年底可以搞成功。节录出来。我要求老师给我注音、批注。翻成白话文。翻成外国文字。向全世界流通。《群书治要三六0》。书名字用这个。《群书治要三六0》。确实有许多国家领导人等着看这部书。这个书搞出来之后。要大量流通。印成小册子装在口袋里。我交代这些老师。不是这一次就完了。每一年做一本。做多少本?做十本。一年做一本。没有相同的。在这里是第一册。然后第二册。一共十册圆满。我用这个方法来带动大家学习《群书治要》。这个对于社会有非常大的帮助!

  佛经。我们就专门用这一部。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。经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。批注是黄念祖老居士会集本。他这个批注是会集的。这个里面用的材料。经典。佛教的经典八十三种。古来祖师大德的注疏一百零一种。日本跟韩国净土宗祖师的注疏九种。总共是一百九十三种。你看我们今天念的这一段是《法句经》的。这是经典里面选择出来的。来批注的。批注什么?批注善知识。什么叫善知识。善知识对我们有什么关系。这经上讲得好!你看批注善知识的是《安乐集》、《法句经》、《法华经妙庄严王品》。下面《圆觉经》。还再讲《圆觉经大疏》。这里面都讲到善知识的。会集在一起。所以读这一本书。你就读了八十三部经典。一百零一种祖师的开示。还有九种是外国祖师大德对这个经典的解释。它是集注。批注的集大成。这太好了!我愈看愈欢喜。不能不讲。

  我跟黄念老志同道合。当年在一起的时候。在国内只有他讲这部经。在海外也只有我一个讲这部经。我们两个碰到了。无量的欢喜。没有人讲。就两个人讲。他注这部书。年岁大了。身体不好。吃过太多的苦头。身体不好。带着病。一身病。把这个著作完成。我到北京。到他家里去看他。这边还有照片。在他家里面看到他那个小房间里头堆的这些参考书。我非常惊讶!我问他。你从哪里找得来的?那个时候我想送他一套《大藏经》。他说我没地方放。我看了确实是没地方放。但是这些参考数据。就刚才讲的八十三部经典。一百零一种祖师大德的注疏。这相当大的分量。不容易找到!我说这是三宝加持。祖宗之德。在那个环境里能找到这么多的数据。

  而且非常难得。他把这么多的资料。有关于解释这部经典一字一句的他都抄下来。都抄在一起。六年时间完成的。三年完成初稿。六年写成这个定本。我很感动。佩服得五体投地。我要不讲。辜负他老人家晚年的一番心血。我讲这个批注。报答知遇之恩。我们真正是志同道合。我们肯定会集本是《无量寿经》最完备的一个本子。我来讲这个批注。详详细细讲。肯定黄念祖老居士用的这些材料真实不虚。那讲一遍。大概要一千二百个小时。这是一个大的课程。一年讲一部。一天讲四个小时。要讲三百天。愈讲愈欢喜。愈讲愈自在!人家说我累。愈讲愈轻松。不讲就累了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不讲经就打妄想。打妄想最累人、最伤人。所以每天我读经四个小时。讲经四个小时。快乐无比。这是方老师当年所说的。人生最高的享受。这一生没有空过、没有白过。这一生过得非常的充实、非常的圆满。

  「该经复云」。下面还是《法句经》里的话。「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」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话就是无上菩提。一切众生要想证得无上菩提。无上菩提是成佛。「当亲近善知识。请问法要」。这特别留意这句话。你要想成就。你不能不亲近善知识。你要请善知识教导你。没有善知识的指点。自己要想去摸索。太困难。非常容易摸到岔路上。摸到弯路上。那太容易了。所以善知识的指点太重要。没有亲近善知识。怎么可能成就?这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所说的师承。你是继承哪一个老师的。没有师承。闭门造车。很少有成就。「又《法华经妙庄严王品》曰:善知识者是大因缘。所谓化导令得见佛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」这引用《法华经》上说的。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?善知识是大因缘。

  我感到我很幸运。年轻的时候爱好哲学。找到方老师。那个时候我在台湾生活非常困难。读书要缴学费。我连自己生活都要靠自己。自己做一个小工。收入非常微薄。仅仅够自己糊口。哪有能力去读书?听说台湾有这位大德。是当代的哲学家。台湾大学的教授。我是毛遂自荐。写一封信给他。我自己写了一篇文章附在信里头寄给他看。目的希望能到学校旁听他的课程。一个星期之后。老师真的回信给我。约我到他家里去见面。星期天我就去了。去的时候问我学历。我说我初中毕业。高中念了半年。他说你有没有骗我?我说我想亲近老师。跟老师学习。我不敢骗老师。他说你写的信。写的文章。我们台湾大学的学生写不出来。我说这一点。我虽然抗战时期失学三、四年。但是我喜欢读书。书本没有丢掉。喜欢读书。

  我写给他的信。毛笔工楷。端端正正。这是什么?表示自己的敬意。尊师重道。如果我要像现在人写的这种信很潦草。老师就丢到字纸篓去。就不理会你了。可见得在那个时候。像我这样虔诚的这么一个人的话。不太容易遇到。所以约我见面。我把我的目的向老师报告。老师就告诉我(这是六十年前的事情)。他说现在的学校。先生不像先生。

佛教净土讲经稿

学生不像学生。他说你要到学校去旁听。你会大失所望。这几句话对我来说是凉水浇头。希望没有了。所以当时的表情一定是很沮丧、很难过。老师停了五、六分钟。我们都在沉默当中。最后老师说。这样好了。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。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。这是我求之不得。为什么?不耽误我工作的时间。每个星期天两个小时。上课在他家里。在他小客厅。小圆桌上。我们就是一对一的上课。我是这样学出来的。

  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。从西方哲学讲到中国。最后讲到印度。印度最后讲到佛经哲学。最后的一个单元。把我对于佛教那种误会完全扫除。原先我们以为佛教是宗教、是迷信。而且什么?多神教。多神教在宗教里头是低级宗教。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。唯一的真神。什么神都拜的话。这是低级宗教。你看这个观念错了。错到哪里去了!所以老师那时候说。你不知道。你太年轻。你不认识。这个单元学完之后。我们对佛教的概念完全刷新了。知道这个里头是大学问。他给我介绍。「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」。他这样介绍给我。「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」。后面还说了一句。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这个话很中听。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。那我得试试看。我从这里入门的。

  以后我出家了。我去看老师。老师一看到我。「你真干了?」我说是。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怎么可以不干!我出家。实在讲没有一个人是赞成的。我的长官不赞成。我还有好多老师。抗战时期的老师。他在台湾看到我。不赞成。同学、同事都不赞成。他说你怎么迷了?说我迷了。学佛学迷了。怎么把工作辞掉。去做和尚去了。迷了。这人可惜了。迷了。可是二、三十年之后。我们碰到之后。都竖起大拇指。你的路走对了。二、三十年。他们都退休了。退休之后没事情干了。看到我在全世界到处弘法。也看到我的光盘。那个时候是录音带、录像带。早期的。那个时候还没有光盘。看到的时候都欢喜。你的路子走对了。

  我的路章嘉大师指导的。方教授启蒙的。章嘉大师给我扎根的。在李老师手上完成的。我跟李老师学经教十年。跟章嘉大师三年。这个十三年专攻。等于读专科学校一样。所以善知识是大因缘。没有这三个老师。缺少一个。我都不能成就。所以我这一生永远感谢三个老师。我的教室都挂上老师的照片。我面对着他。我在这里做报告。他在那里听。念念不忘老师教育之恩。不忘父母养育之恩。这是把孝亲尊师做出来。不忘国家的恩典。我们这个小佛堂供奉着国家领袖长生牌位。佛教导我们。「上报四重恩。下济三途苦」。我们要帮助这三途苦难众生。给他立超度的牌位。用什么超度?讲经就是超度他。教学就是超度他。没有任何其它的仪式。观想当中。大家统统到这个地方来一起学习。我们想成就。也希望帮助大家统统成就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。「欲证菩提。当求善友。求友之道」。这句话说得好。我们要想学佛。学佛为什么?方老师这句话。大家都会爱听。为什么学佛?我要求得这一生最高的享受。这个话不会有人反对。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就被这一句话。被老师吸引住了。其它的话都不中听。这句话太中听。人生最高的享受。那我一定要干。我对老师有信心。你看老师教我。我在那个困境。每一个星期两个小时。不收学费。我对老师任何供养都没有。他那么样热心教导。不让我去旁听。我要去旁听。他没事。特别单独教我。为什么?就是那一点诚敬的心。这从小父母教的。孝亲尊师。就那一点点。感动老师。三个老师都是这样的。章嘉大师。认识他之后。每一个星期也是两个小时。一个星期见一次面。章嘉大师圆寂了。我把工作辞掉。专攻这套学问。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师。我跟他十年。就是这一点真诚的心。一个

佛教讲经交流会 净化人心

目标、一个方向。一点怀疑都没有。因为我相信老师不欺骗我。我跟章嘉大师三年。也没有一分钱供养。那个时候没有能力。现在我把他的照片供在我面前。我把我修学的成绩向他报告。用这个来供养他、来报答他。

  所以说。我们有方向、有目标了。一定要求善知识。要找一个好老师来指导。求友之道怎么个求法?《圆觉经》上有一句话说。「《圆觉经》所云:末世众生」。末法时期众生。那就是讲现在。「将发大心」。大心是什么?是求大乘。修菩萨道。这是发大心。我们不求阿罗汉。不求辟支佛。也不想生天。我们想求作菩萨。想出离六道轮回。想出离十法界。我们发这个心。那就要「求善知识」。要求个好老师来指导。「欲修行者。当求一切正知见人」。这个就是善知识的条件。善知识具什么条件?正知正见。《圆觉经》上说的。什么是正知正见?下面说的。「心不住相」。这个心不住相。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放下四相。「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」。这四相放下了;放下四见。《金刚经》后半部讲的。「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」。这统统放下了。那是什么境界?「应无所住。而生其心」。应无所住就是前面所说的。于毕竟空中。建立一切法。建立一切法就是而生其心。

  这是真善知识。这是什么人?像释迦牟尼这个人。像六祖惠能这样的人。真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于毕竟空中建立一切法。建立一切法是生心。于毕竟空中是应无所住。这是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。心地清净平等。一丝毫的染着都没有。这是一个好老师。我们要找这样的人。「不着声闻缘觉境界」。声闻是小乘。也很不错了。不能学他。为什么?心量不够大。小乘圣人你去求他。他教你。你不求他。他不教你。菩萨不是。菩萨你不求他。他找你来教你。所以菩萨作众生不请之友。菩萨看到你可以教。找到你来。你不找他。他找你。慈悲!小乘不行。小乘没有这样的心量。你找他。他教你。他要不高兴的话。他也不教你。找到。他还要高兴。所谓有缘。不像菩萨。菩萨心平等。对一切众生。只要能信、能够理解。他就会找你。他就不会舍弃你。这样的心量好!

  「虽现尘劳。心恒清净」。虽然教学很辛苦。领众很辛苦。但是他心清净。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。我看到了。李老师每天的工作量。五个人。五个人的工作量。他自己本身的职务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。他的上司是孔德成先生。奉祀官府的编制是特任官。就是现在所讲正部级。他是部长的主任秘书。两个大学的教授。他每个星期还去上几堂课。自己创办的事业。台中佛教莲社。我到台中去亲近他。莲社成立十年了。多少莲友?二十万。他有名册。莲友有名册。二十万人。在那里讲经教学十年。有这么多!这些莲友每一个月要跟老师见一次面。当然不是全体。他们分班。分成四十八个班。班里面推选的代表。大概一、二百人的样子。每天要跟一个班见面。至少两个小时。老师讲开示一个小时。再回答问题一个小时。天天要干。每天下午就是接见莲友。这是自己家人。不是外人。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医。还有人请他看病。外人比较少。我们莲友、他的学生有病都找老师。不会到外面找别人。这个一定要照顾的。

  他还办了一个图书馆。还办了一个老人院。办两个幼儿园。你说他有多少事情!跟他见面。一个星期之前预约。不是一个星期。时间排不出来。这样大的工作量。我认识他。他七十岁。我离开台中。他八十岁。我离开台中的时候。台中莲友多少人?五十万。我跟老师开玩笑。我说老师你要想竞选台中市长。只要你在这里说一句话就行了。你的选票就够了。所以在那个时候他有这么大的影响力。真不容易!一天到晚匆匆忙忙。还要给我们上课。我们这些学生。每个星期经学班教讲经。我们二十多个同学。学讲经的。这个一定亲自上课。还有学古文。古文是一切法的基础。所以每一个星期。星期五晚上三个小时讲古文。每一个星期三。图书馆讲经是教我们。另外的时候。还要给我们开一个班。教我们讲经。也是三个小时。他哪有时间!

  再告诉诸位。他每天吃一餐饭。一餐饭吃多少?一点点。我在台中学他。不但经教跟他学。生活也跟他学。我也一天吃一餐。我在台中吃了五年。吃一餐。但是我们年轻。我们妄想多。我的一餐分量比他多。那个小馒头。他一餐两个。我要吃三个。这就比不上他。他的一天生活费用。那个时候台湾钱两块钱。我一天生活费用要三块钱。一餐饭三块钱。他两块钱就够了。一个月六十块钱。合美金一块多一点。不到两块钱。你说生活多简单!他收入也相当可观。全做布施了。做慈善事业。一分钱不留。我们看到他的时候。他没有出家。他真的是苦行僧。一天到晚。你看他笑咪咪的。欢喜。生活真的快乐。真是方东美先生所讲的。人生最高的享受!我们亲身见到的。老师给我们做了榜样。

  我学成之后。我的缘在国外。不在台湾。所以经常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去走。可是回到台湾我一定看老师。老师问问我国外情形。非常欢喜。那个时候他的学生当中。在国际上弘法只有我一个人。所以老师要做出榜样。虽现尘劳。心恒清净。这个我跟老师谈过。我是吃一餐吃了八个月我才告诉他。我说老师。我现在也日中一食。「多久了?」我说八个月了。「身体怎么样。有没有什么感触?」我说很正常。他桌子一拍。「永远下去。一生不求人」。生活简单。人到无求品自高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他日中一食。他告诉我。三十多岁他就开始。一生。生活非常简单。我在台中是完全学他的。生活可以自理。不需要人照顾。你看他到九十五岁。生活还是自理。自己洗衣服、自己烧饭。那一餐饭大概半个小时。从生火。煮饭从生火。到吃完了。洗得干干净净。半个钟点。不浪费时间。

  他是山东人。喜欢吃面食。每天吃的那个细面。一般人叫线面。我们家乡叫挂面。很容易消化。营养又好。水煮开。面放下去。让它再滚一滚。再把菜放进去。青菜、豆腐放一点进去。火熄掉。盖上。盖个十分钟全好了。锅也是它。碗也是它。所以洗就洗一个。很简单。带着把子的锅。锅带着把子的。方便。不求人。九十五岁还自理。九十五岁那一年。才有两个同学一定要照顾他老人家。才接受。不接受证明什么?证明身体健康。可以自理。走路不需要拐杖。这就是学佛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这个身体跟李老师大概差不多。身体健康状况。自理的能力。可以跟李老师看齐。所以学佛就是要真干。把学到的东西统统落实到生活。你才体会到那个快乐、那种自在。今天时间到了。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原文出处:http://www.xuefo.com/jk/nr/0/3836.html

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七十五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净土法门法师:讲经说法 :无量寿经- -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七十五;本文链接:http://www.fzby666.com/jings/12323.html。

佛祖

  • 功德无量--- 扫码方法


    一、电脑端:使用微信扫码;


    二、手机端:1、长按图片;2、保存二维码图片;3、打开微信,扫一扫--相册

佛像、佛珠--京东商城宝贝推荐

猜你喜欢